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当今新闻学教育的三个着力点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当今新闻学教育的三个着力点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新闻学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当今中国大学的新闻学教育,尤其是本科与硕士阶段的新闻学教育,最为重要的目标,就是培养合格的新闻从业者;与新闻学有关的科研活动,其最重要的目的,也在于总结以往新闻工作的实践经验,探讨新闻传播的新形势、新规律、新特点,用理沦去指导新闻实践。因此,新闻从业者需要怎样的基本素养,当今社会对新闻从业者提出了什么新的要求,是大学的新闻教育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大学新闻学教学课程的设置、师资的配备、实验室的建设,都应该根据新闻媒体新的发展趋势与新闻传播的新特点,进行不断的调整。大学新闻学科的学科建设与发展规划,也应该围绕这些方面展开。

整体而言,中国的大学新闻学教育,起步较晚,而且其主要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都是在传统媒体,特别是以报纸为代表的平面媒体占主导地位的情况下确立起来的,新闻学与传播学基础理论的学习,以及新闻采集、新闻写作、新闻编辑技能的培养,是其核心。现今中国大学新闻系的师资,基本上由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大学中文系、新闻系的毕业生构成,其中一部分是高校毕业后就直接承担教学任务的。因此,无论在理念的层面、方式方法的层面,还是教师的知识结构层面,都已经很难适应当今社会新的媒体条件、新的传播环境、新的新闻运作方式的需要,亟待改变。我认为,这种改变应当从以下三个方面着力。

在新闻学教育中融入更多现代媒体技术的内容

在学科属性上,中国大学的新闻学教育,一直被界定为文科教育,其生源是高考中的文科学生,其师资也主要是文科的背景。媒体技术,则一直属于工科大学生学习的范围,很少被列入新闻学教育之中。在传统的新闻学教学中,无论是理论课程,还是采、编、写等技能培养课程,基本上都是以知识的传授与实践经验的传授为主,其教学内容与媒体技术很少有相关性;在传统的新闻媒体里,新闻采编人员与工程技术人员在职业分工上也十分明确,互不相干。

然而,近年来,随着形势的发展,这种新闻专业的定位、新闻教育的模式遇到了极大的挑战。对于传统媒体而言,无论是电视、广播,还是报纸、杂志,其新闻制作的方式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不要说广播、电视节目的采、编、播,就是纯文字稿件的写作与编发,都日渐成为一个人机对话的过程。一个普通的记者或编辑,除掌握传统的新闻技能外,还需要具备运用各种现代媒体技术设备的能力,尤其是要不断适应设备功能与技术的更新。传统文科大学生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已经远远不能适应这种要求。对于以互联网技术为依托的新媒体而言,其工作中媒体技术的含量更大,媒体技术更新的速度也更快,不掌握现代媒体技术,根本无法进入这些行业。

实际上,无论对传统媒体而言,还是对新媒体而言,媒体技术都已经不再仅仅影响新闻信息的采集、制作、传播方式,而且深深地影响到信息的内容、新闻的文体与语言方式。一个新闻专业的毕业生,不能掌握现代媒体技术,不具备适应不断更新变化的现代媒体技术的能力,将在未来的新闻工作中举步维艰。

因此,当今中国高校的新闻学教育,必须从纯文科的办学理念与办学模式中走出来,直面现代科技发展对新闻从业者提出的新要求,将媒体技术的掌握与应用,纳入教学内容之中,给予充分的重视。而现代媒体技术的教学内容,一方面需要足够的实验设备来支撑,另一方面也需要有熟练掌握各种媒体技术、洞悉现代媒体技术发展方向与趋势的师资。这就要求现代大学的新闻专业,融入很多工程技术学科的因素,具备文理兼容的色彩。而当判断一个大学新闻专业的办学实力与办学水平时,其以实验室建设为核心的“硬件”条件,以及教学内容中现代媒体技术课程开设的数量与质量,就成为一些十分重要的指标。

新闻学教育要充分考虑社会的需要

在新闻学教育中融入更多媒体技术的内容,本身就是从新的社会历史条件对新闻从业者提出的新的要求出发的。而技术性因素的增加,只是新闻从业者所面对的新挑战之一。当今社会实际上对新闻从业者提出了更多的要求,而从事大学新闻学教育的人,必须对这种要求有清醒的认识与准确的把握,根据社会需要调整大学新闻学教育的内容与方式方法。

为了适应社会的需要,中国高校的新闻学教育首先必须建立在中国自身的新闻理念、新闻制度、新闻从业环境的基础之上,具有自身的特色,不应当抽象地、不加选择与分析地向学生灌输西方的新闻学、传播学理论。与此同时,聘请一些优秀的媒体从业人员进入高校的课堂。增加一些学生与教师进入媒体的机会,进行一些高校与媒体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对于大学的新闻专业而言,是十分必要的。它将有利于将中国大学的新闻学教育深深地扎根于自身的社会土壤之中,培养出真正适合社会需要的新闻人才。

其次,我们还应该看到,近些年来,中国的新闻媒体内在结构与生存环境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方面,传统媒体,尤其是报纸、杂志等平面媒体的生存承受了极大的压力,其受众在减少,影响力在降低;另一方面,商业网站,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在新闻传播中的地位日渐凸显,成为社会成员尤其是青少年接受新闻信息的十分重要的渠道。与此同时,不同媒体之间、相同媒体之间在受众数量、市场份额与社会影响力之间的竞争,已经达到了十分激烈的程度。这就要求大学的新闻学教育,一方面不应该仅仅针对传统的媒体,而要充分意识到将来有相当一部分毕业生会在新媒体当中就业;另一方面,无论在何种媒体就业,新闻从业者都必将会面临十分激烈的竞争,不仅要具备过硬的新闻业务能力,而且应当具有很强的开拓精神、创新精神以及市场运作能力。这一切,都对新闻从业者的综合素质、知识结构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也给大学的新闻学教育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大学的新闻学教育,必须根据这种情况,做出相应的调整与改变。

在新闻学教育中应当进一步加强人文教育

当我们提出大学新闻学教育要增加媒体技术的内容,针对社会的需要培养应用性人才的时候,并不是说要弱化新闻学教育中人文教育的内容。相反,当代中国大学的新闻学教育,人文教育也是应当着重强调、努力加强的一部分内容。

中国最早的大学新闻学教育中,是包含了人文教育、尤其是文学艺术教育内容的。中国文学史课程、艺术理论课程,都被许多高校的新闻学专业纳入了自己的教学内容之中。然而,随着新闻学学科的发展,新闻学科独立意识的增强,这些内容被一些新闻院系逐渐压缩,甚至全部剔除了出去。这种对大学新闻学学科教育专业化的理解是狭隘的,对新闻专业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十分不利。

人文教育的目的,实际上不在于知识的获得,而在于人格的培养、趣味的熏陶、思想境界的提升、思维方式的开拓。单纯的新闻业务训练,如果没有人文教育做支撑,很难把一个大学生造就成一个真正优秀的新闻工作者。现代科学技术如果不与人文内容、人文精神相结合,也很难产生有内涵、有魅力的新闻作品。新闻从业者的新闻创意水平、把握时展潮流的能力、对人生与社会的深刻理解与洞悉,更是建立在深厚的人文素养之上。缺乏人文关怀精神的媒体,很难成为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力的媒体;缺乏人文素养的媒体从业者,也很难成为一个真正优秀的媒体人。

因此,大学新闻学教育绝对不应该忽视、弱化人文教育,而是应该给予人文教育以十分重要的地位。只是在进行人文教育时,要充分意识到人文教育以综合素质培养与提高为目的的特性。一方面,拓展人文教育的内容,可以将文学、艺术、历史、哲学、文化等内容,都纳入人文教育的范畴之内,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兴趣,自主选择人文教育的课程;另一方面,改变人文教育以知识传授为主的教学方式,增强实践与体验的内容,将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融人人文教育的过程当中,以增强人文教育的效果。

可以说,只有在传统的新闻专业业务能力培养的基础之上,将现代媒体技术与人文素质教育融入新闻教育之中,同时充分考虑社会的需要,才能够真正提高中国大学新闻学教育的质量,使培养出来的学生既有扎实的新闻专业基本功,又具有深刻的思想与开拓的精神;既能够适应当下的现实环境,又具有把握未来社会发展变化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