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谈如何发展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谈如何发展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思维是人类大脑对客观事物进行间接的概括和反映,反映的是从事物一般性到内部联系的规律性。思维是不断发展的,思维的发展主要受两方面影响:一方面是人的先天生理特征及年龄差异;另一方面是生活环境及教育条件的影响。其中后者是主要的。从小学教育本身来看,数学教学对推动小学生思维发展起着重要作用。这是由数学这门学科的特点决定的。数学具有抽象性逻辑严密性特点,学生在掌握数学知识时必须通过自己正确的逻辑判断、推理。

通过观察研究发现,小学生思维发展主要有以下特点:

小学生正处在生长发育阶段,数学知识经验贫乏,思维简单。具体表现在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逐步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低年级小学生虽然对一些简单事物有一定程度的抽象观念,但对绝大多数事物的认识是具体的,可以直接感知的。这时他们一般不能指出事物的本质。中高年级学生逐步学会掌握一些科学定义,学会区分事物的本质和非本质东西,学会独立进行一些初步的逻辑论证,但抽象逻辑思维仍带有很大的局限性,需借助直观形象或熟悉的事例才能顺利进行。

根据小学生思维发展特点,在数学教学中发展学生思维的比较有效的一些做法:

一、运用直观教学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

思维是在人脑对客观事物感知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再认识活动。其再次认识的材料来源于对事物的感知,所以要发展学生的思维必须先丰富学生的形象化感知,直观教学是帮助学生建立事物表象的有效方法,数学直观教学大致有以下三种类型:

1.实物直观。实物直观是在实际事物基础上进行的。如讲长度、面积等知识让学生实地测量,教师让学生观察车轮、硬币等。

2.模型和图像直观。模型和图像直观是指观看模型、图片、幻灯、录像等的教学。如长方体、正方体教学时,用火柴盒、文具盒、粉笔盒、木块等进行演示。数的加减法教学用数小棒等演示。利用线段和图解决应用题等。

3.语言直观。语言直观就是教师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学生需认识的对象,以帮助学生对事物形成正确的想象。

在教学中,教师在尽量运用实物、图片等直观教具和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的同时,还应引导学生有目的的进行观察,对观察效果采用各种形式进行检验,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对感知的事物进行抽象思维活动。这样学生的思维就能得到有效的发展。

如在等腰梯形概念的教学中,先让学生观察梯形水渠、燕尾槽等图片。然后引导学生抽象出图形,分析其特征。上底和下底有什么特征,二腰长度如何,二底角有无差别,最后形成等腰梯形的概念。从而明确等腰梯形二腰相等,二底角也相等。这样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必然得到发展

二、采用“变式”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变式”教学就是将概念的正例加以变化,帮助学生排除无关特征,突出有关特征,抓住事物本质。如从指导学生注意直角的位置,从而帮助学生形成直角三角形的正确概念:“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三、低年级学生在掌握概念时多运用比较的方法

“比较”就是让学生将相关事物进行对比从而发现事物之间本质特征及非本质特征,使学生更好地认识客观事物,发展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如在学生掌握“整除”和“除尽”二种概念时可用算式12÷6=2和1.3÷4=0.325325比较。第一个算式可以说成12能被6整除。第二算式可说1.3能被4除尽。从而使学生明白:除尽的被除数、除数、商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小数或分数;而整除被除数、除数、商只能是整数,两者除数都不是0,余数都是0。

四、教学中多利用启发式教学法

早在二千多年前,教育家孔子就主张“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则不复也。”这句话高度概括了启发式教学的教学效果。运用这种教学法,教师常常对学生进行合理引导、启发积极思考,以求得对知识的理解和创造性运用,使学生逻辑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得到发展。

在运用启发式教学时,可将学生须认识的问题按一定的阶梯分解成若干小问题,并列成表。使学生顺着这些小问题引导的思路进行有目的的思维。也可进行随意性提问,按学生不断回答提出逐渐接近要完成的思维目标。在集体解决问题的课堂中,通过对学生的回答暂缓定论,促使学生踊跃积极发言,从而引出多种多样的回答。但在引导学生回答时教师尽量做到:①鼓励各种想法。②鼓励提出改进补充意见。③追求标新立异。④严禁批评彻底否定。这样就能达到训练学生思维的目的。

总之,数学教学中发展学生思维的方法是多样的。但在教学中,教师必须从实际出发,灵活运用,才能行之有效,达到发展学生思维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