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智慧海事:监管添翼 服务有道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不久前召开的全国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电视电话会上,国务院总理强调,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事关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人民福祉。对于海事部门来说,行政审批事项经过多轮“瘦身”后,特别是船舶签证取消后,如何更好地实现事中事后监管、提供更优质有效的服务?近年来,广东海事局通过管理理念、法规制度、管理机制的创新,结合智慧海事建设,初步形成了“放管服”有机结合的工作模式,成效显著,可资借鉴。
先行先试 寻求海事管理与服务“突围”
中山海事局辖区,是典型的河海交界水域。
这里水网密集、河涌密布,总通航里程达1541公里,珠江口出海口门中,这里有三个。船舶来往频繁,年均船舶流量达50万艘次;每年渡运量1000万人次, 港澳客运量130万人次。
水上安全监管任务如此之重,加上简政放权使一些原本属于广东海事局的审批事项下放到这里,如何才能接得住,管得好,并做到更有效的服务?对于只有116人的中山海事局来说,压力空前。
“在交通运输部海事局智慧海事顶层设计的大框架下,依托广东海事局搭建的智慧海事监管服务平台(以下简称“平台”),结合本地实际,通过多年探索与实践,逐渐解决了海事工作中日益突出的矛盾,各项工作渐入佳境。”中山海事局局长程锦潮对记者表示。
据介绍,“十二五”期间,广东海事局着眼于数字化监管、智能化服务和国际化水准,以信息化为载体,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理念,搭建了智慧海事监管服务平台,使海事监管手段、监管机制、管理模式发生深刻变化。
作为广东海事局智慧海事的试点单位,中山海事局辖区内逐步建成了145个视频监控点、199支监控枪;有4个AIS基站、3个VHF基站,电子海图覆盖全部三级及以上航道。通过平台实现了对码头、桥梁、渡口等386个通航要素的标注管理;划定及优化管控规则347个;设置了电子报告线95条,监管模式37个,平台应用场景31个。
与此同时,该局配套制定了平台应用管理办法、指引及工作程序等17个,并从地方立法层面制定出台了辖区水域通航安全管理规定,强化了平台运行的制度保障;创建“上下联动、闭环管理”工作机制,形成“五严”监管模式。
自2015年初在中山海事局率先试运行至今,利用平台查处违章122起,实施行政处罚114宗,占全局行政处罚的15.8 %。2015年,中山海事局辖区水上交通事故四项指标数同比“一平三降”,平台发挥了关键作用。
依托平台初步形成的“放管服”有机结合的机制,成为辖区监管与服务提升的重要保障。
数据共享 监管得更加全面严格
那么,平台到底如何发挥作用,助力水上安全监管的?
记者在现场看到,根据辖区实际情况,中山海事局运用平台的电子报告线、区域电子管控、电子岗哨等功能,可以自定义个性化的管控规则。“这相当于有大量‘智能人’在进行全天候、全覆盖的智能化管控,全力服务事中事后监管。”中山海事局智管中心负责人表示。
据了解,在未试行智慧海事平台之前,受人力资源、监管装备、管理机制、信息共享度有限等因素制约,中山海事局和其他海事单位一样,获取船舶动态信息仅能依托于船舶签证,信息来源单一、不够全面、也很被动。船舶检查也必须依靠海巡艇巡航、执法,效率不高不说,检查也不够全面,更别说辖区水域的实时动态情况了。可如今有了这一平台,诸多实时信息通过平台直接获取,迅速而精准;通过平台对船舶开展“电子检查”,轻松而快捷。据统计,高速客船原现场检查率为5%,通过平台,实现电子检查率达45%,总体达到50%。
为更好地运行好平台,中山海事局强化了负责智慧海事平台的指挥中心职能,将其与市水上搜救分中心应急值班室合署办公,使业务处室的业务监管、海事处的现场监管和智慧海事的“智能监管”形成“三位一体”。
与此同时,该局建立了“上下联动,闭环管理”的运作机制,通过大数据共享和海事多业务的有效融合,使指挥中心不仅成为全局的指挥中心,还成为数据中心与研判中心、服务中心。
据了解,指挥中心若发现有船舶违章,会依托平台记录“备案”,同步要求海事处现场处置,海事处完成核查、处置后,再反馈至指挥中心“销案”。指挥中心若分析出某水域夜间船舶流量较白天多等特征,会及时提醒海事处注意。
“海事处也可根据自身实际,提出让指挥中心电子巡航、重点管控等需求。”黄圃海事处副处长何志航感慨地说,该处只有12人,要管辖来往船舶频繁的中山市北部五镇水域,人力捉襟见肘,依托指挥中心发挥平台作用,给他们增加了不少“编外”人员。
通过这种“上下联动”,弥补了人力资源不足的问题;推动“闭环管理”,则实现了监管无盲点、安全无死角、工作无懈怠。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以平台的大数据分析研判为依托,中山海事局还制定并深化了重点时段严守、重点水域严控、重点船舶严查、重大违章严惩、重大隐患严治的“五严”监管措施。同时,建立了日评、周评、月评、季评、年评的“五评”分析研判制度,抓住重点,把握规律,关注异常,着力预防,努力牵住水上安全监管的“牛鼻子”。
此外,一旦有船涉嫌违章,平台即时立案,有效避免了事后立案的人为干扰;平台还有效整合单兵执法记录仪、智能化海巡船、移动执法终端等信息化装备,实现现场执法全过程受控、全过程留痕,有效杜绝“好处费”等廉政问题,真可谓“人在干,云在算。”
依托平台,海事与船舶、航运企业之间的信息沟通更加畅顺,可谓“叫得通”;辖区重点水域的视频监控全覆盖,延伸了监管“视距”,可谓“看得见”;平台强大的管控能力与大数据分析,提升了监管效能,可谓“管得到”。记者发现,有了智慧海事平台,后船舶签证时代,海事监管不仅管得住,而且管得更加广泛、更加全面了。
智能筛选 海事监管更精准公平
“以前每天按计划出去巡航,且不说船艇速度很慢,也很难发现违法违章船舶。如今依托平台,现场执法有的放矢,既提高了效率,又节省人力物力。”曾经的海巡艇执法人员、中山海事局智管中心副主任陈振昌介绍。
据了解,以前要全面了解辖区情况必须依靠现场海巡艇的巡航,至少需要4-6小时,付出很多人力、物力不说,目的性、针对性也不强,还容易对未违章的船舶形成干扰。运用平台对辖区各管理要素进行全方位“电子体检”,不仅时间压缩至5-15分钟,平台还能列出异常状况、提出管理建议等。这就确保了海事现场检查、核查精准,让“健康”船舶航行、进出口岸“畅通无阻”,让“带病”船舶“寸步难行”。
据统计,自2015年初在中山海事局率先试运行至今,智慧海事平台共开展全面电子巡航2351次、标靶巡航1041次,电子检查船舶19868艘次、桥梁6847座次、渡口客运码头12231座次,开展港珠澳大桥大型构件运输电子护航188艘次。这些都为海事部门抓住重点、精准执法提供了坚强后盾。
然而,平台也存在漏洞:对船舶的数据采集主要基于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IS),而一旦有船舶恶意关闭,则对那艘船舶的监管将大打折扣。针对此,中山海事局同样有破解的招数。
该局在主要航道、卡口处设置了视频监控,依托平台划定管控区域进行比对,发现异常后,通知海事处现场核查、处置,并将恶意关闭AIS的船舶列入重点监管范畴,计入诚信档案,让失信者一处违规、处处受限。同时开展多年的相关专项整治,维护了公平的市场秩序。
“进入中山水域,可不敢不开AIS!”在来往中山的船员之间,流行这样的说法。
依托平台,不仅使执法更精准,也能使应急救助更加精准、科学。
据了解,出现水上险情后,平台可对遇险船舶迅速、准确定位。同时,鼠标一点就可以立即显现附近所有应急力量和资源分布情况,以便实施最快的资源调配与应急救助。此外,利用智能化海巡船艇,可将现场救援画面实时回传至指挥中心,辅助决策指挥。
信息化监控与现场执法联动,实现了海事从 “签证+巡航”到“智能化监管+精确打击”的转变。
互联互通 便民服务更多元贴心
“航行途中,只要按照指令让全体船员站到甲板上,就可以远程完成配员核查,海事的办法真的很人性化!”
“把海巡船改成了办公场所后,如今很多诸如交港建费及接受处罚等都可在船上办了,免去了跑海事大楼的来回折腾,很是方便!”
“通过专门的微信平台,我们不仅能及时收到水上交通安全信息,还能远程申请海船船员任、解职等业务,并能开展经验交流,真是一个很好的‘网络阵地 ’。”
见到记者,对于中山海事局依托智慧海事平台建立的中小海船配员远程核对平台、智能车船改造、“海事-客运安全管理交流平台”等,船东们不停地点赞。
不仅管得住、管到位,还要服务好。这是平台搭建时的初衷。依托平台强大的信息通道,寓监管于服务,做到监管与服务并举,进而让船东、船员享受“畅通、精准、便捷、共享、阳光”的多元服务,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海事保障。
这种保障随处可见。
不久前,中山海事局智管中心值班人员在“电子巡航”中发现报警:一艘空载船试图通过中山港大桥,船体较高、较大,有超高风险。为确保其安全过桥,中山海事局立即启动了上下联动机制。值班人员用平台锁定船舶位置,设为重点关注船开展视频监控,并通知执法人员赴现场指挥。在此过程中,值班人员与船方及现场执法人员时刻联络,让船方适时降速,调整船位,并协调过往船舶避让,最终该船顺利过桥……这是依托平台开发的“桥卫士”系统,船舶进入桥区水域航行时,一旦偏航和超高就会报警,借助海事部门上下联动,可以有效防止船舶触碰桥梁。
在澳门―中山游艇自由行航路中山航段,同样有类似的服务装置。航路内设置了29个摄像头形成“电子全景航道”。借力平台划定的报告线,游艇一旦过线,将进行全程、连续实时监控和提供“可视化”海事指引服务。如今,只待中山口岸开放验收通过后,澳门的游艇40分钟就可以来往中山市。
记者了解到,通过平台还可以合理地协助船舶过闸,优化通航秩序;通过平台,航运企业、船舶和船员能得到更为丰富的安全资讯、更为全面的信息互动,享受“指尖上的便利”;通过平台,还可与地方政府、有关职能部门、码头及渡口经营人等共享视频监控资源、辖区部分数据……
“互联网时代,打通数据链,不断满足公共服务需求才是王道。”广东海事局局长梁建伟表示,按照交通运输部“四个交通”战略部署与部海事局海事信息化建设顶层设计而搭建的广东智慧海事监管服务平台,功在监管,利在服务,在全省特别是中山、佛山、珠海、东莞、广州等地海事局已取得显著成效。这种“互联网+监管”的模式,至少完成了“四个转变”:监管理念从“被动响应”转变为“主动防控”;监管模式从“静态管理为主,动态管理为辅”转变为“动静态管理结合,偏重动态管理”;监管方式从“汗水型”监管转变为“智慧型”监管;海事服务从“单一化服务”转变为“多元化服务”。
据介绍,广东海事局正在积极挖掘平台潜能,以便全面升级“互联网+海事+公共服务”,努力构筑起法制化、国际化、市场化的良好航运环境。
可以预见,未来智慧海事的光芒将越来越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