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通盘考虑逐点突破循序推进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通盘考虑逐点突破循序推进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近来,通读洪宗礼先生的“引读”23法之课例,很受震撼,对其课堂引读的启动与展开艺术印象尤深,真可谓通盘考虑逐点突破循序推进,对当下的语文课堂教学颇具返本归真、务实提效的导引价值。下面,我们就先来看看这些课例启动与展开的共性。共性之一:目标明确集中

教学就是为了教学生学会和会学。每篇课文的思想内容及其语言艺术等,都只是教师教学生学会和会学的典范介质,教师引导学生阅读、体验、感悟和品析等也只是教学生学会和会学的手段而已。鉴于此,课堂教读一定要预设目标,即每堂课到底教学生学会或会学什么,一定要有适度、明确的目标,而且还要课与课前后呼应,作通盘考虑,以保证最终能够有序攻破知识和技能的重难点,使学生的语文能力和素养获得渐进、有序的发育和提升。通观洪先生的引读课例,每节引读“授法”课都预设了明确而集中的教读目标,一般都是在课堂“引读”启动之际就明确地告知学生,接着师生便开始平等交流、和谐对话、合作探究,同舟共济、齐心协力地展开教与学,最终达成所预设的课堂教学目标。例如,《纪念白求恩》是初中学生在语文课内接触的第一篇议论文,因而课堂教学重点就预设为教学生理清课文内容与题目之间的内在联系,旨在教给学生揣摩议论文思路的有关方法,培养学生提要钩玄、编写议论文阅读提纲的能力。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这样呈现的:

师:同学们,昨天校长作报告,一口气讲了两节课,可大家注意了没有:校长手里只有一张作业纸那么大的讲稿,上面写的也只有几行字,但他讲得却有条有理,清清楚楚。你们看,校长那张纸上的几行字,作用有多大,真是“以一当百”“以一当千”啊。那几行字,就是“提纲”。“提纲”就是用条目的形式,把讲话或文章的主要内容简明扼要地写出来。让人一看就能了解全貌,明白思路,掌握要点。提纲有两种;一种是写作(讲话)提纲,一种是阅读提纲。前者记录自己写作(讲话)的要点,后者概括别人文章(讲话)的要点。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阅读提纲的编法。

这样的目标呈现直奔主题,本真自然,简约务实,活泼有趣,一开始就牢牢地抓住了学生的心,激发起他们学习的兴趣。教学启动之后,洪老师便和学生一道和谐自然、务实有效地展开了他们的教与学。通观整个课例,师生的对话交流、合作探究都是很成功的,很好地达成了教学目标。共性之二:一课紧扣一法

洪宗礼先生一辈子坚守“引读”,并从他的“引读”课堂中总结和提炼出了扶读法、激趣法、设境法、诵读法、圈点法、提要法、自读法、点拨法、提示法、读议法、置疑法、反刍法、反三法、比勘法、速读法、小结法、精读法、探究法、求异法、赏读法、读注法、溯源法、历练法等23种“引读法”。同时,他又把由其主编的初中语文教材编写成“引读”教材,用来教授这些“引读”之法。如用《一件珍贵的衬衫》教给学生扶读法,用《谈骨气》教给学生激趣法,用《松树的风格》教给学生诵读法,用《祝福》教给学生求异法,用《离别》教给学生探究法,等等。总之,他的每一堂引读课都紧扣住一种引读法启动和展开。比如,朱自清的《绿》是一篇写景抒情散文,按理说教学的重点应该是教学生欣赏写景抒情散文的艺术美,让学生理解和把握这篇课文是如何运用移步换景、描写铺垫、想象联想、多种感觉融通等艺术手法来表达情感的。然而,在洪先生那里,这篇课文的引读目标竟成了这样:阅读朱自清的散文《绿》,结合课文的圈点、评议,边读边思考,并研究圈点符号和评论文字的含义与作用,使学生对圈点、评议的方式,有具体的了解,并能够逐步掌握。也就是说,这篇课文成了教学生掌握“圈点法”的“例子”。请看这节引读课例《绿》的启动与展开片段:

师:前人读书有一条宝贵的经验:不动笔墨不看书。一边读书,一边思考,加上圈点,再适当评论,这对提高读书的效率大有好处。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共同学习勾画圈点的方法。先请大家翻到九年级上册语文课本211页,这是“读书动笔”这一单元的导语。导语一共三句话,集中谈读书动笔包括圈点和评论的内容与要求。认真读两遍,仔细想一想。

再请大家看216页圈点的九种常用符号:

生字、难字

关键词语

——总括句、重要句

佳妙句

① 段序(圈内写数字、放在段首)

重要段落、重要语段段内层次,加在层次开头

?有疑问处

要注意处、发表感想处。

仔细看两遍,认真记一记。在此基础上,请大家阅读朱自清的散文《绿》。一边读,一边想,同时研究圈点符号和评论文字的含义与作用。

(学生阅读《绿》全文,教师行间巡视,解答疑难,适当指点)

师:现在我们来研究文章一、二两段,重点研究圈点符号。先研究加圆圈的关键词语。大家先把标圆圈的词语找出来,然后思考分析为什么这些是关键性词语。

生:第一段加圈的关键词语有两个,一个是“惊诧”,另一个是“绿”。一是点了题,二是统领了全篇。因为全文都是写的梅雨潭的“绿”,而且绿得令人“惊诧”。

生:第二段加圈的词语有“花花花花”“踞”“绿意”“飞花碎玉”“杨花”“钻”,一共六个。“花花花花”写梅雨瀑布的声音,“绿意”“飞花碎玉”“杨花”写梅雨的形态,都很形象,也很传神。

生:“飞花碎玉”和“杨花”还是比喻,恰当的比喻使瀑布更富有动态感,形象更加鲜明。

生:还有两个关键动词。“踞”写梅雨亭蹲伏凌空的姿态,“钻”写雨点入怀的动作,既形象又准确。

师:你看,因为给这两段的关键词语加了圈点,大家很快就能够理解并且分析出这些词所起的关键作用。看来,圈点法对我们提高阅读质量与阅读能力确实大有好处。现在,我们再来研究一、二两段在句子下面画横线的总括句、重要句。

生:第一段“我惊诧于梅雨潭的绿了”,这一句点题,又总括全篇,十分重要。第二段有两句,一句是在段首“梅雨潭是一个瀑布潭”,总括了全段内容;还有一句在段中,“苍鹰展着翼翅浮在天宇中”,总括了梅雨亭的形象。

生:我认为将“苍鹰展着翼翅浮在天宇中”画为总括句或重要句,是不对的,它应该属于佳妙句,它将梅雨亭凌空欲飞的造型写活了。

生:我同意这一看法,旁批说这是“化静为动,有气势,有情趣”,是一个十分佳妙的语句。

生:这是一个比喻句,不仅形象,而且贴切。说它是佳妙句,至少比看做总括句、重要句更恰当。所以,句子下面要改用波浪式的曲线。

师:这一讨论很有意义,第一,可以看出同学们读书很认真,坚持独立思考,不盲从已有的结论;第二,勾画圈点应该在深思熟虑的基础上,这样判断才会更加准确,阅读才会更有收获。现在请大家用这种认真的态度、踏实的精神,来研究第二段两个表示疑问的符号。

……

品读之后,我们不难发现,洪先生是在用心培养学生读书动笔、圈点评论,将口诵与心惟,目览与手批有机结合的能力,为提高学生的读书效率与能力教方法、引路子和打基础。至于这篇散文到底是如何细腻地写景的,又如何即景生情、融请于景,给读者以怎样的美之享受等问题,整节课的教学一概都没有涉及。洪先生只是引导学生把圈点符号和评论批语结合起来思考,教他们理解和掌握读书动笔的意图与方法。他一边引导、启发,一边观察、督促,一边总结、鼓励,将学生的读与思更加自然、完美地结合起来,使学生的语文能力和良好习惯得到了较扎实而又全面的培养。他这样做的目的我想应该有三:一者,每课重点教授一种“引读”法,再用几篇类似课文的教学来巩固和提高,以指路子、授方法、交钥匙,为学生真正能够独立阅读引路;二者,用课文这个“例子”来解剖麻雀,确保每堂课都有实实在在的教学内容,并在有限的时间内突破重难点,让学生切实有所收益;三者,切实落实“语文姓语”的理念,守本务实,多层面、多角度,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语文能力和素养,尽可能较到位地完成语文教学的本务。共性之三:过程本真自然

课堂教学过程贵在简约、自然、本真,教师语言贵在洗练平易、自然温馨、朴实流畅、充满关爱。只有这样,课堂才显得真实、自然,学生才乐意与教师互动交流,并心甘情愿、真心实意地积极投入。品读洪先生的引读课例的启动与展开过程,我充分感受到了这一点。请再看洪先生的引读课例《谈骨气》的启动与展开:

(板书课题、作者。简介作者。略)

师:同学们已经预习了,从题目和内容看这篇文章是什么文体啊?

生(齐答):议论文。

师:你们是怎么知道的呢?

生:题目上有个“谈”字。

生:文章是谈作者对骨气的看法。

生:这篇文章是摆事实讲道理的。

师:大家说得很好。你们在小学里读的议论文很少,可是今天大家通过预习,很快能讲出议论文的一些特点,可见同学们是很会动脑筋的,也可见议论文与记叙文的区别是明显的。是的,题目上有“谈”“说”“论”之类的词,一般是议论文章的标志。可也不是说,议论文一定要有这类标志性词语,比如,上一课学的《纪念白求恩》就不是这样。所以,是不是议论文,光看有没有标志性词语是不够的,主要的应当弄清议论文的性质特点。那么,什么是议论文呢?请大家看知识短文。

生(翻看知识短文《记叙、说明、议论》后):举出理由、根据,表明自己对人对事的看法、意见、态度,这就是平常说的发议论;写成文章,就是议论文。

师:议论,在我们的生活中运用得很广泛。平时,班级里出现了好人好事或不良现象,往往要议论议论;在学习重要文件时对某个问题要谈谈自己的认识;家庭成员对某一件事有分歧意见,各人要讲讲自己的理由,摆摆自己的看法。可见,议论是一种很重要的能力,我们大家要认真地学习议论文,培养和提高议论的能力。

……

品读这段课例之后,我们都会感受到:这节课的启动由课文题目中的“谈”字开启,先启发学生根据课文认知文体,思考可能谈什么和怎么谈,不蔓不枝,不花哨不忽悠,不做作不虚套,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字里行间透着真爱与平等,自然而然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兴趣。有了这样的启动,引读“授法”也就始终紧扣着教学目标扎实且有效地展开了。

最后,我再强调几点:一者,写这篇文章确实是有感而发。所感者何?一则有感于洪先生一辈子都在虔诚地真教语文。几乎他所有的引读“授法”课例的启动和展开都具有这四个方面的共性,都是守真务本、简约素朴、活泼自然、平等和谐、扎实有效的。唯其如此,他最终成功了,成了众人景仰的语文教育专家。二则有感于当下的语文课真的太不像语文课了。一启动就不安分,浮躁张扬,花里胡哨,不干正事。当然,也有不少人干脆躲进“应试化实用主义”的小楼,对新课改之类根本就不理不睬,一门心思地在那里“考什么教什么”,“怎么考怎么教”,哪里还管课堂教学如何启动之类。二者,写这篇文章还想强调一个观点。钱梦龙先生常讲,观念出智慧。我们是否也可以这样推断,有了归真守本的观念,自然就会生出很多归真守本地上好语文课的智慧,就像洪宗礼先生那样,通盘考虑、课课侧重、逐点突破、循序推进地上好每堂语文课了。三者写这篇文章也想表明一个愿望。常言道: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课堂教学也不例外。只要我们时刻怀有归真守本、简约务实、扎实有效地教好语文之心,自然也就会归真守本、有序推进地预设课堂教学目标,启动并展开课堂教学了,也就不大可能中途“跑题”了。如此这样长期像洪先生那样去启动和展开课堂教学,语文课堂实效差的问题也许就有望得以解决了。洪先生的课堂启动与展开已经给我们做了很好的示范,还望广大中学语文教师能多加关注,并用心学习、反思和借鉴。倘若真能如此,那对语文新课改的健康发展和深化的确该是一件幸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