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名家重弹中国钢琴历程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名家重弹中国钢琴历程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6月21日晚,在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厅举行了一场富有特色的音乐会,即“辉煌――历届中国钢琴获奖作品音乐会”。作为第九届中央音乐学院音乐艺术管理策划制作周系列音乐会之一,音乐会得到吴祖强、周广仁、鲍蕙荞和赵晓生等多位著名音乐家的热情支持。作为一场富有特色的音乐会,其特点鲜明。

该音乐会曲目由多年潜心研究中国钢琴音乐发展的中央音乐学院蒲方副教授精心遴选,其所选的全部10首作品均为历届钢琴创作比赛获奖作品。从1934年齐尔品在上海举行的“征求有中国风味钢琴曲”创作比赛获头奖的《牧童短笛》(贺绿汀曲)和二等奖的《牧童之乐》(老志诚曲),到1957年第六届“世界青年与学生和平友谊联欢节”作品创作比赛三等奖的《内蒙民歌主题钢琴小曲七首》(桑桐曲)和《庙会》组曲(蒋祖馨曲)两部作品,到1985年“全国第四届音乐作品评奖”一等奖的《长短的组合》(权吉浩曲)和《多耶》(陈怡曲),到1987年“中西杯”上海国际中国作品创作比赛一等奖的《太极》(赵晓生曲),到1995年“喜马拉雅杯”中国作品国际比赛一等奖的《侗乡鼓楼》(邹向平曲),到2007年获“圣卡罗杯”全国钢琴作品征集评选一等奖的《秋山鸣》(刘力曲)和第一届“帕拉天奴”杯中国音乐创作(钢琴作品)大赛一等奖的《皮黄》(张朝曲)。应该说,从1957年前四部作品的调性创作,及其中国纯朴田园风格的展现,到1985年后6部作品多调性(或无调性)创作,及其中国现代音乐风格的彰显,在一定程度上,清晰地反映出了中国钢琴独奏音乐的发展轨迹,充分展现了中国钢琴独奏创作的成就。

该音乐会10部作品由十位中国钢琴家参演。从弱冠之年的中央音乐学院钢琴系大三学生莫野,到耄耋之年的中国资深钢琴演奏家和教育家周广仁先生,几乎各年龄段的钢琴家都有,可谓数代同堂。从演奏角度看,钢琴家周广仁演奏的《牧童短笛》,与一些年青钢琴家相比,更多一些平和与细腻,更有一种归于田园的悠然之感;钢琴家赵聆对《牧童之乐》的演绎随心而“走”,给出了一种诗意的“牧童之乐”;卞萌作为以研究中国钢琴文化发展并致力于演奏中国钢琴作品的演奏家,她演奏的《庙会组曲》从音色和音乐弹性节奏的控制,到乐曲情趣的整体把握,都体现了她的演奏功力和对作品的理解深度;青年钢琴家谭小棠、龚井分别演奏现代音乐风格的《侗乡鼓楼》和《长短的组合》,无论是灵动飞逝的音型,还是模进中前行的音流或音块,都演绎得挥洒自如,把握合度,充分表现了演奏家对作品音乐意象的适度理解。该音乐会演奏富有意义的是由作曲家演奏自己的作品,或者由作品当年首演者来演奏。譬如赵晓生和张朝分别演奏自己的《太极》和《皮黄》,而钢琴家陈敏和“少壮派”莫野则分别是《多耶》和《秋山鸣》的首演者。的确,这些作品的演奏似乎更挥洒自如,特别是赵晓生的演奏,既热情洋溢又沉稳冷峻和老“道”。当然,还值得一提的是,著名钢琴家鲍蕙荞和赵晓生在演奏中各自加演了一首乐曲献给“地震遇难同胞”。前者演奏的是《悼歌》,每个音的精细触键,恰似对遇难同胞轻柔的告慰,无限哀婉;后者是即兴演奏,每个音块的沉重给出,恰似问天问地――“为什么”,深情悲痛。他们的演奏超越了演奏本身,含有了可贵的人文关怀。音乐会最后,钢琴家赵晓生献上了一幅对子,即“(上联)音和五千年钟磬鼓埙琴瑟箫笙曲曲齐现华夏传承,(下联)指发八十键琵琶二胡箜篌唢呐声声尽显世界辉煌,(横批)中国钢琴”。这不仅使音乐会锦上添花,高潮又起,而且恰当反映出了中国音乐家的美好愿望。

钢琴作为外来乐器,虽然19世纪已步入国门,但当时只是高档的“玩品”,并主要在宫廷,20世纪初随着学堂乐歌的发展,才逐渐走向民间,但是演奏和创作都基本处于零度状态。1914年赵元任以《和平进行曲》首开中国人的钢琴音乐创作,以后又经数代音乐家的努力,才形成了中国钢琴音乐94年的曲折发展历程,才积累了数量可观的中国钢琴音乐文献。然而在中国钢琴教育、演奏、创作以及制造等迅速发展的当前,在钢琴现代音乐创作与听众存在一定距离的当下,这“历程怎样、成果如何”都急需对钢琴作品本身进行音响性的整理、研究和全面展现,以资鉴中国钢琴音乐的教学、演奏和创作的进一步发展。该场音乐会正是在这方面做出了一定的可贵的努力。因此,该音乐会不仅为当晚现场听众给出了一次难得的审美契机,更在其以10位钢琴家来“重现”中国钢琴音乐发展的历史脉络、展现中国钢琴音乐的成果,从而使其具有了一定的史学研究意义和实践启示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