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扩内需 调结构 转方式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亟须破解三大难题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扩内需 调结构 转方式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亟须破解三大难题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2012年10月,在湖北省金属材料流通协会举办的一场以探讨中国经济持续发展为主题的交流活动上,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院长、教授徐长生就相关议题发表了精彩演讲。SMEIF记者有幸现场聆听,并编录如下供读者参考。

中国经济要实现可持续发展亟须破解的中长期课题实际上就是九个字:扩内需、调结构、转方式

扩内需:就业、收入、保障是动力

大家知道,投资和出口的高速增长拉动了经济增长。中国经济今后要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出口增长会越来越慢。2010年把投资搞上去了,但物价上涨很快,靠投资拉动,后遗症是物价上涨、通货膨胀、房地产泡沫,所以中国经济增长关键的变量是扩内需,主要是扩大消费需求。

我们从1998年开始讲要扩内需、扩消费,可为什么消费上不去呢?消费不足的反面是储蓄过度,消费不足和储蓄过度是硬币的两面。100元仅有50元消费,世界上从来没有哪个大国像中国这样消费水平不足,什么原因导致储蓄水平高?原因是我国储蓄率接近50%。而国家储蓄率是由家庭储蓄、企业储蓄和政府储蓄三个部分组成的。我国的储蓄中家庭储蓄大概占1/3,大头是企业储蓄。企业储蓄是企业的利润。它没有分红给股东,而是留存在企业内,再把利润转化为投资。国内上市公司的特点就是不分红,少分红,然后把这笔钱转化为投资。这些年,我国经济高速增长,企业利润大量增加,企业自由资金的比重提高,所以国内企业储蓄率有30个点,就是50%里面有30%是企业储蓄,占60%。经济高速增长、企业利润大量增长、利润又不分红,就造成企业储蓄率很高,把国内的储蓄率拉高了。其实,中国家庭储蓄并不高,大概只有20%左右,中国的储蓄率高是因为企业储蓄率高。

中国消费率现在占GDP的比重为50%多一点,PPT总的红线消费占GDP的比重是60%以上,最高时达到GDP的2/3,然后慢慢下降。2006年是50%多一点,目前还是在51%至52%。这也分两个消费,家庭消费占35%至36%,剩下的就是公共消费。2008年,美国家庭消费占GDP的比重是70%,美国就是消费拉动增长,印度是54.7%,我国不仅只有美国的一半,而且比印度还低20个点,所以中国的消费不足是家庭消费在GDP的比重低了。

中国的储蓄为什么消费不足?为什么储蓄过度?原因就在于收入分配结构的失衡。收入分配有三大块:家庭个人拿到的是劳动报酬,企业拿到的是利润,国家拿到的是税收。工资、利润、税收在GDP当中的比重由改革开放初期工资占到60%降到目前40%多一点。反过来利润和税收,从原来的40%提高到现在的60%,家庭消费在GDP当中从50%下降到了35%,这就证明了中国消费的不足。工资占40%、利润占40%、税收占20%,利润和税收加起来占60%,而工资在不断下降,利税在不断上升,这就解释了为什么中国消费不足、储蓄过度。

财政收入在20世纪80年代占GDP的比重是下降的,只有10个点,20世纪90年代就开始上升,逐渐上升了20个点。利润占GDP的比重也在快速上升,占了大概40%的比重,包括银行等各行业的利润。

消费需求不足是什么原因引起的?是收入分配结构失衡造成的。怎么样才能扩大内需?就是要改善收入分配的状况,工资占GDP的比重要上升,利润和税收占GDP的比重要下降。这就关系到政治性的问题,我们呼吁收入分配的改革,工人、农民工资要上升。他们肯定愿意工资占GDP的比重上升,但要利润下降谁也不会答应。企业不答应,税收在GDP当中下降政府也不答应。我们的权利现在实际上掌握在官、商当中,它是这个利益的代表。工资的主体就是广大的工人、农民和90%以上的普通人民,他们的工资增长慢。

工资是直接的,关系到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我国改革开放到现在,只有一部分人享受到了失业、养老、医疗等核心的保障,只有小部分人进入了社会保障体系,大部分人特别是农民工没有进入社会保障体系,国家现在要建立覆盖全社会的社会保障体系,民营经济、农民工都要纳入到保障体系里面,对于他们来说,这是间接的收入,虽然现在拿不到,但将来退休、失业之后就会拿到。如果有了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体系,不用担心养老、失业、生病,现在的消费就可以提高。社会保障体系越健全,人们就越敢消费。构建和谐社会,怎么构建呢?就是要工资水平占GDP比重上升。这些年说要搞和谐社会,要缩小收入分配的差距,现在这两个方面的进展怎么样?应该说有进展,这些年工资水平在上升,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的覆盖率在不断扩大,特别是我国现在提出建立覆盖全社会的社会保障体系,这个进程已经开始,但非常缓慢,并没有明显改进。

要扩大消费实际上就是六个字:就业、收入、保障。有了就业就有收入,有了收入就有保障。中国消费扩大有待中产阶级队伍的扩大,但现在中产阶级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我认为,中产阶级家庭应该是能够买得起像样的住房、像样的车,能够送子女上大学,不能简单用货币来相比。现在中国中产阶级有多少呢?有的人说1亿多,最多2亿,如果慢慢扩大到5―6亿,中国的消费水平就可以上升了。但是这样一来代价是什么呢?如果我们的工资水平在快速上升,社会保障水平快速上升,他们的代价是什么呢?劳动力的成本要快速上升,一方面,是工资的快速上升;另一方面,是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的成本要上升,失业、养老、医疗主要是企业承担,这两块就要上升,代价就是劳动力的成本要上升。过去的30多年,中国在世界竞争中主要就是靠廉价劳动力,因为我们人多,这就意味着我们最有利的武器要削弱,劳动力成本要快速上升。

调结构:收入分配均衡是支撑

中国经济失衡,从表面层次来看是需求结构的失衡,消费、投资、出口是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投资和出口高速增长拉动经济增长,但消费不够。消费不够更进一步的原因是收入分配的失衡,工资总收入低,利税高。进一步深究,就是生产结构失衡造成的。中国的生产结构和生产模式是利用市场力量和政府的力量把生产要素的价格压低,工人的工资很低,利率水平很低,生产要素成本低,这样推动高投入、高增长、高利润,高投入、低成本这样实现高速增长。中国的增长模式一定是粗放型的,资本、劳动力、低成本的大量投入推动经济高速增长。

今后我们要保持持续增长该怎么做?首先要扩内需,就是扩大消费需求,由投资和出口拉动转向三大需求共同拉动增长。扩内需就是要扩消费,扩消费关键是收入分配的结构调整,要增加工人工资、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利润和税收要相应让度。企业的利润如果要大幅的让渡是不行的,特别是中小企业利润率本身就很薄,如果再把利润一降低中小企业就要垮了,那我们哪些企业要降利润呢?就是那些国有垄断性的行业,比如银行,银行利润太高了,垄断性的还有中石化、中石油等。还有一个要减的就是税收。税收在GDP的比重太高,政府财政花钱大手大脚,政府的投资太大。特别是对企业征收的所得税要下降。我国17%的增值税也是国际上最高的,增值税下来消费就便宜了。

转方式:技术创新、制度创新是保障

调结构的前提条件一定是劳动生产力要提高。请问劳动生产力提高靠什么呢?就是要靠“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技术创新的核心是什么呢?天天说建设创新型的国家,技术创新要靠人才,人才要靠教育,技术创新要靠科技投入,要研发,但我国整个制度环境是不是有利于创新呢?我国的教育科技体制实际上不适应创新的体制。这就要求我国在教育科技体制上要有一个很大的制度创新。中国经济的增长要从以前靠生产要素、低成本的大量投入带动增长,转变为靠科技创新、制度创新,生产力的提高来带动经济增长 ,这就是“转变发展方式”。如果发展方式转变了,收入结构就可以真正调整,收入结构调整了消费需求就可以扩大,中国的经济就可以实现良性发展。(袁佳、侯燕根据现场演讲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