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森林资源木材发展计划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1.1产业发展现状
1.1.1资源现状
云南地处青藏高原的南延部分,地貌以山地高原为主体,山地面积占全省国土面积的94%,全省林业用地面积为2424.76万hm2,占全省国土面积63.4%,森林覆盖率达44.3%,活立木蓄积量为14.2亿m3,是全国重点林区省份。由于地形高差悬殊,气候的垂直变化显著,具有明显的“立体”特征,全省分布着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共有299科、2136属、约14000余种,其区系成分复杂、特有种多,是全国乃至全球生物多样性最为富集的地区之一。我国种子植物有属有204个,云南就有108个,约1000种以上。如木兰科,世界有12属205种,云南就有8属50多种,罗汉松我国有13种,云南就有8种,樟科植物云南共有196种,其有种就有75种,如此丰富的资源是世界上少有的,也是云南十分宝贵的财富和资源优势。
云南是全国药材主要产区之一。云南药用植物资源丰富,药用植物种类多达5000余种,许多重要药材特产于云南或以云南产者为佳,中药资源的优良品质,使云南中药材在全国市场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著名的“云贵川广,道地药材”中首屈一指,全国定名为名贵药材的品种60—70%云南都有。如:石斛、天麻、重楼、草果、灯台树、灯盏花、大黄藤、云木香、云黄连、云茯苓、半夏、鬼臼、沉香、砂仁、槟榔、诃子、血竭、鸡血藤、三七、川贝母、百合、杜仲、黄柏、狗脊、厚朴、肉桂、肉豆蔻、千年健和儿茶等,森林药材中经济价值高、市场需求量大且现有资源不足的品种主要有天麻、草果、石斛、重楼等。其中:野生石斛已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国内国际贸易受到严格控制,目前药用价值最高、质量最好的滇重楼已成为中药材中的濒危物种,年采收量不足200吨;我省草果现有产量为7500吨,现有野生天麻林地20万亩,加上人工培育的天麻,年产鲜天麻达3000吨,人工种植灯台树3000亩、大黄藤4000亩,由于过度采挖,加之人工培育不足,使这类珍贵药材产量逐年递减。
丰富的野生食用菌资源为产业化发展奠定了基础。云南复杂的自然条件和多样的气候类型,为多种食用菌提供了良好的生长条件。我省野生食用菌约有600多种,占世界食用菌种类的35%,占全国的75%左右,据有关资料,我省的野生食用菌资源总量约为50万吨,但社会商品量仅10万吨,其中多数为本地消费,真正进入产业化生产和流通的数量就更少。我省产量高、价值大的野生菌种类主要有:松茸、牛肝菌、块菌、奶浆菌、羊肚菌、香菇、木耳、竹荪、猴头菌、青头菌、鸡枞、鸡油菌、干巴菌等,野生菌种类及产量均为全国首位,据不完全统计,我省目前野生食用菌进入产业化生产和流通量达21800吨,其中松茸1200吨,其它野生食用菌20600吨。近年来,随着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等国家重点林业工程的实施,森林植被得到恢复和发展,野生食用菌的数量也呈恢复性增长。
特色突出、风味各异的森林蔬菜逐渐成为人民群众“菜蓝子”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云南的森林植被中,数以百计的植物都可作为蔬菜食用,具有种类多、资源分散、资源总量大、商品量小等特点。大部分森林蔬菜未被开发利用,少数种类有人工栽培,但规模小,森林蔬菜的利用仍以采集天然资源为主,过度采集现象严重。据初步统计,云南省约有森林蔬菜(野菜)600种(不含野生菌类),人们传统食用的森林蔬菜主要有:臭菜(羽叶金合欢)、刺五加、甜菜、香椿、树头菜、金雀花、苦刺花、攀枝花、棠梨花、大白杜鹃花、松杉尖、青刺尖、树衣等;人工栽培的主要种类有:香椿、刺五加、臭菜、树头菜、金雀花等。
多种稀有珍贵植物、森林景观植物蕴藏着巨大的经济价值。素有“植物王国”“植物物种基因库”称号的云南,有众多稀有珍贵植物、野生花卉及森林景观植物,尤其是山茶科、杜鹃花科、木兰科、樟科、蔷薇科和棕榈科等观赏价值较高的植物种类,据统计,云南可供开发的野生观赏花卉就涉及227科,近2500多种,是世界观赏花卉最为珍贵的种质基因库。其中被纳入珍稀濒危的植物约有150种左右,如:长蕊木兰、红花木莲、云南拟单性木兰、鹅掌楸、香木莲、华盖木、云南樟、滇润楠、石楠、云南山茶、野茶树、大树杜鹃、罗汉松、竹柏、董棕、蓖齿苏铁等,这些既是国家重点保护植物,又是很好的野生花卉和景观植物。多年来,云南的植物、林业和园林科技工作者在长期的科研生产实践中,对开发利用云南丰富的植物资源培育园林观赏植物和城市绿化大苗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初步筛选出木兰科、樟科、蔷薇科、棕榈科等科中的76种城市绿化的树种,并已开始在城市街道绿化中运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另外,云南地处世界茶叶原产地的中心地带,是迄今所知世界上野生茶树群落、古茶园保存面积和种类最多的省份,是世界茶文化的“根源”,也是未来茶产业发展的重要种质资源库,具有较高的科学研究和生产应用价值,如进行合理的保护性开发,这些宝贵的资源将会产生巨大的经济、社会效益。我国现有茶组植物12个种6个变种,云南就分布有8个种6个变种,我省现保存的具有一定规模的野茶和古茶园主要分布在西双版纳、临沧和思茅等边疆少数民族聚居的贫困山区。
松花粉的利用将为我省云南松林分的综合利用注入新的活力。在我省,云南松是风媒花粉植物资源量最大的树种,据1997年“云南省森林资源连续清查”的统计资料:全省有云南松成林面积344.84万hm2,占全省森林面积1181.28万hm2的29.2%。云南松一般10年生左右开花有粉,10—50年是产粉的最佳时期,目前,这一阶段的云南松面积超过170万hm2,据测算,“10~50”年龄段的云南松林正常年平均产花粉为38kg/hm2,依此计算全省松花粉贮量在6.4万吨以上,此外,我省尚有地盘松23万hm2和每年平均人工造林15—20万hm2的云南松,该部分资源也可成为云南松花粉的采收基地和后备资源,因此云南松花粉的产业化开发具有充足的资源保障。
1.1.2产品开发利用及加工企业现状
我省非木材森林资源丰富,但开发利用水平较低,多数产品还处于利用天然野生资源为主,加工业落后,主要产品以原料型及初加工产品为主。近年来,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增加,为非木材森林资源的培育及加工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目前已进行初步开发并朝产业化发展的主要种类有:石斛、天麻、草果、重楼、树头菜、刺五加、臭菜、香椿、金雀花、甜菜、多种野生食用菌、云南樟等多种绿化及观赏植物。其中:重楼、石斛、草果、天麻、灯台树等森林药材,市场呈现出供不应求的现象,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成药和保健品加工企业的发展;森林蔬菜、野生食用菌已成为我省市场需求量大、创汇数额较大、较受欢迎的产品;云南樟、云南拟单性木兰、红花木莲、石楠等乡土树种,已成为我省需求量较大的绿化树种,并受到省外许多城市绿化的青睐。
我省从事森林资源非木材产业开发的企业和加工厂主要有300多家野生食用菌加工、销售企业;思茅、德宏、西双版纳、红河、大理等地的森林蔬菜加工厂;南涧、泸西、武定的重楼人工培育基地,昭通的天麻人工培育基地,西双版纳、思茅、德宏、临沧、保山等地的石斛培育基地,红河、文山的草果培育基地,红河大黄藤栽培基地、思茅灯台树栽培基地以及一批药品加工企业。在森林景观植物开发方面,全省已建立异地保存种质资源林区12个,林木种源收集区16个,林木种子生产基地11处,约3万hm2,林业专业苗圃3652处,面积3000hm2,并在宾川、嵩明、宜良、思茅、腾冲、富宁、砚山、罗平、禄丰、河口、泸西、开远、易门、瑞丽、双柏等县建立了15个城市绿化苗木科研培植基地。
目前,非木材森林资源开发的主要产品有:天麻片、天麻粉、复方天麻颗粒、云南白药、宫血宁胶囊、石斛枫斗、石斛夜光丸、脉络宁胶囊、脉络宁注射液、通塞脉片、灯台叶片、灯台叶颗粒、黄藤素片、黄藤素注射液等著名中成药及保健产品;刺五加、金雀花、松茸、牛肝菌等森林蔬菜和野生食用菌的保鲜品、脱水干片、盐渍品;石楠、滇润楠、云南拟单性木兰、红花木莲、长叶竹柏等绿化树种。
另外,云南省林科院开展了云南松花粉系列产品开发的研究,完成了云南省“九·五”攻关课题“云南松花粉精粉制备技术”,突破了破壁松花粉和超微细破壁松花粉的开发研究,于2000年3月通过了省科技厅的验收鉴定。并在“松花粉脂提物”、“松花粉活性酶精粉”、“松花粉营养物质精粉”、“松花粉黄酮类精粉”四种精粉研制成功的基础上,开发了“松花粉亚油酸软胶囊”、“活性酶口服胶囊”、“黄酮精粉片剂”、“松花粉王浆口服液”、“松花粉酮酒”等项产品,完成了产品成分分析。由于没有很好的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目前我省尚无加工企业进行产品的批量生产。
1.1.3产值现状
据不完全统计,非木材产业目前的总产值为252770万元。其中:野生资源利用和人工培育产品产值为208010万元,加工产品产值为14000万元,运输、销售等服务业产值为30760万元。
1.2产业发展的有利条件与潜力分析
(1)资源丰富、种类繁多。云南优越的自然条件孕育了丰富的多种非木材森林资源,为产业化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
(2)市场潜力巨大。非木材产品属天然、无公害绿色产品,可满足人类对保健、膳食、美化环境等多种需求。
(3)有可持续发展的条件。非木材森林资源属可再生资源,在我省乃至全国都具有悠久的利用历史和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加之具备了一定的产业发展基础,因此产业发展有可持续发展的条件。
(4)非木材森林资源的开发利用具备一定的技术支撑。通过多年的研究,我省林业科技人员已掌握部份非木材森林资源种类的生长发育规律和生物学特性,探索出保护、培育、利用的生产技术和合理开发的方法。
(5)可发展空间大。由于多种社会因素,我省的非木材森林资源开发利用仍处于利用野生资源开发初级产品阶段,存在经营粗放,资源保护认识不足及资源破坏严重的现象,如加以科学开发利用和加强管理,加大人工培育力度,发展空间巨大。
(6)群众参与积极性高。非木材森林资源分布在我省广大林区,涉及面广,合理的开发和利用并使其产业化,可增加广大林区群众的经济收入,提高群众保护森林的自觉性,同时促进林业产业和生态建设的协调发展。
1.3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制约因素
(1)许多有开发价值的非木材资源有待查清。我省非木材森林资源十分丰富,其间不乏极有开发价值的物种资源,目前这类资源仅知在我省有分布,而蕴藏量不明,以至丰富的非木材森林资源未能得到充分利用。
(2)资源利用率和综合开发程度低。由于对非木材资源的价值认识有限,目前我省对非木材资源的开发利用、人工栽培繁育、加工技术等基础性研究不够,加之市场营销、品牌、包装等方面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不足,制约了非木材产业的发展。
(3)野生资源分散,人工培育的规模小,尚未形成规模效益。加之,广大农户对非木材森林资源的永续利用认识不够,存在不合理利用的短期行为,开发利用盲目性大,管理力度不足,造成单位面积产量下降,对非木材森林资源的永续利用造成严重危害。
(4)产业起步晚,市场及产业链培育不足,目前仍处于民间零星交易为主的初级阶段,缺乏具有一定规模的从事非木材森林资源采收、加工、销售的龙头企业。目前多数企业起步晚、规模小、生产技术落后、产品单一、档次低、特色拳头产品少。
(5)优质高效、科技含量高的资源培育型试验示范基地少,科研机构与企业的链接不够,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及相关扶持政策有待完善。
1.4产品市场分析和预测
我省森林资源非木材产品种类繁多,本规划仅对部分特色突出、优势明显、具备产业化发展的非木材产品进行分析和预测。
1.4.1森林药材
从世界医药市场的发展变化趋势来看,天然药物已成为各国新药开发的主要方向,世界各国对我国传统医药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刻,欧美各国已开始接受以中药为主要成分的复方药物。目前世界中草药市场年销售总额为160亿美元,并且逐年以20%—30%的速度递增,在亚洲最大的中药市场—日本,中草药年销售额就超过21亿美元。天然药物和保健品在国际市场的需求量也呈现稳步上升趋势,在欧洲,天然药物市场年销售额达35亿美元。美国人每年花在保健上的费用高达3000多亿美元,其中中药补剂的零售额达36亿美元。我国中药产业占整个医药市场的40%左右,近5年来以年平均20%的速度递增。由于中药的毒性小、副作用低,所以中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中药材及制品的市场越来越广阔。
通常中药材80%都来源于森林之中的野生植物资源。随着加工技术和制药企业的发展,许多种类仅靠利用野生资源已无法满足需求,供需矛盾十分突出。其中有些药用植物,每年消耗量远远超过了其生长量,使珍贵的森林药材资源面临枯竭的威胁。据有关资料统计,目前每年全球市场上交易的石斛总量超过了10000吨、全国重楼年消耗量为1000吨、草果国内年需求量为80000吨、天麻国内年需求量为210000吨;目前我省是国内这类产品的主要生产区域,现有草果产量仅为7500吨、野生滇重楼产量不足200吨、天麻产量3000吨、石斛、重楼、大黄藤和灯台树等虽然已开始进行人工栽培,但目前产出量较小,如:灯台树价格近年来不断攀升,干叶由1996年的0.5元/公斤,上升为现在的4—10元/公斤,大黄藤从1997年开始就出现原料供应不足的现象,至使大部分药厂因此停止黄藤素药品生产。结合我省的优势资源和药业发展现状,云南省委、省政府作出了《关于加快发展云药产业的决定》,因此,林业部门应抓住机遇,结合我省“云药”产业的发展战略,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大力培育具有良好市场前景的森林药材。
1.4.2野生食用菌
野生食用菌不仅味道鲜美,还富含多种氨基酸,属绿色生态食品,深受广大消费者欢迎。市场价格从每公斤几元至几百元不等,由于野生食用菌为天然产品,其数量有限,加之消费者众多,市场价格不断上涨,因此存在供不应求的现象。据统计2003年我省仅食用菌出口创汇就超过了7000万美元,成为我省出口创汇的大宗商品,其中:鲜松茸出口852.34吨,创汇3763.4万美元,松茸制品311.33吨,创汇582.389万美元;其它食用菌出口6268吨,创汇2655万美元,其中速冻制品3066.6吨,创汇940.8万美元。随着野生食用菌加工、保鲜技术的进一步提高,野生食用菌的市场就更加广阔。根据有关资料统计,2001年日本从各个国家进口鲜松茸2390吨,其中从中国进口1531吨,占64%,中国出口日本的鲜松茸中有72%来自云南。由此可见,我省野生食用菌的市场基础较好,产业化发展的关键在于如何进行野生食用菌的合理保护和开发利用,理顺各个生产环节,提高产品质量,实现资源的永续利用和价值的增长。
1.4.3森林蔬菜
随着人们对森林蔬菜认知程度的不断提高,许多森林蔬菜已进入了市场,并逐渐成为人民群众“菜蓝子”中新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今国内外市场日趋活跃,欧洲各国、日本等正在开发森林蔬菜市场,开展商品化生产;而国内如北京、天津、四川、云南等省区也建立了一批森林蔬菜加工厂,产品在市场上一直处于旺销的势头,系列产品不但成为饭店、宾馆、酒楼的珍品,也逐步走进了百姓的餐桌,作为招待宾朋、节日宴席的美味佳肴,尤其随着人们对森林蔬菜保健功能的进一步认识,兴起食“野菜热”是必然趋势。
近几年来,云南各地市场上出现了一些野生和人工栽培的森林蔬菜上市,且数量不断增多,深受大众欢迎,价格从每公斤几元至几十元不等,因此,森林蔬菜的广阔市场前景可略见一斑。
1.4.4森林景观植物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昆明、大理、蒙自、曲靖等各中心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各地的小城镇建设、绿色通道建设和新住宅小区开发、厂矿单位绿化等工程正处于快速发展期,市场对森林景观植物的需求量逐年增加。预计仅昆明市在今后的20年内每年需要绿化大苗200-300万株,观赏植物3000-5000万株。省内其它地区在今后的20年内每年需要绿化大苗100-200万株,观赏植物2000-3000万株。而国内其它省、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同样对优良的绿化树种和花卉也保持着旺盛的需求。
近年来,我省花卉产业虽然快速发展,但95%的花卉产品品种都是“舶来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花卉品种太少,这与我省“植物王国”的称号极不相符。目前,我省城市绿化苗木和观赏植物的生产量已无法满足本地市场需求,约80%的城市绿化苗木需从广东、福建、浙江、海南及四川购入。一些优良的本地树种如滇润楠、滇朴、石楠、红花木莲、云南拟单性木兰等,在市场上已成为紧俏商品,一株胸径为3cm左右的大苗,价格在100—400元之间。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步伐的加快,绿化苗木及花卉的需求量将不断增加,因此,产业化发展以木兰科、山茶科、樟科、棕榈科等优良树种,既可满足省内市场需求,又可为国内其它省、区提供优良的绿化、美化植物。我省丰富的野生花卉和优良的观赏植物产品,必将在国内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
1.4.5野茶及古茶树产品
作为世界三大饮料之一的茶叶,其利用历史可以追溯到三千多年的商朝,由于云南独特的地理环境和生态环境,孕育了丰富的茶树种质资源。云南省至今仍有数百年以上古茶园和数千年以上野生茶树分布,是云南作为茶树原产地、茶树驯化和规模化种植发祥地的“历史见证”和“活化石”,是未来茶叶产业发展的重要种质资源库。目前,国际上对有机茶产品的需求极为旺盛,呈现供不应求的状况,有巨大的市场空间,优质有机茶产品在国际市场上价格高达千元以上,而野茶和古茶树的鲜叶是制作有机茶产品的最佳原料。因此,对云南野生茶及古茶园的有效保护和有机茶的合理开发,将有力地推动云南传统优势产业的创新,并为重新打造云南茶叶世界性品牌提供新的契机。
1.4.6云南松花粉系列产品
目前花粉在食品、药品、化妆品等行业得到广泛应用。其产品已成为国内、外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消费市场的热点产品。资料表明,法国、美国、瑞典、新加坡每年都要进口原料花粉和花粉成品。仅原料花粉为2500—3000吨,价值约为2亿美元。由于西方发达国家农业人口少,人工费用高,所以世界花粉主要出口国家为中国及一些发展中国家。
我省云南松花粉的利用已有几百年历史,至今在保山、临沧、大理等地区,当地群众还保留着用云南松花粉制作食品的习惯。云南松花粉属天然纯净产品,其纯度高、可开发性强,并且经多年人群食用效果调查,云南松花粉系无过敏源的纯净花粉,不会发生过敏反应,适宜于多种食品、保健品、化妆品和医药等产品的开发,能适应不同层次人群的需要,因此,云南松花粉有较好的市场开发前景。
1.5发展我省森林资源非木材产业的意义
①加速林业经济发展,实现我省建设“绿色经济强省”的战略目标。云南省从建国以来一直是全国主要林区之一,也是全国经济欠发达的省份之一,丰富的森林资源和落后的社会、经济状况成为制约我省林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障碍,加之林业产业化发展也是我省建设绿色经济强省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充分利用云南优越的自然条件和丰富的物种资源发展森林资源非木材产业,合理保护和科学利用非木材森林资源,对调整我省林业产业结构、促进林业经济发展、实现“绿色经济强省”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②挖掘森林资源潜力,满足市场需求。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对非木材森林资源的认识和开发利用程度不断提高,非木材产品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产品,市场需求量日益增加。非木材产业的发展可提高森林利用价值,为全社会提供优质的非木材产品,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要。
③有利于我省解决“三农”和林业企业生存的问题。我省农村人口有3610万,因交通、文化、经济等条件的制约,其中的林区群众和森工企业、国有林场等林业职工,是我省最为贫困的群体。由于非木材森林资源分布在我省广大林区,林地及森林资源是他们赖以生存的基础,产业发展可引导广大林农和林业职工参与产业的建设,从而实现非木材森林资源的永续利用和产品增值。因此,产业的发展可使广大林农和林业企业职工获益,是解决我省“三农”和林业企业生存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
④增强林业产业发展后劲。发展非木材产业可加快非木材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实现资源合理配置和延长林业产业链,从而提高林特产品的综合利用和增值转化水平,实现林业的规模效益,增强林业产业发展后劲。
⑤促进林业综合效益的发挥,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非木材产业的发展,不仅可以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改善山区农业生产条件、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人民群众的收入,同时还可以提高山区人民群众保护森林、合理利用森林资源的认识,形成以生态建设促进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局面,从而实现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合理开发和利用我省丰富的非木材森林资源,走产业化发展道路是林区实现小康社会、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最有效的途径之一,对维护边疆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和平、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章产业发展总体思路和目标
2.1指导思想
以建设“绿色经济强省”为目标,以我省丰富的森林资源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以资源培育为基础,在切实保护好生态环境前提下,以经济效益为中心,发挥区域优势,优化非木材产业生产力布局,推进产品生产基地化、生产经营规模化、资源培育和加工销售一体化,形成产品特色突出、资源配置合理、综合效益显著的产业发展格局,逐步建立起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经济、生态、社会效益协调发展的森林资源非木材产业体系,促进我省区域生态、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
2.2产业发展的原则
①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突出云南特色的原则。充分发挥市场调节机制和经济杠杆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走外延扩展与内涵提高相结合的路子,培育发展我省非木材森林资源的特色产品和驰名品牌。
②坚持生态优先,因地制宜,适度规模,相对集中,合理布局,以开发促保护的原则。正确处理好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长远利益与眼前利益,整体利益与局部利益的关系,把保护资源和环境贯穿到产业化的各个环节,实现非木材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③充分发挥区域资源优势,发展非木材森林资源产品加工业,实现产业发展与基地建设的有机结合的原则。重点扶持高起点、高水平、高效益的项目,提高产业现代化水平,防止盲目发展和低水平的重复建设。
④继续扩大对外开放,借助外力发展自我。按照“政府创造环境、人民创造财富”的原则,努力提高招商引资水平,争取引进一批国家重点龙头企业,改造和提升地方企业;同时,瞄准国内外产业导向,找准区域优势与产业化的结合点,最大限度的将资源优势转换为经济优势。
⑤涉及野生保护物种的开发,要严格执行国家的相关保护政策,严禁以牺牲资源作为代价、从而换取经济发展的作法。
2.3发展目标
2.3.1野生资源利用及资源人工培育目标
通过野生资源的合理利用和资源人工培育,建成与重点龙头企业加工规模相适应的、具有区域特色的优势产品基地,创立一批具有区域特色、市场竞争力强、产品质量符合绿色食品与国家认证的名牌非木材森林资源产品。野生资源利用及资源人工培育目标详见表2—1。
野生资源利用及资源人工培育发展目标
*工业发展目标
培育一批产业关联度大、技术装备水平高、经济实力雄厚、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形成一批在国际、国内市场上具有较强竞争力的非木材产品生产企业和名牌产品。加工业重点建设项目及发展目标见表2—2。
加工业发展目标
*
2.3.3产品营销及服务业发展目标
由于森林资源非木材产业的发展是我省林业“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产品交易市场的规划可结合林业各大产业的市场建设,进行合理布局。逐步建立辐射面广、规模适度、信息化程度高的产品批发、零售市场营销网络,引导市场搭乘信息网络平台。
第三章森林资源非木材产业发展的规模与布局
3.1产业发展的重点
根据我省非木材森林资源的优势,把森林药材、森林蔬菜、野生食用菌、云南松花粉、森林景观植物、有机野茶和古茶产品等作为我省非木材产业发展的重点。通过扩大非木材野生资源合理利用范围及资源人工培育的规模、增加资源总量,逐步提高森林资源非木材产品的加工规模和产品质量,积极开展科技咨询、市场营销等配套服务等服务型产业,努力做大做强非木材产业,使之成为我省林业产业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省具有产业化开发价值的种类十分丰富,规划中不一一列举,规划中重点品种的选择原则是:有市场、有成熟的利用和加工技术、有种源和种苗繁育技术、有人工栽培技术且现有资源总量不足的品种,对一些很有开发价值的品种,由于缺乏种源或栽培技术不成熟,就不列入资源人工培育的重点品种,而放在非木材产业的引导型重点建设项目《种质资源收集及种苗繁育基地建设项目》以及《资源培育示范基地建设项目》中,重点解决种苗繁育和人工栽培的技术问题。如:森林药材中的龙血树、丽江山茨菇、鬼臼、沉香、云南萝芙木,以及森林景观植物中的华盖木等。
3.2野生资源的利用及资源人工培育规划
3.2.1野生资源利用及人工培育的重点项目
非木材森林野生资源利用及人工培育的重点为:森林药材、森林蔬菜、野生食用菌、森林景观植物、野茶树及古茶、云南松花粉六大类产品。
①森林药材资源培育项目:重点发展品种为石斛(Dendrobiumsp.)、天麻(GastrodiaelataBlume)、重楼(Parispoyphyllavar.Yunnanensis)、草果(AmomumtsaokoCrevostetLemaire)、灯台树(Alstoniaschlaris)和大黄藤(Fibraurearecisa)。
②野生食用菌利用项目:重点品种为松茸和牛肝菌、块菌、羊肚菌、鸡枞、木耳、香菇等野生菌。
③森林蔬菜野生资源利用及人工培育项目:主要发展臭菜(羽叶金合欢)、刺五加、甜菜(守宫木)、香椿、树头菜(刺老苞)、金雀花等森林蔬菜。
④森林景观植物培育项目:人工栽培以木兰科、樟科、蔷薇科、棕榈科为代表的城市园林景观植物;人工优选、驯化、栽培以杜鹃花科、山茶科、罗汉松科等为主的多种野生花卉及观赏植物。
⑤野茶树及古茶园有机茶产品的保护性开发项目:在划分保护与开发区的基础上,采取限制采摘量的措施,建立野茶树及古茶园的鲜叶采集基地。
⑥云南松花粉利用项目:建立云南松花粉采集基地。
3.2.2野生资源利用及人工培育的规模与布局
(1)发展规模
①森林药材资源栽培规模
现有面积为11.4万亩,规划新增人工培育面积为46.8万亩(规范化集约栽培3.3万亩,林下栽培或仿原生环境栽培43.5万亩),实现58.2万亩的森林药材资源栽培总规模。其中:
石斛:规划发展总规模21万亩。其中:规范化集约栽培1万亩,仿原生环境栽培20万亩。
天麻:全省现有天麻人工栽培面积3万亩,规划再发展林下栽培1万亩,实现总规模4万亩。
重楼:现有规范化集约栽培规模0.2万亩,规划发展总规模3万亩。其中:新增规范化集约栽培0.3万亩,林下仿原生环境栽培2.5万亩。
草果:全省现有草果面积约7.5万亩,规划再发展10万亩,实现总规模17.5万亩。
灯台树:现有规模0.3万亩,再发展规范化栽培基地2万亩,实现总规模2.3万亩。
大黄藤:现有规模0.4万亩,规划再发展林下栽培10万亩,实现总规模10.4万亩。
②野生食用菌产量规模
通过开展人工保育促繁、天然促繁技术,突破部分野生食用菌种自然环境下的人工接种和移植技术,实现野生食用菌总产量为32000吨/年。其中:
松茸:目前全省产量约1200吨/年,规划到2020年产量达2000吨/年。
牛肝菌、块菌、羊肚菌、鸡枞、木耳、香菇等野生菌:目前全省产量约20600吨/年,到2020年产量达30000吨/年。
③森林蔬菜培育及野生资源利用规模
规划野生资源利用和人工栽培总规模为60万亩。其中:基地无公害集约栽培10万亩,野生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含原生环境下人工补栽)50万亩。
④森林景观植物培育规模
通过人工优选、驯化、栽培森林景观植物,实现总产量达2000万株(盆)/年。
⑤野茶树及古茶园的保护性开发项目规模
建立野茶树及古茶园的保护性开发基地20万亩。
⑥云南松花粉利用项目规模
建立云南松花粉采集基地100万亩,实现年收集松花粉原料1000吨。
*
(2)布局
——森林药材栽培:主要布局于德宏州、西双版纳州、思茅市、昭通市、保山市、临沧地区、昆明市、楚雄州、大理州、文山州和红河州。
——野生食用菌采集:主要布局于迪庆州、楚雄州、昆明市、大理州、玉溪市、曲靖市、红河州、丽江市、保山市和怒江州。
——森林蔬菜栽培及野生资源利用:主要布局于德宏州、西双版纳州、思茅市、昭通市、玉溪市、昆明市、楚雄州、大理州、保山市、红河州和临沧地区。
——森林景观植物栽培:主要布局于昆明市、曲靖市、玉溪市、文山州、楚雄州、大理州和红河州。
——野茶树及古茶园鲜叶采集基地:主要布局于勐海县、勐腊县、景洪县、双江县、沧源县、镇源县和澜沧县。
——云南松花粉采集基地:主要布局于昆明市、玉溪市、楚雄州、曲靖市、丽江市和大理州。花粉采集基地的选择,要求以地盘松为主的低产林或少量扭曲云南松林分作为采粉基地。
*
3.2.3实施进度
非木材森林野生资源利用及资源人工培育基地建设分3个阶段实施,第一阶段为2004—2007年,第二阶段为2008—2010年,第三阶段为2011—2020年。各阶段野生资源利用及人工培育的实施进度规划如表3—3:
野生资源利用、资源人工培育进度规划表
*
3.3非木材森林资源重点加工业规划
3.3.1加工业重点建设项目
为增加我省非木材产品的加工率,加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提高产品的综合经济效益,首先要选择一批基本素质好、起点高的企业重点加以扶持,逐步形成产业龙头,为树立我省非木材森林资源产品的优秀品牌作出贡献。结合资源优势,我省非木材加工业重点建设项目主要有:野生食用菌加工厂、森林蔬菜加工厂、有机野茶产品加工厂和云南松花粉系列产品加工厂。森林药材的培育,目的是满足省内外药品、保健品加工企业的原料需求,故不作加工业规划。
3.3.2重点加工企业规划
加工企业规划总数为14个,加工总规模为24160吨。其中:
——野生食用菌加工厂:布局于昆明市、香格里拉县、易门县、祥云县和楚雄市,共5个加工企业,主要加工产品为野生食用菌的保鲜、速冻、脱水、腌制、罐头、盐渍等类产品。加工规模为15000吨/年(占原料总产量的47%)。
——森林蔬菜加工厂:布局于昆明市、楚雄市、思茅市、潞西县和景洪县,共5个加工企业,主要加工产品为森林蔬菜的保鲜、脱水、速冻、腌制、罐头等类产品。加工规模为8000吨/年(占原料总产量的27%)。
——野茶及古茶加工厂:布局于景洪县、思茅市和沧源县,共3个加工企业,总规模为加工鲜叶800吨/年(占原料总产量的100%),有机野茶、古茶产品为160吨/年。
——云南松花粉系列产品加工厂:布局于昆明市,共1个加工企业,实现云南松花粉原粉的加工总量为1000吨/年的生产规模(占原料总产量的100%)。主要产品为云南松花粉破壁精粉、松花粉亚油酸软胶囊、活性酶口服胶囊、黄酮精粉片剂、松花粉王浆口服液、松花粉酮酒等。
*
第四章重点建设项目
为了加快非木材产业的发展进程、实现产业发展的目标,将下列项目作为省级重点建设项目,以解决我省非木材产业发展的五大关键问题:
①野生资源的保护和利用中“度”的问题;
②部分种类产业化发展的种苗繁育、供应的问题;
③野生食用菌的人工保育、天然促繁技术和森林药材部分品种的仿原生环境栽培技术问题;
④优质高效的资源利用、培育、规范化栽培及集约化经营问题;
⑤新产品的研发和品牌战略的问题。
项目的实施方式是由项目区的国有林业企业、林业主管部门和技术依托单位联合完成。根据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结合我省实际及非木材产业的特点,为了进一步完善和坚持科学的决策规则和程序,项目的实施要经过:具备符合资质要求的咨询中介机构的评估论证向省林业厅申报由省林业厅组织专家评审、论证项目立项后,由省财政分别采取直接投资、资本金注入、投资补助、转贷和贷款贴息等方式投资实施,所需投资额由各项目的可行性论证或评估论证具体测算。
4.1种质资源详查及资源数据库建立项目
开展我省非木材森林资源的种质、存量、分布调查,查清资源本底,有利于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制定非木材资源的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办法,便于宏观调控和科学决策。
①资源详查工作的主要内容是:查清区域内重点非木材森林资源的群落、种类、数量、面积及其分布,分析资源保护和利用的可行性,探讨维持其稳定性和可持续性的机制,客观反映分布区的自然、社会、经济条件,并对资源利用及经营管理现状做出分析和评价,为制定非木材森林资源的保护计划和合理利用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②资源详查的重点对象是:对省内的野生食用菌、森林蔬菜、森林药材、野茶及古茶园的资源情况,以及观赏性好、经济价值高的野生花卉和观赏植物的种质资源进行重点详查。
③资源数据库的建立:资源是产业发展的基础,因此在资源详查的基础上,要建立我省非木材森林资源的数据库,为产业发展的宏观决策和微观操作提供科学依据。
4.2种质资源收集及种苗繁育基地建设项目
在昆明、迪庆、西双版纳建成规模较大,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非木材森林种质基因库、遗传改良及种苗繁育基地,用现代化的设备和高新技术,对经济价值高,具有产业发展前景的种类进行品种优选、驯化、遗传改良、种质资源的保护和种苗繁育等工作,为产业的持续发展构建坚实基础。
种质资源收集的重点是森林景观植物、森林药材、森林蔬菜种质资源的收集。种苗繁育基地建设重点是对具有市场开发价值的种类进行人工优选、驯化、遗传改良及种苗的有性系、无性系繁育,改变目前产业化发展中优质种苗供应不足的问题,为产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保障。
4.3资源培育示范基地建设项目
依托科研单位,开展专题研究,突破部分非木材森林资源人工促繁、人工培育技术,建立我省森林资源非木材产品的规范化资源培育示范基地,以优质高效的集约化经营方式带动我省非木材资源人工培育、野生资源保育促繁的发展。
①资源培育的重点是研究野生食用菌的人工保育促进天然繁育技术、云南松花粉和野生森林蔬菜的合理采集技术、野茶树及古茶园的保护性开发技术、森林药材、森林蔬菜及森林景观植物的人工基地化栽培和仿原生环境栽培技术。
②项目实施单位:项目区林业局和国有林业企业。
4.4新产品开发的专项研究项目
为了增加非木材产品的科技含量,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产业发展后劲,需加大投入,依托省内外科研单位和院校,开展森林资源非木材新产品开发的专项研究。
新产品开发专项研究的重点是非木材森林资源的加工类新产品的研制和系列产品的开发、产品包装。重点是对云南松花粉系列产品、有机野茶及古茶产品、野生食用菌和森林蔬菜的保鲜、加工产品的研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