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从社会文化角度解析“丁俊晖现象”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从社会文化角度解析“丁俊晖现象”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丁俊晖的基础教育是欠缺的,丁俊晖的成长与社会主流教育观所违背。他完全脱离了“业余体校—体校—专业队—国家队”的传统体育人才成长模式,而是走一条“家长重金栽培—海外深造—自力更生—比赛成名”的模式,相对于刘翔们成长的“举国体制”,“丁俊晖模式”被很多业内人士称为“举家体制”。

关键词 社会文化 丁俊晖 竞技体育

丁俊晖,被英媒体称作“东方之星”。他8岁半接触台球,13岁获得亚洲邀请赛季军,从此“神童”称号不胫而走。中国斯诺克运动的迅速发展与丁俊晖的一鸣惊人、一举成名有直接的关系,斯诺克运动真正被大众所接受的是2005年丁俊晖的横空出世,6年的快速发展时间内,中国的斯诺克运动几乎都被刻上了丁氏烙印。本文从社会文化的角度解析丁俊晖现象产生的原因,以及他给社会带来的影响,旨在体育人才的培养和利用上能够提供有益的借鉴。

一、丁俊晖现象的社会文化

(一)人们对体育明星的崇拜

崇拜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普遍现象,远古时代人们的崇拜带有浓厚宗教色彩,而在文明社会里,社会大众所崇拜的是社会各领域里的杰出人物,但是对社会影响最大的还要算体育明星崇拜队伍。当然,这种现象成为一种时尚有其深刻的社会背景,以及反映了人类自身发展的要求。其一,大众传播业的飞速发展。现代人的生活无时无刻不受着大众传播业的影响,而体育借助于传播的力量深入到社会各个角落。其二,体育具有强大的集体凝聚力。现代体育竞技,总是以运动员归属某个国家或俱乐部而比赛的,而社会大众崇拜体育明星也就是因为体育明星代表着他们自己的利益。

(二)社会对于平民英雄的敬仰

台球不是奥运会项目,台球的影响力也远远不如奥运会,但丁俊晖的成功却远远超过了中国所有的奥运会冠军,因为他是中国真正的平民英雄。与其他拿到金牌的运动员相比,丁俊晖的成功要付出更多的坚信与努力,因为在某些方面来说,国家培养出来的运动员从业余体校到省队到国家队,层层选拔,严格训练,耗费巨资打造出了金光闪闪的金牌,造就了一批又一批百万富翁级运动员和教练。而丁俊晖不同,因为他的成长过程没花纳税人一分钱。所以说丁俊晖是超越所有奥运冠军的平民英雄。

(三)经济社会的造星运动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不难看到,在大众文化时代出现了大量的文化经纪人和文化经销商,他们以专业的方式打造着一条条明星生产线,明星的制造与消费几乎渗透到我们身边的一切经济行为中。这里需要指出的是,虽然精神投射现象是人类固有的行为,但是英雄崇拜与明星制造,无论是从他们产生的历史文化背景,还是他们的社会文化功能都有着极大的差异。英雄与明星的社会文化功能不同。英雄的作用是在历史与政治方面显示出来的,而在大众文化时代的明星,更多的是在文化与经济方面体现出他们的价值和作用。

(四)社会常规教育模式与“丁俊晖模式”的冲突

丁俊晖的基础教育是欠缺的,当他抛出“读书无用论”时,深受社会各界批评,成为一时饱受争议的人物。中国社会家庭的主流教育观是希望孩子能够顺得升学,大部分家长不会因为孩子在一方面的天赋而放弃学业,丁俊晖的成长与社会主流教育观所违背。他完全脱离了“业余体校—体校—专业队—国家队”的传统体育人才成长模式,而是走一条“家长重金栽培—海外深造—自力更生—比赛成名”的模式。随着丁俊晖的成功,这种模式被越来越多的人复制,家庭培养模式是指依靠家庭成员的力量,对运动员的培养完全由其家庭出资进行培养,家长负责运动员的生活、学习和训练,通过聘请教练,自费外出参加比赛来提高运动员的竞技水平,家庭力量的作用占到了主导作用。

二、丁俊晖现象对社会的有利影响

(一)斯诺克赛事竞技化程度提高

近几年来,亨得利、奥沙利文、希金斯等世界著名球星频频在中国现身,这一切都是缘于神奇的2005年,丁俊晖在2005年拿到了中国公开赛的冠军,中国球星的出现改变世界斯诺克的传统观念,世界斯诺克协会开始重点关注中国市场。2005年之前,中国公开赛就辗转于中国的深圳、上海、北京等地,赛事的组织和安排全部由世界斯诺克协会主办,基本没有什么中国色彩。2005年开始由中英双方共同经营,加上本土球星的号召力,中国公开赛成为了世界斯诺克职业巡回赛的常规赛事。

2007年诞生的中国巡回赛也异军突起,中央电视台开始在黄金时段长时间播放斯诺克的比赛,并且收视率超过了篮球和足球,2010年全国公开赛,为了转播丁俊晖和威廉姆斯的决赛,中央电视台甚至放弃了CBA半决赛的转播计划。

(二)斯诺克运动大众化程度提高

斯诺克运动属于典型的休闲体育,具有消遣性,其运动强度适合各年龄段的人们。它既是一种身心放松的运动,又是一种高雅的交际活动,它是一种有别于酒桌、牌局的交际活动,其交际功能在当今社会发挥着更为广泛的作用,它的交际价值正是体现在其融大众娱乐与健身生活于一体的特性方面。随着2005年之后斯诺克在中国的快速发展,在斯诺克运动开展最好的北京和上海,台球房数量经过粗略统计达到了1600家和400家,广州和深圳的数量少于这两个城市。中央电视台的粗略统计,斯诺克的平均收视率在1.1至1.4之间,这意味着中国至少拥有1500万固定的斯诺克观众,而斯诺克的圣地英国的全部人口不过6000万。

参考文献:

[1] 陈坚化.台球运动在中国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6.22(5):61-62.

[2] 邹克宁,余文龙,刘彤.当代体育明星崇拜现象产生的原因及社会影响[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1997(4).

[3] 程宝玉,贺峰.从案例分析看家庭培养竞技人才方式——以斯诺克运动员丁俊晖为例[J].湖北体育科技.2007.26(6):626-627

[4] 非奥运项目想沾举国体制的光[J]..中国青年报.2006.02.09(19:12)

[5] 翟庆文.丁俊晖模式在举国体制背景下的冷思考[J].军事体育进修学院学报.2008.27(2):28-30

[6] 费瑛.对中国台球运动发展现状的思考[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7.15(1):8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