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动画短片中的创意思维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动画短片中的创意思维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创意是动画艺术的生命,而动画短片是创意的集中体现。当前国内许多动画短片由于创意的薄弱致使作品缺乏感召力,特别是一些初涉动画的创作者,虽有满腔热情,却苦于创意思维的局限,许多作品落入俗套,不免让人惋惜。本文试图对国内外优秀动画短片做出分析,概括出适于短片创作的创意思维特征。当然,创意是一种无规律可循的思考活动,因而本文探讨的创意思维方式,仅限于对创意无方的创作者做出引导。它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创意能力,但不能解决所有的创意问题。

[关键词] 动画;创意思维;短片;灵感

创意是动画艺术的生命,动画短片是创作者创意的集中体现。纵观世界动画史,优秀的动画导演无一不是从短片开始自己的动画创作生涯。动画短片创作是提高创作者创意思维水平和导演能力的必然过程,创作者可以在此过程中得到锻炼。然而创意往往像绕梁之音一般美妙却无法言状,有时也许灵感泉涌,有时就只能昙花一现。如何敏锐地把握住这一灵感之源,确实是动画创作人的重要课题。

一、动画短片的形式特征

动画短片篇幅虽然短,却凝聚了创作者丰富的想象力和高超的艺术表现力。动画短片形式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短小精悍

动画短片最突出的一个特点就是短,简洁而写意。这一特征决定了创作者在有限的时间内将更多的精力放在表达情感和思想上。如我们所熟悉的动画短片《木摇椅》,影片只有15分钟,却涵盖木摇椅所经历的丰富“一生”。影片通过木摇椅的变迁,讲述了乡镇人们生活的变化以及工业生产所带来的变迁,让我们经历了一次难忘的心灵之旅。

(二)创作手段独特

与制作动画长片相比,动画短片的创作手段更加多样化,因而也更显独特。除了传统的手绘与偶动画以外,使用不同材料(如沙、纸、食品、工业零件等)创作的作品也屡见不鲜。如《铁丝圈的恶作剧》采用铁丝作为动画的制作材料。那段有限的铁丝,象征了人们所拥有的时间、精力,都必须面对此消彼涨的选择。这部影片中,所有的人物、道具都是用铁丝折成的,就像用简练的笔调勾画出来的形象。这种形式的创意和富于象征意义的风格十分相配。同时,这种形式本身就很独特,观众会把这种新鲜的视觉形象牢牢抓住。

(三)韵味深远

故事好看、人物生动、主题深刻是优秀剧作的标准,但只有故事往往还不够,还要有蕴含于故事的情感基调。这种情感基调往往能使短片产生诗化的韵味。如《父与女》把女儿对父亲的爱与等待融入一个如诗似画般优美的氛围中,整体格调犹如水晶般透明光滑,流畅的叙事线条,简洁的画面,静静荡漾的情感。短短的8分钟承载了女儿对父亲的深切怀念。

二、优秀动画短片的创意思维要素和特征

(一)优秀动画短片的创意思维要素

1.生活形态为根本

假定性是动画的艺术特性之一,动画中的一切都可以是虚构的:故事可以是编造的,动画角色可以是没有生命的偶、图形甚至符号,动画场景也可以是假设的。然而这一切“假象”所传递的情感与观念必须是真的,这正是动画艺术有别于其他艺术门类的魅力所在。优秀的动画短片,应该具备使观众产生共鸣的特质。要使虚构的动画片打动人心,就必须以现实生活形态为依据。故事情节需要合情合理,动画角色无论被设计成何种造型,有生命或无生命,它们需要具有拟人的性格和行为。观众总是习惯把既有的现实生活经验作为动画是否合乎情理的标准,所以动画短片的创意必然来源于人的现实生活。完全脱离生活逻辑的创意注定是没有生命力的。就这一点而言,创作者的生活阅历对创意思维的影响意义深远。成熟的创作者总是能够敏锐地捕捉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用于创作片中的细节,这样的生活细节越多,创作者发挥创意的空间就越大,作品自然也更具亲切感。因而对于动画创作者来说养成在生活中细心观察、真心体会的习惯是培养创意思维能力的先决条件。

2.跨越疆界的价值观与情感

优秀的动画短片往往具有鲜明的价值观或动人的情感,且这些价值观和情感往往跨越了文化的疆界,是人类共有并能够普遍被接受的。如此才能使观众沉浸其中,获得真情实感的情绪宣泄。因而创作者在进行创意活动时,必须要重视价值观的确立和情感的传达。如同样是表现父女之情的北京电影学院学生作品《南茜的早晨》一片,南茜的父亲是位大忙人,总是乘坐飞机出差,没有时间陪伴女儿。南茜虽有些失落但也理解父亲,在父亲节这天,南茜跑上天台与掠过的飞机合影,那一瞬间,巨大的飞机仿佛幻化成伟岸的父亲,这种跨越疆界的父女之情虽不比《父与女》的生离死别来得浓重,但也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3.文学气质

气质是内涵的外在表现。好的动画创意往往具备了丰富的内涵,因而也必然能散发出高雅的文学气质。如《父与女》的节奏处理,像一首长诗,又像一部动人的短篇小说,辞藻虽算不得华丽,却也能恰到好处让人鼻头酸楚。短片《木摇椅》更像一部长篇小说,纪录了摇椅所经历的“人生”,有快乐、伤感、惆怅和寂寞,不禁让人感慨起人生的短暂和无奈。《铁丝圈的恶作剧》则像一篇充满哲理的寓言故事,观众能够在戏剧化的故事中领悟到人生。因此,在创意思维过程中,文学气质也不容忽视,应从增加剧本的可读性入手展开创意,在创意中融入文学内涵,同时注意把握叙述的节奏,在高潮时加快节奏,需要抒情时舒缓节奏。

(二)优秀动画短片的创意思维特征

1.空间的虚实对置与融合

动画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具备了浪漫的天分和潜质。所以动画中的空间亦可有虚实之分。如果把动画中的“客观现实空间”看做是实的,那么角色的心理空间即是虚的。在绝大多数动画片中,虚实空间是同时存在的。这种特征可以为我们的创意提供一个参考。在动画片的创意中,许多时候虚实空间是保持对置的,即角色所经历的现实与其心理期望相背离。如《木摇椅》中,木摇椅身处孤寂的现代艺术博物馆,头脑里却浮现起自己曾经的经历:温馨、快乐……《父与女》中,当女儿已成老妪,湖底干涸早已成为一片荒草地时,女儿仍然到湖边翘首以盼,尽管父亲不会再回来了,然而导演却将结尾以浪漫主义的手法作了大胆处理:在女儿心理期望落空时,高大的父亲形象终于出现在女儿面前,于是女儿奔向父亲,也渐渐从老妪变回年轻的自己。这一段现实空间是令人伤感的:女儿已经年迈,父亲也许早已遭遇不幸。但在女儿的心理空间中却是另一幅完美大团圆的景象。导演的这种虚实空间对置的处理手段使结局变得无限温情。

虚实空间也常常会发生融合。如《聊天》一片中,现实空间是特定时代背景下严肃中透着些许压抑,而年少的主人公心理向往着自由,那张戴着黄格子围巾的邻家女孩背影照片总是带来无限美好的遐想。父亲严厉管教与120照相机镜头里的美妙的“虚像”形成对比,虚实空间对置着。但当影片进入高潮时,虚实空间产生了融合。懂事的主人公即将离开父母去远方,火车徐徐开动,父亲在月台上吃力奔跑着将一本笔记本递给车窗内的主人公,虚实空间逐渐相融:主人公翻开笔记,那张女孩背影照片和父亲的鼓励“为了明天向前进”几个字映入眼帘,画面中笔记本缓缓落下,对面出现了戴着黄格子围巾女孩的身影,美好的遐想此刻与现实空间融为一体。这种虚实相融的处理恰到好处,有种苦尽甘来的余味。

2.时间与空间的转换

动画中的时间与空间是可以转换的,这种情况在动画短片中发生较多。如法国Supinfocom学院的学生作品Timtom一片,陌生人Tim和Tom被设置在画面的两端,两人相见恨晚,却无法相聚,因为一只“大手”要将他们阻隔开,“大手”随时能将播放中的影片胶片停止下来。为了相聚,Tim,Tom与“大手”斗智斗勇。期间,Tim从影片的胶片格中跳了出来,代表时间的胶片格甚至成为Tim的梯子。这种游刃有余的形式创意将动画时空的自由性发挥得淋漓尽致,也令该片显得与众不同。

三、找准着眼点,改变惯性思维

找准着眼点,改变惯性思维,才能打破创意的桎梏。举个例子,环保一直是艺术家所关注的创作主题之一。近年来飓风、洪水、地震、海啸等灾难频现,使环保当之无愧地跃升为动画短片创作的首选主题,因而出现了大量环保主题的动画短片。然而多数创作者却深受惯性思维的左右,如恶劣的环境化身为恶魔,吞噬地球;遍地荒芜、没落的工业废墟,机器人取代人类生存了下来;大地干涸,生灵涂炭,人们为了争夺最后的水资源展开战争……这些似曾相识的故事成为众多创作者的剧本初稿,然而短片简短明了的形式特征已经决定了这些大片式的情节水土不服的命运,更何况这些烂熟于心的故事根本无法提起观众的兴趣。多数创作者并没有认真深入地思考命题,着眼点不明确,结果导致场面浩大却内容空洞,当然不能引人入胜,更不能发人深省。中国美术学院学生作品《然后住在哪里》也是以环保为主题的动画短片。该片的选材就简洁明确,以人类不断制造垃圾为影片主线,以荒诞的手法表现主题。住在楼上的人往窗外扔垃圾,年复一年,垃圾淹没了层层屋宇,人们只能在楼顶上加盖房屋……我们虽然没有往窗外扔垃圾,但我们每个人都在生活中有意无意地“制造”垃圾,短片的题目也正是需要观众正面回答的问题。简洁而直入主题,让人印象深刻。广州美术学院学生作品《黛子小姐》则又有所不同,该片着眼于“限塑令”,将不可降解的塑料袋刻画成一个“殉情自杀”却又死不了的“黛子小姐”形象,生动有趣。看似一段凄美而有些俗套的爱情故事,但醉翁之意不在酒,“黛子小姐”反复绝望地自问“为什么我还活着”令观众在怜悯其遭遇时亦能深深领悟“限塑”的重要性。两部短片着眼于人们生活中与环保相关的具体行为,却又越过惯性思维,言之有物,生动简洁。

四、结 语

与国外的动画短片相比,我国的动画短片在艺术性和思想性上还有些差距,单纯表现某种理念和情绪的动画短片数量不多,还需要国内的动画专业人员多去创作和实践,对固有的创意思维进行突破,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在传统动画的基础上,从表现空间、动画技术等方面入手,寻找动画发展与创新的问题和契机,力求在纵深空间的表现上给动画灌输新的生命与动力。相信只要我们不断努力,一定会呈现出品质优良的动画短片作品!

[参考文献]

[1] [比]普里高津,[法]斯唐热.从混沌到有序[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

[2] [美]大卫•波德维尔,克里斯汀•汤普森.电影艺术――形式与风格[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3] 佟婷.动画艺术论[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7.

[4] 吕鸿燕,张骏.动画大师的生平与作品[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7.

[5] 黄大为.动画短片设计与制作[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

[6] [美] Nancy Beiman.准备分镜图――动画编剧有角色设定[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8.

[7] 贾否.动画概论[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5.

[作者简介] 于瑾(1979― ),女,山东青岛人,中国美术学院艺术硕士,中国美术学院传媒动画学院动画系讲师,主要研究方向:动画设计与制作及动画短片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