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依托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实践与思考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依托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实践与思考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本文以安康市汉滨区忠诚村为例,对依托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这一模式,进行了较为深入的调研,形成了一些认识和思考。

关键词:农民专业合作社;职业农民;实践思考

1 汉滨区忠诚蔬菜农民专业合作社基本情况

汉滨区忠诚蔬菜农民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09年,地处安康市汉滨区建民办忠诚村,现有社员162户,注册资金280万元,总资产1455万元。合作社成立后,统一流转全村联片的1200亩耕地建设现代农业园区,已建成钢管结构大棚1200亩,连栋温室育苗中心3000m2,日光温室育苗点3000m2,配套建设供排水管网9.2km,成为安康市最具规模的标准化设施蔬菜生产基地。2012年忠诚蔬菜农民专业合作社被评为陕西省农民专业合作百示范社。

2 忠诚村职业农民培育的实践和特点

(一)忠诚村职业农民培育的探索和实践

2010年以来由忠诚蔬菜农民专业合作社牵头组织,汉滨区农广校具体实施开展职业农民培育,在忠诚现代农业园区开办蔬菜职业农民田间培训学校。以蔬菜种植大户,合作社骨干成员,全村蔬菜销售经营人员为主要对象,开展校社合作培训,免费技术服务指导。通过培训,实现了蔬菜产业发展,合作社壮大,农民增收三赢的新局面。合作社于2013年成立了天瑞源蔬菜销售公司,设立了月河口忠诚蔬菜直销店35处。截止目前返乡回来从事蔬菜生产的本村农民有200余人,真正起到了"培训一人,帮扶一人,育成一人"的培训效果。

(二)忠诚村职业农民培育的特点

(1)合作社牵头组织

在整个职业农民培训过程中, 忠诚村蔬菜农民专业合作社牵头组织,负责培训对象的推荐,培训场地实训基地的落实。一是负责培训对象的推荐落实。培训对象以合作社骨干成员为主要对象,要求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从事本行业3年以上。二是负责提供培训场地和实训基地。合作社投入120万元修建1500平方米职业农民教学培训中心,在中、省、市农广校支持下建立并开通了农村远程教育卫星小站;建立了蔬菜检测室,修建立蔬菜工厂化育苗室,连栋育苗室和日光温室;建设拥有100个座位,120平方米的多媒体电教室,配齐了课桌凳,可满足100名学员教学、食宿和实训。

(2)农广校组织实施

在整个职业农民培育过程中,农广校负责培训具体实施、后续技术服务、认证考核推荐管理等方面。一是负责制定蔬菜产业职业农民培训班教学计划。二是负责选聘培训教师。要求教师按照培训大纲和培训计划备好课、讲好课,做好跟踪服务和技术指导。三是负责组织购进和编写培训教材。根据培训大纲要求选用蔬菜产业培训专业教材和自编实用技术资料。四是负责培训管理工作。学校负责制定教学陪训实训管理制度,负责学员考试考核发证和职业农民认证考核推荐等项工作。

3 我市开展职业农民培育存在的问题

(一)培育方式不能完全适应职业农民培育需求

由于观念认识、经验缺乏等原因,在开展职业农民培育中所采取的方式方法不够科学,培训效果不尽理想,主要表现在:(1)教学形式不够灵活。根据调查,对农民的培训,通过课堂讲授形式完成的52.3%,现场指导仅占29.2%,而根据相关的调查数据显示,在培训方式上,选择现场面授的占48.49%,课堂讲授与实践相结合的占 19.06%,课堂讲授的占15.55%,课堂讲授与教学片相结合的占8.69%。(2)教学课程以传统内容为主,像农产品市场营销、农业企业经营管理、农业品牌建设等方面内容涉及很少,培育内容与其需求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和不对称性,不能完全满足需求。

(二)培育机构师资力量薄弱

一是农民教育培训机构办学条件差。许多培训机构依然使用的是相当简陋的培训教室和培训设施,办学条件非常艰苦,办学人员也不够稳定。二是培训教师数量严重不足,远不能满足其发展的需求。农广校的自身师资力量有限,大量的培训任务只能依靠兼职教师完成,兼职教师上课时间难以完全保证,而职业农民培育需要系统培训和指导帮扶,这种现状势必严重影响了职业农民培育质量。

4 依托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职业农民培育具有的优势

(一)培育目标明确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连接农业生产和市场的桥梁和纽带。农业专业合作社了解市场需求及动向,更了解市场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在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对市场变化趋势和市场需求反应能力等方面更具有发言权。

(二)利于整合资源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领头人绝大多数是当地农村的精英,这些人有威望、有经验、有知识,在当地拥有较大话语权,拥有广泛的信息和人脉。与一般的农民培训机构相比,农民专业合作社在新型农民培育方面,具有更优厚的社会资源和人才资源。

(三)实训效果突出

专业合作社作为一种与农业专业化和产业化经营相适应的现代农业企业制度,是组织农民学习现代农业技术和经营管理技巧的良好组织载体。农民专业合作社可在其示范性标准化生产基地或示范性专业大户的生产现场开展实训,做到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

参考文献:

[1]胡艳辉,杨伟坤,等.河北省新型农民培训模式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0).

[2]朱容皋.关于新型农民培训与农村职业教育问题[J].职教论坛,2010,(5).

[3],李彦.四川新型农民培训问题探析[J].继续教育研究,2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