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水之灵动与雪之纯美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水之灵动与雪之纯美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作家沈从文在《边城》里通过对“水”这一意象的描述,体现出的是一种清新自然之美,同时传达出中国道家哲学和生命感悟,欲表达作家的对爱情和命运悲剧的顺从的人生观;而在《雪国》中;作家川端康成通过“雪”这一意象,彰显出的是一种热烈艳冶之美,体现出日本文化中的禅宗哲学思想,信奉日本禅宗式的对“死”的理解,即生命的徒劳与生死轮回。

关键词:《边城》;《雪国》;意象;道家;禅宗;审美价值

《边城》与《雪国》两部作品都创作于20世纪30年代,它们的作者分别是中国作家沈从文和日本作家川端康成,创作背景都是浓烈的硝烟和连绵的战火,然而这两部作品却完全没有战争和政治气息,两位作家都极力建构田园牧歌式的桃园世界,纯真地咏叹着爱情、人情、人性。沈从文笔下茶峒,是一个民风淳朴、远离尘嚣的世外桃源,同样地,川端康成也描绘了一个远离东京,远离战争的纯美世界――雪国。两位作家在小说创作上都侧重于描写那些处于历史大背景中的底层人物身上所具有的“人性美”“人情美”,表现了人性与生命本身的自然状态。笔者发现,要想真正体会二者的精髓,唯有通过解读小说中的能指符号――意象,探寻小说里的韵味,以捕捉小说的弦外之音。故,本文从最能体现两部作品的“水”与“雪”两个意象入手,试图探究意象与作品主题的关系,以及作者通过这些意象所要传达的美学精神。

一、两个意象

《边城》讲述的是一个与“水”有关的美丽故事,“水”之意象充溢于整个作品,如一条长长的线把整个故事都集中串连在一起。主人翁翠翠的家依溪而建,并以摆渡为生,甚至所有边城人的生活都与“水”息息相关。“水”这一字在小说中多次出现,其他与“水”相关的如河、溪、雨、雾也是数不胜数。不仅如此,作者更是把水与边城人的命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尤其是翠翠的命运。生长在河边、水上赛龙舟、河边邂逅二老、大老溺水而死、爷爷暴风雨夜的逝世、最后二老的顺水而去以及翠翠的水边等待。可以说,在翠翠的生命中,“水”无处不在,无时不在。

正如《边城》中的“水”一样,《雪国》中的“雪”同样渗透着小说中的每个角落,弥漫在整个作品中。

同样,雪也是雪国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雪国人在雪中织布、漂洗、晾晒,人们的衣食都离不开雪。一切与雪有关的事物,无论是象征着终将消陨,短暂流逝的火车、镜子、光、车站、蚕房,还是代表具有永恒的、理想的、稳定的“银河”,都是作家川端康成用以表达情感的能指符号。

二、由两个意象折射出两种不同的哲学思想

(一)对悲剧命运的顺从

沈从文生长在湘西苗区。家乡的山水和淳朴的人民都给予他善良沉静的性格。尤其是家乡的水,让他学会思考身边的一切,体味生命。自然,与水密切相关的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道家思想也就慢慢地流入到了沈从文的内心深处。“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顾几于道。”在《边城》中,沈从文体现出了道家“上善若水”的哲学思想,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与世无争,干净淳朴的茶峒小山城。在《边城》中,生活好似平静的湖水,总是那么静寂,人们总是在命运的安排中听天由命,不管是单纯善良的翠翠还是年过七旬的爷爷,以及年壮的天保、傩送等都不得不作为芸芸众生中的一员屈就于“天”的安排,虽然他们生活在童话一般的世界里,但面对现实依然有无法避免的辛酸和痛楚,这种让人隐隐痛苦的无奈并没被这些善良的人埋怨,他们对于各自的悲闭口不提,只是“仍然把日子很平静的过下去”。在这里,即使是代表完美人性的翠翠都不得不顺从悲剧命运的安排,在孤独、等待的人生中坚韧地面对。在这里,沈从文让读者看到了他面对人生悲凉命运所表现出来的老庄学说中的无奈和超脱。

(二)生命的徒劳

相对于沈从文在《边城》里传达的是一种“上善若水”道家哲学思想,日本的川端康成则在他的《雪国》中呈现出了他的另一种人生哲学思想,即佛教禅宗哲学。

川端康成从小就是一个孤儿,悲惨的童年让他真切地感到了生命的徒劳、虚无和痛苦。加上成年后的川端康成深受日本民族传统主义思想和东方禅宗理念为代表的佛教哲学的影响,这些思想观念就自然而然地影响了他对作品中形象的塑造和创作理念的形成。

雪花是纯洁美好的,但她们又是短暂易逝的,正如《雪国》里的两个女子,驹子和叶子,一个如天使般纯洁,一个如仙女般美丽,但是她们都如雪花般凄美无助,她们的整个生命过程也似雪花般短暂与徒劳。也可以说,作者借雪花来衬托她们的生命存在是唯美的,也是“徒劳”的,进而寄托作者自身对生命的感悟,对生命的徒劳的人生观和哲学观。雪国是川端康成心里欲寻求的另一个世界,在这个虚无的唯美世界里,作者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来寄托他对人生的感悟和思索,折射出他内心的禅学世界。

三、寄寓在两个意象里的审美价值

(一)《边城》的清新淡然之美

《边城》中的翠翠是不加修饰的清新自然之美,翠翠的家围绕在绿水青山之间,自然界的山水养育着她。她天真活泼,单纯质朴、心地善良,俨然已经和自然融为了一体,甚至在她身上有一种自然天化、不食人间烟火的味道。作者将这种自然的生命个体融入到无限的自然之中,使生命显现出一种与自然和谐的淡然之美。

《边城》里的人物仿佛不属于社会,而是属于自然,他们是原生态的,他们健康质朴、和谐相处,简单自然地休养生息,到处都充满一种人与自然和谐的清新淡然之美。在茶峒这个小山城,如水的温柔与清新不仅存在于自然中,更是存在于人性中,一切都是原生态的,从山到水,从人到城,更是从生到死,从哀到美,一切都纯洁如水。无论是对翠翠外貌和心灵的清新美的刻画,还是对整个《边城》人自然美的描绘,都体现出作者沈从文对那如水般温柔淡然却坚韧宽厚的理想人格美的追求。

(二)《雪国》的热烈艳冶之美

与水乡的翠翠相比较,雪国的驹子俨然多了一份对命运的执着和对爱情的热情,翠翠是自然之子,但驹子却是一个真正的社会人,她是被都市文化和社会浸染过的。然而,这些并不能说明驹子是不美的。她身上闪耀着一种热烈的甚至是艳冶之美。在外貌上,驹子从视觉上给人一种艳冶之美;在情态和性格上,虽然身为艺伎,但她却对清白朴实的生活有着热烈的渴望,对东京都市生活的热烈憧憬,以及对岛村的执着热烈又奔放的爱情,尽管这一切貌似都是徒劳,但通过这些都可以深切地感受到驹子内心深处的热烈。驹子身上的热烈艳冶的美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川端康成的审美追求。一种把悲与艳相统一的热烈之美。

四、结语

在《边城》中,沈从文通过围绕“水”这一意象诠释了他对生命和人生的思考,彰显了具有中国道家文化特色的人生观和美学观;同样地,在《雪国》中,川端康成通过“雪”这一意象来呈现日本禅宗式的生命观和价值观。对两部作品的对比,无疑会有助于我们清晰地明白两位作家在对生命、爱情、死亡等问题上的独特理解和思考。甚至或许通过这两部作品,我们可以窥见两个民族的传统文化。(作者单位:湖北民族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

参考文献:

[1]沈从文.边城[A.沈从文选集:第4卷[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3.

[2]沈从文.一个传奇的本事[A].沈从文选集:第1卷[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3.

[3][日]川端康成.川端康成全集:第33卷[M].东京新潮社,1983.

[4]史永霞.《边城》与《雪国》―千古不磨的珠玉[J].日本研究,2000,(3)

[5]苏琴琴,刘洪祥.律动之“水”与消陨之“雪”[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

[6]瞿晓甜,齐雪艳.自由地吟唱悲美人生――《边城》与《雪国》比较研究[A].新疆职业大学学报,第三期,第18卷,2010年6月,第3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