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朱仙镇木版年画之问古思今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朱仙镇木版年画之问古思今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朱仙镇经历了几千的历史变迁,其木版年画也饱经沧桑。考察朱仙镇木版年画的历史延续是为了研究其发展的方向。

【关键词】年画社 历史变迁 艺术特点 制作工艺 抢救保护

走在今天的朱仙镇上,其建筑仍保留了明清风格,主要街区分为一条街三弄,分别是运粮河商业街、岳飞庙大街和西大街。与岳飞庙一墙之隔的是关帝庙,它最早建于清代,现在的关帝庙是朱仙镇木版年画博物馆和开封朱仙镇木版年画社所在地。里面陈列着朱仙镇的历史介绍,朱仙镇木版年画各老字号的年画代表作及各地捐赠的木版年画原作。

在朱仙镇考察年画发展的过去和现状,是为了更好地确立朱仙镇木版年画今后发展的方向。

一、朱仙镇木版年画的历史变迁:

开封朱仙镇木版年画起源于唐,兴于宋,盛于晚清。发祥地为开封,故亦称“开封年画”。南宋・周密《武林旧事》载:“都下(今杭州)自十月以来,朝天门内外竞售锦衣新历,诸般大小门神……”。由此可见,宋室南迁临安时“故都及四方士民商贾辐辏”,年画艺匠当在其中。年画在两宋都城,市井皆设坊印行。年节岁首张贴门神、灶画在民间已形成习俗时尚。木版年画工艺逐传至江南及国内诸地。①

北宋初年,东京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庞大的市民阶层促进了世俗文艺的发展,活跃的世俗文艺又给年画的创作提供了丰厚的土壤。加上宋代造纸技术和木版印刷技术的发明与提高,自此,年画也由笔画转向刻版印刷,将我国雕版印刷业推向繁荣。由于宋朝宗教政策极力的推崇,导致以佛、儒、道和民间传说为主题的多种崇拜之风盛行,为民间灶马、门神的印制提供了丰富的题材。与之相关的民俗节日成为维系人们虔诚而神秘的精神世界的一条纽带。《东京梦华录》记载:“近岁节,市井皆印卖门神、钟馗、桃版、桃符及财神钝驴、回头鹿马、天行帖子。”由此可见,当时东京木版年画的印刷及销售盛况空前。不仅民间作坊遍布京城,就连宋室官廷也主持开办年画作坊。官办与民办作坊的融合,使木版年画的发展成为必然。生产年画的作坊,最多时达300余家。年画种类繁多,有门画(应该说源于唐、兴于宋,对此没有正式典籍的记载可查,不失为一件憾事)、灶画、中堂、桌裙、门头、影壁、斗方、对联等。内容有历史戏剧、演义小说、神话故事、民间传说,如长坂坡、铜锤换御带、撞山、岳飞大破金兀术、祭塔、哪咤闹海、罗焕跪楼等,并点缀很多美好雅致的吉庆图案,而且以色彩艳丽深沉、庄重浑厚、经久耐晒等优点著称。

据明代李潦著《朱仙镇集》,光绪二十四年夏六月刊成的《新隆祥符县志》中记载:“是时镇中街市北至距镇北四里许的小店王,南至八里许的腰脯村,东至二里许的宋寨,西至二里许的豆腐店,方圆一百二十余里,商民四万余户,人口二十余万。”一片繁荣景象。岳飞与朱仙镇》一书载:“红纸门神系旧习过新年之消用物,为镇中最著名特产。往昔盛时,业此者三百余家……”想当年朱仙镇300余家门神店星罗棋布,年画产量高峰年可达400万张。每年入冬,各地“打门神”的客商云集。“门神门神骑红马”,朱仙镇木版年画乘运粮河之船,装太平车之载走遍全省,走向山东、江苏、湖北、福建、甘肃、宁夏……

民国初年,木版年画业多迁到开封经营或将印版易手于开封“南纸业”商号。艺人受聘于开封市内原有的“汇川”、“敬胜永”、“云记”、“福盛长”等较大的门神店。开封市东西大街、南北书店街、南北土街、中山路、南关一带及背街陋巷,朱仙镇附近乡村的年画作坊,星罗棋布。近代,石印、胶印画的大量印行,使木版年画日渐衰微。②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开封朱仙镇成立了木版年画社和研究会,并恢复了数家门神老字号。2002年朱仙镇木版年画位列于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启动的“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之中,同年还被授予“中国木版年画艺术之乡”的称号。2004年河南发改委批款建中国木版年画博物馆――“国字号”博物馆兴建,9月“中国朱仙镇年画博物馆”的大牌子挂在了朱仙镇大关帝庙的大门旁……2008年12月28日(农历腊月初二)朱仙镇首届木版年画艺术节于盛大开幕,以后每两年举办一次。艺术节的开展为振兴朱仙镇年画,繁荣年画产业提供了更好的交流平台。2009年2月中国首部以年画为题材的影片《古镇画情》在朱仙镇开机。

由上述我们可以看出政府和民间组织、专家和学者对朱仙镇木版年画的关注和投入,当地政府还成立了:“朱仙镇开发建设指挥部”,年画社里保存有“天成老店,天义德老店,天成德,云记”等几家老字号制作的精美年画样品,且可以出售。还陈列有木版年画的制作工具,可以让来游客随时看到印刷的每个环节,极大的增强了游者的兴趣,有利于游客对年画的购买和传播,也为老字号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收益。但是,就朱仙镇木版年画发展的未来还有许多值得我们研究的地方。

二、朱仙镇木版年画的发展研究:

年画的原创性、传承性、地域性等特征和近乎天然的“生态美”,更多地保持了艺术的原态,更具打动人心的纯朴意趣。但是在高端技术普遍运用的现代社会,人类情感追求个性的今天,它的保护工作和自身发展已滞后于时代的步伐,虽投入人力财力,但是否对症下药?理想的规划模式和现实中的问题时有差距。怎样传承传统木版年画的文化内涵,保持传统的工艺上进行新品的创意生产,让其更具时代的艺术魅力,就需要我们拓宽思路,激发想像力和创造力,让我们的朱仙镇木版年画重新散发独有的艺术特色,重现昔日的辉煌。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进行探索、挖掘和革新:

1.认清价值:地理环境和历史因素的影响,各地区呈现不同的文化差异,木版年画的发展不能脱离这块特殊的生产生活方式,它蕴涵着所属群体文化基因、精神特质,积淀着历史发展的经验、生存的智慧。

应该使当地居民加深对朱仙镇及其木版年画的了解和认识,增强地方特色文化的认同感,加强保护意识。在学校开展对传统技艺、传统艺术的教育,木版年画中所包含的一些伦理道德、行为规范,也是教育年轻一代正确为人处事,培养社会良好风气的重要内容。艺人讲授和展示技艺的过程,充分体现了传统的工艺价值和审美趣味性。科学合理的利用不仅可以长久的保护,而且也可以更好的发挥木版年画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尽显其应有的鲜活生命力,激发朱仙镇居民的自豪感,同时也丰富了人们的“精神家园”。

2.政府管理:2006年8月初,朱仙镇已被评为“中国最美的村镇”,说明开封市政府对朱仙镇做了很多的工作。就目前现状而言还应大力发展,紧抓机遇。城镇发展应注重生态平衡,合理规划城镇格局(街道,路面,河流,植树等)建设。政府应尽领导之责,行政主管部门须将传统工艺保护纳入工作日程,合理统筹安排工作,制定出有针对性的政策方针,还应长期坚持,才能有效地促进手艺传承及其振兴。树立有效的行业规范,切不可盲目追求经济利益使年画工艺退化、质量下降,杜绝“假年画事件”再次发生。应“同行业之间不许相互诋毁、相互拆台,不许压级压价、以次充好”(《朱仙镇木版年画对外统一宣传协议(草稿)》)。绝不能使木版年画因为人为原因变色、走味。

3.提高自我:民间艺人应在政府或行会的规划与指导下发挥主体作用,恪守职业道德,提高自身素养,不断创新,收徒授艺,为工艺的延续和再发展创造有利的环境和条件。提高艺人对传统工艺价值内涵的认识,树立文化保护的自我意识,提高年画质量与包装、沟通销售渠道、建立相应的品牌、努力的开拓市场资源。与同行业者之间进行技术与艺术的交流合作,聘请专家进行艺术指导,对年画题材的创新可与时代结合,还可对民间故事进行再创作、再加工。精心研制改进雕版和印刷工具,为年画能更好更快的印制出精品做好工作。年画的颜料可与现代工艺结合,增加颜色的饱和度、提升色泽的明度。在材料上,纸张可专为年画量身定制,分为不同等级和档次,满足不同印制的目的需要,同时满足不同客户需求。年画可形成产业体系,不仅有特色的木版年画,还可发挥年画优势,在生活用品上印制现代年画,制作传统手工艺品,为朱仙镇木版年画的繁荣作出贡献。

4.开拓市场:我们应该认识到开发和保护是有矛盾的,“开发本身就意味着破坏”,但是如果正确规划、科学安排,两者是可以得到完满统一的。从一定意义上讲,合理开发是一种最好的保护,急功近利决不可取。我们应在相应的政策指导和法制下加大宣传力度,和其他省市达成协作关系,共同发展,互惠互利。制作纪录片在电视媒体上广泛宣传,利用网络资源广泛搜集和增加相应的文化艺术内容,印制精美书籍,添设路面广告,公共交通工具全面宣传(尤其开封到朱仙镇的公交车),不断扩大宣传面,变化宣传方式等。把木版年画的精品介绍给全国人民和国际友人,让大家来认识、喜爱、关注。这样有了市场的需求才能确保木版年画的振兴。

朱仙镇木版年画昔日的辉煌仅仅是往日的风采,在一些成绩面前我们的努力还略显苍白,稍显憔悴的朱仙镇木版年画,作为中国民族文化的一枝奇葩,我们只有精心的保护和认真的传承它,才能够让朱仙镇木版年画重放异彩,似挺拔青翠的冬青一样,永葆青春,永续活力。

注释:

①.②..cn/u/1240733432

③.转引自郑纯方.鲁迅与“河南门神”[N].汴梁晚报,2008-12(25)

(作者单位:西华师范大学美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