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化居家养老新模式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近年来,我国老龄化现状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如何利用物联网技术提升老年人的生活品质,实现老有所养和老有质量成为当今社会的重要课题。利用物联网和RFID射频识别技术,对老人的生活进行全方位跟踪与识别,可以有效解决老人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生活问题与医疗问题,为老人能度过一个安逸祥和的晚年提供重要保障。
关键词:老龄化;物联网;RFID;跟踪识别
中图分类号:TP3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302(2015)06-00-02
0 引 言
目前,中国老龄化日益加剧。根据联合国最新的人口数据预测:2011年后的30年里,中国人口老龄化将呈现加速发展态势,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将年均增长16.55%,2040年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将达28%左右。到2050年,60岁及以上老人占比将超过30%,社会进入深度老龄化阶段。
据调查:目前我国农村空巢家庭已占30%。我国已进入人口老龄化阶段前期。“421”( 即四个老人、一对夫妻、一个孩子)家庭大量出现,两个独生子女组成的家庭要承担4个甚至更多老人的养老责任,这将给年轻人造成难以承受的压力。
我国目前主要的养老模式大体分为家庭养老、社会养老以及家庭和社会养老的结合。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由于家庭规模较大,人口年龄结构相对稳定,家庭养老模式一直占据主要位置。
年轻人要生计,不可能把全部精力放在照顾老人上。因此,养老机构的产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但由于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老人进养老院大多不被人接受,所以,居家养老模式将成为中国养老事业发展的必然。
1 物联网技术概述
物联网(The Internet of things)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顾名思义,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这有两层意思:第一,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物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延伸和扩展的网络;第二,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体与物体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因此,物联网的定义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体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对物体的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为解决空巢老人的居家养老问题,本文提出“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化居家养老新模式”,旨在通过信息化手段,利用物联网、传感器技术和RFID射频识别技术,解决空巢老人日常生活问题,从而实现智能居家养老。
随着物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其技术也广泛应用到各个领域。利用物联网的传感器技术和网络监控视频技术,实现智能化居家养老(利用传感器技术,按照自动报警装置,保证老人的人身安全。通过视频可以使老人与子女见面,排解老人的寂寞、孤独。老人若有突发事件,可以通过安防报警系统将信息传给子女和社区人员,使老人得到及时救治),可以有效保障空巢老人的日常生活和精神需求,减轻子女的负担,使子女全身心投入工作中,以达到老有所依居家养老模式,为共建和谐社会起到了推动作用。
“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化居家养老模式”解决方案的整个智能化系统采用软硬件结合,整合了通讯网络、智能呼叫、智能识别、物联网等科技手段,利用传感器和射频识别(RFID)技术,解决安防、远程视频监控和对话、紧急救治等一系列问题(见图1)。其中RFID对老人可以实时跟踪定位,以便及时处理紧急情况和突发事件,为老人的生命健康安全和舒心的生活质量提供有效保障。
该解决方案基于物联网技术(IOT),通过系统智能化管理,对家中的安防、监控和对老人的监护实现智能化管理,解决空巢老人在家的紧急需求问题,家中老人如有紧急需求问题,可通过应急系统通知到家人和社区人员。
3 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化居家养老系统的主要功能
3.1 远程视频监控
本系统是一个软硬件结合的平台,采用B/S架构,子女可以通过智能终端(PC、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对老人在家中的生活进行实时监控,使子女能够随时随地了解老人的生活情况。由于现在很多老人不会使用电脑或者智能手机,可以通过电视联网,使老人方便和子女视频联系(视频可采用3D技术,使效果更加逼真),享受天伦之乐,消除老人的寂寞感。
图1 居家养老模式
3.2 紧急救治
空巢老人,容易遇到突发事件或疾病,这也是子女最担心的问题。为解决此问题,本方案提出利用传感器识别,当老人遇到突发事件,只需要通过语音告知传感器,传感器感知后传给语音识别系统,对老人的语音进行识别(通过语音系统的算法判断是否是本人),将信息发给子女和社区养老机构(见图2)。如果子女离家较远,可以通过手机终端给社区相关人员开门,使老人得到及时救治。
图2 紧急救治
该智能系统还有定位功能,当老人在室内或室外摔倒,传感器就能自动感知,将信息通过无线网络传输给相关社区人员和子女,使其能以最快速度抵达,使老人得到及时救助。
该RFID是老人手腕上佩戴的一个装置,利用GPS定位系统,社区医护人员可以实时掌握老人的活动信息。这个装置可以间歇的向所在区域的读写卡发送信息,向其计算机系统管理中心发送即时情况(中央计算机的数据库中存放每个老人的信息),一旦老人的信息没有传到计算机管理系统中心,中心计算机管理系统就会发出报警提醒,医护人员可以查看老人在先前阶段的活动轨迹,及时处理突况,使老人在任何地方都能时刻受到社区医护人员的关怀。
3.3 其它安全防护
智能安防系统为老人营造安全、健康、便捷、舒适的家居环境,能够帮助老年人合理安排生活,降低老年人居家生活意外事件的发生,如烟雾探测器、可燃气体泄露探测器等智能家居设备,一定程度上能弥补老年人记忆力缺陷造成的后果。
由于老人年龄大,记忆力减退,很多时候忘记关掉煤气等阀门,结果造成了严重后果。当遇到煤气泄漏、者发生火灾等意外事故时,其安防联动系统开始启用,通过烟雾探测器、可燃气体泄露探测器感知,启用自动报警系统,门窗自动打开,总燃气阀和总电源自动切断,排气扇开始工作,并将信息传给社区相关机构,使相关人员能及时赶到,降低损失,使老人的人身安全和财产损失得到保障。
4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化居家养老新模式”的意义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化居家养老新模式,是家庭亲情和高科技的最新结合,为老年人提供日常生活服务、健康管理、实时安全监控和精神慰藉等服务。它不同于传统的养老方式,因为它既体现了家庭成员的亲情,也融合了高科技的辅助功能。所以,智能居家养老模式实际上是在远程科技的体系上建立的一个支持家庭温情养老的新型社会化服务体系(见图3),是其它养老模式的补充与完善,不仅解决了我国家庭养老资源弱化的问题,也符合中国一向提倡的“孝”文化。
图3 新型养老服务平台
5 结 语
随着中国社会老龄化的加剧,一个适合老年人居家的养老模式越来越重要。本文所介绍的“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化居家养老新模式”极大程度地满足了未来社会老年人的生活需求,因而这种新模式的推广具有很大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R].人权,2006.
[2] 巢小丽,蔡赛珍.多元化社会支持网络的居家养老新模式――基于宁波海曙区N街道的调查[C].2012年中国社会学会年会论文.
[3] 陈雅丽.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的探索及思考――以广州市为例[J].社科纵横,2011,26(6):5-10.
[4] 河北卓达物业服务有限公司.卓达物业:社区养老模式[J].中国物业管理,2011(1):7-20.
[5] 郭竞成.居家养老模式的国际比较与借鉴[J].社会保障研究,2010(1):29-39.
[6] 孙燕.养老服务社会化:政府、社区、社会组织三方合作的实践模式[J].学会,2010(12):7-10.
[7] 王颖,肖林.关于创办社会企业增强社区管理的建议[J].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12:1-3.
[8] 黄聪,孙志,马金鸽.新型养老模式发展思考――基于部分城市的实例分析[J].中国社会保障,2011(5):3,5.
[9] 周建国.市场化养老模式研究――上海市亲和源老年社区个案及启示[J].人口学刊,2010(2):43-49.
[10] 栾吟之.解“精神空巢”,需儿女常回家看看[N].解放日报,2011-9-9(7).
[11] 赵剑云,白朝阳.北京养老院生存现状调查[J].中国经济周刊,2012(27):26-30.
[12]克里斯・安德森著.长尾理论[M].乔江涛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