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用爱照亮孩子的心灵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用爱照亮孩子的心灵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小学时期是儿童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重要时期,它是儿童个性心理、性格品质形成的重要阶段。而逆反心理是当前小学生中较普遍存在的一种不良心理,它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健康发展,妨碍了学生学习活动的正常进行,因此,认真研究小学生逆反心理的成因,寻找积极的疏导方法,不仅具有广泛的社会价值,而且对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

关键词 小学生 逆反心理 疏导

小学阶段,是儿童发展历程的一个重要时期,它是儿童个性心理品质形成的重要阶段,而逆反心理是当前小学生中较普遍存在的一种不良心理,它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健康发展,妨碍了学生学习活动的正常进行,甚至给家庭、学校带来负面影响。逆反心理在小学生中或许并不多见,但严重的就会影响学生健康发展,妨碍学习活动的正常进行。据统计,当前有15%―20%的小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逆反心理倾向。为了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作为教育者,我们必须探究学生逆反心理的化解艺术。

1小学生逆反心理的定义及类型

1.1小学生逆反心理的定义

逆反心理是指个体受到外界事物的刺激,在特定条件下产生的一种负向的心理活动。随着小学生年龄的增长,教师就会发现,在教育学生时,常常会遇到学生不听话甚至产生逆反对立的情绪。它会导致学生自暴自弃、冷漠、多疑、不合群的病态性格,使之信念动摇,理想泯灭,意志衰退,学业荒废。

1.2小学生逆反心理的类型

小学生到了高年级,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的丰富,能力的提高,生活阅历的增加,其心理也有较大的发展和变化。有些学生由于种种原因,会产生逆反心理,也就是在感知、认识和接受事物时带有一种相反的反应情绪。小学生逆反心理的类型主要有:超限逆反、情境逆反、信度逆反、禁果逆反、自主逆反、归因逆反、失衡逆反及人格型逆反八种类型。

2小学生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

小学生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通过对产生原因的仔细分析能够正确地寻求有效的方法来对小学生逆反心理进行疏导。

2.1主观原因

小学生逆反心理的主观原因主要是从小学生的个性特征进行分析:

2.1.1得不到关注,缺乏安全感

中高段的小学生有思想、有情感、有需要,他对自己也有一定的目标要求,也愿付出努力。但很多时候却得不到老师的关注,得不到体现与肯定,特别是后进生总是受到冷落,没有地位,缺乏安全感、成就感,同时也缺乏克服困难的毅力,厌师、厌学。

2.1.2独立意识增强,希望摆脱管束

小学中高年级的学生精力充沛、思想活跃、独立意识日益增强,希望摆脱家长和教师的管束。他们讨厌仍被人视为“孩子”,具有很强的自尊心;为了表现出自己已有独立思考的能力,他们对周围事物常持批判态度。

2.1.3受好奇心的驱使

少年儿童多数具有强烈的好奇心,你越禁止我越要干,你越不让我看我越要看,越不让接触我越要接触一下。好奇心过强就形成一种特殊的心理需要。要满足这种需要,就往往对教师的要求表现出逆反。教师管得越厉害,学生逆反心理就越强。

2.1.4缺乏自我克制和分辨是非的能力

少年儿童由于年龄小,知识经验不丰富,因而自我克制与分辨是非的能力较弱、求知欲旺,但易转移兴趣,自尊心虽强但又很脆弱,批判能力也往往是盲目的。这些正是导致逆反心理滋生的主观原因。

2.2客观原因

2.2.1学校教育方面

(1)教师的教学方法不合理。教师不能因材施教,而搞满堂灌、一刀切,久而久之。往往导致基础差的学生产生厌烦情绪,从而使学生降低或丧失学习信心,感到自己无论如何努力。也不可能获得良好成绩,消极情绪占了上风,在这种情况下,如不加以引导,容易产生敌对情绪。

(2)教师处理方法不得当。教师教育方法简单、生硬,就会逐步形成师生感情上的冷漠、疏远、对立,这是导致学生产生逆反心理的最直接的客观原因。

(3)教师言行不一致。教师把社会道德行为准则教给学生,就其本身来说应做到言传身教。如果在学生出现问题的情况下,自己说的是一套,行的又是另一套,这就很难发挥教育的积极作用。出现这种矛盾会大大降低教师的威信,也会使学生反感,更会使学生对一些正面教育产生对立情绪。

2.2.2家庭教育方面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基本环境,是人生中最先接受到教育的地方,也是孩子最温馨、最安全的港湾。但同时往往因为很多家长缺乏教育孩子的经验,反而使之成为逆反心理滋生的温床。

(1)家长对孩子期望值过高,希望孩子每门功课都考第一,每次竞赛都得名次,这与孩子自身的实际水平不相适应,与孩子的发展潜能不相一致,因此,随着期望值的不断攀升,实现的可能性越来越小,当孩子发现不管自己如何努力也达不到父母的要求,便会采取自暴自弃、破罐破摔的办法,对抗父母日趋升高的期望值。

(2)孩子对家庭和父母不满意 孩子认为家庭缺乏平等、民主和尊重,尤其父母感情不和会使得孩子心理发生障碍,往往以逆反行为来表示自己的不满,还有因父母没有榜样作用而感到没有精神支柱而苦恼,也会以逆反情绪作为发泄。

(3)家长对子女教育方法简单粗暴,导致子女过大心理压力,出现逆反心理。比如,家庭破裂会给子女造成心理创伤和失落感;学生在家庭中得不到应有的温暖和鼓励,容易形成孤僻的性格,产生自卑的逆反心理。

2.2.3同辈群体影响。

同辈群体是指同龄或相近年龄组成的群体。在众多同辈群体中,小学生受同辈群体的影响最突出对同辈群体的依赖最明显。这是因为在小学生同辈中,小学生们不仅有共同的心理感受和需求,而且都有相近的爱好、兴趣和共同的行为倾向,它们之间相互容易认同,最能达到或造成相互转化与感染。其中,同辈群体中积极的价值观念及行为倾向与家庭、学校、社会的教育目的大体一致,置身其中的个体小学生的心理就较为正常、合理;而小学生同辈群体中不良的价值观和行为倾向,则对置身其中的一些小学生心理产生不良影响。

2.2.4大众传播及社会文化影响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及大众传播事业的发展,大众传播媒体对青少年的影响日益扩大,不仅给学生提供了学习、求知和受教育的新途径,而上也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大众传播媒介在信息选择、制作上因着力大众,而忽视了对小学生观众群体的关照,使一些化中不良的、世俗的因素或因揭示某种现象或因制作节目的连贯性,本来用来警示人们的内容,却被学生负面地接受了。

3小学生逆反心理的疏导

小学生的逆反心理具有双重性,作为教师,既要看到它积极的一面,不作简单的指责与否定,又要千方百计消除其消极因素。只要我们方法得力,恰当处理,就可以兴利抑弊,使其从消极转化为积极。学生逆反心理的化解,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各方面的相互配合,共同努力。针对以上小学生逆反心理形成的原因,可以从以下方面来引导学生、善待学生、化解学生的逆反心理:

3.1尊重学生,培养信心

自尊心人皆有之。学生的自尊心是一个人要求受到社会和集体尊重的感情。自尊心和自信心是学生进步的动力。实际上,逆反心理正是自尊心的一种畸形表现。教师要尊重他们的人格,培养其自尊心和自信心。要特别注意发现他们身上的积极因素,抓住“闪光点”及时表扬好的思想苗头和行为,激起他们的自爱心,唤起他们走向先进行列的信念,增强克服缺点,改正错误的信心。尊重学生是教师自身素质的一种体现,尊重学生是给予学生自新的一种机会。

3.2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者最可贵的品质之一就是人性,对孩子深沉的爱兼有母亲的亲昵的温存和睿智的严厉与严格要求相结合的那种爱。”面对有逆反心理的学生,训责呵斥,反而会更加拉大师生之间的感情距离。犯了错误的学生大多数都想得到潜藏在教师内心深处的信任和尊重。那么面对犯错误的学生教师不应该当众点名批评,而应采取个别劝告的方式,向其讲清道理,使其心服口服;面对犯错误的学生,教师应主动和他们谈心,用鼓励的语言去评价,持和蔼的态度去亲近,做学生的知心朋友,让学生知错就改。“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能使有逆反心理的学生听从告诫,收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

3.3施以宽容,给以师爱

宽容是一种教育机智,爱是一种伟大而神奇的力量。宽容能起到“以柔克刚”、“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教育效果。教师载有爱的眼光,哪怕是仅仅投向学生的一瞥,幼小的心灵也会感光显影,映出美丽的图象。教师的爱是滴滴甘露,即使枯萎的心灵也能苏醒;教师的爱是融融春风,即使冰冻了的感情也会消融。要求得到教师的宽容和,是小学生普遍的心理要求。有的老师地摸一下学生的头,或深情地望一眼,或吩咐他一件事,他都感到是对自己一种鼓励与信任。这样与学生达到感情相通,心理相容,形成友好、愉快、松、团结、和谐的人际心理气氛,在潜移默化中化解学生的逆反心理。

3.4家校合作,共同努力

父母要给孩子以真正的关怀。对于有“逆反心理的学生”,家长应与学校密切配合进行教育。如果家长缺乏教育的常识和方法,可以请教老师或有经验的家长介绍成功的教育经验,使家长掌握一些基本的教育方法。这样,提升了家庭教育的质量,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协调进行,为学生的健全人格的形成创设了良好的条件。

3.5群体影响,积极向上

任何群体都会对个体产生一种心理压力,这种压力可以说是一种生存、生长环境对人的压力作用。因此,教师要努力创建良好的班集体,充分发挥集体规范和正确舆论的教育作用,培养健康向上的班风学风。这样,在积极向上的班级里有健康的舆论,同学间团结友爱,自尊自重,有助于消除学生的逆反心理。

3.6正面导向,提高认知

面对社会错综复杂的文化现象和社会问题,小学生往往还未具备正确的认知能力,常常是因为好奇心驱使进行模仿,难以辨清其实质或其中蕴含着的积极、合理因素。这就需要我们教育者及时、有效、准确地把握这些现象和问题,把它提出来置于被教育者面前,深刻分析其实质和其中的合理成份,帮助小学生建构正确的认知,避免盲目的追随,提高他们是非判断能力。这也可预防、消除逆反心。

总之,我们教师要实事求是,以理服人,以爱动人,讲究科学的方式方法,以真诚之心努力消除和化解学生的逆反心理,真正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保证学生能健康成长,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二十一世纪需要高素质的人才,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其中的重要方面。重视和加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时代对人才的要求,也是教育工作者的责任。只要我们善于留心身边的每一位学生,就能够培养出时代需要的具备良好心理素质的当代儿童。

参考文献

[1] 龙惊云.奇妙的逆反心理[J].心理世界,2005(6):60.

[2] 杨震.用心消除孩子的逆反心理[J].家教,2005(4):26.

[3] 李君.消除小学生逆反心理的几点体会[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5(8):44.

[4] 胡宇.巧用小学生的逆反心理[J].北京教育,2002.

[5] 王焕兰.学生逆反心理的消除[J].江西教育,2001(05).

[6] 刘树林.学生逆反心理的调适[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