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论高中语文课堂情境创设的艺术性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论高中语文课堂情境创设的艺术性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教学情境是每一节语文课的开端,它决定着这节课的好与坏、成与败,创设高中语文教学情境时,我们一定要考虑受众(即学生)的主观感受,用符合高中学生认知的情境导入,注重导入的多样性,并根据课堂的需要及时调整,抓住最佳教学时机,要用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全方位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并自觉的参与到学习中来,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关键词:语文课堂情境创设艺术性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堂教学的开端则是能引起学生注意和思考的情境创设。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高中语文教学要突破传统教学的发展劣势,注重对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的培养,要求学生能够成为语文教学的主体角色,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而作为学生从一入学就接触的语文教学来说,高中语文课堂的情境创设则更为重要,难度也更大。从理论上来说,教学情境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教学的内容,为落实教学目标所设定的,适合学习主体并作用于学习主体,能使学习主体产生一定情感反应,能够使其主动积极建构性学习具有学习背景、景象和学习活动条件的学习环境。因此在具体实施时,我们一定要考虑受众(即学生)的主观感受,全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使学生主动并自觉的参与到学习中来。在日常的教学中,我尝试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探索。

一、创设导入情境,启发学生主动思考

美国当代著名的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布鲁姆曾说:学习的最大动力,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因此我们在创设问题情境时一定要从学生的认知角度出发,用学生感兴趣的材料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他们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比如在教授《装在套子里的人》时,上课之初,我在白板课件上制作了一幅黑白的葬礼图片,然后用深沉的语调告诉学生:这是一场一场别开生面的葬礼,也是一场欢欣鼓舞、大快人心的葬礼,在场悼念的人们面部表情下面藏着一张大笑的脸,因为“他”终于死了。此时学生的好奇心已完全被激发出来,我再用三个问题诱导学生:1.死去的这个人他是谁?2.这是一个怎样的人,他与在场的人们之间到底发生过什么事情?3.他仅仅是一个人吗?在问题的诱导下,让学生自主阅读,从中寻求答案。

导入情境的创设要注重多样性,伴随着现代化教学手段的革新,我们要积极运用集视听角度与一体的白板功能,从多角度、多方面去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让学生自觉投入,自愿参与。在教授《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时,我运用白板播放林冲看管草料场的情节,而播到高潮处――林冲怒杀差拨、陆虞候、富安时,我突然关掉视频,利用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引导学生回归文本,从文本中去感受林冲的怒与恨,充分发挥自己的想像力,全方位感受林冲形象。进而再与视频情节相比对,顺便让学生感受到文本与视频呈现的不同效果,体会到要全面了解人物,最好的方式还是从文本中汲取营养。

二、抓住学习时机,及时引入文本

在创设情境时,一定要抓住适当的学习动机,学会“适可而止”。每次上课前我都让学生准备一定的好文好句与大家分享,以此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胆量,在学习《谈中国诗》时,我本来准备了一些名人谈诗的佳句,想和学生一起分享引入新课。但在课前学生展示环节,学生先播放了一段科比扣篮的视频,紧接着谈了热爱与执著的重要性,所有学生都被这位同学的话语打动了。我马上改变策略,借“机”引入,告诉同学们:我们虽然都是普通人,但我们也可以像科比一样,热爱自己现正在做的事情,讨于自己的梦想,诗意而努力的前行,去前方和那个更好的自己相遇。我简短的话语,引发了学生不自觉的掌声,就此也引入了新课,学生在这一节课都学的十分认真,十分专注。因此,我们不必拘泥于课前的准备,应当不择时机的抓住学习的最佳时间,引学生思考,带学生投入。

三、注重生活启迪,感悟文本新意

伴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的发展,学生的生活环境与文本中的生活场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所以在创设情境时一定要接“地气”,找到文本与生活两者之间的连接点,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先秦诸子选读中的内容距今已十分遥远,孔子的《论语》在学生的印象中似乎都是摇头晃脑的朗读,内容也都是枯燥与乏味。因此在教学之初,我给学生先播放了“中国古代文化圣贤――孔子”的纪录片,从纪录片中学生了解到孔子原来是一个十分接“地气”的人,因为他也会和学生开玩笑,《当仁,不让于师》里的第七则就有“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戏之耳。”的玩笑;孔子用自己的学术教出了当时最为饶益的“儒商第一人”子贡;他也和自己的儿子孔鲤、孙子孔匙在一起闲谈。多方的介绍激起了学生对孔子的好奇心,改变了枯燥与乏味的印象,接下来的学习就有趣了许多。

教育的终极目标是让每一个学生都找到自身的存在价值,就像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教育的终极目的应该是向人传送生命的气息”,所以教育是一场漫长而充满色彩的历练,而我们都是“麦田”里的守望者,在教育前行的路上,需要一边思考,一边前行。

参考文献:

[1]王君.青春课堂:王君与语文教学情境创设艺术[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