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关注学情 从“问”开始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目前,越来越多的声音在呼唤要“关注学情”,进入课堂之前,已经学会了什,究竟哪里还存在着讨论的必要,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笔者认为,“关注学情”可以从“问”开始:培养学生问的意识,提高学生问的能力。当他们的“问”能真正与心中的困惑接轨时,教师对学情的把握也已水到渠成了。
一、目前语文课堂中关于学生质疑的现状和思考
现象一:花架子式质疑
有的老师为了显示一下民主的态度,会让学生提问,可是之后的教学却把学生的问题高高搁置,让学生提问成了糊弄人的花架子。
现象二:屏蔽质疑
教师因为预设不充分或课堂机智不足,对学生的质疑不能作出诊断性评价。还有的教师担心学生提问题太多扰乱课堂秩序,根本不想给学生提问的机会。
现象三:无头绪质疑
学生缺乏质疑能力,往往问题琐碎,一步一问;或者是天马行空,离题千里;或者是不懂归类,问了又问……我听过最极端的一节课是每个学生都写了一张自己提问的条子贴在了黑板上,真是“乱花渐欲迷人眼”。
二、小学语文课堂中培养学生质疑水平的思路和策略
(一)“让”问:建立问题意识,创造提问机会
在课堂上要给学生充分质疑的机会。在学生提问时迅速捕捉那些能与自己的教案整合的有价值的提问,进行合并、归纳和排列。给学生充分提问的机会,时机也要把握,课前、课中、课尾,要与具体的课文和教学需要相匹配。
1.问在课前
这类问题是统领整个教学脉络的大问题,能帮学生建立全局意识。比如我在教学《我和祖父的园子》时进行课前质疑,学生便问出了“萧红在写那些和祖父一起生活的往事时,为什么要用那么多的笔墨来写园子里景物”这样的极有价值的问题。课堂结束时,学生发现这个问题已经迎刃而解,而且理解了这个问题也便理解了整篇文章,理解了萧红,那一份豁然开朗的喜悦是在老师的满堂问中找不到的。
2.问在课中
这类问题往往是切合着文章机理提出的,可能是问某一个词、某一句话,是能够解开文字语言密码的微观提问。在教学《月光启蒙》时,我为了让学生领悟“芳香的音韵”中“芳香”一词的活用之妙,努力引导学生质疑,学生提出“芳香是用来形容气味的,这里为什么可以用来形容听到的声音”这个问题。这是指向于言语特色的问题,若由老师提出来,有“告诉”的嫌疑,让学生自己质疑来发现词语的活用,则有水到渠成之妙。
3.问在课后
这类提问往往是直指文章核心要义,发现文章内涵寓意的提问。我在教完《螳螂捕蝉》,学生提出了“吴王究竟有没有相信少年的故事”这一问题。一石激起千层浪,有的同学认为“相信”,另一部分同学则认为“不相信”。最后我们达成的统一意见是:相不相信已经不再重要,很多寓言故事我们明明知道它是假的,却愿意接受它传递的寓意。这个问题,无疑把课堂的讨论引向了纵深之处,揭示出了所有寓言的内在魅力。
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最关键的是老师要建立“让问”的思想观念,给学生一个机会,他们才可能还你一个惊喜。如果永远都是束缚着他们的手脚,他们永远也学不会让思维驰骋翱翔的本领。
(二)“类”问:找准提问方向,理清问题类别
当我们给予充分的机会让学生提问后,会发现有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大多数同学提出的问题缺少思维含量或者是没有价值。也就是说,学生不会提问,问什么,向哪里问,他们一头雾水。这也正好证明了大多数同学在自读文本时,处于一种浅阅读状态。这需要教师花大力气,进行一定的方法指导。
问题大体上分为这样三类:“问内容”“问结构形式”“问语言表达”。
以《我和祖父的园子》为例,如果是“问内容”,可以问:我和祖父在园子里干了什么?我在祖父的园子里做什么事最开心?
如果是“问结构形式”,可以问:我和祖父在园子里做了那么多事,哪些详写了,哪些略写了,文中两段景物描写,分别放在文章开头和结束,有什么作用?
如果是指向“语言表达”的提问,可以问:文中两段景物描写,在写法上有什么不一样?开头第一句话“呼兰河这小城里住着我的祖父”能不能改成“我的祖父住在呼兰河这小城里”?
有意识地利用几篇文章帮助学生进行归纳梳理,学生便会迅速领会提问的窍门,提问时也便能有的放矢了;而且这样的提问习惯一旦形成,他们在自己初读的时候就不会只在内容上多做流连,而是能够沉下心来观摩全局结构,静品言语魅力。
(三)“育”问:提供思考台阶,给予提问帮扶
在学生提问的过程中,我们还要想方设法地帮他们提出高质量的问题,这就需要老师提供一定的台阶。我执教《月光启蒙》时,先引导学生对“童年的夏夜永远是美妙的”这句话中“永远”和“美妙”的关注,再引导他们质疑,学生便问出了“为什么在作者心里,童年的夏夜永远是美妙的”这个问题。如果直接让学生提问,学生也能问出,但却少了对“永远”和“美妙”两个词语的关注,显然没有需要的那种温度。所以表面上看起来提出的是同一个问题,但它在学生心中投影是不一样的。这一台阶的铺设让问题的扣人心扉的力量有了显著提升。
(四)“鉴”问:进行问题评价,甄别问题优劣
提问是有能级之别的,同一个点上提出的问题也有分别,有时甚至是一字之差,就能让问题提升一个档次。那么,我们的学生心中有衡量问题的标尺吗?只有拥有了鉴别问题优劣的眼光,他们的思维才能深入。所以在课堂上我经常说的是:“在同一个点上,你还有更深刻的问题提出来吗?”“你们看看,他们问的这两个问题非常类似,只有几个字的差别,哪个人的提问更有意思呢?”就这样,进行筛选和甄别,让学生在一个个实例中逐渐清楚什么样的问题是真正有价值有深度的好问题。
质疑能力的培养对于学生语文学习而言是非常重要的,语文老师要建立“磨刀不误砍柴工”的信念,去对学生的质疑能力进行培养,我们的孩子才能焕发出真正的思维活力,老师也才做到了对学情真正的关注,我们的课堂才能充满能动的精彩。
作者简介: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星韵小学语文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