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文心雕龙.序志篇》之“心”解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文心雕龙.序志篇》之“心”解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文心雕龙・序志》在整部《文心雕龙》中起着提纲挈领的作用,开篇点明了书名的构思,这里仅取前一半“文心”,从“心”是“为文”的核心要素,以及“心”在文章构思时的重要作用两方面来做分析。

关键词:《文心雕龙・序志》;心;构思;作用

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0)02-0030-01

“夫文心者,言为文之用心也。昔涓子《琴心》,王孙《巧心》,心哉美矣,故用之焉。”这句话的重点在一个“心”字。“心”在《文心雕龙》整部书中是个重要的概念,是指与作者的主观意图密切相关的诸如:文人作文的动机、构思,文章的内容、风格、体裁、美学趣味等等。心是美的,结合整部《文心》来说,心美哉何处呢?

首先,就心的生理功能来说,古人认为心是人的重要器官。中医有心主神志的说法,神志指人的精神意识和思维活动。《孟子・告子上》曰“心之官则思”,可见古人以为心是思维器官,所以把思想的器官、感情等都说做心,把心置于很高的地位,总的来说,“心”就是内心世界思想感情的总体。

一、“心”是“为文”的核心要素

《原道》篇探讨文的本源,认为文本于道,这种道包括自然之道和圣人之道即儒家之道。再综合《序志》篇所说的“盖文心之作,本乎道,师乎圣,体乎经,酌乎纬,变乎骚,文之枢纽,亦云极矣”,可知文之心就是“本乎道”等五个方面的内容,“玄圣创典,素王述训,莫不原道心以敷章,研神理而设教……故知道沿圣以垂文,圣因文以明道………辞之所以能鼓天下者,乃道之文也。”(《原道》)可见文章的写作是根源于道的。

文源于道,文反映的是意识化的道――志。而心是产生志的器官。在《原道》篇中刘勰概括指出了一条美的表现规律:“心生而言立,言立而文明,自然之道也”,这种“心――言――文”的表现方式以“心”为内核,外壳是语言,表达形式就是“文”, 这说明了“心”与“文”的一致性。“文”是外在的形体美,它的内核――“心”,就是产生形体美的内在依据。这种表现方式带有明显的儒家色彩。“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毛诗序》),“志有之,言以足志,文以足言”( 《左传・襄公二十年》),既然心是思维的工具,是“志”产生的器官,那么它也必然是言情道志的文的核心。

当然,《原道》所说的文有自然之文也有人之文,“傍及万品,动植皆文”,“夫以无识之物,郁然有彩,有心之器,其无文软?”关于人之言所形成的文,刘勰得出结论:“言之文也,天地之心哉”。

二、心在文的写作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这在《文心雕龙》的第三部分创作论中有详细的阐述。《神思》篇是《文心雕龙》创作论的第一篇,是创作论的总论。对于文学创作的一个重要阶段――构思,刘勰在《神思》篇中作了论述:文之思也,其神远矣。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捷之前,卷舒风云之色,其思理之致乎?故思理为妙,神与物游。神居胸臆,而志气统其关键;物沿耳目,而辞令管其枢机。枢机方通,则物无隐貌,关键将塞,则神有遁心。

在这一论述中,刘勰提出了“神与物游”的文学创作的心理过程,即作家将自己的心理活动完全融入物象之中,运用物象进行思维。

“神思”在《文心雕龙》中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刘勰用“神”来界定文章写作中的奇思妙想,认为想像是“驭文之首术,谋篇之大端”。刘勰对于艺术想像在文学创作过程当中所起到的作用给了高度的评价。

《神思》是一篇艺术想像论,强调“心”也就是思维与想像在文学创作过程中的主导地位,刘勰指出在文章构思时有“心总要术”的情况,“术”即文章的写作方法与技巧,这一句指明了心在艺术构思方面的重要作用。其实心不仅在文章的构思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同样在文章的情感、文采、字句的琢磨等方面,心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古人认为心不仅是思维的工具,也是思想情感产生的源泉。中国古代文论提出“诗言志”“诗缘情而绮靡”,可见情与志是文学创作的基本对象,《情采》有云:“情者,文之经,辞者,理之纬。经正而后纬成,理定而后辞畅”,《体性》篇也有“夫情动而言形,理发而文见”之说,然则心必然在创作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刘勰分析今昔作家作品的不同时说:“昔诗人什篇,为情而造文;辞人赋颂,为文而造情。何以明其然?盖风雅之兴,志思蓄愤,而吟咏情性,以讽其上,此为情而造文也;诸子之徒,心非郁陶,苟驰夸饰,鬻声钓世,此为文而造情也。”(《情采》)他反对“志深轩冕,而泛咏皋壤。心缠几务,而虚述人外”,提倡“心术既形,兹华乃赡”(《情采》)。

此外,在声律字句文章条理等方面,心也起着统领的作用,甚至字句的使用也还是根抵于“心”的,“心既托声于言,言亦寄形于字”(《练字》)。总之“去留随心,修短在手,齐其步骤,总髻而已”(《附会》),“心”要象总髻一样,善于驾驭。

综上,心关系到作文的全过程,所以“心哉美矣”,根基于心的文也自然“为德也大”,得以与天地并生。

参考文献:

[1]胡子远,赵伯英,“心哉美矣”――《文心雕龙》美学思想的一个重要命题[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4(03).

[2]张恩普.《文心雕龙》文学创作心理学探讨[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