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谈中小学音乐衔接中应注意的问题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谈中小学音乐衔接中应注意的问题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新课程改革如火如荼地开展了好几年,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更加关注学生不同阶段的“衔接”问题。笔者作为一名一线的音乐教师,想就中小音乐衔接中出现的“脱节”问题,谈谈自己的粗浅认识,有不足之处,请同行给予指正。

一、注意中小音乐教师知识系统的完整性

中小学音乐教师多出于各个大学的本(专)科的音乐系,他们一般都有这样一些特点,比如钢琴弹得比较好的,声乐一般不太好;声乐比较好的,钢琴一般不太行。真正做到歌唱得好,琴又弹得好的,那是少之又少。而且大学学习期间,不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存在重技能、轻理论的现象。这样的学生进入中小学之后,大多仅靠大学的那点东西,从事着各自的教育教学,真正把中小学音乐教材系统学习研究的却不多。

中小学音乐教材是中小学音乐教学的主要依据,也是考核音乐教学质量的依据。九年义务教育的18册教材(小学12册,中学6册)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而目前中小学音乐教育领域内,有太多的人为割裂,它使得中小学音乐教育处于彼此孤立的地位,彼此间缺少交流和关注,这种泾渭分明的教学举措很不利于中小学音乐教学的衔接。我们从下表中可以看出中小学音乐教师听课的情况:

可见,中小学音乐教师看过中小学整套教材和缺乏交流已较为严重。也可以这么说,有许多中学教师每天面对学生,却不知学生在小学里的音乐“底细”;同样许多小学教师十年如一日地教,却很少为自己学生的将来考虑。所以中小学音乐教师缺乏交流、融合是衔接教学的问题之一。

二、注意音乐基本知识中乐谱视唱

新课标中说:“乐谱是记载音乐的符号,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工具,是中小学音乐知识技能教学的一个组成部分。”识读乐谱是各种音乐表演活动――特别是唱歌、演奏活动中的工具性教学内容。对这些内容来说,识读乐谱具有重要的辅助作用。“小学阶段要求学生能够跟着琴声视唱简单乐谱,具有初步的识谱能力;中学阶段要求学生具备识谱能力,能够比较顺畅地视唱乐谱。”

但是在实际的音乐课堂教学中,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很多教师不但没有把识谱教学贯穿于音乐教学之中,甚至根本不提及。

笔者在教学中,特别强调学生在听觉感知基础上识读乐谱,并且在音乐实践活动中运用乐谱。譬如一首崭新的曲子教唱,按照“听歌――跟随音乐哼唱――老师带唱――唱谱”这个流程下来,学生对歌曲的旋律熟悉后,在唱谱子时对节奏更容易理解,对音高更敏锐,识谱的难度肯定大大减小,远比“唱谱――再唱歌”这种形式学歌曲能带动学生的情趣,节省时间,使学生更快更好富有美感地掌握新的歌曲。

三、注意音乐鉴赏中聆听感受

新课标中说:“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听觉体验是学习音乐的基础。新课标要求中小学音乐教师要把学生的音乐听觉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部活动中。”

笔者从多年的听课中发现,中小学生在欣赏聆听中,大多是安静的聆听,没有肢体语言的辅助聆听。

笔者认为,中小学学生学习音乐由于没有专业性,安静的聆听不利于他们对音乐的感知和理解,比如小学高段只要求能听辨出人声、乐器的音色;中学则要求“加深对人声、乐器声的了解和体验,能够说出各类人声和常见乐器的音色特点”;比如小学高段要求学生能简单地感知音乐的节奏和旋律,通过体验,熟悉常见拍子的节奏特点;中学则要求在此基础上“能够在感知力度、速度、音色、节奏、节拍、旋律、调式、和声等音乐表现要素的过程中,根据自己的体验说出音乐要素的表现作用”;再比如小学高段要求学生“能够听辨旋律的高低、快慢、强弱,能够感知音乐主题,区分音乐基本段落,并能够运用体态或线条、色彩做出相应的反应”,初中要求在此基础上做到“感知音乐的结构,能够简单表述所听音乐不同段落的对比与变化”等等。

如果在聆听中,加入肢体语言的辅助聆听,一则可以“感受”到音乐,二则活跃了课堂气氛,增强了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和表达能力。因此,音乐老师要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在教学中有效利用音响音像资料、网络资源等,积极引导学生运用肢体语言参与各种音乐聆听活动,如歌乐曲的聆听、学生演奏、演唱的聆听以及综合性艺术表演的聆听等;通过聆听不断积累音乐听觉感受;培养学生乐于思考、勤于实践的意识和习惯,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音乐实践能力。

总之,中小学音乐课程内容是一个呈现前后衔接、逐段递进、完整有序的内在联系的整体,只有充分把握好这个整体,才能更好地提高音乐教师的自身水平,才能更好地为学生提供有效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