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温针灸治疗气滞血瘀型骨痹60例疗效观察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温针灸治疗气滞血瘀型骨痹60例疗效观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目的:观察温针灸治疗气滞血瘀型骨痹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符合诊断标准的气滞血瘀型骨痹患者60例予以温针灸治疗,治疗前后进行膝关节功能Lysholm评分。 结果:治疗后患者膝关节功能Lysholm评分各项评分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温针灸可有效改善气滞血瘀型骨痹患者的关节功能。

【关键词】 温针灸 气滞血瘀型骨痹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Lysholm评分

【中图分类号】R2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4)04-0551-02

骨痹属于五体痹之一。凡由六淫之邪侵扰人体筋骨关节,闭阻经脉气血,出现肢体沉重、关节剧痛,甚至发生肢体拘挛屈曲,或强直畸形者谓之骨痹。相当于西医的膝关节股性关节炎,其病理变化以软骨变性及软骨下骨质病变为主,病因大多因外伤受损、关节间隙不对称、关节面破坏及骨质疏松、增生等因素所致。现代医学对其仅能对症或手术治疗,副作用大且远期效果难以权衡。笔者应用传统中医的针灸疗法治疗本病的气滞血瘀症型疗效确切,先将结果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诊断标准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骨痹》。中医诊断依据是:(1)多见于中者年。(2)初起多见腰腿、腰脊、膝关节隐隐作痛,屈伸、俯仰、转侧不利,轻微活动稍缓解,气候变化加重,反复缠绵不愈。(3)起病隐袭,发病缓慢。(4)局部关节可有轻度肿胀,活动时关节可有喀喇声或摩擦声。严重可见肌肉萎缩,关节畸形,腰脊背驼。(5) X线拍片检查示:关节面不规则,关节间隙狭窄,软骨下骨质硬化,以及边缘唇样改变,骨赘形成。(6)气滞血瘀型:关节刺痛,痛处固定,关节畸形,活动不利,或腰弯背驼,面色晦暗,唇舌紫暗,脉沉或细涩。

1.2 一般资料 60例观察病例均来自2013年7月-2013年12月常德市第一中医院关节科的气滞血瘀型骨痹患者,共87膝,男28例(38膝),女32例(49膝);年龄45-69岁,平均(55.1±4.9岁),病程6月-9年半,平均14月。

2 治疗方法

2.1 选穴 阳陵泉、足三里、内膝眼、膝关、血海、委阳、委中、气海、膈俞。

2.2 治疗方法 每次取上述穴位4-6个,用直径0.30mm、长40-75mm毫针,快速进针至相应深度,针刺得气后温针灸(艾条1cm置于针灸针柄顶端),每次1壮,时间30min。每天治疗1次,20次为一疗程,治疗1疗程后评定疗效。

3 观察指标与统计学方法

3.1 观察指标 采用Lysholm膝关节评分标准,包括跛行(5分)、支撑(5分)、疼痛(25分)、肿胀(10分)、上下楼梯(10分)、不稳定(25分),共6项。评定内容,得分越高,说明关节功能越理想。治疗前进行1次评价,疗程结束后进行1次评价。

3.2 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13.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采用双侧检验,检验水准α=0.05,。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x±s)表示。

4 治疗结果

治疗前后膝关节功能Lysholm各项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经t检验,差异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温针灸治疗气滞血瘀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能有效改善膝关节功能(见表1)。

表1 治疗前后膝关节功能Lysholm评分比较(x

5 讨论

现代医学认为,骨痹属于非感染性炎症,由长期劳累磨损所致。随着年龄的增长,肝肾渐虚,不能充养筋骨,骨枯则髓减,骨质疏松,日久负重而致变形;筋不得滋润则不利关节活动,年老体虚,卫外不固,风寒湿之邪外侵,痹阻经络骨节。因此,此病发展主要原因为肝肾亏虚之体外感风寒湿之邪。

温针灸集针、温热为一体,是针与灸的有机结合。其治病机理在于针刺穴位或病灶处,激发经气,调节脏腑机能,说经络通、血气行;在针刺治疗基础上结合灸火的温和热力,促进增强经络导感功能,加快循环,旺盛代谢,使受损组织和神经重新修复,从而恢复机体整体的良性调节;同时消坚散肿,破坏病变组织,促进慢性炎症的吸收,补益元气、扶正固本。

该方法操作容易,简便易控,且患者依从性较强,临床疗效良好,值得在基层大力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