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态度坚定,懂得两种行为结果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有个亲戚,孩子上大学二年级了,暑期报名学习雅思,准备出国留学。因为借住在我的宿舍里,于是我有机会目睹了一些母子之间的互动情节。入住时,妈妈把孩子的行李一点点地搬上四楼,称之举手之劳;给孩子准备了齐全的生活用品,称之举手之劳;甚至买了两箱方便面和一些细小的生活用品,当然也称之为举手之劳……
我委婉地对那位亲戚说不应该放任这些举手之劳,孩子这么大了,自己完全可以做。亲戚却理直气壮地说,我也是没有办法,孩子什么都不会做。
许多父母喜欢用举手之劳代替孩子做事或做决定,觉得孩子做事太慢了或者不符合自己的要求,还不如为之代劳。我们把这种行为称之为“剥夺”现象。剥夺行为的存在会给孩子带来一些潜在的负面影响:
首先,父母的大包大揽会让孩子仅依据父母的要求来表现,就会产生事情是为父母而做的想法,而后容易形成“事情发生后,父母承担”的不负责任的心态。我们经常会在生活中遇到这样的对话:
你愿意学习吗?
不愿意。
你知道你学习是为了什么吗?
为了父母。
其次,举手之劳会剥夺孩子自己做决定和学习应对的机会,由此下去,孩子应对各种生活情况的能力也随之降低,上面的大学生例子就是很好的说明。
再次,容易引发孩子的反感和抗拒。有时,举手之劳并不是孩子的意愿之举,家长的强势会给孩子一种压迫感,随着年龄的增长,亲子之间出现对峙在所难免。
自然的行为结果,让孩子学会担责
既然举手之劳是一种错误的家庭教育手段,那么我们应该做出怎么样的改变呢?自然和合理的行为结果法可能会为你的家教打开一个全新的视野。兴于上世纪三十年代的亲职教育理念,提出了基于放弃控制、尊重孩子、信任孩子的能力、允许孩子犯错等关键点的一套民主教育方法。
每一种行为都会产生一个行为结果。例如:不吃饭肚子会饿,不穿衣服自然会凉,喜欢赖床上学会迟到,东西乱丢找不到是自然结果。这些结果是伴随行为自然产生的,称之为自然的行为结果。
故事一:
华华喜欢把用过的东西随手乱放,从不物归原处,以致经常在上学前因为找不到东西而让母亲伤透脑筋。做母亲的不愿意孩子上学迟到,只能帮忙寻找,以此形成了每天举手之劳为孩子找东西的习惯,嘴里还不停地唠叨埋怨着孩子。长此以往,不但母子之间因此闹得不愉快,华华喜欢乱丢的习惯也未见改善。
父母应该允许孩子有自己的空间,在这个空间里,孩子有权决定东西放在那里,怎么放,这是孩子的事。当孩子拥有这样的权利时,他必须学会管理自己的物品,如果找不到这是自然的结果,他自己必须承担责任。
华华的母亲可以找个合适的机会与孩子沟通:“华华,这是你自己的房间,所以妈妈尊重你,你可以决定把东西放在哪儿,如果找不到这是你自己的事,妈妈帮不上你,因为我也不知道你把东西放哪儿了。”
在面对这样的自然结果时,作为父母千万不要心软,心软只会让孩子感到“不必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因为妈妈一定会来帮我”。华华可能因为找不到东西而迟到,到学校后会受到惩罚。有过几次教训后华华自然就学会了将东西放在固定的位置。
合理的行为结果,让孩子学会选择
有许多训练孩子的过程不是自然的行为结果所能控制,或是行为结果本身对小孩具有危险性,不适合让孩子去经历,可以用合理的行为结果来处理孩子的问题。它与自然行为结果不同的是,这类结果是父母与子女讨论后由子女选择后产生的。
故事二:
莉莉的妈妈希望家中的每个人都承担一些家务事,莉莉主动说自己可以帮忙收拾折叠衣服。刚开始莉莉非常遵守承诺,但是一个礼拜之后她做不到了,常常要妈妈三番五次地提醒,才勉强收拾,母女俩都不高兴。
这个例子中,妈妈不断提醒、说教是无用的,只会让女儿烦。妈妈可以试着用合理的行为结果来帮助孩子。
首先,妈妈应该把自己的感受告诉孩子:“莉莉,你答应帮忙收拾衣服,一开始你表现得很好,可是这几次都要我不断提醒你,你才肯做,我觉得很累也有点生气;而且如果衣服不收下次衣服就没地晾了。”
表达自己的感受后,下次若再有相同的情形发生时,妈妈提醒莉莉收衣服后,就不再理会此事。孩子若问起:“妈,怎么这么多天都没洗衣服了,我都快没衣服穿了?”妈妈可以回答:“衣架上的衣服都没收回来,我没办法洗了。”
可能以上结果会让你于心不忍,但是为了培养孩子负责的心态,必要的原则和坚持是值得的。一段时间后,你大包大揽的行为也会随着孩子的独立而消失。
在运用自然与合理行为结果的同时,应该秉承一些原则:了解孩子的情绪和行为目的,即当孩子有情绪时要先把情绪处理后才能运用;温和但不迁就,为人父母都希望用一种补偿的心理对待孩子,这时该把这种心理放下了;态度坚定,行动一致。
在这个问题上,我将著名儿童教育学家蒙台梭利的一段话送给家长朋友们:让我们任由这个生命在他的极限内自由成长吧,让我们仔细观察这个成长的过程吧。这是我们的全部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