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建筑魅“影”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建筑魅“影”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电影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其表现语言自然也离不开建筑效果的配合。建筑和电影这两个艺术门类,都有悠久的发展历史。艺术门类之间的相互渗透、相互融合,是艺术发展的历史必然。电影与建筑同时作为一种空间、文化的传媒与载体,二者充满了千丝万缕的血脉渊源。电影给了建筑飞翔的翅膀,让不能移动的建筑通过电影飞到全世界人们面前;建筑给了电影身体,让故事在建筑与城市中展开。它们相互在彼此身上汲取灵感,然后各自得到丰富和发展。

[关键词]建筑;电影;发展;关系

电影艺术是表现力最为丰富的艺术之一,它是将一切艺术手段和元素融合的最彻底也最紧密的综合性艺术。而建筑艺术,人们一直认为它太过孤傲,它始终被人们关注却也始终都那么特立独行。其实,电影诞生只有百余年之久,其领域内的系统理论的诞生则更迟些,与建筑理论相比起来实属小辈。但,虽然仅短短一百多年的历史,却丰富了人们的想象与视野。它不只是一种影片,也记录与反映了当时人们生活的情况。电影可以说是影响当代人类最广也最远的艺术,普及且具象又易于了解。我们现在所处的时代既是“视听时代”――互联网上的视频聊天、播客,可视可听的手机、MP3、MP4……大家交流的信息更多的是图像和声音,这是已经被视觉统治了的时代。而有影有像、可视可听的电影,无疑就成为了这一时代的代表,刚刚上映的几乎是全世界同一时间都在观看的电影《哈利・波特与凤凰社》,在全球同时上映3天,就拿到了1.4亿美元的票房销量,我们不难看出电影所带给这个时代的震撼。

而同样作为一种悠远的艺术形式的建筑是如何发展的?

回想,电影艺术形成之初正值建筑的现代主义运动时期,其表现语言并没有像今天这样丰富。在那个各种艺术都在急速发展的时代,建筑进行了一次彻底的回归,建筑师们逐渐回归了对于几千年前人们所重视的建筑本体(无形的建筑空间)的注重,而电影对于建筑的关注自然受到其影响,那时电影需要的只是建筑的信息来构筑场景的含义和事件发生的地点,而不是需要建筑本身;同时建筑也无法控制电影及其结构――二者的关系可以描述为简单而重要。

随后,20世纪60年代兴起于建筑界的后现代风格激起了空间理论的多元化思考,诸如符号、解构等等话语的介入,进一步解放了建筑的创作和电影中建筑的再创作。而建筑作为布景的主体成为了电影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建筑几乎是每部电影的潜在主题,它被安置在电影实践的基础部位,成为电影背景必不可少的真实主体。至此电影与建筑较之简单而重要的关系,变得不那么重要却更加深入与复杂了。时代的声音告诉我们不能再以现代性的观念去理解电影与建筑的关系。当建筑领域由现代主义时期逐渐转向到后现代主义的多元时期后,电影和建筑的关联也开始了一场革命。

近些年来,把建筑理念与资讯大众化、普遍化的信息越来越多,而且题材除了建筑、环境和空间设计之外,更多地涉及了建筑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关系,就连电影也可以与建筑有关。特别是在非物质的信息无限增长的时代,我们忽然发现,即使能够周游世界,可我们真正能够看得见摸得到的建筑却也远远没有我们在电影里看见的多,看见的新奇。原来以为本应该是物质的建筑,现在见到最多的,却是在非物质的电影里。

不过,任何两种文化之间都不存在冲突,它们可以同时存在,互为补充。电影与建筑也是如此,同时作为一种空间、文化的传媒与载体,二者充满了千丝万缕的血脉渊源。

就如现在的建筑,已经不完全是原来作为功能的建筑物了,它承担了更多传达信息的作用,我们在电影中看到的建筑已经成为了一种信息传达的载体,它们通过不同的建筑形式、城市形式,告诉我们电影中讲述的故事的历史背景、地理位置、人文环境等等,让我们更真切的理解电影故事。

电影需要建筑作为一个场景或背景,而一个建筑被世人熟知也往往是因为一个电影的镜头。电影人对于建筑的艺术想象,则是以非建筑师的身份来解读人们所熟识的观念中的建筑,电影大师们通过自身对于建筑的认知,来构造他们的电影世界,以及这个世界中包裹着的他们的自我。他们给予了建筑更多的自由想象、创造和发展的可能性。此刻,电影融入到当代建筑潮流的意义就显现出来了。这从另一个侧面也昭示着电影与建筑之间相互的关联性构成的完美的整体,这正是无形的节点。

《大红灯笼高高挂》中的山西乔家大院让一个封建社会妇女受压迫和反抗挣扎的故事在这里发生、演化。这一山西富甲的大宅院虽然设计的十分精美,但在影片气氛的渲染下,院院相套的建筑空间却像禁锢着女主角的枷锁一样令人窒息。

《角斗士》重塑了古罗马英雄形象,也重塑了罗马竞技场内万人聚集的壮观场面,宏伟的气势依然令人感动。罗马竞技场之所以迷人,是因为每当人们看见它,便会对那个时代浮想联翩。虽然影片中的角斗士已经不复存在,但那影像,那场景,那气氛,甚至那呐喊却都已深深地印刻在了由火山混凝土构筑成的雄伟建筑的躯壳之中,挥之不去。

《魂断蓝桥》在滑铁卢桥上演绎了一场传诵久远的凄美绝唱。这座桥就是男女主人公爱情悲剧的见证,被赋予了更多的意蕴,渲染并加强了影片主题思想的鲜明性与深刻性。记忆犹新的是,女主角在滑铁卢桥上平静地走向死亡时面容上所闪现出的凄美,不仅把生命留在了这座桥上,还把自己的爱情、信念和灵魂一同埋葬在这座桥上……硝烟中的爱情使人沉醉,美丽中的缺憾使人扼腕,那一曲悲歌很沉重,却也是永恒。

《达芬奇密码》带领我们同主人公一起一步步地揭开故事的谜团,也让我们和主人公一起走进并记住了那一个个经典的建筑。

好的电影,其中的建筑不仅仅是布景,也可以渲染更多的情感,只要你细细体味……

艺术门类之间的相互渗透、相互融合,是艺术发展的历史必然。任何艺术的发展都要从其他姊妹艺术中汲取营养,从而创造出具有高度审美价值的作品。电影给了建筑飞翔的翅膀,让不能移动的建筑通过电影飞到全世界人们面前;建筑给了电影身体,让故事在建筑与城市中展开。它们相互在彼此身上汲取这灵感,然后各自得到丰富和发展。

[参考文献]

[1] 陆弘石.中国电影史[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5.

[2] 戴志中.回归建筑本质的建筑创作[J].重庆建筑,2004,(6).

[3]陈志华.外国建筑史[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4] [美]鲁道夫・阿恩海姆.艺术与视知觉[M].滕守尧,朱疆源译.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

[作者简介]路遥,女,大连工业大学(原大连轻工业学院)2005级设计艺术学专业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