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以学定教,言意兼得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以学定教,言意兼得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以学定教,是以学生为主体,根据学情合理有效地构思教学环节、实施教学设计的理念。学在教前,更强调了学对教的影响和促进。教,不仅要传授知识技能,还应该让学生产生学的愿望,继而唤醒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最终培养学生会学的能力。因此,以学定教,以让促学,立足儿童的立场,让儿童快乐自觉主动地学习,以语文的方式让学生学习语文,打造儿童的语文课堂,是我们在努力践行的。教师的教学要促进学生的学习,教学设计的思路必须指向于学生的学习。

《月光启蒙》是一篇淳朴优美、感情真挚的散文。作者回忆了自己童年时,在夏夜月光的沐浴下,母亲唱民谣、童谣和讲故事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母亲启蒙教育的感激怀念之情。作者孙友田出生于安徽省萧县,成年以后在徐州工作。他从小生活的环境,接触到的诗歌文学底蕴和我们的学生是很相似的,所以,这篇文章的基调是迎合孩子们的心理的,在教学中是可以和学生产生共鸣的。教学中要在把握学情的基础上,激起学生自主学习的欲望,主动学习,引导学生乐学、会学、活学;凭借着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引领学生关注语言描写,以读为主,悟读交汇,并在自主阅读的基础上进行言语训练与交流。

〖教学目标〗

第一,通过朗读、品味,走进语言文字,体会重点词句在文中的意思和用法。联系上下文,体会“长”“芳香”等词语的意思。

第二,凭借课文语言材料,充分利用自主阅读、品味赏读、主题拓展等活动,领会“月光启蒙”的真正内涵,感悟作者对母亲的深深感激和怀念之情。

第三,体会把握民歌民谣的意蕴美。

〖教学过程及意图〗

一 关注课题,切入课文

第一,读题,强调“蒙”的书写。

第二,理解“启蒙”。从课文中找出一句话来解释“启蒙”。

第三,学法引导:是的,课文用一句话点明了启蒙的意思,从不会到会,从模糊到清楚,从不明白到明白,从混沌到豁然开朗,这就是启蒙。课文中围绕这句话,写了母亲在月光下给我的启蒙教育。孩子们,文章语言优美,感情真挚,字里行间洋溢着浓郁的亲情。我们可以借助民歌童谣和课文插图,通过朗读,让学生走进文本,感悟课文内在的意蕴。

二 聚焦文字,自读感悟

出示学习任务单1:(1)母亲是从哪些方面对我进行启蒙的呢?用小标题的形式概括出来。(2)母亲怎样唱这些歌谣呢?

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读课文,并交流读后的答案。重点赏读课文的第四自然段,从文中体会母亲的音韵美,感悟“芳香”的意思。

出示学习任务单2:自由朗读第5自然段,简单写下自己的读书收获,理解两个“长”的含义。

简要说说自己的读书感受。说说两个“长”的不同含义。

出示学习任务单3:默读课文6~14自然段。(1)思考:母亲又教给了我什么?(2)写话训练:伴着月光,母亲用( )把( )给了我,使我( )。(3)以“感谢您,母亲”为题,将第14自然段简单加以分行,写成一首小诗。

第一,出示文中的童谣和谜语,情感铺垫。(1)有感情地朗读这些童谣。(2)补充相关的童谣资料。(3)此时此刻,你体会到母亲对我是什么样的情感?指导读。

第二,出示读写训练的填空题,读写结合。伴着月光,母亲用( )把( )给了我,使我( )。

模仿文中的语句,试着填写,学生自由汇报。

第三,出示第14自然段的内容,改写小诗“感谢您,母亲”。

感谢您,母亲。是您用 。

三 升华主题,学用链接

1.品读,升华主题

此刻,我们再来看题目,为什么不用“母亲启蒙”而是用“月光启蒙”呢?

(在作者的心目中,母亲就像一轮明月那样圣洁,用月光启蒙更能表达作者感激怀念之情,用“月光启蒙”来得更含蓄、更深刻、更有意义。)

2.总结,阅读链接

教师简介写作背景,配乐深情朗诵:我写这篇文章时,母亲已经老了,患了老年痴呆症,失去了记忆。我赶回老家去看她时,她安详地坐在藤椅里,依然那么和蔼、慈祥,但却不知我从哪里来,不知我来干什么,甚至不知我是谁。不再谈她的往事,不再谈我的童年,只是对着我笑,笑得我泪流满面,她永远不再明白儿子的内心是多么的苦痛,我多想抹平母亲额上的皱纹,我多想用泪水唤醒她的记忆,答应一声儿子的呼唤啊……

这段文字不是放在文章的最后,而是放在文章开头。试想一下,作者是怀着怎样的心情来写这篇文章的,他这么做是想告诉我们什么呢?

四 布置作业

第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作者为什么用“月光启蒙”做课题?第三,搜集母亲主题的民歌民谣,体会其特点。

〖教学反思〗

1.以学定教、提升能力

语文教学的过程应该成为学生撷取知识、掌握学法的过程,教师应通过示范引导使学生自悟学法。课堂上我刻意将学生的目光聚集在语言文字上,寻找文题和课文的切入点,仔细品读推敲,感悟文字的美。这既是教学的策略,又是学法的渗透,也是引导学生发现文本表达“秘密”的一条路径。学生的学贯串于语文教学的整体过程,因此我抓住了文本优美的语言,紧扣文题“启蒙”,放手让学生去读书,去感悟、去记录自己内心的感受。关注学习的过程,尝试引入学习任务单,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形式,充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力求使每个学生习得文字的能力在每节课上都有所提升。学生生命的成长需要用感动来滋养,语文的最高境界就是让学生感动。在总结升华环节,教师真正引领学生走出文本,直面生活。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对于文章更深一层含义的理解,应该是有差距的。为此,在文章的最后,我选用音频、图画等文件,配以简洁的文字解说和合适的音乐制作成课件,让学生心灵得到震撼的同时,也思考自己孝亲敬长的重要和岁月的无情,更进一步走进作者的内心,直面文本蕴含的情感,从语言文字中汲取成长的营养。

2.以让促学,言意兼得

叶圣陶先生说:“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习阅读和写作的熟练技巧。”以此话来观照我们的文本,凭借文章淳朴且不乏诗意的文字,作为教师的我,适时地隐退,将课堂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让他们去读书、去感悟、去交流、去写作。例如读写训练设计:从一句话到一首诗,从一个空的填写到一篇小散文的收笔,使他们得到实实在在的训练和提升。课堂上,我让学生找词语对应句子的解释,圈画表现母亲嗓音甜美的句子,发挥想象,感受母亲的声音还会如什么一般,将阅读的感受写在文字的一旁,试着练习“补白”,改写小诗等等,意在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鼓励学生潜心会文,尊重学生个性体验,让学生在交流中不断完善自己的认识。读进去,写出来,讲出来的过程,更利于学生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真正做到学生与作者、文本融为一体。

从“学课文”到“练表达”,从“读课文”到“赏文字”,这些有效的读写训练,既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习得的写作方法进行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