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试论行政执法柔性化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试论行政执法柔性化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日益完善,传统刚性行政执法僵化、忽视行政相对人权益的弊端已日渐显露,而柔性行政执法以其灵活性强、注重行政相对人意愿的优势已经凸显出弥补刚性行政执法的价值。本文首先分析柔性执法的理论基础;其次,总结国内外的研究现状;最后,分析在柔性执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完善建议。

[关键词]行政执法;柔性化;以人为本;非强制性

10. 13939/j. cnki. zgsc. 2015. 28. 267

1 柔性执法的理论基础

1. 1 行政法的“平衡论”

平衡论认为行政主体与行政相对人应该通过真诚的协商与合作,最终实现平衡论所倡导的保障行政管理、维护行政秩序与保障公民合法权益、捍卫公民自由的二合一的行政法功能。平衡论认为:不仅要看到行政主体与行政相对人之间对抗的事实,更要发现二者之间存在合作的可能性。

1. 2 人道主义理念

从行政执法的角度来说,以人为本的理念精辟地展示了行政行为人文化、公民权利和政府责任法制化的崭新视野。在行政执法过程中,关键要将传统的单方性强制制裁模式向服务、合作指导与沟通模式转变。尽可能降低行政门槛,高效处理执法中各种矛盾与问题,最大限度地与相对人沟通,并调动相对人协助实现执法目标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在提高行政效率的同时,使相对人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的尊重。

1. 3 法律的正当性理论

法律的正当性理论认为:法律之所以得以贯彻实施,在于它与人类所追求的公平正义同质。在内容上,法律必须符合客观规律;在实施中能够规范化,这就是法律正当论的要旨所在。当法律本身具备了正当性,就能唤起人们对法的信仰,从而使人们不论从内心还是行动上都会真正地遵从法律的引导,使法律的价值在现实中得以实现。

2 国内外行政执法柔性化的研究现状

2. 1 国内研究现状

在我国,柔性化行政执法仍停留在学理概念的层面,并非真正的法律概念,其具体的理论含义也还没有得到明确和统一的界定,理论学界对于柔性化行政执法的研究还是不够深入和全面。行政指导、行政合同、行政奖励、行政调解、行政资助等行政行为目前在行政法学中缺乏明确的定位;在程序、责任和救济制度建构方面,更没有具体论著涉及。

2. 2 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关于行政执法柔性化的研究主要是集中在行政指导的方式上,行政指导作为行政执法柔性化的主要形式之一,在国外应用最为广泛。

(1)日本。在日本的实践中,行政指导的运用范围突破了原有产业政策等经济领域,而广泛覆盖着日本的整个行政管理领域。行政指导的表现形式也非常之多,主要有引导性、指导性的计划,产业政策,协调恳谈会,各种审议会,技工贸方面的官方信息,具体的行政指示、告诫、劝告和建议等。行政指导方式因其灵活性和多样性的优势深受日本政府的青睐。

(2)德国。“二战”结束后特别是20世纪50年代后期以来,为了配合财政、税收、货币等政策和法律强制手段进行调控,原联邦德国各级政府在经济与社会管理过程中,积极地采取一系列“尽可能温和的”非强制性的经济行政调控手段,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3)美国。20世纪70年代以后,“滞胀”现象在美国社会经济生活中日趋严重,凯恩斯主义的财政、货币干预政策这种政府强制行为带来的破坏市场机制等诸种负面效应引起了人们全面深刻的反省。在此背景下,美国政府在对传统诸种学说运用于实践中所积累的正反经验进行深刻反思后,逐渐选择走上了一条中间路线。

3 行政执法柔性化中存在的问题

3. 1 柔性执法被异化为传统的强制执法

柔性执法方式是不具有强制性的,行政主体在使用柔性执法方式时不能强迫相对人服从或者接受执法行为。然而在实践中,行政主体通常会采用强制性的执法方式来保障表面上的柔性执法行为有效实施,这就造成了柔性执法被异化成传统的强制执法。同时,缺乏必要的监督和制约,导致在柔性执法行为的实施过程中其被异化是常见的。

3. 2 柔性执法的实施过程透明度不够高

由于柔性执法没有传统强制性执法方式的法律执行力,人们很容易忽略在程序上对柔性执法进行规制,少了程序规制,柔性执法行为在实施过程中的透明度(下转P269)

孔艳华:会计电算化在会计工作中的应用

会计电算化在会计工作中的应用

孔艳华

(哈尔滨铁道职业技术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6)

[摘 要]本文指出了会计电气化在会计工作中对企业的积极影响,分析了当前会计电气化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有效的改善方法。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会计工作;内部控制

10. 13939/j. cnki. zgsc. 2015. 28. 268

1 会计电算化在会计工作中对企业的积极影响

1. 1 会计核算工作效率大大增强

计算机数据处理的精确性和快速性使得企业会计核算工作的效率大大增强。在传统的会计工作中,手工作业是一个基本特征,会计人员长期从事着简单的重复性的会计工作,如记账、算账、对账等。这些烦琐的日常工作虽然没有太大的技术含量,但却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使得相关人员不能拿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进行更高一级的财务工作和战略研究。而且由于手工计算速度不快,且较容易出现人为失误等现象,大大制约了财务部门为各级管理阶层提供管理决策所需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会计电算化的产生和在企业中的应用给会计实务工作打开了新的局面。

1. 2 大大提升会计核算的精确程度,有效防止人为失误

在手工会计工作中,一笔经济业务需要经过很多人重复记账、制单、制表等流程,在这一过程中难免会发生计算及登记错误,但是在计算机会计核算的模式下,其计算精度大大提升,会计人员只要按程序正确输入财务数据,便能迅速而准确的得到会计信息。并且,国家相关部门也对一些会计软件的可靠性、安全性、保密性方面做出了严格的限制和规定。另外在这些软件的使用过程中,企业也可以根据单位内的工作岗位特点,对相应软件的管理权限做出更加有效的设定。例如增设个人密码、遵循财务牵制制度等。财务人员在这些软件的使用过程中只有使用权限,而没有修改权限,这样便能大大保证会计工作的精确性,对于传统会计工作中的人为失误是一种十分有效的防范措施。

1. 3 会计电算化能够确保会计信息及时传递

这一优势使得为企业经营决策效率和科学性大大提升。信息时代条件下,会计信息在社会经济发展和企业经济效益提高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突出,也越来越明显。现代信息技术和会计电算化能更加准确的记录全部的经济活动数据,并且可以根据相关部门和人员的需要做好保存和传播工作,会计信息在企业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传统会计方式中主要依靠每月会计报表和年终的财务决算反映会计信息,这种模式的最大不利之处在于时效性较差,很难产生其他相关会计信息,会计工作长期滞后的局面也一时难以获得保障。因而在共享会计信息方面也很难满足企业需求。但是电算化环境下这些不足之处都一一克服。

2 当前会计电算化中存在的问题

2. 1 缺乏相关的会计电算化知识

会计电算化的推行和实施需要相关人员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术。但是就当前我国大部分企业而言,一些领导和有关的技术人员对会计电算化的认识还不够深刻,这是造成当前会计电算化工作发展速度缓慢的一个重要原因。我国会计电算化起步较晚,相关人员还没有充分认识到它的高效性和重要性。企业推行会计电算化的根本初衷还在于提高会计人员的核算效率,减轻人员工作负担,这种认识是存在很大局限性的。建立会计信息系统意义远非如此,从根本上说,这是一种新型的管理理念。没有树立科学的财务管理理念就很难在具体的会计工作中更加有效的利用计算机技术改造和提升会计工作的实效性。

2. 2 会计软件的发展具有局限性

在会计软件的开发中,各种良莠不齐的软件开发公司之间并没有充分实现交流和合作,他们所开发会计软件在模式和特点上存在很大差异,而且一些会计软件都是孤立存在的,衔接性和搭配性受到很大限制。而且在这些方面一些企业也不能很好地发挥出应有的参考作用。一个高效的会计软件是应当结合企业财务工作的具体特点开发和应用的。但是在当前的软件开发中一些软件公司缺乏对企业实际情况的调查和了解,导致软件本身与企业需求之间存在很大差异。这不但限制了企业会计电算化的有效开展,更为不利的是造成软件开发工作与软件应用之间存在很大的不衔接性。这是造成会计软件局限性的一个重要原因。

2. 3 没有科学的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控制制度

在会计电算化系统中存在一些会计数据的结构和形态与传统的记录方式差别较大的现象,在会计电算化的信息处理中应当以电子档案的形式存储,但是这种客观存在的差别性会严重影响数据的有效性和真实性,甚至会出现人为的造假现象。这一漏洞对财务工作造成的影响是十分恶劣的。当前在会计电算化业务中存在数据不够安全的漏洞。通常会计电算化的系统都与财务管理的功能连接在一起,操作员的工作权限存在很大差别,他们需要设置自己的口令。但是在一些单位虽然有各自不同的财务分工,而电算化系统的操作却都是由一人完成。简单地说,就是一个操作员可以以不同的身份获取操作权限,完成特定的操作任务,财务分工在这里就仅仅成为了一种形式,不能有效地在会计工作中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其次,差错出现后还容易出现连锁反应,这些差错将会反复出现在财务工作信息系统中。因此,应该加强对会计电算化系统的控制。

2. 4 没有健全的法规支持会计电算化工作

尽管财政部相继出台了与会计电算化工作相关的政策法规,但是在这些法规的具体执行中却存在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这些制度方面存在的缺陷导致相关人员对法律法规的了解程度不够深刻,同时也造成他们在这些方面也没建立比较完善的监督机制,进而使得整个会计电算化业务的规范开展受到很大程度的影响。

3 完善会计电算化应用的有效方法

3. 1 正确认识会计电算化的重要性

相关单位在推行会计电算化之前应当首先提升相关人员对会计电算化这一工作的有效认识,能够大大增强他们在这些方面的认识程度。只有每一个参与者深刻认识和体会到这一制度和业务的重要性和高效性才能在自己的工作中给予充分的重视,才能自觉维护和完善这一体系的整体效应。

3. 2 建立健全电算化系统下的内部控制制度

健全内部控制制度首先要进行合理有效的岗位分工。会计电算化系统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程,需要在不同程度上完善他们的这些内部要素的实现形式和分工分流,使得每一个岗位都能在总体目标的指引下合理的发挥出应有的作用,而且还要保证他们能够在这些工作中实现互相配合的良好局面。岗位职责的分工应当明确,各负其责。

3. 3 不断完善会计软件的功能

当前限制会计软件功能发挥作用的主要问题就是,软件本身的设计不是依据企业具体情况产生的。企业实际情况与软件之间还存在一些差距。为实现软件与企业之间的结合程度,企业应当在推行会计软件的同时,及时了解和总结这些软件在运行过程中存在的种种不足,将这种不足及时的反馈给软件开发公司作出必要的调整,以此来不断完善会计软件的功能。

3. 4 健全会计电算化的相关法律法规

会计电算化在我国正处于起步阶段,未来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在未来的财务工作中,会计电算化将成为一种主要形式。政府部门应当加紧制定会计电算化方面的法律法规。

参考文献:

周玉军. 浅论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及应对措施[J].知识经济,2011(5).

(上接P267)就得不到保证,无法达到公平、公正、公开这一标准。这种现象在行政奖励这一执法行为中尤其多见。

3. 3 柔性执法缺少制度规范和程序保障

柔性化行政行为区别于传统的强制性行政行为的最重要特征就是强调行政相关人员尽可能地参与到行政管理当中来,并最终高效的实现行政管理目标。实践操作中,由于柔性化行政行为缺乏统一的立法规范和执法程序的缺失,在执法过程中,可能会受到各种社会经济因素的干扰和执法人员自身素质的影响,导致做出的柔性化行政行为发生实质上的转变。

4 关于完善行政执法柔性化的建议

4. 1 转变行政执法理念

代表着现代行政新理念的柔性执法要求行政主体要以服务者的角色定位,因此,要想推广柔性执法模式的适用,行政主体就要转变执法理念。首先,要力行依法行政理念。在柔性化行政行为的实践运用中,执法人员必须严格依法行政,确保执法工作在法律、法规明确规定的范围内进行。其次,树立行政效率理念。行政效率作为行政管理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提高行政效率是政府全部行政管理活动的最高目标。

4. 2 公开透明执法

公开透明执法可以使政府公共行政管理工作及执法人员的行为自觉接受社会和人民群众的监督,它是现在行政执法工作的大势所趋,也是推行行政执法柔性化的必然要求,其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行政决策公开。政府部门做出行政决策时要向社会公开行政决策的依据、内容等,使得群众真正了解政府行政决策的本质。第二,行政标准公开。各部门之间应该严格按照自己所拥有的权限和职责进行执法,切不可越权执法。第三,责任主体公开。实现责任主体公开,能够使相对人明确申诉对象,也有利于减少行政执法部门之间相互推诿的现象。

4. 3 完善柔性执法的相关立法

虽然柔性执法方式是以其灵活性、非强制性适应现代行政的要求,但这并不代表它不需要受到法律的规制。我国现阶段关于柔性执法的立法很少,只是在一些地方性法规中有所体现。笔者认为完善柔性执法的相关立法首先应在地方性法规中进行规定;其次,应设专节对柔性执法的各种方式进行基本规定;最后,在条件最终成熟的时候,结合国外成功经验,设立各种柔性执法方式的单行法。总而言之,通过完善相关立法,将柔性执法纳入法治轨道,以减少柔性执法在行使过程中可能产生的不良影响。

参考文献:

[1]杨解君. 行政执法研究一理念引导与方式、制度创新[M].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2006.

[2]黎慈. 论柔性执法与和谐行政[J].四川行政学院学报,20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