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中国村镇银行发展问题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中国村镇银行发展问题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作者简介:张伟(1967-),男,云南双江人,云南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货币理论与银行实务。

摘要:解决“三农”问题,是现阶段我国政府工作的重心所在。而发展农村经济的重中之重就在于加快改革和完善农村金融体制和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村镇银行作为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村镇银行具有经营灵活、无历史包袱等优势,在有效满足农村金融需求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村镇银行也面临着诸如资金来源渠道狭窄、融资方式单一和社会认同度低等问题,严重地制约了其健康发展。如何为村镇银行营造更加和谐的发展环境,为我国农村地区金融的发展注入“新鲜血液”,缓解农村金融的供需矛盾已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村镇银行;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

一、我国村镇银行发展现状

金融问题一直是困扰和阻碍我国农村地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原因之一。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银监会于2006年12月20日颁布实施了《关于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更好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意见要求按照“低门槛、严监管”的原则,调整和放松银行业金融机构进入农村地区的政策和门槛。在全国范围内先从四川、青海、甘肃、内蒙古等6省区开始试点推行村镇银行。2007年1月,银监会又推出了《村镇银行管理暂行规定》,提供了一些法律依据和政策制度来保障村镇银行进入我国广大农村金融市场以及其合法地位。

首家村镇银行“惠民村镇银行”自2007年3月开始试行。截至2012年9月末,村镇银行全国已经增长为799家,短短几年时间实现了上百倍的增长速度。从经营情况看来,截至2011年末,全国已开业村镇银行各项贷款余额1316亿元,“三农”和小企业贷款占了总数的80%以上,其中农户贷款余额435.5亿元,小企业余额631.5亿元,中西部贷款农户数占到全部贷款农户数的70%以上。已开业村镇银行加权平均资本充足率为30.5%,总体上运行平稳,风险处于可控范围。

经过多年的发展和不断建设完善,在我国农村金融市场中,村镇银行已经逐渐占据了重要的地位。第一,业务品种不断创新。与其他银行一样,村镇银行可以开展传统的银行业务,如储蓄、贷款、结算等业务,此外还创新推出了适应农村实际的一些业务,如土地流转质押贷款、林权质押贷款、应收账款等业务。第二,运营效率比较高。由于村镇银行实行扁平化管理,其管理机制层级简单,决策半径短,从而使得村镇银行提供贷款程序简洁,所以拥有坚实的客户基础,能够有效面对激烈的竞争。此外,村镇银行不仅能够有效增加农村地区的金融供给,还能够助力于形成农村金融市场,推动竞争的有序性,对农村金融市场的整体运行效率提升也有较大的帮助。大部分村镇银行贷款利率都比农村信用社低,而且借款和还款时间更具弹性。这样带来的好处就是,降低了农民群众融资的成本,不仅能满足他们的融资需求,还能起到激发作用。这能够极大的推动构建我国广大农村地区以市场机制为导向的服务多层次的金融市场体系。

二、我国发展村镇银行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社会认同度低

在我国,村镇银行作为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由于成立的时间尚短,广大农村居民对其缺乏充分的了解,故而,与农村信用社等农村金融机构相比,农户对村镇银行的认可度比较低,大多倾向于到当地农村金融机构(主要是农信社)办理金融业务。

(二)资金来源严重短缺

村镇银行发展初期缺乏公信力,社会公众对这一新生事物的认知程度不够等原因,导致资金来源短缺,难于吸收存款。加之村镇银行网点少、经营业务单一等原因影响,无法有效解决资金的来源问题。虽然也是为“三农”建设服务,但是村镇银行却没有得到一些优惠贷款政策的支持。此外,村镇银行由于结算系统不畅,无法进行资本市场融资等。故而,无论是融资渠道还是融资方式都非常有限。

(三)贷款风险控制难度大

首先是村镇银行贷款对象主要是当地农民。但是农户收入受自然环境和条件的限制,容易出现风险,所以贷款之后的还款能力不好控制。其次,市场对农产品的需求与农户的生产供给之间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现象,潜藏着较大的市场风险。再如部分农户认为村镇银行是政府救助型金融机构,到这样的银行借钱,还贷积极性不高,易引发资金的道德风险等。

(四)缺乏配套扶持政策

与农村信用社一样,同为立足农村、服务“三农”为宗旨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村镇银行在税收方面比照的却是普通商业银行的标准,而不能享受与农村信用社同样的税收优惠待遇,;财政对农业银行、农村信用社发放农业贷款进行贴息,但对村镇银行的贷款也没有贴息优惠;税收优惠政策、支农再贷款支持、农田水利、以工代赈等涉农性的财政资金对口支持等村镇银行都无法享受到;地方政府缺乏扶持积极性等等。所有这些都不利于村镇银行的生存与发展。

(五)经营环境先天缺陷

我国村镇银行的生存环境存在先天缺陷,亟待改善。长期以来,我国法制建设不完善,金融债权保护不力,客观上助长了失信行为的蔓延。信用管理滞后,征信体系不健全,通过各种手段逃废金融债务的现象仍然存在,对个人贷款所潜藏的风险无法进行有效和适时得监控。加之我国农村金融市场化程度较低,行政干预严重等。客观上,阻碍了村镇银行的生存和发展。

三、发展我国村镇银行的对策和建议

(一)加强宣传,提升村镇银行的社会地位

面对当前现实状况,主动出击是村镇银行发展壮大的必然选择。可以采用多形式多渠道的宣传来扩大村镇银行的知名度,同时提升产品服务,打造良好的业内形象,提高社会影响力和公信力。此外,政府和相关监管部门也要发挥应有的作用,加强宣传和引导帮助民众了解村镇银行的意义和存在价值,消除居民对村镇银行的疑虑。

(二)拓展资金来源

一是村镇银行可根据业务发展需要,选择有利时机,在所在县域储蓄资源较丰富的城区、乡镇适当增设储蓄机构,吸收存款,有效扩大资金来源。二是努力争取银行同业支持。村镇银行应加强与所在地区金融机构的联系,以便在季节性支农资金需求高峰或临时性周转资金需要等方面获得同业支持,增加同业存款、拆入资金等。三是结合当地实际,积极探索新的融资业务。

(三)坚持审慎经营原则、控制贷款风险

与其他金融机构相比,村镇银行资本额度低,抗风险能力较弱。所以,审慎经营才能确保村镇银行的健康发展。村镇银行应强化制度建设,建立和健全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机制。

(四)强化监管、合规经营

地方政府和有关监管部门应就村镇银行的建设和发展建立良好的协调机制,明确各方职责,避免政出多门、相互推诿。借鉴其他金融机构的经验,根据村镇银行的特点和风险,建立内部控制、资产质量、资产损失准备充足率、风险集中、关联交易等方面的监管指标体系,对村镇银行实施动态监管。

(五)积极寻求政府政策支持、努力改善经营环境

村镇银行应主动出击,积极向政府呼吁,寻求相关政策的扶持,努力争取享受与农村信用社相同的优惠政策。地方政府应该重视村镇银行这一新生事物的建设工作,根据本地的经济发展现状和战略规划,积极为村镇银行出谋划策,争取各类优惠措施,并在人才、资金等方面予以大力的扶持。(作者单位:云南财经大学金融学院)

参考文献:

[1]周立:农村金融市场四大问题及其演化逻辑《财贸经济》2007(02).

[2]林世军、邹毅、钟金伶:中国村镇银行发展浅析《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08(04)

[3]姜柏林:农村资金互助社融资难题待解《银行家》2008(05)

[4]刘锡良:从农村实际出发,构建现代农村金融体系《财经科学》2008(12)

[5]徐瑜青、周吉帅、刘冬:村镇银行问题调查与研究《财政与金融》2009(04)

[6]银监会:村镇银行管理暂行规定2011.2.17.

[7]高运福:村镇银行发展面临的挑战与对策《时代金融》20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