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对中国粟文化的开拓性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对中国粟文化的开拓性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粟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位居五谷之首。在漫长的农耕文明时代,中国人最大的梦想便是国泰民安、五谷丰登,而五谷中最早为中华先民所熟悉的便是粟与黍。江山社稷的“稷”就是来源于谷子,进而代指主管粮食丰歉的谷神。在史前新石器时代,华夏祖先已经开始大面积种植并食用粟和黍了。之后经过数千年的人工培育选种,中国培育出了异彩纷呈的粟类作物品种。中国最早的酒、醋就是用小米酿造的。在小麦传入中国、水稻跨越长江进入黄河流域之前的数千年中,正是粟与黍等带有颖壳的本土作物养育了中华民族,滋养了华夏文明,终使华夏文明成为同时代最辉煌的古代文明之一,且生息绵延数千载依然灿烂辉煌。可以说,在各种农作物当中,粟的文化内涵最为悠久丰富。随着我国建设小康社会时代的到来,粟作中蕴含的历史文化和人文精神日益凸显,粟文化这一座沉睡在地下的“金矿”等待着人们去深入挖掘。

尽管粟文化研究是一个极具价值的研究课题,然而长期以来却被学界所忽视。部分原因在于,在生产力水平极低的年代,粟乃至五谷仅仅是解决国民温饱的手段,粟文化的研究与弘扬难以提上日程。另一原因在于,粟文化作为一个跨越古今、横贯中华民族方方面面的重要命题,研究难度极大,若不具备广博的知识和开阔的视野,就难以把握这一命题的精髓。河北经贸大学张云研究员、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王慧军教授,以敏锐的学术眼光瞄准了“中国粟文化研究”这一选题,他们以国家谷子糜子产业技术体系为支撑,以农业经济博士后流动站为平台,与各界学者进行了充分交流和研讨,经过三年时间的艰苦努力,完成了《中国粟文化研究》一书。该书从选题上具有填补空白的意义,其出版恰逢其时。

《中国粟文化研究》一书对于粟文化的挖掘、传承与发展做了许多开拓性研究。它将分散在历史学、人类学、农业经济管理学等各学科的粟文化资源进行系统集成,首次从物质、精神、制度和生态四个层面全面挖掘了粟文化的丰富内涵,阐明了粟文化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体系中的重要地位;首次从经济价值、社会价值和生态价值三方面分析了传统粟文化在当代社会的价值,提出了企业、政府等多主体参与的粟文化传承与发展途径。这些内容和观点颇具创新性。当然,相对于粟文化这一博大精深的课题来说,该书还有许多方面需要进一步深化、细化。

《黄帝内经》提出了“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的膳食配伍原则,祖国医学素来有“五谷养五脏”的说法。国人几千年来一直把谷物当作主食,被证明是符合养生之道的。然而,在西方文化大肆入侵的时代潮流之下,小米逐渐沦为一种“杂粮”,成为国人在吃腻了精米白面之后的一种调剂。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富贵病”日益增多,很大程度上是东方民族饮食西方化的必然结果。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韩国人“身土不二”的策略启示我们,恢复“五谷为养”的优良饮食传统,是国民健康的不二选择。当今时代是一个符号经济时代,要使粟重新成为中国人餐桌上的主食,必须通过文化引领,创造需求,培育需求,打造品牌。大力宣传粟文化,把文化元素注入五谷杂粮之中,满足人们的口福、眼福,既是杂粮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也是我国农业现代化的重要使命。从这个意义上说,做好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绝非单纯地出自几位学者的兴趣,更是实践的迫切需要。

作为一项关系中华民族软实力的重大课题,对粟文化的研究需要协调组织不同学科领域的学者参与,将考古学、农学、植物学、遗传学、生态学、历史学、经济地理、民族学等学科领域的理论、研究方法结合起来,真正实现多学科的整合研究。我相信,粟文化研究作为一个新的学术增长点,必将引起更多学者的关注和积极参与;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必将得到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共同为推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奠定坚实的文化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