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日常怀旧与艺术怀旧的审美转化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日常怀旧与艺术怀旧的审美转化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日常生活中的怀旧是个人的心理事件,集体无意识领域中的怀旧是一个民族集体无意识的心理结构模型与自我观照,而文艺作品中的怀旧现象则是一个文艺学、美学的事件。从日常生活、个人无意识层面转向美学层面的关键在于怀旧现象和事件的审美化。

【关键词】日常怀旧;艺术怀旧;审美心理;审美转化

日常生活中,人们常以一种追忆的心态归返于往日,将碎片化的记忆表象加以梳理想象,以期待重现过去美好的生活场景,在回忆中找寻逝去的美好。普通人怀旧,旨在重温旧梦,在回忆中重新体验生命历程中的喜怒哀乐,从而引发某种对历史与现实的感慨和幽思。而艺术家怀旧,不仅仅是对以往经验的简单翻检,实际上是一种重新的审视与发现,是在寻找经验中的某些具有艺术质素的闪光点以及经验之间某种意外的联系与组合。他们会发现记忆经验与现实感觉的距离,并用“此在”的心灵状态去体验“朝花夕拾”的感觉。

一、怀旧的审美心理基础

怀旧,作为一种人类特殊的情绪功能和心理机制,是建立在以回忆为审美心理基础的纯精神性的情感投射。作为一个行为事件,它的主体是个体的人,其审美本质表现为审美主体对童年生活、往日情怀、已逝岁月、故乡旧居等内容的审美创造及艺术重构。

回忆,是一种表象化的对碎片化、模糊化、无意识状态下一般记忆的整合及持存。日常生活中,怀旧主体意识深处的记忆残片是杂乱无章且无序自在的,这种记忆既没有明显的形式也没有鲜明清晰的形象,它时常浮现在人们脑海,却是若隐若显、转瞬即逝的。在没有经过回忆的整合成为完整的审美意象,并通过艺术传达、转化为有机的艺术作品之前,记忆是很难被把握的。这些记忆的碎片,只是一种潜在的素材却不能构成艺术作品中完整的审美意象。回忆则是自发性的,创作主体在某种情感的带动下才能将碎片化的记忆表象及以往经验从无意识中调动出来,加以梳理整合重构成为完整的审美意象。主体经历事件的体验虽短暂,但却以记忆的形式残留在潜意识里,只有通过艺术作品的形式才能将其转化为人们的审美观照对象。

回忆也是以往印象的保有或审美再造。回忆可以使日常生活中琐碎零散的记忆审美化,将平凡的琐事转化为艺术作品中的“典型”人物形象及事件,使其升华为艺术的美。在回忆的整合过程中,主体通过回忆将以往内隐的记忆情感由内向外的运思敞开并形成有序的结构。从某种程度上说,回忆的过程是对过去经验的一次过滤及重构,更多的想象渗透到真实印象的肌理中去,使“错觉”的事实得以被“还原”。这中间删除了许多不相关的东西,由于时间的距离,想象将“真实”模糊或者让其变得更加“明晰”,使当时并不具有审美意义的一些生活琐事、记忆残片和痛苦经历,在主体回忆中具有了特殊的审美蕴涵,使缺憾的人生变得完满。与其说经过想象加工的回忆是对过往时光的追忆,不如将其看成是一段不断编撰着的传奇。回忆与事实的真实性对我们的意义在时光逝去中不断流失,重要的是由印象和记忆衍生出的体验和感觉。

二、日常怀旧与艺术怀旧的审美转化

怀旧,使得“往日”抒情化或诗意化,历史事实呈现为审美事实。这体现出怀旧主体情感的朴素性与简单性,但“怀旧”更应该超越人类的日常生活,升华为一种和文化现象,由个体的行为事件转化为整个民族群体的文化活动。当“怀旧”升华为历史文化、民族精神之中时,“怀旧”就不是一个浅层次的生活概念或粗浅的欲念、情绪体现,而是一个具有本体论意义的心理学、美学交织的综合范畴。

日常怀旧与艺术怀旧审美转化的过程,就是艺术家在艺术体验中的将“怀旧”运思外化为艺术作品的过程,由此“怀旧”才真正进入了美学范畴。个人的“怀旧”意识是零散的、断裂的、易逝的、片面的,只是个体内心世界的自我活动,甚至不可外现于人,因此不能产生一种文化能量来影响人类群体的精神。只有外化为艺术作品的“怀旧”,才能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对其做出更集中、更完满的表达。艺术怀旧中,艺术家将内心深处幽闭着的遥远时空的记忆残片,通过回忆整合成审美意象并在作品中加以艺术传达,使之具有超越时空的永恒魅力。艺术家的个人“怀旧”体验同时也包含了民族“怀旧”的原型心理结构,并且是对民族“怀旧”原型心理结构的提炼。一个成功的艺术作品中,不可能没有民族记忆的缩影及艺术原型,艺术家个人“怀旧”体验也是一个时代及一个民族集体的回忆。只有将原始意象置换为经典的艺术形象或艺术心理结构,才能在审美活动中扬弃、提炼、塑造出充满生命力的典型艺术形象。反之,怀旧的意蕴就会失之于浅薄。

三、诗化的审美调节

怀旧是一种超然的审美体验。在艺术怀旧中无论是创作者还是欣赏者,他们的怀旧体验都是超功利性的且审美的。在这超然的情感体验之中,感知和意识支配着联想、想象有序的结合,自由的驰骋于主体的心灵世界,寻求美的形象,体味美的意趣。从叔本华的生命意志论出发,生命意志产生的欲求是一个痛苦的过程。日常生活中的怀旧多是一种心理障碍或抑郁情绪,回想往事带来的情绪疏解是微弱的,这种回忆只能伴随遗憾的苦痛让人陷入茫然的绝境。而艺术作品中的“怀旧之美”的审美风格却是舒缓现实精神压力和情感焦灼状态最有效的途径之一。对艺术家来说,怀旧行为所积郁起来的情感能量可以通过创作活动得到外化释放,并产生理性的审美愉悦,使其超脱世俗的苦痛及压力。对欣赏者来说,怀旧是精神外化的艺术产物,承载着创作者诸多的伦理情感和深邃艺术哲思,欣赏过程所带来得理性愉悦消除了“怀旧”本身产生的感性痛苦。因此,通过文艺作品的审美活动途径,怀旧之情可以得到更好的宣泄和抒发。

由此,怀旧不仅是对以往记忆残片的撷取,更是按着审美理想所进行的诗意化的审美创造。怀旧始终以客观审视的态度,超越此岸的纷扰及现实物欲的羁绊,挣脱意志的束缚,通过回忆的意象寻找审美的乌托邦,从而达到主观与理念的统一获得审美的。正如王国维先生所说“以生活为炉,苦痛为炭,而铸其解脱之鼎”,通过审美洗礼使个体获得新生的力量和新的审美眼光。

参考文献

[1]朱光潜.《文艺心理学》[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2]周宪.《文化现代性与美学问题》[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