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谈历史与社会课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新课程改革带来了学生学习方式的重大变革。让学生自主学习,实质性地参与学习的整个过程,是新课程改革的一种思想和理念。强调学生进行自主性学习,是强调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学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学习。这是符合新课程理念的,也是新课程所倡导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
课程改革积极倡导自主学习的学习方式,其目的是在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主体精神,以利于其未来的生存与发展。当前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在于使学习者喜欢学习,学会如何学习,并把学习当作自己终身发展的需要。因此,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就历史与社会课中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谈点粗浅的看法。
一、构建一个师生互动、共同参与课堂活动的自主教学模式,使学生乐学、愿学
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在上课的时候把学生当成完全被动接受的对象,不注重学生主动思考、主动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既违背了学生的认知规律,又不能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自主性和主体地位。使学生渐渐的把学习当成了负担,当成了苦差事。要想使学生摆脱这种被动学习的局面,就要求教师的教学方式应该发生相应的改变。即努力构建一个师生互动、共同参与课堂活动的自主教学模式。
如在讲《张骞通西域和丝绸之路》一课时,教师可以根据本课内容精心设计研究课题:将全班同学组成一个联合考察团,假想从西安出发沿丝绸之路向西进行寻访考察。这个团队由旅游观光者、考古学家、古代商人、文化使者四种不同身份的人员组成,将分别为大家介绍沿途景色、考古发现、贩运的物品、传播的文化等。提前一周下发活动预案,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自由选择身份,组成四个小组,互相讨论、交流。教师鼓励学生充分利用课外知识和丰富、合理的想象来完成本组的主题,准备好回答相关的提问。这样一来,学生们的积极性就会很高,会主动通过阅读课本、相互交流、查找课外资料、网上查找等多种途径进行资料的整理搜集。在讲课的过程中,教师再注意及时点拨、指导、适时鼓励。这样,整个过程所有学生都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学生通过亲自参与、亲身体验,缩短了与史实的距离,加深了对课文知识的理解,对比较枯燥的历史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他们自主学习的多种能力。
二、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感受历史,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很多学生不喜欢历史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历史是讲过去的事情,时间相隔太远,无法理解当时的历史氛围,也无法体会当时历史人物的感受。另一方面,在传统的教学中,学生总是站在历史发展的旁观者角度,即使再感人的历史事实,也无法激起他们内心的波澜。所以我们可以通过创设历史情境,让学生最大限度地走入历史人物的内心,以至“观史如身在其中”。诱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走进历史情境,体验人物心灵,思考历史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进而发展“言之有据,论者符实”的科学态度以及“理解偏见、容纳悖论”的人文精神。要实现这一点,可以通过情景假设法、角色扮演法等方式。让学生积极讨论,从而取得良好的课堂效果。
同时,还有很多的方式:如让学生走上讲台当老师,就某一个专题开展辩论赛,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播放相关的影视资料,学唱历史歌曲,举办故事会,撰写学生小论文等等,都会让学生感到有趣,也就会让他们主动地学习历史知识,最终达到教学的目的。
三、加强学法指导,让学生学会学习
使学生乐学、愿学很重要,而使学生会学更是关键。学习和掌握知识的方法和技巧的不同,决定学生学习效率的高低。因此,教师应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真正地“授之以渔”,使学生学会学习。教师可以尝试通过以下途径开发训练学生这方面的能力:
1.探索识记具体知识点、概念的便捷途径。可采用歌谣法、顺口溜法、谐音法、趣味法等。如长江长6300多千米,黄河长5400多千米,教师可告诉学生用6+3=9、5+4=9的方法记;湖南湖北的简称分别是湘和鄂,在告诉学生湘是因为湖南境内的湘江而得名的同时,可用趣味法教学生记忆:湘江有鱼,可烤鱼吃,很香,而湖北没有洞庭湖和湘江,没有烤鱼吃,望着湖南肚子就饿啦。等等。
2.探索概要掌握某一部分知识内容的基本要领。如记忆重大历史事件,往往包括背景、经过、影响等几大段的复杂内容,这时可让学生化复杂为简单,通过信息的加工重组,提取记忆要素进行记忆。
3.探索系统地掌握社会学科知识的方法。如指导学生整理编写知识结构,使学生在学习中把零散的知识纳入知识体系,进行系统的掌握。再如针对初三社会学科往往结合当前时政热点进行知识的讲解这一特点,让学生根据类似知识点和同类时政热点进行知识的归类复习。
4.尝试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现实问题。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来分析现实社会政治、经济和生活中的一系列问题,加深对当今种种社会现象的认识和理解,并尝试对其发展趋势作出较为合理的判断或预测。如针对当前社会的热点问题,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从多方面、多角度去分析。这一方面加深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也提高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允许学生犯错,减少他们的焦虑情绪,培养他们的创造精神
学习的过程是一个复杂的智力认知活动,也是建立新的思维的过程。因此学习中经常伴随着各种各样错误是完全正常的现象。然而,过多的错误却常常会使学习者在学习时忧心忡忡,自信心动摇,甚至于放弃学习。所以,教师一定要善于保护并鼓励学生哪怕很微小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这是影响教学成败的关键因素。如果我们教师过分热心,过于认真地发现并纠正学生所犯的一切错误,我们会无意识地挫伤学生学习的自信心、积极性和主动性。他们开始怀疑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天赋,他们开始变得谨慎、小心,越来越少地参加课堂教学实践活动,以免频频出错、频频被纠正,因而在全班面前丢脸。作为老师,我们不但要传授知识,而且要了解学生心理。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为了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不让他们伴有焦虑情绪,我们要允许他们犯错误。让他们坦然地犯错,又要使他们在错误中学到知识。
与此同时,历史与社会课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开放性。同一个事件,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往往会得到不同的结论。为此,当学生所答的与我们老师所期望的不一致甚至相悖时,作为社会教师不应该一概否定。相反,有时我们还应该大加赞扬,以激励学生的创新意识。
五、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降低学生对教师的依赖程度
爱因斯坦说过:对权威的盲目崇拜是真理的最大敌人。教师在为学生提供指导和咨询时,不要轻易否认学生的学习策略,更不能打击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可以以合作伙伴或朋友的身份与学生交流,避免给学生造成一种“我说的就是对的”的印象。我们教师应该要告诉学生“我所说的并不一定就是对的”,我们要让学生既对我们所说的感兴趣又敢于怀疑,而且让他们学会推敲和应用我们所说的某些观点。
比如在讲评作业或试卷时,为了避免养成学生思想上的惰性,教师不能一味地按照自己的思路独自一人讲下去。教师主要的工作应该是进行审题和解题技巧、方法的讲解以及思路的点拨,至于具体的答案则更多的让学生自己去归纳,教师作适当的点评和补充即可。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同时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及自主学习能力。
六、培养情感,唤起热情,激发学生学习动因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最重要的是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使学生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这关键在于情感目标的落实。列宁说过:“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作为社会教师,就更应该多方面、多渠道地挖掘教材中的情感教育因素,积极地开启学生情感的闸门,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情感,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不断得到美的教育和美的熏陶,从而树立起正确的道德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他们整个世界观的形成奠定坚实的基础。从而发挥社会教育增长才智、陶冶情操、坚定信念、追求进取的社会功能。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早在19世纪中叶就曾指出:“不称职的教师强迫学生接受真知,一个优秀的教师则教学生主动寻求真知。”所以,在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老师应该本着为学生的终身发展负责的态度彻底转变教育教学观念,使我们的教学变成真正的“教”学生和“育”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
参考文献:
1.陈琦,张建伟.建构主义与教学改革.《教育研究与试验》.1998年第3期
2.庞伟国.《自主学习――学与教的原理与策略》.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3.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作者单位:浙江省衢州市柯城区石梁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