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领读《资源革命:如何抓住一百年来最大的商机》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领读《资源革命:如何抓住一百年来最大的商机》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资源革命》一书从一个世纪以来连续发生的危机及人们的应对,来阐释对未来和世界的态度。18世纪末期,随着人口的增长,能源短缺来了。可瓦特午后在自家花园散步,灵光一闪让他研制成了蒸汽机,从而引发了第一次工业革命,不仅化解了能源危机,而且把全球13%的人口(西欧国家)带入了工业化。这场革命一直延续到19世纪中叶。接着,随着工业的发展,太多人挤进都市,能源问题再次告急,,由于电的发明,催生了城市化和电气化,引发了第二次工业革命,把全球16%的人口(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俄罗斯和日本)首次带进了工业化。现在,我们又处在一个重要的历史关节点上了。历史在资源问题上不断重现危机,这次可能影响的是中国、印度、以及亚洲和南美洲的其他国家和地区约37%的人口。

民以食为天,本书讲的不只是养家糊口的粮食,而主要是工业粮食,包括油、气、煤和钢材、水泥、水等资源。一个不可思议的现象是,在第一次工业革命前,中产阶级的日能源消耗主要是食物,人均大约2000卡路里,现在,中产阶级人均日能源消耗量超过20万卡路里,其中包括车用的汽油、照明用的电能,还有取暖用的天然气,等等,增幅达到了100倍。依此类推,现在人类对世界资源的新需求是第一次工业革命时的2000倍。地球能承受人类这样的资源消耗量?何况各国GDP的规模和增幅还在不断增加。

人类社会现代化的进程中,资源即将枯竭的警钟不时敲响,从而历史不断重演马尔萨斯与斯密围绕劳动力、资本和土地及资源三要素的经典争论。传统观念认为,地球的资源总有耗光的一天,届时人类将走向灭亡。作者则认为,借助新的工业革命,采用新的技术,抛弃传统能源消费观,人类可以大幅提高资源生产率,避免这个危机。作者采取的仍是实证主义方法,用大量人们熟知的标志性事件、人物和典型案例,证明我们正在进入第三次工业革命,它本质上仍是一场“资源革命”,而这将是21世纪最大的经济机遇。作者预计,未来15年,发展中国家将有25亿人进入中产阶级。中国将每年诞生2.5个规模相当于芝加哥的新城市。截至2025年,中国人口超过百万的城市将达221个。这种增长速度必将使得石油、天然气、钢铁、水和其他宝贵资源需求出现前所未有的增长。作者通过分析历史,告诉我们:摆在我们面前的正是百年难遇的绝佳商机。我们不是要面临资源稀缺带来的危机,而是会遇到一个改变全球经济格局的机遇,一个会带来数万亿美元利润的机遇。

问题的症结在能源,解决之道是“能源革命”。而互联网恰巧给人类带来了“福音”。作者提出了资源革命的五大原则:资源替代、消除浪费、提高“可循环性”、最优化和虚拟化,并详细评述了三星、特斯拉、Zara、Uber、Opower、Zipcar等公司基于这五大原则颠覆商业和生活的创新之举。

既然《资源革命》一书的副标题是“如何抓住一百年来最大的商机”,那么,我们就会自然而然地带着三个问题来阅读:1.商机在哪里?2.如何发现这些商机?3.如何把握这些商机?

在第二章――旧法新用当中,作者描述了两个案例:乔治・米歇尔的页岩油开采创新,与Opower公司的节电排名系统。

从这两个案例当中,其实我们可以看出一些更为深刻的东西,来帮助我们更好地识别商机、把握商机。

在米歇尔的案例中,不是米歇尔将IT技术与重大工业领域的结合,而是米歇尔挑战了一件大家都认为“做不到”、“不划算”、“没办法”的事情。根据案例描述,在米歇尔决定对页岩层进行开采之前,业界并不是不知道页岩层有大量石油及天然气资源,而是在当时的技术水平下,大家认为干这事划不来。而米歇尔则用了18年来破解这个技术难题,从而实现了突破,把握了商机,发了财。

在这个案例中,IT技术与重大工业领域的融合,并不是最核心的因素,我们看到,除了这个技术因素外,还有其他因素,如米歇尔未雨绸缪买了很多含有页岩层的土地,还有水平井钻井技术,所有这些因素合并起来才实现了经济上可行的页岩油开采。而这些因素背后的推动力,才是米歇尔成功的根本原因。这个推动力是什么呢?是面对显而易见的而众人都认为没办法的资源,挑战“没办法”的决心,而这一点,在当前信息泛滥的时代,显得特别重要。

当下的时代,只剩下两种机会:第一,是你不愿意做而我愿意做的,这是“服务”;第二,则是你解决不了而我能解决的,这就是米歇尔的出发点:挑战“没办法”。

Opower公司的案例,颇有一些互联网经济的传奇色彩。在这个案例中,商业模式能够建立的技术因素,包括了大数据、云计算、行为心理学(本书作者的用语,其实这个效应更像是彭特兰社会物理学中的Peer-See)等多种学科与技术,更重要的是,如果没有Peer-See这种社会物理学效应存在,云计算IT技术本身无法达到节电推广的目的。

Opower公司最别出心裁之处其实在于,其创始人有效地整合了能源消耗中的长尾效应,使原本大家熟视无睹的不可见的分散在各处的能源消耗,变成了显著可见的集约化的节电刺激。

长尾效应(克里斯・安德森,《长尾理论》)是互联网经济的一大特征,最突出的表现是电子商务中,在某个区域很少人问津的商品――比如某个特定款式的手工皮包,在传统经济的格局中,无法形成一个独立的市场,可能在产地附近只有2个人需要;但这种商品一放到互联网上,全球各地的本地少量需求汇聚起来,就有可能形成一个具有相当规模的独立市场了,而提供这个商品的人则完全可能成为这个市场中的唯一供应商。

任何一个家庭的耗电量,对比工业用电的耗电量而言,简直可以不计,但成千上万个家庭的耗电量加起来,则是一个非常庞大的数字。在传统的用电管理中,由于家庭用电分散,单一耗电量不大,难以管理等各种因素,使节电管理只能停留在宣传教育上,而传统的口号式教育又无法影响使用者的感知。Opower公司采用大数据技术,将这些在传统经济模型中无法被直接观察的微粒整合起来,解决了分散且难以管理的难题,使用电的比较水平(而不是电表上的绝对值)直观地呈现出来,并通过Peer-See原理对用电人产生直接的刺激。可以说,将互联网的理念充分发挥了出来。

米歇尔给了我们一个启示:挑战“没办法”,解决显而易见的别人解决不了的问题,是开发商机的一个重要途径;

Opower给了我们一个启示:关注“看不见”,将人们原先熟视无睹的碎片数据整合起来,就能汇聚起一个巨大的市场。

Opower采用长尾效应、大数据、云计算、Peer-See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节电问题,那么是否可以用同样的原理来解决水、气、油等资源的节能刺激与管理呢?

挑战“没办法”,关注“看不见”,才能创造出他人无法创造的价值,才能打造出《从0到1》一书中所提倡的“垄断”型商业项目,也才有机会实现指数型增长。这固然不易,但商场竞争不就是这么回事吗?容易做的事情通常赚不到钱,能赚到钱的都是不容易的事,难度越大,往往也就意味着利润越高。

在传统思维中,节能降耗与发展经济似乎是一对不可调和的矛盾,总要顾此失彼,但书中指出,其实我们完全可以改变目前的能源消耗方式,整合社会资源,优化提升资源使用方式,向旧有的浪费要效益,以“负成本”创造出“双重红利”来优化社会发展,甚至为经济发展增加助益。哪里有危机,哪里就酝酿着创新的种子。

《资源革命》读后令人热血沸腾,在该书的最后作者大胆列举了十二种未来时产业,它们不仅将在节能降耗领域大显身手,还将彻底改造我们的生活,开启数亿美元的商业新蓝海。但面对现实,技术并非通往理想国的唯一天堑,跨越能源鸿沟不仅需要来自企业层面的技术努力,同时还需要政府、社会的全程参与,它牵一发而动全身,在实施过程中必然触动很多利益集团的既得利益,这将是一场艰难的博弈战。

资源革命能否帮助人类跨越能源鸿沟?必须指出的是,此时方兴未艾的互联网及移动互联网革命产生的并非是实质上的生产力,而是对现有资源的高效调配和为现实问题提供优化解决方案,并不能从根本上化解能源危机。建设跨越能源危机的过渡桥梁自是当务之急,非常紧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