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创意市集:国际潮流下的本土创新杂志活动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创意市集:国际潮流下的本土创新杂志活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2006年,《城市画报》在广州和北京举办4场“创意市集活动,这种融合杂志、读者和商家于一体的创新形态杂志活动,不仅对提升杂志品牌有很大帮助,并在读者、客户、传媒及公众各方面都取得非常好的反响。

《城市画报》已经申请“创意市集”的商标,打算把它培育成为杂志的一个副品牌,并在2007年及以后把它继续发扬光大。目前不仅有上海、成都等地客户及媒体有了明确合作意向,同时,我们计划打造一个网络平台,让“创意市集”成为一年365天永不落幕的活动。

一、什么是创意市集?

“创意市集”,是在创意产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兴交流模式,旨在为各类的新兴设计师和艺术家提供开放、多元的创作生态和交易平台,推崇个人创造和精神创新,鼓励创意立业,尤其强调以文化、艺术、设计等为产品或服务提供实用价值之外的文化附加值,是一个产生创意并使创意作品商品化的实验舞台。

目前“创意市集”的主要形式是一个提供给年轻人展示和交流自己创意产品的街头摊位集市,年轻人以很低的价格租用甚至免费取得摊位,摆卖自己创意制作的货品。这个活动同时融合讲座、小型音乐会、街头文化表演、放映会、创意比赛等,主题仍然集中在原创文化的多种具体的形式,成为嘉年华式的年轻人聚会。

众多国际大都市如伦敦、巴黎、东京等都有自己的“创意市集”,这类集市成为新设计师和艺术家铺展事业的起点,对当地城市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日益明显。对于目前中国城市发展来说,“创意市集”能有效构建设计师与品质生活领引者之间需求互动的交流平台,有利于增强全社会的创新意识,加快以设计推动自主创新的步伐,发现优秀人才,激发设计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进一步壮大设计人才队伍的成长,激励和带动中国企业重视设计、开发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原创产品,加速经济增长方式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的进程。《城市画报》作为一本城市青年生活杂志,率先在国内推出“创意市集”。

二、《城市画报》为什么要举办“创意市集”活动?

《城市画报》发起“创意市集”活动,一开始只是对创意街头地摊的实验行为,初衷是希望能为埋藏在民间的那些新鲜创作人找到一个出口,作为长期关注这个群体的媒体机构,搭建这样一个平台可以让报道对象与读者直接交流,共同推进创意产业的发展。

经过2006年四场“创意市集”的演练,目前“创意市集”实际上已形成一种推动力,它鼓励了原创,促进了新兴创意人之间的沟通,而更妙的是,这种融合了多种活动形态的嘉年华式的年轻人聚会,也给“创意市集”本身带来意想不到的良性互动。

“创意市集”正在产生蝴蝶效应,例如在“创意市集”里的“地摊达人”都对自己的创意设计能够直接融入到平民生活中而感到兴奋,他们当中很多人在第一次直接面对市场后就能够获得自信,从而决心继续创作……这些可以说是正在中国萌芽的创意产业最鲜活的脉动。

《城市画报》之所以要举办像“创意市集”这样的活动,源于我们对如何做媒体的一个新认识:除了做好每一个选题,每一期杂志之外,我们还应该要成为一个有理念的文化推广机构,我们应当能够团结各种力量为城市的新文化作出自己的贡献。

“创意市集”出现的背景是创意产业的成长和壮大。1998年英国对“创意产业”进行了定义,称之为“源自个人创意、技巧及才华,通过知识产权的开发和运用,具有创造财富和就业潜力的行业”,广告、建筑、艺术和文物交易、工艺品、设计、时装设计、电影、互动休闲软件、音乐、表演艺术、出版、软件、电视广播等13个行业,被确认为创意产业。创意产业,作为全球以知识经济为基础的新经济的一大支柱,是许多城市经济增长与自主创新的重要动力。目前,全球创意产业每天可创造220亿美元产值,每年以5%速度递增,美、英等国增长速度超过12%,形成壮阔的创意经济浪潮。

《城市画报》是国内较早开始关注创意产业的媒体,早在2002年1月,我们就做了关注全球创意产业的专题《2002全球脑振荡》,指出这个融会智力和创意的产业即将爆发极大能量,而且非常适合年轻人投身其中甚至是自创品牌。

《城市画报》在接下来的几年里,不仅继续报道国际知名的创意人士及其作品,还开辟了名为“创意势力”的栏目,长期关注国内年轻甚至还是稚嫩的创意团体和个人,介绍他们的作品和经验。在有了一定数量的积累后,《城市画报》认为创造一个交流平台的时机已经成熟,经过2006年6月在杂志上做了“地摊城市”的专题以及在广告及网上开始征集“创意市集”的摊主等预热活动后,于是有了7月的第一场在广州举办的“创意市集”活动。

三、《城市画报》策划的“创意市集”活动介绍

2006年,《城市画报》在广州和北京主办了四场“创意市集”,以“给创意一个出口,有创意就有回报”为口号,英文名为I-MART,意思既可以是Idea Mart 点子市集,也可以看为I AM ART,我是艺术。

“创意市集”的参展者主要为:所有投身于创意产业的一分子;形象、设计、艺术工作者;时装设计师;网络开发及设计者;摄影师;插画及动画家;自由创作人;广告公司创作团队等。参观者主要为:传媒从业人士;创意产业从业人员;采购员、市场及行政人员;公司及不同团体;公众。

“创意市集”的主体是创意跳蚤市场,它以年轻人为主体(摊主),无需任何投资,统一配置“摊档”配置,但要从海选中突围而出,拼的就是“创意”有多独特有多亮。例如广州设计周的“创意市集”专场,提前半年在全国范围内的“摊主”海选,决胜出100个最后的创意精英,以有趣的摊位单元构成“创意市集”。

售卖的东西要求是“新鲜、潮流”的创意作品,可以是年轻人的时尚设计、手工作品、个人收藏品、潮流服饰、玩具精品,也可以是电影DV、图书唱片、工艺礼品、日用品装饰……品种繁多。 时下年轻人流行什么,地摊上的物品一览无遗,即使不买东西,看一看已经不虚此行,享受创意,激发创意。

“创意市集”的创意工作室部分是提高整个活动的专业层次和参观价值的精英区域,也起到在买卖东西之余鼓励青年发挥另类艺术创意和潜能的功能。与“创意集市”在一起但又独立的一个空间,由主办方网罗本地最具实力的创作大师,让他们在其中交流第一手创作经验,展示最新原创作品 。

“创意市集”还有众多现场精彩活动,包括创意大讲堂、艺术书店、行为艺术、创意性产品会、 “炫”设计大赛、原创乐队表演、原创潮流秀、主题派对、COSPLAY、手绘T恤、街头舞蹈、涂鸦SHOW等各种表现形式都将在这里炫丽登场,每一种才华都在这里寻找到发光的可能。

以下为2006年“城市画报”举办的四场“创意市集”活动介绍:

⒈2006年四场“创意市集”简介(见图1)

2006年7月29日《城市画报》主办首场“创意市集”。首个针对年轻人的“创意市集”在广州隆重开市。创意达人们带着自己最具年轻设计风格和独立艺术视角的本土原创作品来赶集,活动也引起了媒体的热烈报道,并被政府部门纳入“2006广州国际设计周”,成为系列活动之一。

2006年10月14日《城市画报》主办第二场“创意市集”。

经过之前的热身经验,第二场“创意市集”选择了城中最潮的商业旺地中华广场举办。在第一次的基础上,摊位更多质素更好,增加“互动加法创作比赛”“白饭鱼创作比赛”“原创表演卖艺区”“创意书展”等互动项目,聚集了更旺的潮流人气,不少摊位的创意热卖品开市短时间就售罄,活动卖艺区众多文化艺术团队现场献技,引来无数观众和众多媒体同行争相报道,“创意市集”再次成为城中潮流人士的关注点。

2006年10月21日―22日《城市画报》主办北京“创意市集”。在北京第三极创意天地,超过110个摊位前齐集各路创作人,为原创商品摇旗呐喊,为他们的创意寻找买家。原创演艺势力连续两天震撼北京城,民谣乐手和摇滚潜水艇乐队齐声鼓舞助威。还有原创潮流品跳蚤市场、创作工作坊、互动加法创作比赛、摄影展、lomo摄影快闪活动、创意书展、创意艺术讲座等各种表现形式都在这里炫丽登场,每一种才华都在这里寻找到发光的可能。

2006年11月27日―28日《城市画报》举办2006广州国际设计周“创意市集”。这次“创意市集”成为广州国际设计周一个特色项目。来自北京、广州、深圳、厦门、珠海、海口等城市的近100个精选原创摊位,以及来自各个艺术创作领域的达人,齐聚广州锦汉展览中心参加这一年度盛事。活动现场还上演了“CHA嘻哈中国话争霸赛・粤势力热身秀”“创意市集海报设计+联想时尚手机外壳涂鸦”“最动人的叫卖声音”“最特别的市集声音”等多个有奖活动,让“创意市集”里每一位赶集的人都有机会参与创作的大狂欢。当晚更有一个AFTER PARTY给摊主继续狂欢。

⒉媒体报道(见图2)

四场“创意市集”活动,前两场各有15家媒体到场报道,有8家―10家作了深度报道,后两场各有30家媒体报道,其中包括中央电视台等。

⒊摊主回馈

100%的摊主愿意参加“创意市集”,表示通过“创意市集”认识了很多志同道合的人,并且每次都有收获,100%表示愿意参与“创意市集”举行的各类创意设计比赛。

每场“创意市集”都有20%以上的摊主提前卖断货,单个摊位日交易量最高为5000元。

经过四场“创意市集”,从最近的摊主调查反馈中显示:

参加“创意市集”的摊主93%打算自己创业,78%通过“创意市集”接触到想合作的公司或者设计室。

四、WEB.20时代的创新活动版本

在对2006年的四场“创意市集”活动积累的经验和现象分析中,我们得出一致的结论,“创意市集”就是一个鲜活的Web2.0时代的现实版本,作为平面媒体的《城市画报》,得以领会和发掘了在互联网时代新的品牌推广以及读者互动方式。

近年来成为话题并正在改变我们的互联网使用习惯的Web2.0,网站核心的内容创作交给了每个用户,而服务商只着重于提供给用户一个方便参与、易用简捷的网络平台。Web2.0的用户既是网站内容的消费者(浏览者),也是网站内容的制造者。近年的博客风潮就是典型的Web2.0现象。

2006年初,在策划“创意市集”这个基于城市公共文化生活和《城市画报》本身的品牌推广,以及与读者互动的新型项目之时,我们就已经模糊地认识到了这一点,我们认为新时代的创作人群以及《城市画报》的核心读者群,都是一些富有独立精神的个人或团体。怎么在这个活动中让他们得到精神上的满足与认同,怎么让参与的人都感受到自由平等的气氛,以及怎样在这样的氛围中将《城市画报》一贯的鼓吹创意、分享快乐的生活态度传达出去,是我们反复在考虑的问题。

受台湾作者王怡颖的《创意市集》一书启发,我们想出了这个结合了地摊式贩卖、在街头公共区域举行、混合多种城市新兴青年文化表演形式(如极限运动、HIPHOP说唱音乐)的新型公共文化活动。我们将“创意市集”的活动执行用三个关键词定位:创意、开放、好玩。后来连续几场的“创意市集”活动在北京、广州举行后,我们发现恰恰是这3个定位得到了所有参与者的赞赏。

Web2.0,最看重用户个性化以及内容创意,而“创意市集”的价值核心,恰恰就是要求参加者在市集贩卖的产品都必须是原创,这就跟一般的跳蚤二手市场形成了有效的识别区隔。它是创意2.0!

在大工业抹杀个性的流水线产品面前,“创意市集”的创意摊主售卖的大都是全手工制作的玩偶、手工饰品等,而且都是非常个性的小批量产品,有些甚至是“孤本”。如果在现实的大型超级市场,他们根本就没有上架机会,即使有,大概也会淹没在商品的海洋中无法凸现。而恰恰是“创意市集”,在这个讲求差异和创意的贩卖平台上,他们的小批量和独特个性,反而成了最大的优势。

Web2.0,内容的消费者也是制造者。在“创意市集”上,这样的景象屡见不鲜,参加的摊主之间互相交换产品,或者去购买其他摊主的产品。许多摊主是《城市画报》多年的忠实读者,而他们有些并不是专业的设计创意人员,但因为“创意市集”这个活动,他们把自己的创意变成了实实在在的产品。我们希望这个充满互动的“创意市集”平台,可以越来越聚集更多的创意高手以及消费创意的城市人群。

五、“创意市集”2007年发展计划

2007年,“创意市集”将作为《城市画报》最重要的活动继续在北京、上海、广州三个中心城市,以及在长沙、深圳、成都等有明确合作单位的副中心城市举办。它将融合更多的形式,并且把现场活动延伸至网络,包括打造一个网络平台,以及与其他网站合作一个年度设计、影像和音乐比赛。

⒈“创意市集”网站平台

在“创意市集”的网络平台计划里,除了具备类似于淘宝网这样的个人自主交易功能之外,还将实现每个摊主的个人空间,这将是一个WEB2.0意义的网站,注册用户可以自己最新的产品信息,以及在这个空间里结交趣味相投的设计师,建立自己的圈子――这些将自主产生网站的更新内容。而网站也将不定期举办各种设计比赛(包括与商家合作的设计活动),娱乐活动比赛,以及一些产销的需求信息。

⒉“创意市集”大赏

“创意市集”年度大赛是《城市画报》与三家创意型网站合办的城市文化创作系列赛事,贯穿整个2007年度,涵盖设计、影像与音乐创作三个领域,专注发掘中国城市原创文化新势力,造就新时代创作之星。通过互联网,让I-MART“创意市集”超越时间与空间的限制,让更多的城市新生活人因为更丰饶的创意与更新鲜的创作而聚集在一起。

可以预见,“创意市集”作为《城市画报》的一个创新活动品牌,必将发挥更大的作用和影响力,成为城市青年文化的一种新生力量。

(作者单位:城市画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