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试论威廉·莱斯对“控制自然”的新诠释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试论威廉·莱斯对“控制自然”的新诠释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威廉莱斯在《自然地控制》一书中指出,现代科学对自然的控制力加强不是转移或削弱了对人的控制,而是加强了对人的控制。本文简要叙述“控制自然”这一观点的历史根源,威廉・莱斯对这一观点的新诠释。从整个人类社会发展来看,这一诠释敲响人类生态警钟,人们接受莱斯的观点,开始采取措施来挽救正在恶化的生态;局限性是过于依赖伦理的进步而具有乌托邦色彩,对当代社会的基本矛盾的认识不够全面。

【关键词】 控制自然;新诠释;意义;局限性

一、“控制自然”观念的历史根源

人类控制自然的信念力量来源于《圣经》中有关上帝创造了整个世界一说,上帝可以控制世上的一切事物。上帝创造了世间的一切,控制一切事物,人类是除了上帝以外唯一可以利用智慧改造和开发自然的生命体。[1]

文艺复兴时期在各种自然巫术理论特别在炼金术中, 日趋显现出征服世界的意志。探寻“控制自然”的历史根源,培根是一个难以忽略的人物,十六、十七世纪,培根第一个提出了知识就是力量的口号,他认为人类可以通过知识肆无忌惮的开发和利用资源,在开发和利用自然的过程中不仅不会得到上帝的惩罚,而且利用知识跟胆识来征服自然是与上帝创世类似的光荣事业。每一个时期人们对控制自然所凭借的力量不同,在基督教时代人们认为人类控制和改变自然是凭借着多宗教的信仰,通过来获取力量。十七世纪以后人们对控制自然的观念有所改变,影响人们的主要因素之一就是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有利用价值的自然现状进行不断研究,把原本不被人利用的转变成为能为人类服务的资源,比如说风能,通过风力发电,风力推动水排进行灌溉;比如说可以通过对水利的研究可以水利发电,研究水文规律预防和防止大的洪水等,通过这些研究手段不断的改变和利用自然。而在当今时代并不是光靠意念来控制,而是通过发达的高科技来改变和开发自然资源。人类已经全方位掌握自然界的各种规律,利用自然规律,改变自然现象,来造福人类。比如说可以准确的预测到天气的变化情况,地质地震情况以及对太空资源的探索等。

二、“控制自然”^念的新诠释

威廉・莱斯的《自然地控制》一书,是法兰克福学派对科学技术意识形态理论研究的延续,正是因为这个研究最终延伸到生态问题上,所以,他也就理所当然的成为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奠基者。莱斯指出通过科学手段不断加强对自然资源的开发,现代科学对自然的控制力加强不是转移或削弱了对人的控制,而是加强了对人的控制。为什么会这样呢?

首先,世界资源是有限的,人们为了占据资源必然会互相排斥,相互竞争,引发各种矛盾和冲突。为了更好的解决人类冲突,往往采用暴力的方式使一部分人控制另一部分人。资源短缺的时代很容易造成各国之间的战争和局部地区的冲突。对自然资源控制的能力越强所导致的人类之间的冲突和矛盾越厉害。这种资源矛盾的加剧是引发战争的根源。

其次,书中这样描述到,在全球过度开采资源的竞争中,人类为了更好的开发自然资源来不断研发和制造新的工具,渐渐地成为制造开发工具的奴仆。有些国家则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研发武器,为了自己国家的利益、未来获取更多的资源,则引起对别的国家的战争,武力控制别国的资源和地盘。对资源过度的开采和控制的实质就是对人的控制。对资源占有的欲望是通过对一部分人的控制来获取的。

三、“控制自然”的应有之义

首先,在于伦理的进步。控制的本质不是要控制自然或者控制人,而是控制自然与人之间的关系。控制人与资源的关系的主要问题是人类对自然资源无限的欲望与贪婪。为了更好的做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就要不断的减少人类的欲望,减少对自然资源的开发,更好地让自然得到可持续发展,就要人类在伦理方面得到进步。

其次,在于技术的进步。科技的实质是人类实现权力扩张、满足自我欲望的工具,这加剧对人的控制和社会冲突。倘若不加约束,人类借助科学技术产生的成果将会被摧毁。因而要依据实际,改变科技使用方式,这样控制自然的美好前景――和平的社会环境、充裕的物质条件――才能实现。

四、“控制自然”观念的新诠释的科学价值及其局限性

通过对莱斯提出的观念进行总体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他提出的理论框架构想过于理想化,并不符合实际操作,但是他提供的理论观念对以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理论依据。但价值非凡。

1、科学价值

从我国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理论发展来看,依据我国国情、社会发展现状,我们可以将莱斯的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变为有中国特色的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以此来指导我国生态文明建设。

从整个人类社会发展来看,这一诠释敲响人类生态警钟,人们接受莱斯的观点,开始采取措施来挽救正在恶化的生态。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现状来看,我国正处于经济发展的重要阶段,生态文明建设问题也不容忽视,新诠释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有:

首先,加强人民的生态伦理道德修养的提高。例如,坚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是空喊24字口号,而是通过各种有吸引力的公益活动把价值观灌输到人民的内心中,并积极引导他们将其外化为正确的行动,例如抑制人民的非理性思想和形成正确的消费方式等,以此来形成正确的社会风气,为社会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宝贵意见。

其次,加强科技创新,保护生态环境。理论和实践告诉我们,只有合适的使用科技才能既创造经济效益又保护了生态环境,因此,需要我们改变传统的高能耗高污染的发展方式。例如,在前段时间国家呼吁的“供给侧改革”的四则混合运算中减法和除法方面,就要求企业清除过剩产能,既“轻装上阵”又节约了发展资源,保护了生态环境,其中需要政策的督促,更需要技术的创新支持。

2、局限性

(1)过于依赖伦理的进步而具有乌托邦色彩。造成生态危机的真正根源是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莱斯提出的这种观点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生态危机。他解决生态危机的着眼点归于道德教化,使得解决方案成为乌托邦式空想。

(2)对当代社会的基本矛盾的认识不够全面。莱斯认为历史并未出现马克思所预言的重大转变――资本主义社会趋于崩溃和社会主义社会的全面胜利。莱斯还错误的判断了两个对立的社会矛盾已经结束了,他的主要观点是人与资源的矛盾已经成功取代了人与人之间的矛盾。认为生态危机已经取代了经济危机占据矛盾的主要部分,而忽略了人与自然矛盾的本质其实就是人与人之间的矛盾。莱斯之所以在这种问题上有错误的认识,主要原因就是没有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矛盾有一个清楚的认识。而实际上当代资本主义的主要矛盾仍是经济危机,而我们看到的所谓生态危机只是危机的一种表现形式之一。并不能改变资本主义的本质矛盾既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有制之间的矛盾,而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不过是对这一基本矛盾的反映而已。

四、小结

控制自然、戡天役物必然遭到自然的报复。既然外在自然不可控制,可控制的只有人的意识。控制了人无尽的欲望就控制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但我们也要看到莱斯的关于控制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有着伦理决定论倾向。在当今世界,空泛地要求节制欲望难有成效。后来的生态马克思主义从资本的本性来探讨生态问题,从崇尚道德的改良转向对国家制度的变革要求,从而进一步推进了人与自然关系以及人的解放道路的思考。

【参考文献】

[1] 威廉・莱斯著, 岳长龄、李建华译: 自然的控制,重庆出版社,1993.

【作者简介】

苗 洪(1993.4-)女,江苏扬州人,上海理工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