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移动互联网模式下智能管道的部署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移动互联网模式下智能管道的部署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随着3G、4G和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电信运营商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运营商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竞争将决胜于“智能管道”。本文在阐述移动互联网发展形势的基础上,分析了中国电信智能管道现有网络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智能管道的网络能力提升、智能管道与IT系统协同、智能管道和终端融合、智能管道产品规划4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部署方案。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智能管道;PCRF;PCC;产品

中图分类号:TN92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3824(2014)06007104

0引言

3G网络大规模商用,4G牌照发放、LTE试点商用,智能手机出货量不断攀升,以微信、微博、支付宝、大众点评等为代表的OTT业务商务模式不断成熟,这将促进移动互联网市场再次迎来爆发式增长。一方面OTT企业对传统通信业务的替代性使得运营商的利润遭到侵蚀,另一方面OTT也带来了巨大的上网流量,但OTT应用占用了大量的移动网络资源,现网上资源分配不均、少量用户占用大量带宽等现象比较突出,造成一些超忙小区,对网络造成很大压力,运营商被边缘化和管道化的趋势日益加剧。为了应对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和实现"被管道化"的突围,重新获取竞争优势并奠定自身在移动互联网产业链中的地位,运营商急需提高现有网络的支撑能力,通过强化包括智能管道、平台在内的系统建设,细化流量经营的能力,通过更加灵活、开放的方式将自身资源和能力对外提供服务成为未来运营商发展和建设的重要方向和关键内容。而其中智能管道作为提供差异化服务、精细化调度的有效手段成为运营商的关注重点。本文主要对中国电信移动网络的智能管道建设方案进行探讨。

1智能管道现状

1.1智能管道总体架构

根据网络特点,中国电信将智能管道总体架构分两个层面:承载网络层和承载控制层,见图3。承载控制层在原有认证系统、网络管理系统等基础上,构建统一的认证系统和融合策略控制系统,提升感知分析、策略制定、流量调度等能力,与综合平台间实现信息交互和业务策略需求映射。承载网络层在现有网络基础上,基于带宽提速和融合覆盖实现管道的更大更强,通过提升多维感知、按需保障和自助指配能力,完善网络的智能化基础,并与承载控制层、IT支撑系统、终端等配合最终达到服务的高效提供和资源的智能管控。

1.2智能管道关键技术

中国电信对智能管道提出了五大技术能力,包括带宽提速、融合覆盖、多维感知、按需保障、自助指配。对中国电信移动网络现阶段来说,重点关注多维感知和按需保障能力的建设,多维感知和按需保障的关键技术是以建设DPI和PCC为标志。

深度包解析(deep packet inspection,DPI):通过协议分析、关联识别、行为分析等技术,对用户报文进行识别,确定用户流量的业务类型,DPI和门控、限速、计费等技术结合后,可实现不同的应用,如带宽控制、内容计费等。

策略控制和计费(policy control and charging,PCC)架构支持基于用户和业务的QOS控制和计费控制,是智能管道的演进方向,是运营商提供差异化策略控制与计费的解决方案。PCC是按需保障中最重要的体系,核心网元为PCRF及PCEF。

策略与计费规则功能(policy and charging rules function,PCRF):PCRF根据用户的签约和套餐信息确定不同的QoS策略,并下发给PCEF执行。

策略与计费执行功能(policy and charging enforcement function,PCEF):PCEF则是策略执行单元,完成数据检测并基于用户和业务类型执行不同的策略。

1.3智能管道建设现状

中国电信提出要做“智能管道的主导者”,并积极开展智能管道试点工作,围绕提升网络的“感知、分析、配置、执行”能力具体落实。目前中国电信大部分省份已升级分组域PDSN设备具备DPI功能,实现实时的业务类型感知能力,在部分试点省份通过部署PCRF,并升级PDSN具备PCEF功能,初步完成PCC架构的部署。从智能管道试点的效果来看,智能管道的建设还处在初级阶段,现有网络管道能力、产品价值还有待提高和完善。

1)在终端侧,缺少灵活的客户界面及良好的管理系统,缺少相应的终端软件,如流量智能提醒、用户实时自助订购等机制不健全,客户感知度较差,客户投诉较多。

2)在网络层,尚未构建完善的智能管道闭环策略控制流程体系,现有网络缺少综合网络状态分析系统,缺少对网络状态(忙时忙区)、用户行为、信令监控及质量、移动上网日志留存、移动互联网恶意程序检测等方面分析的相关分析报表,无法实时输出智能管道策略生成所需数据并传送给策略配置设备;现有DPI特征库还需持续升级,细化分析颗粒度,提升业务检测能力;PCC部署还需进一步提升, PCC与IT系统接口尚未打通,对业务和营销的支撑作用有待挖掘。

3)在平台层,尚未构建完善的能力开放平台,面向互联网在能力开放和统一管控等方面需加强;现有智能管道产品简单,后续需通过将管道能力与应用结合,促使智能管道基础产品尽快落地,并开发出智能管道新产品。

基于现网中存在的问题,后续智能管道需加强网络、IT系统、终端、产品等方面的协同建设,必须将“烟囱式”的业务垂直子系统向业务云化、网络IP化和终端智能化的“云管端”信息服务架构转变。

2智能管道建设方案

2.1智能管道2.0阶段建设目标

中国电信提出智能管道2.0阶段的建设目标:以网络状态分析系统为基础按需部署感知能力,感知数据集中存储和分析;以PCRF策略控制设备为核心,通过PAAS及IT系统将策略配置能力、用户行为分析结果向CP/SP应用开放,形成多样化的智能管道产品,通过终端呈现智能管道能力。如图4所示。

2.0阶段建设目标2.2智能管道2.0阶段建设方案

中国电信智能管道2.0建设是以支持CDMA、LTE统一控制的PCC系统为网络基础,形成基于用户、业务、时间和位置等维度的策略控制能力,实现形成支撑市场部门需求的智能管道产品目标。

2.2.1智能管道网络能力提升

中国电信智能管道2.0阶段网络侧最重要的建设就是规模部署数据信息采集设备和综合分析系统,综合分析系统支持以消息接口、文件接口、镜像接口从数据信息采集设备中获取网络数据,其中消息接口主要完成准实时上报用户流量等信息的功能,支持查询和订阅的上报方式。文件接口上报方式主要为网络状态、用户行为、用户喜好、业务内容等方面的离线分析提供信息。镜像接口主要在上述两种接口方式无法完全满足分析要求的情况下,为综合分析系统的一个或多个子系统提供分光/镜像的网络接口原始数据。综合分析系统统计分析得出网络的忙小区忙时列表更新信息、可改善忙小区列表更新信息等,并按照配置的既定周期通过与策略配置设备之间的Ns接口发送给策略配置设备,同时综合分析系统如果检测到特定事件,实时触发相关信息发送到策略配置设备,实现PCRF能够基于实时统计分析结果和网络状态的策略管控,形成智能管道闭环策略控制流程;规模部署策略配置设备PCRF和内容计费,实现策略控制能力和计费策略;打通PCRF和IT系统接口,获取用户的套餐信息,实现基于用户套餐信息和签约信息的策略控制和能力开放;探索终端与业务、服务融合的创新发展之路,积极推进终端软件、应用的开发,通过终端呈现智能管道能力。智能管道2.0部署方案见图5。

2.2.2IT系统协同改造

智能管道2.0要求IT系统进行改造提升,如图6所示,主要涉及到三方面的提升,其一是IT侧开通系统进行升级,与智能管道网络侧适配,打通计费OCS与PCRF及OCS与CCG的接口,提供智能管道所需要的策略信息,包括用户的签约和订购信息,整合DPI数据和EDA域企业数据共享服务中心具备支撑精确化营销能力;其二是升级客户关系管理系统CRM,按网络侧需求调整客户管理、订单管理、产品管理、竣工管理等模块,改造带有位置和内容元素的积木式套餐受理能力,具备支撑现有模式下基于客户差异化叠加的积木套餐受理能力,支持面向CP/SP的后向受理模式,支持终端应用预装和流量智能管理能力和网掌厅产品的订购和查询计费系统;其三是升级改造计费系统,支持后向收费能力、公众客户第三方分摊付费的计费能力和支持基于流量区别、基于控制策略的计费能力。

2.2.3终端、业务融合建设

加强终端支持,终端是客户感知显性化的载体,智能管道2.0要求对终端进行融合,围绕客户需求,积极促进终端客户端业务管理平台的开发,如图7所示,通过IT支撑系统获取用户套餐与使用状态、内容详单等数据,网络识别流量使用情况、到达门限下发降速策略,实现自动降速和提示用户并推送流量订购信息,用户可通过客户端,自主订购流量包后即可恢复到原速率。

加强业务营销,优化体验营销平台,拓展营销渠道,创新流量营销新模式,积极预装第三方业务,加快适用于高带宽、高速率网络的业务储备,适时联手内容、产品供应商进行产品营销,促进流量增长,提高客户流量体验。

2.2.4智能管道产品规划

追求“智能”不是目的,通过“智能管道”创新商业模式和运营机制,深入挖掘管道价值并推出智能管道产品才是根本目的。基于现有智能管道能力,可以直接提供的产品有忙时忙区P2P限流,保证非P2P用户公平使用无线网络资源,缓解无线网络扩容压力,提高高价值用户和业务的感知;根据后续智能管道的部署,可逐步推出公众客户移动产品,如达量降速提醒,客户一键订购;基于时段、位置、内容、速率,提供流量自助式积木套餐,如表1所示,用户灵活组合,按需订购,统一客户端呈现;推出政企客户移动产品,对政企客户的内部/外部应用可以实施重点保障,并实现内容计费,如供员工使用的移动OA、供客户使用的手机银行客户端;推出基于用户行为的精准营销应用,构建用户行为数据收集与分析平台,或开放能力封装,对内可以支撑电信自主产品精准投放需求,促进自有业务的精准营销化量价提升,对外以B2B2C模式,与电商、广告服务商、门户网站合作,为其开展针对提供支撑,以取得合理分成,实现运营商的价值回归。

3总结

移动互联网时代流量、OTT的冲击已成为全球运营商共同面临的巨大挑战,对于中国电信来说,智能管道的建设成为近期影响生存,远期决定发展的关键问题,智能管道建设可从网络、IT、终端以及产品规划等4个方面进行建设部署,以用户体验为导向,用3~5年时间分阶段分重点提升管道智能化,满足客户感知良好、运营管理方便、业务开通灵活等需求,成为客户首选、综合能力最强的彩色管道。

参考文献:

[1]祁晓清,付忠. 运营商的移动互联网应对之策[J].通信企业管理,2014(1):8284.

[2]茅硕.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运营商战略初探[J].电信科学,2014(3):140142.

[3]郭泰荣,周雁,李伟,等.移动网智能管道应用与实践探索[J].电信技术,2012(9):3135.

[4]袁琦.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流量控制和经营[J].电信网技术,2012(9):2123.

[5]欧中焱. PCC系统构筑智能移动宽带[J].邮电设计技术,2012(1):6571.

[6]程红波,刘双,程朝阳,等.打造智能管道,支撑流量经营[J]. 邮电设计技术,2013(10):3034.

[7]刘克飞. 基于流量经营的电信运营商智能管道构建研究[J]. 电信科学,2012,28(8):145149.

[8]张建明,孙怀明. PCC架构下业务流量管控应用场景及策略研究[J]. 移动通信,2013(14):8387.

作者简介:

张瑜(1982),女,江苏无锡人,工程师,学士,主要从事核心网规划设计工作;李伟(1986),男,湖北黄冈人,工程师,学士,主要从事核心网规划设计工作;陶伟宜(1978),女,江西萍乡人,高级工程师,硕士,主要从事核心网规划设计及软课题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