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罗兰.佩蒂芭蕾语言的意象魅力和性格表达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罗兰.佩蒂芭蕾语言的意象魅力和性格表达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2011年3月4、5两日,法国著名芭蕾大师罗兰・佩蒂的经典芭蕾舞剧《阿莱城的姑娘》、《卡门》在保利剧院上演,经由中国爱乐乐团与中央芭蕾舞团两大名团的强强合作,比才的音乐之美与罗兰・佩蒂的舞蹈之美得到完美地交融,精彩的音乐呈现和舞蹈表演受到观众的热烈喝彩,演出获得的成功令人更加叹服罗兰・佩蒂的经典芭蕾所具有的永恒魅力。

罗兰・佩蒂的经典芭蕾舞剧《阿莱城的姑娘》、《卡门》均根据乔治・比才的音乐改编。比才是19世纪法国伟大作曲家,代表了19世纪法国音乐的最高成就。1872年,比才为19世纪法国文学大师都德的同名戏剧《阿莱城的姑娘》配乐,后来又将其改编成著名的《阿莱城的姑娘》组曲。《卡门》是根据法国现实主义作家梅里美小说改编的歌剧,是比才的最后一部歌剧,也是当今世界上演率最高的一部歌剧。比才的音乐以其明朗愉快的乐观精神来展示现实生活的矛盾,其中以《阿莱城的姑娘》组曲和《卡门》组曲最具代表性,这两部作品以明亮轻松的色彩和罕见的激情赢得了全世界观众的喜爱,成为最受欢迎的管弦乐组曲。比才的这两部名作在罗兰・佩蒂的重构下获得了新的生命,根据芭蕾的特点,大师做了精准的裁剪,并把审美的趣味建构在主题的意象魅力及其性格刻画的表达之上。

《阿莱城的姑娘》表现的是法国南部普罗旺斯省阿莱城的青年弗雷德里在街上邂逅了一位美丽的“阿莱城姑娘”,深深为其着迷,想娶她为妻,却遭到老管家的强烈反对。弗雷德里的母亲也希望儿子娶临村姑娘维福特为妻。为了全家的幸福,弗雷德里不情愿地与维福特成婚。婚礼当天,牧场守卫人米特菲奥前来祝贺并透露当夜他要与“阿莱城姑娘”一起私奔。弗雷德里得知后,忌妒万分悲愤欲绝,纵身从窗口跳下身亡。

1973年,罗兰・佩蒂根据比才的《阿莱城的姑娘》组曲创作了著名的芭蕾舞剧《阿莱城的姑娘》,佩蒂是一个善于裁剪的大师,他对都德的故事进行简化和提炼,将剧中其余的人物略去,把所有的笔墨集中在一对情侣弗雷德里和维福特的情感线上,而在叙述的过程中又将笔墨倾注于人物心理的意象性表达,使得舞蹈的意象性特色具有了浓郁的诗意之美。

大幕拉开,我们看到的是一幅梵高的画作,画布上的土地是跳跃的橘黄色,土地如同火焰一样刺眼而疯狂;天空则是绿色,一轮清冷的太阳悬挂在绿色的天空里。整个舞台印象风格突出,简洁而具意象的空灵感。

布景之外,群舞的意象性也是《阿莱城的姑娘》的显著特点。在《阿莱城的姑娘》中,剧中的其他人物均以群舞取而代之,而群舞所表现的并不是单一指代,而是具有多重的意义,他们是伙伴、家人、甚至是围绕主人公的精神氛围和社会背景。弗雷德里和维福特的情感冲突就浮现于这些背景之上。

在一段与群舞合作的表现男女主人公青梅竹马的恋情之后,弗雷德里顺从地倚靠在维福特的掌心之上。此时,一段心理陈述的舞蹈段落被抽离出来,托起掌心的维福特像一尊雕像,如同弗雷德里内心活动的标示。弗雷德里从维福特的情感中走出来,他此时找寻和思念的是他心中的阿莱城姑娘。当他重新回到维福特的掌心,游离的情感已使他对维福特的态度发生变化。而浑然不觉的维福特还沉浸在幸福的喜悦中。她俏皮的蹉步、灵巧的移摆脚跟都活现出心中的愉悦。但紧随其后的一段双人舞(图1)把弗雷德里的移情别恋和维福特执着于爱的矛盾呈现出来,从动作的生活化形态可以看出,罗兰・佩蒂是想表达男女主人公的戏剧性冲突和各自的心理情状,强调戏剧性地内心表达。维福特两次拉起弗雷德里的手都被弗雷德里抽走,维福特撒娇地转入弗雷德里的怀里欲抓起他的手搂抱自己却被弗雷德里推开。一方面维福特痴情地索爱,而另一方面弗雷德里却痴迷于阿莱城姑娘,这段双人舞清冷缠绵,情感游离的情状充满凄美的张力。最终,弗雷德里将缠绵的维福特推倒在地,独自离去。代表世俗力量的群舞围起圈子,像是要极力维系弗雷德里和维福特的爱情(图2)。但一段弗雷德里的独舞强烈地表现了弗雷德里对阿莱城姑娘的痴迷。最后,代表家人和朋友的群舞终于将两人推入洞房,彷徨中的维福特发现弗莱德里的心早已不在自己身上,试图挽回弗莱德里。而此时,弗莱德里的灵魂似乎已和他的躯体分离了,他的眼里透露出僵死的目光,但心理却在疯狂地舞蹈。法兰多尔舞曲响起,弗雷德里似乎看到所有的人都在和他心爱的阿莱城姑娘跳舞,妒忌的心理仿佛一条红布蒙蔽了他的眼睛,在极度的渴望中,他纵身跳出了窗外。

《阿莱城的姑娘》的芭蕾语言简洁流畅,自然贴切。罗兰・佩蒂用舞蹈语言将男女主人公的心理过程讲述得生动而清晰,而群舞在剧中极富美感地衬托出男女主人公的心理线索,由群舞构成对称、均衡的线条和图案之美,不仅表现了多元的背景内容,也凸显出唯美的风格色彩。整部舞剧的故事性陈述充满意象性的趣味,空灵的舞台给予舞蹈以极大的想象空间,并具有了诗意的感染力。悲剧式的爱情向观众转述了爱情的精神实质,爱是心灵的力量。

如果说《阿莱城的姑娘》的意象美感和心理呈现深深打动了观众,那么,《卡门》的成功之处则鲜明地表现在对人物性格的描画和渲染。

《卡门》是观众熟悉和喜爱的艺术形象。《卡门》塑造了烟厂女工,一个美丽而性格倔强的吉卜赛姑娘卡门。卡门从事走私冒险,她使军人唐・豪塞坠入情网,并加入卡门所在的走私团伙。生性无拘无束的卡门厌倦了唐・豪塞,又爱上了斗牛士吕卡,并与唐・豪塞产生了激烈的冲突,倔强的卡门断然拒绝了唐・豪塞的爱情,终于死在了唐・豪塞的刀下。

芭蕾舞剧《卡门》创作于1949年,是罗兰・佩蒂最为轰动的剧目之一。从比较的角度看,卡门这一特定形象,肢体语言显然要重于她的声音,佩蒂创作的卡门形象较之歌剧中的卡门就更具性格的魅力。在舞剧中,罗兰・佩蒂摆脱了芭蕾舞固有的程序化束缚,努力塑造有个性的人物和表现独特的感情。他用舞蹈动作来表现抽烟、打斗、偷盗等日常生活现象,他编排的双人舞构思新颖,吸收了哑剧、流行歌舞等元素,把高雅的艺术与大众艺术结合起来,从而使得卡门的形象更加真实生动。

与《阿莱城的姑娘》的意象性、诗意性不同,《卡门》显得世俗而写实,舞台空间给人以局促感,同样是群舞,《阿莱城的姑娘》中的群舞典雅而写意,《卡门》中的群舞则野性而杂乱,是对于卡门身处环境的某种写实。性格描绘是《卡门》的重彩之处,卡门一出场即以打斗示人,给人印象极其鲜明、深刻。罗兰・佩蒂的简洁凝练在《卡门》中同样得到了发挥,唐・豪塞的出场即给卡门打斗的舞蹈画上句号,同时,也开始了他与卡门的戏剧性纠葛。戏剧性进入及其发展十分简洁。

第二场中卡门的独舞(图3)充满性格的张力,硬朗而不失魅惑的舞蹈充满野性色彩,终使唐・豪塞堕入情网。而第三场卡门与唐・豪塞的舞蹈是舞剧中的精华,卡门独舞中肩胛的抖动,踢踏舞步的点染,极具性格魅力,卡门的舞蹈富于力度,内里却又蕴含女人的妩媚与甜腻,勾人心魄,美得狂放不羁。而一段双人舞则十分优美,爱情的明亮色彩占据了一切。

舞剧《卡门》的最后一段舞蹈是卡门与唐・豪塞的生死决斗。这里,不祥的定音鼓击打出刺耳的节奏,贯穿这段舞蹈,卡门刚烈和不羁的性格更为见棱见角,四个踢向唐・豪塞的脚步紧接着被挨打的四个耳光把打斗引向绝境,绝望的唐・豪塞举起刀将卡门刺死。这时,响起他们爱情的旋律,唐・豪塞痛苦地抱起卡门,而斗牛士的欢呼声尖锐地响起,将唐・豪塞淹没。

应该说罗兰・佩蒂根据乔治・比才的音乐创编的芭蕾舞剧《阿莱城的姑娘》和《卡门》均是音乐性与舞蹈性俱佳的世界经典,正是这样双重的经典性,才显示出中国爱乐乐团和中央芭蕾舞团这两个国家级名团强强合作的意义,也充分体现了舞蹈与音乐的完美结合所富有的新的生命力,把罗兰・佩蒂经典芭蕾舞剧《阿莱城的姑娘》和《卡门》更生动、更精彩地呈现在观众面前。不仅是一次演出的成功,也是对艺术市场的繁荣和整合做了一次极好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