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多元智能理论在听障儿童玩具中的应用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多元智能理论在听障儿童玩具中的应用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通过对多元智能理论中的多元智能间三种关系的对比,并且结合听力障碍儿童特有的生理、心理的特征,对听力障碍儿童玩具设计过程中的方法、过程、设计要素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在此基础上通过对瓶颈效应、补偿效应、催化效应的交叉运用,提出了听力障碍儿童玩具设计的基本策略。

关键词:

多元智能理论 听力障碍儿童 玩具设计

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儿童已经逐渐成为家庭的核心和聚焦点,因此为儿童设计的玩具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玩具的种类数不胜数,样式层出不穷。但针对残疾儿童可供选择的玩具范围却十分狭小,虽然助听器及人工耳蜗的植入为听障儿童的听力康复带来了希望,并且随着我国相关部门重视程度的提高,听力障碍儿童家庭的生理、心理的压力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但由于家庭成员的经济状况,受教育程度等诸多的影响,家庭康复这一环节有所缺失,导致听障儿童的康复受阻、心理发展畸形化。通过多元智能理论中的介绍,对智能的巧妙应用,将有助于听力障碍儿童的生理、心理的双向发展。

1.多元智能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多元智能理论是美国哈弗大学研究院心理学家加德纳提多的关于人类智能的理论,加德纳教授在《智能的结构》一书中将人类的智能分为六种,并在《多元智能新视野》将其补充为八种,分别为音乐智能、身体一动觉智能、逻辑一数学智能、语言智能、空间智能、人际智能、自我认识智能、自然观察智能,如图1.1所示。加德纳教授提出了多元智能之间的三种相互影响的方式,分别为:一种智能能够成为引起其他智能的媒介,并制约其他智能的发挥;一种智能可以成为另一种智能的补充;一种智能可以促进另一种智能的发挥和发展。并且将这三种关系命名为瓶颈效应、补偿效应和催化效应。加德纳教授在《多元智能新视野》一书中应用到智能弱项和智能强项的概念。

听力障碍儿童由于在幼儿或者是儿童时期丧失或者部分丧失听觉感受,从而导致无法同正常儿童一样接受外界带来的听力刺激,致使听力障碍儿童无法正常交流,出现一定程度上的自我认知等心理方面的问题。听力水平、语言表达能力和自我认知水平则成为他们的智能弱项。根据多元智能理论,听力障碍儿童智能发展虽然受到客观生理缺陷的制约,但对其他智能的发展并无大碍。甚至在有些部分可以超越正常儿童,因此将这些特征作为其智能强项发展,通过智能间的相互作用,到达由生理的无障碍到心理无障碍的转变。

通过多元智能理论可知,听力障碍儿童的智力也是多元化的,并且通过后天的锻炼和治疗可以得到改善,虽然由于听力障碍儿童的听力损失程度的水平不同,他们的恢复程度和效果有很大的个性,但听力障碍儿童的生理、心理特征存在共性,因此为听力障碍儿童的玩具设计提供了必要条件。

2.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听力障碍儿童玩具设计的方法

通过对听力障碍儿童的心理、生理的分析,可以将听力障碍儿童的智能分为智能弱项和拟智能强项的两个部分,这里的拟智能强项指的是可能成为智能强项的部分。其中智能弱项包括:听力水平、语言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自我认识水平。拟智能强项包括:视觉辨别能力、触觉能力、机械记忆能力、自然观察能力、肢体协作能力等。

听力障碍儿童由于生理、心理的缺陷导致智能弱项的产生,这些智能弱项可以通过后天的治疗和训练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但往往社会和家庭容易忽略其拟智能强项,如果拟智能强项长时间的未被发现或是发现程度不足,会导致听力障碍儿童的这些拟智能强项的退化甚至消失。通过多元智能理论中智能之间的三种作用关系的运用,在听力障碍儿童的玩具设计中,将听力障碍儿童各个感官的互动融入其中,通过与玩具之间的交互作用锻炼其听力水平,并利用大脑语言中枢尚未完全定势的条件,提高语言能力,减轻听力障碍儿童的残障程度,并通过多感官玩具的设计,刺激听力障碍儿童的视觉辨别能力、触觉能力、肢体协作能力等拟智能强项,使得听力障碍儿童在生活、学习中瓶颈效应得到改善,补偿效应和催化效应的得到发展。听力障碍儿童在玩玩具的过程中听力和语言水平得到锻炼和发展,并且在与玩具的互动中其他智能的补偿、催化,听力障碍儿童由生理的无障碍逐步向心理无障碍改变。(图2.1)

因此,我提出听力障碍儿童玩具设计的设计方法为利用听力障碍儿童智能弱项和拟智能强项的三种作用关系,设计出适合听力障碍儿童的多感官智能玩具,在娱乐的过程中由生理的无障碍向心理的无障碍转变。

3.听力障碍儿童玩具设计的过程

听力障碍儿童的玩具设计有别于正常儿童的玩具的主要原因在于听力障碍儿童具有不可忽略的生理以及心理缺陷,因此在设计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到玩具的辅助康复治疗的作用。这样设计的原因包括三个方面。第一,听力障碍儿童的玩具不仅需要给儿童带来欢乐,同时需要儿童在与玩具的互动中达到一定的康复治疗的作用,做到娱乐性与功能性的双重效果;第二:由于大部分的听力障碍儿童接受专门的康复机构的治疗时间有限,因此需要在平时的日常生活、学习中融入康复治疗的效果。听力障碍儿童与正常儿童具有相同的共性,对玩具具有一定程度上的依赖,因此利用这一特点可以将辅助治疗的功能融入到玩具的设计中。第三点:听力障碍儿童的治疗和康复具有一定程度上的针对性,目的性较为单一,因此可以同玩具设计很大程度上的结合。

通过上述三点原因的分析,听力障碍儿童玩具在设计的过程中应该将对听力障碍儿童的辅助治疗作为设计的一部分,通过辅助治疗和娱乐性的结合设计出适合听力障碍儿童的玩具。

4.听力障碍儿童玩具设计的设计要素

4.1听觉要素

听力障碍儿童的玩具听觉要素应该作为玩具设计中最为重要的要素,通过在玩玩具的过程中对听力障碍儿童的听力进行一定程度上的刺激,这种刺激比起单纯的治疗过程中的刺激更加容易被接受,从而减轻听力障碍儿童在听力康复治疗过程中的抵触性,让其在日常的生活中听力水平有所提高。

4.2语言要素

由于受到听力水平的影响,听力障碍儿童的语言能力存在很大程度上的缺失,因此玩具的设计中融入声音互动、音色识别等特点,通过与玩具之间的互动,鼓励他们说话,从而提高听力障碍儿童的语言能力。

4.3视觉要素

A.色彩因素:听力障碍儿童由于生理的缺陷,导致不同程度上的自我认知能力的不足,容易产生压抑、情绪低落等性格上的缺陷。听力和语言的缺陷导致视觉成为他们认识世界、感受外界生活的最主要的方式。色彩的丰富性和对比的强烈性是吸引儿童的重要条件,色彩丰富、对比强烈的玩具容易被儿童接受并且具有吸引力。因此为听力障碍儿童设计的玩具应该具有较为明亮的颜色和较为强烈的对比度。

B.形态因素:作为陪伴儿童的产品,玩具的形态应该尽量做到曲面的圆滑,没有尖锐的部位,不仅对听力障碍儿童的安全有一定的保障,而且会带来亲近感。玩具的造型还应该具有一定的形态变化,使得儿童在玩耍的过程中从视觉中带来多变的感受。

4.4触觉要素

触觉要素主要指玩具的材质和机理,听力障碍儿童本身由于听力障碍,可能不自觉的碰摔玩具,因此玩具的材质应该选用比较柔软或不容易破碎的材料来保障听力障碍儿童的安全。由于听力障碍儿童在平时生活中主要通过视觉和触觉来感受外界的刺激,因此这类儿童的感官会高度敏感或者迟钝,材料的机理应该给予其不同的触觉体验,从而引起听力障碍儿童的兴趣,让其更加融入与玩具的互动当中。

4.5运动感觉要素

由于听力障碍儿童在于人交流主要通过手语或是唇语的方式,因此他们的手部相对比较灵活,面部表情较为丰富,在设计的当中可以将这些特点融入其中,让听力障碍儿童得到自身满足,进一步消除心理障碍。

4.6情感要素

心理的缺陷是大多数听力障碍儿童面临的主要问题,在设计的过程中应该注意玩具的造型色彩的运用,调动听力障碍儿童的情绪,将注意力集中到与玩具的交互中,从而产生深层次的感觉反应,激发听力障碍儿童的学习兴趣和潜能,从而实现心理的无障碍。

5.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听力障碍儿童玩具设计的普遍设计策略

由于听力障碍儿童特殊的生理、心理特点,在玩具的设计过程中应该具有不同于正常儿童玩具设计的特殊策略。这些特殊性策略主要包括:辅助治疗性策略,智能互补性策略。

辅助治疗性策略:玩具作为听力障碍儿童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将玩具中融入一定的功能性特点,将手势语或口语等交往方式与玩具的互动有机结合,让其触觉、听觉、视觉等各项感官参与其中,在与玩具的交互过程中,达到一定的康复治疗的作用。

智能互补性策略:智能互补性策略是通过对多元智能理论中的智能之间的三种关系的提出来的。通过玩具的设计达到智能之间的瓶颈效应的得到改善,补偿效应和催化效应得到发展,从而达到刺激听力障碍儿童的听力及语言的水平,在与玩具的交互过程中生理特征得到一定的改善,心理得到多方面的康复。

听力障碍儿童虽然受到生理、心理条件的制约,但具有儿童的属性,因此为听力障碍儿童设计玩具的设计策略应包括正常儿童玩具设计策略,如安全性策略,趣味性策略,易用性策略三方面。

安全性策略:儿童产品中的安全性策略主要体现在产品的外观、材料在儿童与之交互的过程中,不会对儿童的生理、心理造成伤害,或是在操作失误、错误的情况下,也将对儿童的伤害降到最低。由于儿童的生理特点决定了儿童比成年人更容易受到伤害,生理、心理的不成熟导致其认知能力不足,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因此在为其设计玩具的过程应该考虑到在造型、色彩、材料的使用中,避免对儿童的生理、心理造成伤害。

趣味性策略:作为为儿童设计的玩具,趣味性应作为重要的特点之一,儿童的情感丰富,具有亲和力和生命力的事物容易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因此在设计玩具的过程中,应注意到玩具的颜色鲜艳,造型的奇特、卡通或是具有一定的模仿性。通过造型、色彩的设计吸引听力障碍儿童的注意力。满足其心理上的需求。

易用性策略:儿童的思维方式、注意力等方面由于年龄的原因都相对比较不成熟,如果玩具的交互界面、方式等过于繁琐,通常会使得他们对玩具失去兴趣,从而将注意力转移。因此应注重儿童的心理认知度,加强产品的易用性的情感元素,在功能或交互方式、交互界面等方面做到简洁化,吸引儿童的注意力,不仅有利于听力障碍儿童的使用学习,而且提高他们对产品的满意度,满足生理心理的双重需求。

6.结语

玩具是听力障碍儿童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陪伴,听障儿童作为一个特殊的儿童群体,心理及年龄特征和正常儿童有极大的相似性,通过在日常生活中的玩具、游戏等方面认知世界,了解社会。本论文从多元智能理论的角度出发,并结合听力障碍儿童的生理及其心理特征,通过安全性、趣味性、易用性这三方面的普遍设计策略与辅助治疗性,智能互补性这两种特殊的设计策略结合,设计出适合听力障碍儿童的玩具,从而做到由生理上的无障碍向心理上无障碍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