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点击生活 点亮课堂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点击生活 点亮课堂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语文是一门实践性比较强的学科,语文教学生活化,正在从理论走向实践,走进生活,成了语文教育的新趋势。要创建一种新的语文教学模式,就要建立一个开放的、和谐的、快乐的生活化课堂,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成为课堂中真正的主体。

关键词:营造;构建;链接;评价

语文是一门实践性比较强的学科,我们的语文教材不仅是文学作品,更是包罗万象地涵盖了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说:“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W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掌握他们的特点,关注他们的心声,将是语文课堂教学“智胜”的法宝。因此,笔者认为,要创建一种新的语文教学模式,就要建立一个开放、和谐、快乐的生活化课堂,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对于语文教学的生活化,使课堂充满生命活力,我们的语文教学应从以下几个方面予以关注。

一、创造环境,激发体验

叶圣陶在“生活本源论”中指出:“语文学习得跟整个生活打成一片。”叶老其实在向我们传递教师在教学语文知识、进行语言技能训练的同时,要有机地、及时地注入生活的“源头活水”这一信息,让学生真正意识到语文源于生活,生活就是大语文。

例如,在教学《巨人的花园》一课时,课前,我先把学生带到校园的小公园里嬉戏、玩耍,跟他们一起追逐打闹。在课文最后补白的环节,我是这样设计的:“巨人终于明白了什么?”“醒悟后的巨人变得怎么样?”“你仿佛看到了哪些画面?”让学生边读边想象刚才玩耍的情境,引导学生进入所描绘的画面,让学生在情境中体会、感悟公园里美的景物以及巨人和孩子们快乐嬉戏玩耍的情境。最后的设疑,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进行发散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当学生再次背诵课文时,就仿佛身临其境,颇有韵味。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学习,怎能不兴趣大增。

二、建构课堂,凸显活力

作为课改主战场的课堂,在师生以“精神”自由上提供了许多可利用的契机和可拓展的空间。我们应努力实现由“讲授场”向“学习场”转变。生活是语文教育的源泉,只有把生活引入课堂,通过生活化课堂的营造,使课堂教学过程成为“教、学、做”合一的过程,成为知识、能力、品质的整合过程,成为语言、文化、习惯的培养过程,这样课堂教学才会充满无限生机。

在语文教材中,有一些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距离有点远的课文,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如何处理呢?这就要努力做到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比如《桂花雨》一课的教学,学生对作者小时候摇桂花时的场景充满了好奇。怎样在课堂上给学生一个体验的机会呢?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文中提到最多的是摇花乐,像琦君这样摇花你们想吗?于是,我当“桂花树”,孩子们当琦君,然后,叫几个孩子上台体验摇花的乐趣。这样,让学生从自己的生活体验出发去解读课文,认识世界,体会生活带来的乐趣,把语文课堂营造成灵性飞扬的“体验场”,凸显学生蓬勃的生命活力。

三、链接社会,提升素养

语文是一门生活学科。在教学中,我们有意识地把现代社会生活中的一些生活场景和教学内容联系起来,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社会,连接起广阔的生活空间,那么,这样的教育效果远比空洞的说教不知强多少倍。

当学完《学会看病》一课时,我布置了这样一道特殊的作业:要求班里的孩子们,在双休日期间体验独立去菜场买菜的经历。然后,把自己当时买菜经过的内心感受写一篇文章。学生习作交上来后,我不由得心头怦然一震:叶××同学在文章中这样写道:以前几乎每天都是妈妈去菜场买菜,并帮我烧好,总以为这是天经地义的,没有丝毫的愧疚。今天,老师让我帮妈妈去买菜,我还真有点赶鸭子上架,因为妈妈始终不肯配合我,但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我还是勉为其难地去做了……我提着菜篮子就往菜市场的方向走,一路上又唱又跳,不知不觉就到了。哇!市场的菜可真丰富呀,有水灵灵的青菜,清油油的萝卜,活蹦乱跳的小鱼、小虾等,真让人目不暇接。市场上到处是一片讨价还价的声音。我真不知该买什么菜,怎么和买菜的叔叔阿姨开口。于是,我学着妈妈的样子问卖西兰花的阿姨,“阿姨,一斤多少钱?”“3元。”心想:这么贵。我犹豫了一下说:“两块五卖不卖?”“不卖。”我灵机一动,故意走了。阿姨似乎看出了我的“妙计”,也就没有再拉我。我的“妙计”失败了……这样的教学,由于结合了学生的实际,通过细心观察、用心感受,积累写作素材,文章自然言而有情,真正做到了“我手写我口、我手抒我情”。

一言以蔽之,要让我们的语文课堂充满活力就一定要把它变成学生乐于学习的场所,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动”起来,学得有滋有味、有声有色,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语文课堂教学。也只有这样,我们的语文教学才能走得更远,我们的语文教学才能塑造学生丰富的内心世界,我们的语文课堂才会更加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参考文献:

刘霞.让语文课堂成为快乐的学堂[J].成功(教育),2011(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