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学前儿童美术活动中创造力的培养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学前儿童美术活动中创造力的培养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创造力,一般是指产生新的想法,发现和创造新的事物的能力。胡主席提出的“和谐社会”中,谈到和谐发展的人,其核心是培养创造能力。同志在北京大学百年校庆大会的讲话中提出 :“ 应该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创造性人才。”而要实现这个目标的基本途径就是教育 ,把创造教育作为教改的核心 ,才会对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给予高度重视,改变中国教育界只重视读死书而忽略了全面健康发展的现状。

关键词:美术活动;学前儿童;培养;创造力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1)17-0262-02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是一种创造教育,是以培养学前儿童创造能力为核心的教育。每个儿童都有美术创作的潜能。在儿童的美术作品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些在成人看来既可笑又可爱的形象,如不合逻辑的构思、不合比例的造型、随意安排的空间构图等。这些都是儿童从自身经验出发,经过大胆想像而创造出来的。因此,儿童美术教育应当鼓励和指导儿童以自己的眼光观察周围世界,形成有个人特色的艺术表象,并通过大胆想像艺术地表现自己的体验。

孩子的创造力通过多种途径实现,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的智慧在她的手指尖上。对于学龄前的幼儿,一条绳,他可以当成一条大河;白纸上的两根线,他可以当做火车轨道;几个废旧纸盒,他可以摆成轮船、汽车、房子。幼儿园应鼓励支持他们,并提供相应的材料,专门开辟一块创作天地,任由他们大胆的发挥创造力,启发引导孩子去想去做,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创作。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在谈到如何培养儿童创造力时提出了“六解放理论”。

解放儿童的头脑,使他们能想。

解放儿童的双手,使他们能干。

解放儿童的眼睛,使他们能看。

解放儿童的嘴,使他们能谈。

解放儿童的空间,不把孩子关在笼子里,使他们能到大自然、大社会中去扩大眼界,取得丰富的社会知识。

解放儿童的时间,不把他们的功课表填满。给他们一些空闲时间学一点他们自己渴望要学的东西,干一点他们自己高兴干的事情。

只有幼儿有了足够的自由度和选择性,他们的思维才会异常的活跃,他们的创作才能才能够得到更好的施展。陶行知关于儿童的六大解放教育实践理论,对学前儿童创造力的发展同样具有指导作用。

一、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营造富于创造性思维的空间和条件

创造是从观察开始的,创造力的基础在于观察力。达尔文在被问到他为什么能作出如此伟大的成绩时说:“我没有过人的机智,只是在精细观察的能力上。”可见,观察力是创造的起点,是聪明大脑的“眼睛”。目前,在幼儿园的美术教育中仍存在着许多局限,幼儿对事物的理解只限制在教师的说教上,在幼儿的头脑中不能形成自己对事物的表象和意识。幼儿在关键的艺术发展期内,不能让脑细胞接受大量的审美艺术刺激,使具有艺术加工功能的脑细胞经常处于“饥渴状态”。因此, 幼儿的艺术潜能会随着大脑发育可塑性的下降而减弱消失,导致幼儿艺术兴趣“滑坡”或“消失”现象。所以,幼儿园美术教育应该重视引导幼儿去亲身体验和感受外部世界,利用审美知觉强化幼儿对美的发现、认识和欣赏。让幼儿走出园门,走向生活,走近大自然中:让幼儿在无拘无束的生活活动中,观察周围的动态环境,观察生活中事物的变化和发展:让幼儿在亲自摸一摸、看一看、闻一闻的动作中,感知事物的形式的结构:从平凡的生活内容中发现美的存在,从细小的变化和差别中寻找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体验到大自然中的带有生命事物的特征,为感性生活经验形成表象和意想打下基 础。比如在教幼儿学画马路上的汽车时,应提前让孩子在入园和回家的路上仔细观察马路上汽车的形状、颜色,分几部分,车头、车身、车轮是什么形状,在什么部位等,上课时通过向全班提问,或引导小组讨论等形式把幼儿对汽车全面形 象的认识展现出来,作画时才会有创作的思维雏形。在美术活动中,多配合这样的观察活动就会逐渐让幼儿养成观察事物的习惯,逐渐提高幼儿的观察能力。如老师看见文文在十分认真的画画,过去一看,画面上有一个圆圆的太阳,奇怪的太阳的两只眼睛,一只睁得圆圆的是金黄色,另一只眯成一条缝是五彩的。老师很奇怪的问他:“太阳的眼睛为什么画成这样啊?”文文自信的说“老师一定没有仔细观察过太阳吧?太阳可好玩了,我睁大眼睛看它时,它是金黄色的,眯着眼睛看它时,它就是五颜六色的,就跟我画的一样!”。老师恍然大悟。表扬文文是一个善于观察的孩子。

二、多给幼儿充分的自由表达情感的机会

当年轻诗人莱蒙托夫在诗坛崭露头角时,很多评论家把他比作拜伦,而莱蒙托夫马上说:“不是的,我是另外一个还未可知还未可量的年轻诗人――莱蒙托夫!”他强调个性,而不是模仿他人。艺术重在心灵的表达,没有自由的创意,只知道临摹,时间长了,孩子难免就会失去个性。

在以往的美术活动中,常常是由教师给幼儿确定的一个主题,然后一步一步的教,幼儿不走样地模仿。老师总是以像或不像来作为评判的标准。通过刻苦练习,“成功”的样品不少,做的像,很漂亮,但真正能体现幼儿自己愿望的作品却不多。绘画是表达心灵的一种方式,孩子们天真烂漫,自由无羁,真是发挥想象,肆意涂鸦的最好时候,应该让他们自由表达他们心中的感受和创想。

因此,在幼儿美术活动中,教师应始终贯彻以幼儿为主题的思想,明确幼儿美术活动不单纯是一种艺术活动,更是幼儿一种创新活动。教学关注点不是幼儿作品的象与不象,而是幼儿在参与活动中是否积极 主动、身心愉悦。

我家的宝宝喜欢画画,有些家长可能会在旁边指导,“苹果应该是红色,青椒要化成绿色……”而我每次都会把彩笔盒子给他,让他自己选择喜欢的颜色,充分展开想象的翅膀,留给孩子充分的自由表达余地。

三、营造轻松、自由的心理氛围,鼓励幼儿的创造行为

加登纳说过的,“差不多每一个孩子到了4~7岁时,再由合适环境的鼓励下,都是极富于创造性的。对于所有的孩子来说,这个阶段正是最自由的阶段。”对他们适时的鼓励是必不可少的。要给孩子充分的想象空间,哪怕是奇怪的,不符合实际的想法,也可以找到可鼓励的地方,给予适当鼓励。在美术活动中老师欣赏的目光,满意的点头,一句话,一个动作都能给幼儿带来莫大的快乐,能较好的激发幼儿创造的兴趣。例如,在美工区里,幼儿习惯于用记号笔装饰杯子,一个幼儿改变了方法:使用报纸条给杯子穿上“横条纹衣服”。教师立即对她的改变表示出极大的兴趣并赞赏道:多棒的服装设计师,把杯娃娃打扮得这么漂亮!她涨红了脸,显得很激动。从此这个孩子便对装饰杯子产生了强烈的兴趣,翻出了很多的花样,比如:给杯子娃娃戴上绿豆项链,穿上裙子……因此,赏识幼儿每一次不起眼的创造,才能激发幼儿创造的兴趣,形成幼儿内在的创造倾向。

四、提供丰富的美术材料,激发儿童的创作欲望

丰富的美术材料可以从多角度地开发幼儿的创造力。折纸添画,印章画,蜡笔画,蜡染画纸版画,陶泥,橡皮泥,自制陶泥,废旧报纸,纸盒等等,都可以为他们所用。可以让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自由选择,任意创作。并且,当你给幼儿提供一种新的美术材料的时候,他们会异常兴奋,每一种新的尝试都会带来一次创造力的爆发。比如用若干张彩色折纸,让他们创作一件作品,他们会变出望远镜,炮仗,飞机好多好玩有趣的作品。

由于幼儿本身所具有的想象力、好奇心、求知欲与探索精神等年龄特征,加上美术活动自身的趣味性与操作性,对幼儿进行美术创造教育并不是难事。幼儿期对幼儿进行美术创造教育也十分有利,然而,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单靠美术一方的努力还远远不够,它需要各科教师甚至家长共同参与,一起挖掘多种途径和方法,充分发挥教学、游戏、活动的作用,以使幼儿的创造力得到最好发展。

参考文献:

[1]孔起英.学前儿童美术教育[M].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苏清华.艺术人生的开端[M].明天出版社,2010.

[3]苏清华.艺术人生的开端[M].明天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