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传统与反传统的并置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围城》中方鸿渐这个人物形象,因为从小受传统教育和留学欧洲的经历,使他既有西方反传统的特质,同时也有传统的一面。表现在爱情方态度上,一方面具有现代平等自由的恋爱观,另一方面又摆脱不了传统的男权中心思想,这便是《围城》传统与反传统的现代性特点之所在。
关键词:围城;方鸿渐;传统;反传统;现代性
现代性文学或者说是文学的现代性曾经一度是学界竞相研究的焦点,即便是现在,对它的研究依旧是层出不穷。然而,“现代性”这个概念并不是中国土生土长的,而是西方引进的舶来品,它是在上个世纪90年代,伴随着西方后现代主义理论被杰姆逊教授在北大的演讲介绍到中国,作为与后现代主义相对立的概念而在汉语中被使用的。实际上,英国当代社会学家吉登斯认为,现代性指一种最初出现在17世纪的欧洲而在20世纪成为具有世界历史性影响的行为制度与模式,它具有一种原生性[1]p1。而中国在鸦片战争失败后被强行打开国门,被迫接受西方从器物到思想观念的冲击,“是在西方现代性强有力的介入下生成的,即是植入性的”[2]p36。
虽然一向自诩为世界的中心、最优秀的民族的中国,在19世纪被后起之秀的欧洲国家凌驾其上,但并不甘心彻底被西方人牵着鼻子走,至少在文化上是如此,因为“中国最复杂的正在于其文化传统的复杂性,也就是说当一些新观念进入中国晚清的境遇时,他们与中国本身的文化产生了一系列非常复杂的冲击,这种冲击最后就成为中国现代性的基础。”[3]p9。王一川先生有更加深入的阐述,他认为“传统体验模式并不可能彻底退出历史舞台,而只是暂时从同质性主流隐退,转而沉落入中国人的集体无意识潜流之中,以一种变异的模式重新出现在新的现代性体验中”[2]p57-58,他将之称为“沉变”,即衰落的传统思想文化某些根深蒂固的残留物会沉落入现代集体无意识,以变异后的新形式重新出现,因此成为现代性(现代性体验)的传统原型或组成部分。这传达出一种信息,那就是中国的现代性是一种传统和反传统并置的新旧文化、东西方文化的巨大碰撞。当然,需要澄清的一点是,传统、东方文化并不一定是坏的,反传统、西方文化也并不一定是好的,二者各有其长短,需要辩证地对待。
《围城》是一部很具代表性的现代性小说,它描写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一批中国留学生回国后的生存境遇和思想状况。当然它的思想意义是丰富的,但从一个特定的角度入手,我们可以发现《围城》具有上述传统和非传统并置的现代性特点,这个角度就是主角方鸿渐对爱情的态度。方鸿渐在岳父的资助下在欧洲留过几年学,虽然没拿到文凭,但几年西方文化环境的耳濡目染,他也沾染了不少现代习气,具有一定的现代人的特征。然而,方鸿渐是一个土生土长的中国人,他从小就接受前清孝廉父亲及各级学校(即使是新式学堂也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传统教育,因此,王一川先生所谓的“古典性体验”在他身上是根深蒂固的。当一个传统的中国人去到西方,第一次看到与自己国家截然不同的风俗人情、生活情景以及思想文化,毫无疑问他内心的震动是非常大的,他新接触的西方文化与原有的传统文化之间会形成一种巨大的冲击,他在两种文化的博弈与交织中会感觉进退维谷、无所适从,这就是方鸿渐的现代性体验,这种感觉尤其在他对待爱情的态度上体现得淋漓尽致。下面,我将从三个方面进行具体论述。
一、的欢愉与受辱
方鸿渐在回国的轮船上偶遇同是留学回国的鲍小姐,二人之间并非志趣相投,也不是一见如故。鲍小姐已有未婚夫,她是一个自信很能引诱人的风情女人。旅途冗长而无聊,“看方鸿渐是坐二等的,人还过得去,不失为旅行中消遣的伴侣”,于是就打算勾引他;方鸿渐见如此可爱的一个女人对自己表示好感,觉得十分“得意”与“兴奋”,但他“只觉得自己要鲍小姐,并不爱她”。这样,两个人就发生了性关系,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之后各不相干,鲍小姐随她的李先生去了,方鸿渐又和苏文纨掺合在一起,这是一种十分现代化的感情模式。古代有男人狎妓,这是一种交易,但从未有过陌生男女之间没有感情基础,仅为身体的欢愉而发生关系,然后形同陌路、各不相干的事情。因为传统中国女子从小就被教育三从四德,他们是家族的附庸、男人的附庸,被牢牢地束缚在家庭之中,是没有思想基础,也没有机会与别的男人的,男人因此也没有这样的机会。而西方的现代社会天赋人权、男女平等自由,女子享有受教育的权利,有婚姻自由,还可以独立生存,因此男女之间有一种对话交流的平等,他们各自为一个独立自由的存在,互不依附。在欧洲留过学的方鸿渐与鲍小姐,自然受到了这种思想的影响,鲍小姐明白“快乐要自己寻”,方鸿渐也控制不了自己的“生殖冲动”,于是,在双方自愿并且渴求的前提下发生了关系,这是从西方传过来的与中国传统家庭婚姻观迥异的现代爱情观。
然而,方鸿渐并不是一个彻底现代化的人,因为他的思想里还有许多中国传统的因子。当他发现和鲍小姐之间的事情是受了她的引诱时,方鸿渐感觉受了奇耻大辱,在心里骂道:“女人是最可怕的!”纵观方鲍交往的过程,方是有心要与鲍发生点什么的,并且在整个过程中他也很得意,事后他自己还说“反正自己并没有吃亏,也许还占了便宜”。然而还是觉得自己受了侮辱,归根结底还是他传统的男权思想在作祟。传统的中国社会里,女人是男人的附庸,“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女人必须听从男人,受男人摆布。因此,方鸿渐在得知自己被鲍小姐引诱了之后,十分恼恨,因为被女人牵着鼻子走不符合他内心深处的男权思想。虽然表面上看来方鸿渐这个欧洲留学生有西方现代人的做派,也有前卫的思想,但在他意识的深处,中国传统的思想还是在起作用,这就是王一川先生所谓的“古典性的体验”沉变为集体无意识。
二、三角恋的自由与束缚
方鸿渐对苏文纨的感觉是“好比两条平行的直线,无论彼此距离怎么近,拉得怎么长,终合不拢来成为一体”,简单说来,就是对苏小姐没有感觉,面对苏小姐的进攻,方退避敷衍。苏小姐对方鸿渐还是比较看重方的,在与条件十分优秀的赵辛楣比较之中,苏小姐选择了方鸿渐,可见苏文纨是很喜欢方鸿渐的。唐晓芙是方鸿渐真心喜爱的女子,他认为她是“摩登文明社会里那桩罕物——一个真正的女孩子”,自然主动追求唐小姐。唐晓芙也是喜欢方鸿渐的,即使知道自己的表姐也心系方,然而苏小姐并不知道方唐二人之间的感情,还以为方一直爱着自己,所以这三人之间就形成了一种现代爱情模式——三角恋。这段三角恋的结果是三人都没有好结果,方拒绝了苏,苏向唐揭了方的老底,唐也拒绝了方。从这段三角恋里我们看到,方鸿渐没有被苏文纨显赫的家世、留学博士的头衔这些虚的东西所迷惑,他知道自己不爱苏小姐,因此不能接受苏小姐的爱。而对自己真心喜欢的唐小姐,虽然她只是个大学生,家世也不敌苏小姐,方鸿渐还是遵从自己的内心,热烈地追求唐小姐,这体现出来的就是现代自由恋爱的思想,接受谁、拒绝谁都由个体自由抉择,而不参杂其他外力(如家族、利益)的影响。传统中国对男女之间的恋爱和婚姻的观念却大相径庭,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是传统婚恋的模式,个人的婚姻是不能自己做主的,正如方鸿渐岳母所鄙夷的那样,闹自由恋爱是不成体统的。但在西方接受了自由民主思想的洗礼的方鸿渐具有自由恋爱的思想,认为“结婚与否,全看自己中意不中意那女孩子,旁人勉强不来”,所以拒绝了岳母介绍的富裕买办的虚伪庸俗的女儿。方鸿渐在与苏唐以及买办女儿的关系中,不管是接受还是拒绝、追求还是退避,秉持的都是遵循内心、自由恋爱的现代思想。
然而,作为一个中国知识分子,他始终还是越不过传统思想的藩篱。方明明不喜欢苏小姐,但他每次对苏小姐的进攻都采取消极躲避的方式敷衍,而不直接拒绝她,同时还要不时地讨好她,直到最后预感到要被要求向苏小姐求婚时,他才狠下心来明确拒绝苏小姐。对于方鸿渐的这种表现,可以用小说中的一个短语来概括,那就是“道义上的懦夫”。方鸿渐在与苏文纨的这段感情纠葛中,始终是优柔寡断的,他不爱苏小姐,但又不忍心当面拒绝她,想要把事情做得周全,既不让自己难堪,也不让别人难堪,因而步步退让,直到无路可退。他想做道义上的好人,保全苏小姐的尊严,但却成了事实上的懦夫,也伤害了别人。这和传统的讲仁义、讲道义的行为准则是分不开的,对别人要仁慈,要有不忍之心,凡事尽量做到妥帖周全,这是中国人固有的思想,这必然也沉睡在方鸿渐的意识深处。
方鸿渐对唐晓芙提出分手这件事的反应也可以寻到一些传统思想的痕迹。本来好好的一对恋人,由于苏文纨从中作梗,揭穿了方鸿渐买假文凭以及和鲍小姐勾搭的老底,唐晓芙一怒之下提出和方鸿渐分手。方鸿渐起初还企图解释,但听唐晓芙说出假文凭和鲍小姐的事后,自己仿佛泄了气的皮球,没有了力气,彻底被打入黑暗的深渊,仿佛被人了衣服,尊严和自信丧失殆尽。本来他是和唐晓芙平起平坐的,甚至比唐晓芙高一等,但老底被揭,方鸿渐突然感觉自己比唐矮了一截,又卑琐又低贱,已经无法和单纯美好的唐门当户对地匹配了,于是,从内心深处将自己罚了出局。方鸿渐本来是真心爱唐晓芙的,但当他的形象在情人心中毁于一旦时,他选择了毅然抽身离开,这是传统知识分子顾面子的表现。为了保全面子,方鸿渐宁愿放弃与唐小姐的感情。
方鸿渐与苏唐二人的感情纠葛一方面展现出方追求自由恋爱的现代精神,另一方面也表露了方优柔寡断、懦弱、好面子的传统的一面,对待感情同时具有传统和反传统的态度。
三、婚姻的自主与妥协
方鸿渐与孙柔嘉的爱情模式看似比较特别,是一种女性倒追男性的模式,孙柔嘉先喜欢上方鸿渐,然后一步步巧施温柔计和可怜计,向方鸿渐一步步靠近,最后达成目的。然而,从方鸿渐的角度来看,他并不一定完全处在一种被动的局面。刚开始他对孙柔嘉没有恶感,但也谈不上喜欢,后来一起经历了去往三闾大学的艰难旅途,在这个过程中,孙柔嘉给方鸿渐的印象是正面的:她没有什么明显的缺点,吃得苦,受得累,也有些聪明乖巧,方也十分照顾孙柔嘉。赵辛楣说过一句话,一起经过长途旅行而彼此不讨厌的人可以成为真正的朋友,这说明方鸿渐有将孙柔嘉当成朋友的可能性。后来到了三闾大学这个人生地不熟的地方,孙柔嘉事事都请教方鸿渐,与他走得很近,在那个男女交往还不是很开放的年代,方鸿渐并不避嫌,可以看出其实他对孙柔嘉还是有一些好感的。后来孙柔嘉受学生欺负他深感同情,得知陆子潇追求孙柔嘉他嫉妒又愤恨,这些情节加速酝酿了方鸿渐心中的情感。最后,赵辛楣的突然离开以及李梅亭和陆子潇催化让方鸿渐对孙柔嘉表露了心迹,二人终于牵手。纵观这个过程,实则是方孙二人经历种种波折后日久生情的一个过程,可能方鸿渐自己都还未发觉对孙柔嘉产生了感情,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是一个自然而然的现代式的自由自主恋爱的过程。后来,他们在没有结婚的情况下就发生了关系,又在没经父母同意下、在外地结了婚,这是一种典型的反传统的现代婚恋观。
然而,方鸿渐传统的一面在方孙二人的关系中也体现得很明显,主要反映在他结婚之后。他附和父亲方遯翁的观点,女子应该在家好好经营家庭,而不是出去工作,这多少因为孙柔嘉的工资比自己高,因而方鸿渐感到不服气或者是不舒服,归根结底,是方鸿渐的封建男权思想在作怪,不能忍受自己不如女人。还有一点也与此相关,那就是方鸿渐可以接受赵辛楣帮他找到的工作——去三闾大学任教、去报社供职、去重庆工作,但他不愿意接受孙柔嘉的姑母给他介绍工作。也许在每一个男人的潜意识深处都认为男人一定要比女人强(甚至很多女人也这样认为),他们不能接受自己屈居于女人之下,更不会接受女人的帮助和施舍,这便是一种传统的男权中心的集体无意识,方鸿渐现代性的另一面正体现于此。
方鸿渐作为一个受过传统教育和西方留学生教育的现代人,在与前后四个女人的交往中,表面上看似有着反传统的平等、自由的恋爱思想,实则深藏着传统思想的集体无意识,这正是方鸿渐这个人物形象既反传统又传统的现代性特点,也是《围城》这部小说现代性特点的一个重要方面。
参考文献:
[1]吉登斯:《现代性的后果》,美国斯坦福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第一页转引自王一川:《中国现代性体验的发生》,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10月第一版,第17页.
[2]王一川:《中国现代性体验的发生》,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10月第一版,第36页.
[3]李欧梵:《中国现代文学与现代性十讲》,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年10月,第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