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医院建筑入口灰空间设计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医院建筑入口灰空间设计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医院建筑作为注重功能流线的建筑类型,其人性化设计的重要性不断凸显,因此,医疗建筑设计将设计范畴从实现医疗行为扩大到实现空间环境的人性化回归。医院建筑外部空间环境设计成为医院建筑人性化设计的一个重要部分。本文就医院建筑入口外部空间的灰空间设计手法,进行了剖析和实践。

【关键词】:医院建筑入口空间灰空间界面深度人性化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 A

1、定义灰空间

“灰空间”,也称“泛空间”。最早是由日本建筑师黑川纪章提出。其本意是指建筑与其外部环境之间的过渡空间,以达到室内外融和的目的。

2、灰空间在医院建筑入口设计中的意义

灰空间和室外的城市景观或自然景观有联系,有一定的开敞性,又有一定的隐蔽性,是一种半公共半私密的空间,对景观而言,它能使人们或多或少免受日晒雨淋之苦,就其对建筑而言,它又能增加空间层次感,就其对人们的心理而言,它常常能缓解人们对接触自然的心理需求。此外,若是将两个截然不同的空间直接拼合在一起,是生硬失败的空间,如同色彩的黑白分明一样,令人在心理上没有适应的过程,因此,无论从使用功能还是从心理需求看,灰空间常因其暧昧性和多义性收到人们的喜爱。黑川纪章称这种空间领域“已经被看做一种重要的手段,用来减轻由于现代建筑是城市空间分离成私密空间和公共空间而造成的感情上的疏远。”

灰空间的概念在现代建筑中大量应用,相当常见,传统的医院建筑则由于其设计自由度低,较少对外部空间进行灰空间的设计构思。在大型医院建筑中,入口空间肩负有极其重要的作用:首先是满足大量人流集散,提供患者及家属遮风避雨的场所,其次是具有标志性,方便患者识别,汽车停靠落客,提高就诊效率。现代医院建筑入口空间设计已经不仅仅停留在上述两个初级层次上了,而应当进一步考虑整合建筑形体、绿化以及小品设计,形成具有过渡意义的外部空间,缓和患者焦虑的心理状态。通过建筑形体变化营造灰空间的方式,形成大尺度且具有开放性的复合入口界面,在功能上弥补了广场空间的缺点,使患者能享受到与自然相融,提倡驻足、休憩、交往的医疗环境。

灰空间在一些医院建筑设计中的应用,改变了医院建筑从建筑外部到内部的生硬过渡,而营造出一种具有多层次的空间,将入口界面拉伸为一个有深度的体量(图1),这种设计方式不但能满足医院建筑多入口设置,以及人流和车流方便进入的需求,还能赋予医院建筑丰富的情感化的特征,为患者创造出有吸引力的社会交往空间。

3、医院建筑入口灰空间设计手法及案例分析

通过增加入口界面的深度来形成灰空间(过渡空间)的各种手法,其目的在于提供逐渐进入的可能性,或者说进入的过程性。通过对国内外医院建筑案例的归纳分析,将医院建筑入口形成灰空间的手法总结如下:

A、院/天井形成灰空间

院/天井空间是具有生态功能的建筑灰空间。通过减法设计,形成贯穿建筑高度的虚体量,将空气阳光和绿化引入,过渡内外空间的同时具有调节微气候的意义。是医院建筑入口灰空间设计的手法之一。

北京朝阳医院新建门诊楼是入口界面利用天井形成灰空间的典型案例,医院门诊大楼为高层建筑,建筑体量易对患者形成压迫感,但在入口处将两个天井置入,并将底层架空,入口空间被处理成了一个有深度的界面,患者在广场上能通过三个入口进入,穿过天井空间,再汇入中央门厅,丰富的入口层次缓和了患者的心理,并在门诊等候空间实现了自然通风采光的良好微气候(图2-a)。

B、底层架空形成灰空间

底层架空是最常见的营造灰空间的方式,空间尺度适宜的架空层,能够形成良好的步行和交往场所。

底层架空形成灰空间的案例有日本的公立刈田C合病院和昆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友谊分院。公立刈田C合病院将一个平面尺寸为120米X140米的矩形住院部体量架空于整个门诊部之上,形成两层高的底层架空入口空间,其形态无论从水平上还是垂直上,都与景观文脉建立起了良好的联系,营造的入口空间则在患者与远处山脉景观之间建立起了对话。(图3)

昆山市友谊医院则将整个门诊部架空,形成较长的落客步行区域,患者及家属抵达医院,能快速进入架空体量之下的灰空间遮阳避雨,再从灰空间分别进入门诊部和急诊部(图2-b)。

图2入口界面形成深度的案例解析

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图3 公立刈田C合病院

图片来源:Google Image

C、构架覆盖形成灰空间

这种灰空间主要通过加法设计实现,构架可以有顶也可以无顶,界定出既内又外的场所,实现内外空间的过渡。

张家港第一人民医院以完形的构架界定出建筑范围,构架之下,建筑实体量和庭院、广场等虚体量并存,虚体量形成层次丰富灰空间。患者落客后先进入医院主街延伸到外部的玻璃盖顶之下,再进入医院主街。或者先进入构架之下,再进入门诊大厅。无论哪一种进入方式,都使得患者获得更丰富的体验。(图2-c)。

4、设计实践

总结医院建筑案例中几种灰空间的设计手法,在宜兴市医疗中心方案设计实践中,对主入口和门诊入口进行了以灰空间为概念的外部空间设计。

宜兴市医疗中心项目为宜兴市人民医院异地新建项目,设计用地面积122800平方米,用地方整,有泄洪河道穿过。建筑总面积22.9万平米,其中地上17.75万平米,包括:宜兴市医疗中心主体大楼,科研教学楼、后勤办公楼三大部分。其中主体大楼包含三栋住院高层,共计1600床(图4)。

位于中部的医院街采用医院双街的形式,形成一个回字形主街,中部下沉景观庭院为两侧主街以及地下的医技、车库部分提供了良好的自然采光通风条件。住院塔楼分三栋设置于医技部之上。医疗中心主体南侧为教学科研以及后勤办公区。

方案采用全新的医院街模式,创造一个花园式的医院,并在主入口创造了两种形式的灰空间,以满足紧凑型现代化医院建筑和人性化医疗环境的双重需求。

1、单曲面门诊模块与灰空间

裙房门诊部分一共四层,采用底部两层架空的形式,以标准化的门诊单元为原型,将底下两层变形为三个单曲面模块,其中两侧较大,分别为外科和儿科模块,中部较小,凹入架空层之内,作为挂号收费大厅。架设于其上的三、四层,是以标准门诊单元与医技形成的方形体量,放置在单曲面模块之上,具有轻盈大气的悬浮感,在下方则形成一百二十米长的落客区,有效缓解了门诊落客区域易拥堵的情况。且曲面具有良好的引导性,连续界面将落客之后的患者及家属从广场上引导进入底层灰空间,并能够直接进入医院主街。

2、中央景观与灰空间

医院街的概念在本方案中有了新的定义,双主街的形式将自然景观引入中部,与医院街融于一体,医院街通透的内界面界定出中央花园的范围,架设于其上的遮阳百叶构架南北贯穿,在北面院区主入口处出挑,与院街连廊共同形成具有层次感的入口灰空间,完成广场到花园的空间转换。

5、结论

灰空间在内外空间的划分中起到了过渡作用,也在人的心理体验上产生了转换作用,提供了遮风避雨,社会交往的场所,缓解了患者紧张不安的情绪,在医院建筑设计中有着重要的意义。通过对灰空间的理论研究、案例研究和设计实践,希望在未来的医院建筑入口空间设计当中,营造出更人性化的外部空间。

【参考文献】:

【1】潘洁.大型综合医院建筑形体组合与表皮设计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南京:东南大学,2012

【2】郑时龄.黑川纪章,薛密编 译[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7.

【3】杨春艳,马辉.浅谈灰空间与人的心理[J].华中建筑,2004(02):5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