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探究式与接受式整合教学应用于化学课中的设计与实践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探究式与接受式整合教学应用于化学课中的设计与实践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一、问题的提出

目前化学教学主要以接受式教学为主,大多数教师应用的教学设计模式是:复习引入―精讲精析―巩固运用―检查反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进行了知识的记忆、掌握等认知活动,缺少学生情感、意志的 参与,没有更好地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状况。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指出:“通过以化学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学生体验科学研究过程,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由此可见,课程标准强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和思考,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方法上大胆尝试、勇于改变,转变传统教学方式,在课程实施过程中融入探究式教学。

怎样在新课改理念下,发挥接受式学习与探究式学习各自的优势,使之更好地服务教学,值得探讨和研究。

二、相关理论

(一)探究式学习的优点及不足

在化学课程标准中,科学探究的过程主要由8个要素组成:①提出问题;②猜想与假设;③制订计划;④进行实验;⑤搜集证据;⑥解释与结论;⑦评估与反思;⑧交流与合作。可见,探究式教学是一种由学习者自己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求选择合适的探究活动,引导学生探索,使学生感悟到知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实现学生对知识的自主建构。

探究式学习课时需要量大,在实践过程中老师要照顾不同层次的学生,所花时间还会更多,缓慢的探究过程直接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课堂难以把控。

(二)接受式学习的优点及不足

图1 “接受-探究式”的教学程序

首先,接受式学习使学生在相对短的时间内学习并掌握大量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具有高效率性。其次,接受式学习有助于知识积累和系统化。

接受式学习存在的不足:①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容易造成学生被动学习,学生的主体意识会慢慢下降,学习化学的兴趣会越来越差。②接受式学习方式重成果,轻动手,轻探究,在知识的生成上表现为重记忆、轻调查。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较弱。

因此,我们在化学教学中要将接受和探究两种看似对立的学习方式整合起来,二者互为补充、相互促进,共同服务于化学教学,使化学教学过程最优化。

三、教学类型的设计

接受和探究整合的教学方式:“探究―接受式”和“接受―探究式”和这两种教学方式的教学程序及策略。

(一)“接受―探究式”教学程序及教学策略

1.“接受―探究式”

即以接受为主、探究为辅的教学设计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主要采用先行组织者教学步骤和方法,第一步是先行组织者的呈现,第二步是逐步分化阶段,第三步是综合贯通阶段,在这三步骤中间融合少量探究活动,具体教学程序见图1:

该教学程序是:首先,教师呈现先行组织者,联系学生旧知识并激发学习动机;其次,教师通过启发讲授呈现知识,学生由知识表征的学习过渡到新命题的学习(这一系列过程为接受式教学);最后,教师通过组织学生讨论或教师提问等探究活动整合知识,使学生建立新的认知结构,通过练习巩固、强化学生的知识应用。

2.“接受―探究式”的教学策略

(1)应用“先行组织者”的策略。无论是接受式学习理论,还是探究式学习理论都强调,新学习的知识或经验必须在原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与原有认知结构相联系。而先行组织者就是在学生原有知识和新知识之间架起的桥梁。

(2)启发讲授的策略。在“接受―探究式”的教学过程中,启发讲授是非常重要且必需的一个环节。在教学中可采用以下启发讲授策略:形象化的讲授、逻辑性的讲授、联系已有知识和经验的讲授等。

(3)强化知识表征的策略。对于接受学习而言,知识主要以定论形式呈现,这种知识呈现方式可以是教师讲授或教材及资料等,学生主要通过看、听、记等感观感知形成知识表征,这时的学习属于表征学习阶段。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采用演示(或分组)实验,通过鲜明直观的现象强化知识表征。

(4)知识重组的策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知识的意义建构是学习者在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进行的,是对新旧知识的重新建构。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指导学生绘制知识网络图、建构知识关系图的方法,将知识结构化、网络化,使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探究―接受式”的教学程序及实施4

图2 “探究-接受式”的教学程序

1.“探究―接受式”,即以探究为主、接受为辅的教学设计模式

整节课主要贯穿探究活动,其中少量融入接受,其教学程序见图2:

该教学程序是:教师通过问题情景的创设,使学生产生疑惑并激发起探究欲望;教师将重点和难点分解后,组织、指导学生进行探究活动,学生通过讨论、合作、交流等活动探究知识,分析总结、归纳、整理进而得出结论;最后通过对知识的应用练习,帮助学生达到巩固应用和迁移知识的目的。

2.“探究―接受式”的教学实施

(1)创设问题情境。问题是整个学习过程的核心和关键,而提出一个问题比解答一个问题更重要。学生在实施科学探究的过程中,要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这一系列过程,若不能提出问题,科学探究就无从说起。因此,在化学教学中教师要深入研究教材内容和特点,精心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2)自主探究与教师指导相结合。在“探究―接受式”教学中,以“学生探究为主、教师指导为辅”,教师主要起指导、引导、辅导作用,学生亲自参与探究过程,像科学家一样经历知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并获得经验和知识。

(3)分析归纳,学生自己得出结论。分析归纳是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对实验现象、数据进行分析比较,找出它们的本质联系和区别后,用科学方法对其进行概括总结,促使学生自己形成探究结论的过程。

(4)组织练习、巩固应用。在“探究―接受式”教学中习得的知识、技能和方法需要及时练习和应用,这样才会牢固。教师要适时设计一定习题或实践活动,让学生运用探究获得的知识、技能和方法独立完成,提高他们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根据不同知识内容的特点,选择不同教学程序,对于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的教学,适合选择“接受―探究式”,而对于常见无机物及其性质和实验的教学适合选择“探究―接受式”。

四、实践研究及结论

笔者选择新疆乌鲁木齐市第101中学高一(16)班为实验班,高一(15)班为对照班,实验中使用人教版《必修一》化学教材,实验班采用整合后的“探究―接受式”或“接受―探究式”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对照班采用常规教学模式教学。

实验过程中保证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的教学时间一致,教学内容、课容量等都一致,通过文献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实验研究法等展开论题研究。经过一学期的教学实践,探讨运用整合后的教学模式与运用常规教学模式的不同教学效果,探讨运用整合后的教学设计和教学策略能否提高学生成绩,改变学生的学习状况。

通过高一一学期的整合后教法与传统教法比较的实验研究,得出了如下结论:

(一)整合后的教法优化了课堂教学过程,提高了学习效率

整合后的教法融入了探究和接受两个学习过程,需要学生探究式时,可以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尽可能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分析归纳,自己得出结论;需要学生接受时,就可以运用先行组织者,通过启发讲授,强化知识表征实现知识重组。整合后的教学设计既有探究学习方式又有接受学习方式,在学习过程中,探究使学生亲身体验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接受使知识更系统化、结构化,提高学习效率。

(二)整合后的教法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

整合后的教学中,教学设计和教学活动的组织都是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知识水平和能力水平制定的,让学生想做、敢做、能做,使学生愿意思考、动手、交流,让学生体验到创造和成功的喜悦,有成就感,更愿意、更喜欢学习化学知识。由于整合后的教法融入了探究和接受两种方式,通过探究,学生提高了表达与交流能力、合作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等。科学探究整合教法促进教师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提高课堂教学能力。

(三)应用整合教法组织课堂教学,对化学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由于每个班学生学习能力不同,即使同一个内容、同一个教学设计应用在不同班级时,也会有不同问题出现,这就要求教师有较强的组织教学能力、应变能力及较深厚的知识功底,因此教师必须进一步钻研教材,研究学法,更新教育教学观念,与时俱进。

(四)整合教法能够提高教师的教学设计水平

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对自己的教学活动做出全面安排和系统规划,需要对教学目标、教学时间、教学策略、教学条件等方面做出全面考虑。而探究式教学和接受式教学的整合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应运而生的,通过对两种教学方式的研究和对比,从中做出选择,优化自己的教学过程,使教学过程科学有效,适应时代要求,有利于学生发展。

参考文献:

[1]唐力.黄都.化学教育研究方法[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钟启泉,编译.现代教学发展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8.

[4]崔相录,曾天山.中小学探究实践[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

[5]张大均.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6]喻平.数学教育心理学[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