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谈影响土建结构耐久性的因素与提升措施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谈影响土建结构耐久性的因素与提升措施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土建结构耐久性是当前困扰土建基础设施的世界性问题,应当引起我国有关主管部门和设计施工单位的足够重视。本文阐述了保证土建耐久性的重要性及研究现状,分析了影响土建结构耐久性的原因,介绍了改善土建结构耐久性的措施,以及如何改善和提高土建结构耐久性。

[关键字]土建结构 耐久性 混凝土

[中图分类号] TV5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3)-2-267-1

1 土建结构工程的耐久性

1.1土建结构工程耐久性现状

多数土建结构是由混凝土建造。长期以来,人们以为混凝土是非常耐久的材料,直到20世纪70年代末期,才发现许多城市混凝土基础设施工程和港口工程在不到二三十年时间就出现恶化情况。

我国建设部调查表明,国内大多数工业建筑物使用25—30年后即需大修,处于严酷环境下的建筑物使用寿命仅15—20年。民用建筑和公共建筑使用环境相对较好,一般可维持50年以上,但室外的阳台、雨罩等露天构件的使用寿命通常仅有30—40年。有专家估计,我国“大干”基础设施工程建设的高潮还可延续20年,由于忽视耐久性,迎接我们的还会有“大修”20年的高潮,这个高潮可能不用很久就将到来,其耗费将倍增于当初这些工程施工建设时的投资。

我国土建结构的设计与施工规范,重点放在各种荷载作用下的结构强度要求,而对环境因素作用下的耐久性要求相对考虑较少。我国规范规定的与耐久性有关的一些要求,都显著低于国外规范。耐久性不足的后果严重损害了结构安全性。发达国家为混凝土结构耐久性投入了大量的科研经费病积极采取应对措施。耐久性问题已经严峻摆在我们的面前,我们必须正视这个问题,尽快解决建筑构件的耐久性问题,如果等到问题越发严重,那么我们将耗资数倍方能弥补问题。

1.2影响土建结构工程耐久性因素

1.2.1混凝土的碳化速度。混凝土的碳化指混凝土构成部分中的Ca(OH)2与空气中的CO2发生化学反应,生成CaCO3和H2O的过程,因为Ca(OH)2呈碱性,所以此过程又称为混凝土的中性化。

1.2.2混凝土的碱——骨料反应。骨料反应是指混凝土中的碱性成分与骨料中的活性成分发生化学反应,生成可吸水膨胀碱——凝胶硅酸,使混凝土不断膨胀、产生裂缝。此反应一旦发生,会在整体上破坏混凝土的稳定性,而且反应难以逆转,通常没有十分有效的治理方法,因此是影响土建结构工程耐久性的关键因素。

1.2.3混凝土的严密性。由于混凝土是以水泥为主料,添加减水剂、防冻剂、引气剂等多种外加剂合成,因而其内部往往包含多种孔隙,孔隙的数量与闭合程度决定了混凝土的密实性,而混凝土密实性的好坏直接影响混凝土的密度、PH值等。决定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混凝土的抗冻性、碳化速度等多种性能。

2土建结构混凝土耐久性问题进一步加剧的原因

2.1混凝土质量检验不合格。质检部门往往以混凝土强度这一单一指标作为质量检测标准,导致水泥工业对水泥强度的不适当追求,是水泥细度增加,而水泥强度的增加势必会在一定程度上水泥的成分配比,使水泥中矿物比例升高,这些都不利于混凝土耐久性。

2.2施工方非适当的加快进度。施工单位为了追求更高的利益,不适当地加快施工进程,特别是政府行政领导对工程进度的不适当干预。混凝土的耐久性需要足够的时间甲乙保证,过早产出的混凝土没有质量保证。国内媒体上加大宣传的所谓几个月就修成的大路,建成的大桥,或盖成的大楼及抢工献礼工程,很可能就是今后注定要花更多资金进行大修的豆腐渣工程。提前完成合同规定施工期的在国外要被处罚,因为意味着工程质量有遭受损害的可能。很多施工单位盲目追求进度,完全不考虑质量,令工程的耐久性大大折扣。

2.3 环保力度不足导致环境恶化

中国近年来经济飞速发展,重工业高速发展,无可避免的就是高污染问题,由于我国的工业化发展进度加快,忽略了环境的保护,高污染工业过多,废气的大量排放,造成酸雨面积增大,同时引起温室效应。植被破坏严重,水土流失加剧,这也是混凝土不耐久的重要原因。

3如何改善提升土建结构耐久性问题

3.1施工过程中严格控制。杜绝施工过程中单纯追求进度的做法,质量要求过硬,每个环节都要做到严格控制,规范操作,对混泥土的护养给以充足的时间,条件合理,以减少工程实施过程中对混凝土耐久性的不利影响

3.2科学调节原料比例。在配置及养护混凝土的过程中,科学的调节混凝土成分比例十分重要,采用合适的水泥品种、骨料、外加剂等合理的配比,改善混凝土的性质、提高混凝土的密实性、抗冻性、抗侵蚀能力等。

3.3土建结构的维护与检测。结构耐久性和使用寿命的概念与使用阶段的检测、维护和修理密不可分,对处于露天和恶劣环境下的基础设施工程来说尤其如此。为了保证结构安全性和耐久性,一些工程在建成后的使用过程中,应该进行定期检测和维护。由于具体的施工人员素质相对较低,质量保证体系不健全,对结构的耐久性不是很重视,在实际使用中还是要以预防为主,通过实际检测及时跟踪,随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问题。

3.4研发新技术。完善技术标准体系与管理体制,逐步淡化技术规范条文的强制性,鼓励编制地方性规范和企业标准,以适应不同地区在环境地质和经济技术水平的差异。鼓励科技创新和激素进步,积极研发新技术,加大混凝土中高性能混凝土成分,减少水泥、砂石等资源的消耗量,同时减少一些资源的消耗,不仅提高土建结构工程的耐久性,也使其走上绿色环保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4总结

影响土建结构工程耐久性的因素众多,包括技术问题,制度问题等。要改善土建结构的耐久性,就要从技术和制度两方面入手,全面多角度提出并落实问题的解决方案,由于我国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往往是规范为法律,将规范的具体规定与条文当做法律条文看待,平时基本没有专业人员去收集有关规范在使用中问题的资料。对于新型结构材料,新工艺在规范中没有规定,施工过程中就得不到完全的推广,这对于一些可以增加混凝土耐久性的材料就不能及时运用到实际中去,对此应当发挥技术人员的特长,在应用规范时要灵活运用。适应不同地区和环境在经济技术水平上的差异,鼓励科技创新,技术进步,谈话规范条文的强制性质。逐步与世界先进建筑技术接轨,发挥自己的长处,总结出一套新的适合于本国的技术规范,从而在根本上解决土建结构工程耐久性问题。

参考文献

[1]路中刚:《浅析土建结构工程的耐久性》,科技咨询,2007(1).

[2]王军:《土建结构工程的耐久性》,山西建筑,2009(8).

[3]王文昕《浅谈混凝土保护层的质量控制》,建筑管理现代化,2005(1).

[4]杨会胜:《浅议土建结构耐久性》,山西建筑,2007(1).

[5]张振礼:《土建结构耐久性分析》,职业技术,20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