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钱学森之问中艺术教育论文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钱学森之问中艺术教育论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一“、钱学森之问”中的艺术教育情结

当人们追溯“钱学森之问”的答案时,发现钱老其实对这个问题已有自己的回答,并在他的回答中给予了艺术教育重要的地位。“大成智慧学”是钱老近几十年来着力思考的关于人才培养的问题,是钱老描绘的理想的教育蓝图。“他所倡导的‘大成智慧学’简要而通俗地说,就是教育、引导人们如何陶冶高尚的品德和情操、尽快获得聪明才智与创新能力的学问。其目的在于使人们面对新世纪各种变幻莫测、错综复杂的事物时,能够迅速做出科学而明智的判断与决策,并能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创新。”按照钱老的“大成智慧学”的设想,能集大成,得智慧的人必须了解和掌握人类的知识体系。而这个体系中就包含了对艺术理论的学习以及参与艺术实践活动等。大成智慧教育要求把理、工、文、艺结合起来,使人的情感和品德得到同步的发展。著名的学者钱学敏教授说“或许可以说,大成智慧与创新思维也来自科学与艺术的结合。”钱老对艺术的情趣以及对艺术教育的重视,无时不刻地显示在对“钱学森之问”的自我阐释中。

二、“钱学森之问”对我国艺术教育发展的启示

1.学习和传承钱学森的大成智慧学,为艺术教育正名

2007年6月15日,光明日报发表了题为“教育部为中小学艺术教育正名”的文章。文章的主要内容是教育部针对中小学艺术教育中存在的“成人化”“庸俗化”“组织学生参与商业活动”“组织学生参加收费营利艺术竞赛”等不良风气,正本清源。为恢复艺术教育的本来面目,引导对艺术教育的性质、目标、规律的正确认识,出台了《关于加强和改进中小学艺术教育活动的意见》,以指导中小学艺术教育的发展。不可否认,政府以文件的形式提出艺术教育的发展意见,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不良风气的发生。而真正的正本清源,是促使学生以及教育工作者认识艺术教育的本质,自内心发出对艺术和艺术教育的敬仰。唯有认识到参加艺术学习和从事艺术教育是神圣的事情才能自觉地摒弃一些庸俗和功利的思想。要使人们抛开教育体制的束缚,在思想方面能够对艺术教育达到一定的认识高度并非容易之事。好在钱老的大成智慧学应运而生,他的教育思想为艺术教育正本清源提供了良好的理论支撑。钱学森大成智慧教育思想总结、传承与践行者、钱学森大成智慧教育专业委员会创始人赵泽宗先生高度概括了钱学森大成智慧教育思想。如,他总结出大成智慧学的“五结合”理念,即“量智”与“性智”的结合;科学与哲学的结合;科学与艺术的结合;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的结合;微观认识与宏观认识的结合。不难看到,艺术在钱老的“集大成,得智慧”的教育模式中举足轻重的地位。它是促进个体知识结构、思维方式、认识能力等诸多方面成长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身为一名卓越的科学家,钱老是以科学的认知方法来认识艺术的。他没有将艺术视作一个孤立或者单独的事物,而是将艺术置于一个系统之中,认为艺术的系统与其他的科学文化系统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以科学的精神来对待艺术,又以艺术来滋养科学,钱老自身便是艺术与科学完美结合的成功范例。不仅如此,他还将自己的思想缩影在“大成智慧学”中,为人类的教育事业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新世纪以来,我国的艺术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得到了显著的提高。在政府相关文件的指导下,课程设置、教学设备、教师配备等方面有一定程度的改观。但有关艺术教育的意识层面上的提升,仍任重道远。和钱同生活在一个时代,作为最近距离接触他的思想的一代人,应以钱老的思想来滋养艺术教育,使之成为艺术教育正本清源的典范。

2.我国当代大学生不是缺少接受艺术教育的机会,而是缺乏对艺术教育的知觉

2006年4月14日,教育部办公厅了《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教体艺厅[2006]3号,以下简称《方案》),文件规定“普通高等学校应将公共艺术课程纳入各专业本科的教学计划之中”“每个学生在校学习期间,至少要在艺术限定性选修课程中选修1门并且通过考核。对于实行学分制的高等学校,每个学生至少要通过艺术限定性选修课程的学习取得2个学分;修满规定学分的学生方可毕业。”《方案》的学分要求,是对我国普通高校大学生接受艺术教育的硬性要求。因而,每个大学生都有接受艺术教育的机会。有国家的文件保障,是不是意味着当代大学生的艺术教育状况形势一片大好呢?也许艺术课程的设置和硬件的配备已经不是影响当代大学生接受艺术教育的主要矛盾。人们不禁会问:进入大学以后,学生没有升学的压力了,按理说大学的学习获得了相对更多的自由。艺术教育的客观环境也改善了,还有什么会影响学生接受艺术教育的呢?经历长年高考指挥棒的指挥,应试教育压抑了学生追求艺术的动机和兴趣。在个体追求艺术的天性长年遭受压抑的情形之下,对艺术的知觉能力也自然随之减弱。艺术的知觉是指对艺术的多种感觉的结合、对艺术的整体的认识。知觉能力较大程度依赖于个人以往的知识和经验。与此同时,还受个人的动机、需要、兴趣、情绪等心理因素的影响。基于应试教育的影响,即便是进入大学阶段,学生对于艺术的整体认识依然是模糊的。个体知觉能力的缺乏,又反过来影响学生的兴趣、动机等学习心理。当然,不排除个别学生在高考指挥棒下依然保持着热爱艺术的天性。湖南长沙长郡中学一位姓王的音乐老师就曾介绍他们实验班的一位尖子生,在出省参加全国奥赛的前天晚上,仍然坚持到排练室参加他组织的乐队训练。当王老师问他为什么坚持来时,这位学生说这是他喜欢的活动,他不愿意失去任何一次排练的机会。我们一时难以了解这位学生的成长经历,但可以肯定的是:对于艺术,他有不一般的理解。象这样的学生,进入大学更为广阔的天地以后,凭借他对于艺术的知觉,一定能够从艺术中获得必要的滋养。当前的高校,是否营造了一个足够唤醒学生艺术知觉能力的环境仍然值得反思。2013年12月16日,湘潭大学的宋德发教授在华语圈内颇具影响力的学术网站“爱思想”网站上发表了一篇题为“大学校长应向张楚廷学什么?”的文章。文章介绍了原湖南师范大学校长张楚廷教授自担任校长的行政职务以后,有意识地淡化他之前的数学家的身份,超越数学研究,进入了包括教育学在内的更为广阔的领域。通过长期自觉、系统地研究,张楚廷教授对于什么是好大学,如何办出好大学胸有成竹。最终将湖南师范大学从一所名不见经传的普通省属师范学院办成了全国“211”工程重点大学。宋教授还认为,当前中国大学的领导,很少有人放弃原本专家的身份来从事教育学研究。这样做的结果是“办教育跟着感觉走,也就是说,更多的校领导还是以具体学科的思维来领导一所包含了多种学科的大学。最后,这所大学最强的学科就是校领导所在的学科,这所大学的特色就是校领导所在学科的特色。”

作者:汤慧池 单位:湖南商学院美育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