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时代垂青的建筑类型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时代垂青的建筑类型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改革开放后,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和社会经济、科技、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在全国各地出现了新的建筑类型-综合楼建筑。本文概要论述了综合楼,主要是高层综合楼的涵义、产生、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原因,探讨阐述了高层综合楼建筑的特点、优势和建筑设计的思路与发展前景。

关键词

综合楼 高层综合楼 建筑设计

中图分类号: TU972文献标识码:A

概言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由于经济体制的改革,使人们的经济活动和社会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经济的发展、社会工作与生活方式的变化、科技的进步、人们文化观念的更新,相应地使城市功能及空间环境发生了历史空前的变化。在高效率、快节奏的工作与生活中,人们在既往单一功能的建筑物中已感到很不方便。随着人们对公共建筑的多功能应用需求愈来愈强烈,一种多功能组合一起的公共建筑物――综合楼,作为一种新的建筑类型也在国内出现了。它先从少数开放大城市开始,很快在全国大中城市中普遍建造起来。高层综合写字楼就是其中最为多见的一种,即以办公为主兼有住宿、商店、展览、文娱社交等功能的综合性公共建筑。早期在国内比较有代表性的有深圳国贸大厦、深圳地王大厦、北京国贸中心、北京京广中心等。

(图1北京国贸中心 摄影:傅兴)

(图2 北京京广中心 摄影:傅兴)

由多种功能中心组成的建筑群体,形成更大型的城市建筑综合体,本文不多涉及综合体,仅重点论述高层综合楼。

高层综合楼建筑近些年来一直在国内普遍流行,在城市建设上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由于它多半处于城市最繁华、地价最高的地点,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城市的市容风貌。因此这确实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重要课题。

一 高层综合楼建筑的涵义

综合楼在我国出现的历史还不长,对其专门x究和论述也不多。因此还没有更多针对综合楼的内涵做出比较更完善的定义。目前国内是依据国家公安部主编、国家建设部批准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2005年版)的第二章第7条(2.0.7)规定的综合楼定义。即:由二种及二种以上用途的楼层组成的公共建筑。

综合楼是由多个使用功能不同的空间组合而成的建筑,其基本形式有单体式(即只有一幢建筑)和组群式(有多幢建筑)。单体式综合楼可以是各层之间的使用功能不同,也可以是一层内各个房间的使用功能不同,通常所说的“综合楼”一般是指单体式的,多幢组合的宜称为综合体(群)。

综合楼的定义在实际上是有很广泛的扩展。上世纪80年代末以前,“多功能”的概念很狭义,也仅局限于建筑物内(多在顶层)有一个多功能大厅的公共建筑或是带有底商铺的商住楼,还未见有“综合楼”的概念。当今“多功能”的概念很普通,有“二种以上”更多功能的建筑大量出现,因此产生了“综合楼”的概念。这些建筑不仅是有“二种以上”的功能,而且在结构上也是综合的,在技术上也都是复杂、综合的,可以说是多方面的综合。因此正确、全面地规定综合楼的定义,还将随着生活的发展继续认识和完善。

当前国内大中城市比较普遍流行的多是高层综合楼,在高层公共建筑中占较大比例。各国关于高层建筑的界定并不一致。美国国家规定高度25m以上或7层以上的建筑称为高层建筑。联邦德国规定,有人经常停留的最高一层地坪高出地面22m以上称为高层建筑。比利时以入口路面以上25m高度作为高层建筑的起始点。法国提出居住建筑高50m以上,其他建筑高28m以上为高层建筑。英国则将高24.3m以上定为高层建筑。日本把8层以上或建筑高度超过45m者称为高层建筑,并把30层以上的旅馆、办公楼和20层以上的住宅称之为高层建筑。

在我国现行《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2005年版)的规范总则中规定:十层及十层以上的住宅建筑(包括底层设置商业服务网点的住宅)和建筑高度超过24m的公共建筑为高层建筑。建筑高度超过1OOm的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则为超高层建筑。

二 高层综合楼是时代垂青建筑类型

我国建国初期的建筑重心主要是在工业方面。民用建筑,还只能是偏重在解决人民的基本居住问题。公共建筑,特别是大型公共建筑还没有条件大量建造。而且,在当时的社会时代,人民的工作和社会生活相对还此较单一,比如上班就是办公搂,回家就多是单元式住宅,买东西就是上商店,出差外地就是住招待所或旅馆……总之社会生活方式比较单一,因此适应人民生活的建筑功能也比较单一。八十年代以前的公共建筑类型多是托幼、中小学校、食堂、办公楼、百货商店、旅馆、图书馆等,大的如剧院、电影院、展览馆、体育馆、火车站等也很少有如今天大型公共建筑那么多的综合功能。即使建国十周年时的“十大建筑”,其中除人民大会堂外,在建筑功能上也还是相对单一的。由于那个时代国家的经济实力有限,在有限的投资内需要集中在某一特定功能来搞建筑。相当一个时期我国在建筑上的方针是:适用、经济、在可能条件下注意美观。一般是很少建较大型的“楼、堂、馆、所”。

改革开放后我国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社会上多种行业交流融合的频繁、多种经济形态效益的需求、人民生活方式和文化需求的扩展、世界经济与文化的交流、国内外建筑视野的开阔和建筑师创作水平的提高,特e是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多元文化观念的出现和人们审美水平的提高,等等因素促成了建筑的发展。在建筑类型上,出现了对多功能综合一体化的要求。于是由一座建筑容纳着“二种以上”乃至多种功能需求的所谓综合楼也就应运而生了。从几个最早开放的大城市兴起,很快在各大中城市普遍出现。建筑产生于生活,建筑是时代的反映,八十年代后期、九十年代初开始在我国普遍出现的综合楼正是改革开放后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时代产物,是新时代垂青的建筑新类型。

近几年来在国内各大、中、小城市接连不断出现的新建筑中,为数众多的综合楼担任着相当重要的角色。综合楼几乎涉及到各个部门、各种行业,在建筑领域是为数颇多的、有各种综合的类别。在公共建筑方面,比如,有教学综合楼(集教学、科x、办公等)、医疗综合楼(集门诊、住院、检验等)、科技综合楼(集办公、科研、讲座、展览等)、行政办公综合楼(集多个相关部门办公、宿舍等)、福利服务综合楼(集养老、残疾人服务等)、政法综合楼(集办公、技侦等)、商住综合楼(集公寓、办公、商业等)、交通综合楼(集客运、服务等)、社区综合楼(集办公、服务、活动等)等等。这些综合楼内基本上都有办公的部分,也就是说采用综合办公楼为数更多。

在大中城市,这些综合楼多是高层建筑。其内部布局在地上主体及裙房安排主要的相关功能,地下部分安排有多种技术用房与车库等,整栋建筑内部形成复杂而统一的综合功能体。其外部造型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周围的环境乃至城市的形象。

三 高层综合楼的特点与优势

1.高层综合楼的特点

由于综合楼大多是承载内容多、负荷大,需要大量的面积,而其主要功能占有较大的比重且有重叠性,因此为节约城市用地和强化建筑艺术效果考虑,近年来在各地特别是大中城市的街区地段多会选择高层综合建筑。

从这些年综合楼的建设实践发展看,反映出它具有符合社会时代需求的以下几个特点。

需求面大如前所述,由于改革开放后社会生活的多样化和相互的交叉,单一功能的建筑往往满足不了人们的要求。业主们也愈来愈希望他们的投资能得来更大的效益。跨行业、多领域的办公、营业和服务需求,成为市场的普遍追求。同时,对于那些无力建造自己办公楼的小资本业主来说,办公综合楼无疑为他们提供了出路,他们可根据自己的需要来租用适量办公间、展厅甚至店面,而免去从买地到监工的营造负担。

有的业主投资建造一幢建筑也属不易,当然也尽可能希望使它满足多功能的用处。事实上这些年来各地设计院所承接的设计任务中,除大量住宅外,综合楼已占相当的比例。

综合功能多样化随着改革开放形势的深入,社会生活功能愈益多样化,反映在建筑上综合的性质愈来愈强,内容也愈来愈多。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人们常见的还多是一般商住楼,满足那些日渐兴起的公司办公与住宿。之后,不同性质行业的交叉功能,也提到建筑日程上。比如,文化和商业也交合到一起,一个电影院内或许还有餐饮厅;一个旅馆内不仅有餐厅,或许还有舞厅;一个教学楼内不仅有报告厅,或许还有可观的展厅;一个大剧院内不仅有话剧厅,还会有歌剧厅、舞剧厅。甚至风马牛不相及的行业或部门也可能被业主要求组合到一幢或几幢建筑里。如此等等,这种功能愈来愈“综合”的综合楼(群),在实践中还在不断发展着。

技术问题多由于综合楼是将不同功能组台在一起,这首先势必在建筑空间布局上和在结构上都会出现很复杂的问题。姑且不说建筑上的种种匠心排布,在结构上也常有新的选择,如采用先进的筒中筒结构、大跨结构,蓬索屋顶,球节点网架等。

综合楼需要适应多种不同功能的需要,每种功能部分都有其特殊的技术与设备要求,这就把各专业工种的更多问题集中到一起,加大了综合楼的技术含量。大型综合楼的繁杂功能,还带来新的技术问题,比如智能化管理等。许多都是各专业的设计者所面迎的新课题,建筑师也必须从头学起,努力起到协调统一的组织作用。

显要的标志性作用由于高层综合楼都有较大的体量,而且常常在造型上也有其表现特点,因此建筑物在城市空间中很显眼,引人注目,因此具有显著的城市标志性,可以为入驻其内的业主起到广告性的招示作用。这种广告作用的效果客观上显示出企业雄厚的实力,同时提高了企业的知名度,给业主带来生意上信誉价值。

出于业主的利益追求,往往要求建筑师标新立异、独创花样,不少名建筑师也使尽手法,搞得超凡叫绝,因而也不乏精彩的建筑形象。姿色出众的高层乃至超高层综合楼建筑此起彼伏地成为一个个城市的代表建筑,乃至城市的标志。比如,号称“中华第一高楼”的深圳国贸大厦是八十年代“三天一层”的 “深圳速度”的象征和标志,九十年代的深圳地王大厦更是曾以“亚洲最高建筑”和“两天半一层”的建设速度标志了深圳日新月异的经济繁荣。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这类的标志性建筑就不胜枚举了。除了这些显赫的城市标志,也有一些体量高度次之的综合楼在特定区域起到了地脚标志的作用,比如北京外贸阜外综合楼,是一幢集办公、商场、酒店式公寓、外贸展览、俱乐部及其它附属功能的高层综合楼,它屹立在阜外大街与月坛北小街的交汇口处,建筑体量大,成为这里很显眼的建筑。

大连市自九十年代以来已兴建了不少这类标志性建筑,例如早期的希望大厦就是希望广场的主题景观。

2 高层综合楼的优势

提高工作效能和经济效益八十年代以前,许多中小公共建筑功能单一、建筑分散,使用效能有限,甚至从国家级的人民大会堂到地方的办公会堂、展馆,都缺乏综合性,以至经常处于闲置状态。改革开放后由于社会上各种行业、部门的频繁交流,特别是社会经济形态的多元化(国有、外资、合资、民营企业),社会效能与经济效能愈益受到重视,分散的单一功能的建筑远不如多功能的综合体建筑有利了。

由于建筑内功能的综合布置,因此提高了办事效能和经营的互利性。比如综合写字楼,有方便的商场服务会给住宿增加竞争力;有住宿兼办公可为商业提供固定的消费主顾;有住宿和商业又增加了办公部分的吸引力。这种缩短距离的布局、相互连接、互惠互利的结果,必然会提高整体社会工作效能和经济效益。

综合楼还扩大和提高了内部公共部分和公用设施的使用效益。在高效率快节奏的现时代,交通耗时是一种浪费,多样化的业务活动使得各项功能联系密切,在综合体内以办公为中心,综合了配套功能,用户可以像在家里一样行动方便,走几步路即可做很多事。即使楼层很高,只需乘电梯上下,人们的不同活动就有机地联系起来。所以高层行政综合楼也是社会性的时间节约。

同时,在综合楼内工作和生活的单位人员,不必再像分散在每幢楼里那样,费心去寻找和看管各自的“家”门,而在这里通过管理系统、电梯系统、停车系统的统一部署管理、使用,可以省心专志于工作。

土地利用率高城市的综合楼建筑通常总是把商业、服务、展览等公共部分放在底层而适应大量顾客的需要,而把办公、住宿放在高层上面。这种布局土地的利用是多层次的,重叠的。因此既节省了用地,又减少了交通负担。另一方面,综合楼的高容量也相对节约了土地投资,降低土地开发投资所占的比重。而且,综合楼的市政投资和建设是一次性的, 避免了单体的分期多重建设和市政的多次施工、道路多次开挖的浪费。这也体现了城市、建筑市政综合发展的战略。就地价而言,城市中心的地价是寸土千金,是各种公建拥挤处所,高层综合楼建筑以其多功能内部功能组合显然有它强势的经济竞争力。由于业主标新立异的需求和办公综合体地位的日趋重要,许多建筑师承接项目,发挥才智,设计手法丰富多彩,创造出不少精彩的建筑形象。

改善城市环境质量高层综合楼使人们进行各项活动更方便。多功能本身相对减少了人车的出行次数,在一定程度减少了城市交通压力和碳的排放,有益于改善城市环境质量。同时,由于大型综合体多采用共享大厅、步行天桥、连廊、下沉广场、地下街、室内商业街等手法,这就既为城市提供了交往场所,也创造出丰富而有特点的渗透于城市内外的新空间。

四 高层综合楼的建筑设计

1.内部空间功能的处理

保证主体空间的灵活性综合楼功能多是相对变动的,今天以写字楼为主,明天或许改为宾馆。在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在利润效益的驱动下,以往建筑物的僵化空间必须突破,计划经济时代的封闭隔断的小空间一去不返。办公部分必须重视大空间,尽可能寻求开放的形式。建筑的内部空间构成尽可能适合可变性,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因此建筑师必须与结构师密切合作,设计出最方便的空间布局和最恰当的结构体系。北京外贸阜外综合楼每层均设有开放式的休息交往场所,改变商务与居住空间分离的冷漠感。所有商业、办公、居住空间均可充分利用自然光源,写字楼采用可自由区隔的大开间设计,在开敞的空间里营造舒展的商务交流氛围。

办公部分大空间的灵活性不仅可为业主提供出一个大的景观办公空间,也还可以分成不同的小间出租,也可改为更多功能使用。

处理好公共部分综合楼内的公共部分如购物、餐饮、服务等应考虑顾客使用方便,尽量设置在底部或地下首层。竖向上当然扶梯最方便,但费用高。在可能条件下,可以采用错层,螺旋坡地面,可在内部空间感觉和外部立面形象上达到事半功倍之效。

由于各部分既分又合,管理麻烦,因此设计上要通盘考虑。如通办公层的电梯不应在客房层开口,首层各电梯厅也要分开。停车的管理,也可根据商业用车和办公居住用车的不同停车特点,考虑分设停车库。关于电梯问题,普遍认为加大单部电梯的设计容量,比增加电梯的部数要经济得多。多设一部电梯不仅浪费面积,价钱也需增加几十万,而容量有大小区别的电梯其差价却没有这么多。

2 外部空间环境的融合

高层综合楼多半占踞城市较重要地段,为多种功能需要的人群经常往来和集聚,地下停车库车进车出,是人流车流比较集中的地方。因此建筑的主、次入口、汽车进出处必须与街区周围环境很好结合。

高层综台楼功能复杂,各部分既要分又要合,处理好与内部四通八连的公共入口非常重要。各功能部分也可采取分层设出入口(基台分流),也即利用平台广场将上、下层入口分流。如广州国际贸易展览中心就是利用平台广场将首层的展览入口与上层的酒店、办公分流,形式很自然而有效。

3建筑艺术形象的设计

.时代个性的体现高层综台楼其内容多关联着行政、商业、科技、文化等方面,具有社会时代性,因此它的建筑形象必表现出个性鲜明而具有时代的特点。当代科技和思想观念进程很快,导致对建筑形象的审美也日新月异。甚至今天能被接受的方案,明日就归老化。因此要求建筑师不仅要有深厚的业务功底,还必

须有锐敏的新鲜审美灵感。

同济大学为百年校庆而设计建造的教学科研综合楼是一幢比较清雅的新建筑。这幢“全国高校钢结构第一高楼”造型与结构体系表里相一。其表皮

形象既不累赘繁杂,也不光板简单。设计从内部大空间多功能适用性出发,自然形成“楼中楼”的“巨型魔方”,形体大方现代,具有时代个性。

地域特征的体现近年来国内大中城市的建筑千孔一面的现象很不令人满

意。中国之大,南北东西各有地域特点。强调现代的共性不可排斥地域的个性。广州的拿到北京不行,上海的拿到东北不行。即使在东北,大连的和哈尔滨也不能雷同。比如哈尔滨,它有着浓郁的俄罗斯建筑文化底蕴,新建的体积庞大的高层综合大楼必须考虑到如何与这个城市的建筑氛围相融合。

大连在90年代初曾探讨过自己的城市特色。当时有专家曾明确指出两个重要因素,一个是城市建筑底色来自于欧州铺垫;一个是城市自然有大海的衬托。当时市里在审批方案上曾特别强调对所谓“欧式”的认定。所以90年代大连的公共建筑曾有一阵新古典主义的“欧式”热。其中比较优秀的如上鼎大厦,它与历史市中心―中山广场的上世纪三十年代的老建筑在造型语言上是比较自然统一的。

(图3 大连上鼎大厦 摄影:李伟伟)

大连中国银行新楼则采取一种“衬托”的手法,运用材料的对比,造型符号的继承,使扩建的新楼延续了历史建筑的“欧式”姿影,而老建筑在新建筑面前亦不失风采。体量高大的新楼采用了浅淡的大面积玻璃幕墙,它前面的老银行建筑虽然低矮,但是其深绿色穹顶和沉重的古典分段式墙体都依然被完整衬托出来。

(图4 大连中山广场的新老中国银行 摄影:李伟伟 )

不过,当今许多高层综合楼的建筑形象几乎南北各地、大中城市都没有什么大的区别,很少见到有突出的地域特征,多数都是玻璃或金属幕墙的塔式高楼,如大连天安国际大厦、大连远洋洲际酒店。新时代下如何继承建筑的传统文脉,在形式中体现文化地域特征,仍需要开发商和建筑师不断努力。

多功能与多元化的探求由于高层综合楼的功能多样,性质各异,集中到一起的实体就很难在外观上去体现某一部分(比如办公、会议、旅馆、商场等)的特征,立面形象很难统一。因此也不必刻板追求三一三十一的平分秋色。辩证地利用这种矛盾也可以在丰富中探求变化,创作出多姿多彩的建筑形象,形成所谓“共生”的风格。

现在,随着结构技术和材料的发展,建筑立面这个“表皮”已经呈现与结构分离的趋势。甚至随着各专业技术的进展,不仅表皮所承担的承重,甚至就连围护、采光、通风等功能也在弱化,表皮的作用似乎更重在满足视觉审美的要求。这种要求已经有条件使建筑师大胆创新,把多功能的高层综合建筑创作得更多元化,更丰富多彩,更具有时代性。

4 高层综合楼的“绿色”途径

当今“绿色”建筑已成为建筑发展的必经之路。这是一个专门的大课题,本

文不多涉及。这里提到的“绿色”,即环保生态化,及对新材料、新技术、新能源的应用,保持可持续发展,注重环保和节能设计不仅是建筑师的职责,也是今后高层综合建筑所要探求和沿循的道路。近年来,许多新建的高层综合楼都关注节能环保设计。例如北京国贸三期空调系统通过先进技术组合,实现环保、节能与舒适的效果的。

国贸三期采用VAV变频空调系统营造全天候适宜的办公环境,紫外线杀菌和高效过滤系统保证室内空气质量和新风供应,九立冷冻机和冰蓄冷系统保障24小时冷冻水运行、提供机房全天候的制冷需求。空调系统采用了冰蓄冷技术,即在用电低谷时启动制冰,用电高峰时停机,仅依靠储备的冰块供冷,实现了电力的移峰填谷和能源费用支出。除了电制冷外,国贸三期还有能量互备方案,选择了远大空调的吸收式蒸汽机。如果供电让空调系统受到影响,可通过蒸汽能源的输入形成互补。空调设备及系统末端设有消音装置,为客人提供安静的办公环境。在冬季,为了保护建筑围护结构的传热,国贸三期在空调系统加了一个暖气片的采暖系统,可大大提高人的舒适度。

(图5 北京国贸三期 摄影:傅兴)

智能化的问题在综合楼的建筑中也已提到日程。所谓“智能”表现在三个方面,即建筑管理系统、办公室系统、通讯系统。智能化的综合大楼已不少见。如近年落成的大连星海湾大连商品交易所和中铁诺德大厦双子座写字楼(图13 大连商品交易所和中铁诺德大厦双子座 摄影:李旗),实行了双核“5A写字楼标准”的智能化,即OA办公自动化、CA通讯自动化、FA消防自动化、SA安保自动化、BA楼宇自动控制。随着科技的发展将会使更多的综合建筑成为“智能大厦”。

高层综合楼是社会发展的产物,是市场经济的需要,今天它依然为社会所垂青,不断活跃在城市建设中。

参考文献:

[1]吴景祥.高层建筑设计.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7

[2]翁如壁.现代办公楼设计.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5

[3]许安之.高层办公综合楼建筑设计.艾志刚.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7

[4]董卫.可持续发展的城市与建筑设计.王建国.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8

[5]郑国英.美国高层建筑.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

[6]陈伯超.欧洲新建筑.王英迪.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5

[7]《绿色建筑》教材编写组.绿色建筑.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8

[8]刘力.办公综合体建筑设计探讨.建筑学报,1990(6):43-47

[9]陶涛.华南师范大学康大学院教学综合楼设计.新建筑,2001(4):31-33

[10]周涛.宿晨鹏.黑龙江工程学院综合楼设计方案解析.华中建筑, 2009(11):32-34

[11]王董国际有限公司.中国国际贸易中心三期工程(A阶段)简介.建筑学报, 2011(01):56-57

[12]周茂.探索岭南特色的生态节能办公建筑.建筑学报,2011(03):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