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长治民间发现的明代潞绸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长治民间发现的明代潞绸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长期以来,曾以“上贡朝廷下衣百姓”而“衣天下”的潞绸世人难睹其芳容。

它到底是何模样?它的魅力何在?我们还能见到、还能触摸到数百年前“潞绸”的肌体吗?

2003年初春,长治市大规模的旧城改造工程如火如荼。随着英雄南路一批批旧房屋的拆除,位于大路西旁、备受市民关注的明代民居“张家花园”一夜之间,南、北、西房被30余名民工从屋顶拆到了山墙,到天亮时,地上已堆满了椽木、砖瓦、石雕。无意中,就在西房屋的残墙断壁夹层问,一团破纸包裹着的两片发黄并有局部霉烂的丝绸显露出来,随即落入拆房的一民工手中。准备随手扔掉破烂纸包的民工见丝绸上绘有许多人物并写有文字,包裹丝绸的破纸上也同样印有文字,便有意将其塞在住所床下的雨鞋内藏匿起来。一年后,该民工要离开长治到外地打工,这才想起床下藏的东西,遂拿去换了两盒香烟。纸包最终留在了距工地不远的王姓居民手中。

此后的日子里,“纸包”几经转手,但没有人认识到其价值所在。多次转手导致丝绸部分风化、松脆脱落、颜色变黑。2005年夏,丝绸再次转入山西省收藏家协会理事手中鉴定时,我们拍摄下了这份珍贵的文物资料。

经过文物鉴定专家和桑蚕学会专家的鉴定,两幅丝绸是古人睡枕左右两端的“枕顶”,未曾使用。其黑色,内心明黄色,黑黄两色丝绸之间用三针一组的丝线绣结,大小均等,绣工精细。两幅丝绸均长22厘米,宽23厘米,平纹组织,密度90经线、60纬线/1厘米(图1、2)。两幅丝绸都有不同程度的霉烂、残缺和风化。

这两幅丝绸上,有白描手法绘画,同时墨书有文字。其中一幅丝绸(图1)上,在一处门庭里绘有四人,一妇人上身穿着水田衣,这种上衣的特征是领口精绣一圈花饰;下身穿月华绣裙,该裙的特征是十二条绣带从腰间直垂脚面;妇人右手抚腹,在对左旁的官人说着什么,庭堂台阶上的两位官人手提腰间玉带也在倾听。三位官人朝服上的补子、头顶上的乌纱已显示其显赫身份。右一官人朝服上的补子绣有锦鸡图案,这说明他为二品大员。乌纱即幞头,是裹头用的丝绸巾子,也叫乌纱帽。以漆纱做成,两边展角,官职越大展角越长,从唐朝兴起沿用到明朝。这幅丝绸作品绘画技艺娴熟,构图疏密得当,纹饰精美。该图还给我们留下了极为难得的文字资料,其右上角墨书有“大明嘉靖”字样,还有几行字无法确认(图3);左下角墨书有“潞安绫坊衡(巷)”(图4)。“潞安”即现在的长治市,大明嘉靖八年(1529年)朝廷升潞州为潞安府,始有“潞安”之称。这说明此幅丝绸的确切年代应该在明嘉靖八年之后。明弘治(1488~1505年)版《潞州志》载:“演武巷、锦坊巷、绫坊巷……为城中十八巷。”可见明朝弘治年之前已有“绫坊巷”。从字面分析绫坊巷似乎与织造丝绸有关,但该巷何时消亡已不可考。另一幅丝绸(图2)的绘画内容展示的是:一妇人头戴凤冠,身着诰命朝服,怀抱一婴儿坐在大庭中央;庭堂门外,两位官员头戴乌纱帽,身着朝服,手持朝板,左右站立;妇人前面的又一位官员头戴乌纱帽,身着朝服,手持文诰,在躬身宣读着什么。

明朝初年,朱元璋在各地实行驻藩制,明永乐六年(1408年)其二十子朱模驻藩潞州,为沈王,子孙世袭数代。以上丝绸中绘画内容是否沈王家中故事?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的是,丝绸中所绘绝非贫民百姓,豪华、考究的庭堂也非贫民可居。潞安城中身居二品的官员能有几位?能戴上凤冠、穿着诰命朝服的女子潞安城中又有几位呢?丝绸中绘画内容到底要说明什么?一幅“枕顶”为何下如此功夫墨书绘画而又未曾舍得去使用,反而包裹整齐秘藏墙壁夹层数百年?都还是些谜。

包裹丝绸的麻纸虽也有破损,但很特别。准确地讲,是一张销售潞绸关联商品的古老广告,两幅潞绸用它来包裹绝非偶然。麻纸长60厘米,宽40厘米,中心用蓝色印制边框,框内有文字:

“义盛成记本号今在潞府南街开设自造式样绫缎布帽靴鞋 寿靴寿帽俱全 货真价实须认发票为记”。如此看来,麻纸广告同两幅潞绸一同发现,它们之间必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两幅丝绸、一张麻纸广告最终被认定时,距其被发现已很长时间,出土现场的第一手资料丧失,那么,丝绸上的墨书文字“大明嘉靖”“潞安绫坊i”就成了确定年代的关键。墨书文字的可靠性到底有多大?

《中国丝绸艺术史》(文物出版社)说:“中国古代官营作坊中都有物勒工名的传统,即在产品上标明工匠的姓名,作为责任人。早在战国时期的丝织品上,已经发现过墨书题记和朱砂印记。中国真正的织款最早出现在明代的织物上。不过,明代的物勒工名主要还是以书写的形式进行的,在明定陵大量的出土匹料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这样的例子。”《定陵》(文物出版社1990年版)说:“明定陵出土的D65大红闪真紫细花潞绸的匹料一端有墨书为:大红闪真紫细花潞绸壹匹,巡抚山西都察院右副都御史陈所学,山西布政司分管冀南道布政司左参政阎调羹,总理官本府通判黄道,辨验官督造提调官山西布政司左布政使张我续,经造掌印官潞安府知府杨检,监造掌印官长治县知县方有度,巡察山西监察御史、山西按察司分巡冀南道布政司右参政兼按察司俭事阎溥……机户辛守太。”这是“潞绸”带有墨书和“上贡朝廷”可考、可信的证据。

我们考证此两幅丝绸作品为明代“潞绸”,不单靠丝绸上的墨书文字。更重要的是,所画男女衣帽穿戴具备明代特征,庭堂建筑具备明代风格,丝绸的经纬密度和机理也都充分证明,这两幅丝绸应该就是500年前明朝嘉靖年间潞安府绫坊巷生产的、长治民间首次发现的潞绸实物。

责编 一 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