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关于人物纪录片创作的几点思考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关于人物纪录片创作的几点思考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近几年,在电视节目中,电视纪录片已成为深受观众欢迎的一道佳肴。在纪纪录片中,人物纪录片的创作始终占据着主流空间,以其强烈的感染力、深刻的内涵、独特的视角、原汁原味的生活,最深切的人文关怀,深深打动着观众的心。强烈感染力和经久不衰的审美价值就在于此。应该说,创作一部成功的人物纪录片,从选材、策划、采访拍摄以至后期编辑,创作者都要付出无数艰辛与努力。创作一部优秀的纪录片,对于执着于纪录片的编导们来说,永远都是无法抵挡的诱惑。下面要谈的就是关于人物纪录片创作的几点思考

1创作者的情感投入

这似乎是老生常谈,实情又确实如此。拍任何一部片子,哪怕是风光片也好,创作者都应该有情感的投入。所以说以情动人,有了感情,山水都有了了灵性。不论是表现一个卓有成就和成功者,还是一个普通人,创作者要抛开功利色彩,以平等的、真实的心态来纪录、来面对。你必然要被对方的某一处所打动,这种打动,影响着创作者的创作热情及创作态度。从某一层面上来说,创作者是不宜在作品中展示自己的情感的,但是创作者对所拍摄人物的情感,会从他在片中对这个人物命运主题的把握以及细节的运用倾泄出来。这种情感的投入还要求,创作者与被拍摄人物之间的情感交流。一部纪录片的诞生,无论它是阳春白雪还是下里巴人,都诞生于情感的基础之上。创作者对拍片是冷漠的,应付差事,即使是好的选题,也不见得会产生好的纪录片。

纪录片拍摄的一个基本原则是:有选择地纪录现实生活中的原生态。而这种原生态的纪录又是需要时间的,特别是要纪录出“故事”和“情节”,需要被拍摄者即主人公的配合。有了情感的交流,使我们与主人公之间形成亲切而友好的关系,“他”对我们工作理解与信任,会使“他”在电视镜头前消除距离感与陌生感,只有这样,才有利于细节的捕捉、情节的展开及人物个性化的展示。

2 记录片的时间跨度

要想创作一部好的记录片就必须有充分的时间做保证。创作者要耐得住寂寞,把身段沉下去。“三深入”就是我们搞好记录片工作的指南。我们在CCTV节目中经常看到的“人物”专访的栏目,仅仅十几分钟的人物专访,记者往往要跟踪拍摄这个人几天有的甚至拍摄几年,才能把这个人物内心深处的想法、感情充分的显示出来只有这样拍摄出来的人物才能鲜活、生动、感人。所以说要想拍出好的作品,就要深入生活,体验生活。在拍摄人物记录片的时候如果没有时间跨度,被记录者就会显得不鲜活、不厚重。在实际工作中我们经常拍摄农村题材的作品,我拍摄的《一个老汉的秋收》就是把这个农民从春耕到夏作到秋收的各个时段完整的记录了下来,十分钟的片子前后拍摄了几个月,夏作和秋收的时候我们就吃住在老汉家里,有时在农民家一呆就是一个星期。把一个农民一年的辛苦劳作、祈盼和丰收的喜悦全部记录下来,片子具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当年就获得了我们省记录片评比二等奖。

3 人物个性化的展示

这一点,似乎是人物纪录片多年来发展的一个大趋向。从最初对人物高大全的歌颂到人物个性化,人物纪录片的创作,才算真正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灵魂。与新闻性专题相比,纪录片是深沉含蓄的。所以纪录片不可能像新闻性节目那样直白、犀利,相反,纪录片魅力就在于它纪录的是现实社会和人文思想怕存在形态,人物纪录片,则是人的生存状态、过程,用真实重构生活,它有着更现实、更深远的教育意义、艺术品味和思考价值。而观众的思考和回味来源于什么?那就是人物的个性化。没有了人物的个性化,单单停留于浮华、完美的展示,就像的摄影灯下化妆好的美女,只会让人觉得虚假不真实。

人物的个性化,因为有成功有失败、有欢笑有眼泪、有台前有幕后、有辉煌有缺憾,使纪录片的创作更具有价值与魅力,这也需要创作者要以贴近尊重的心境去发现和表现,要感性的认识、理性的思考,还要自己确定自己把握的方向。同样一个人物摆到面前,编导要展示什么?他的哪一点更闪光,哪一点最精彩?生活就像每个人一样,所带给我们的,都是一种不协调的美,这种美,让被拍摄的人物具有向外辐射的张力,从而形成片子真实地诠释客观事物的特色,从而给观众留下深刻的烙印。

4提炼和突出主题

如果说人物个性化,是人物纪录片的“神”,那么主题,则是“魂”,有神而无魂,则形象是呆板的。主题,便如同画龙点睛里的“睛,让观众在收看的时候,眼睛和心灵共同去关注。有了这个魂,纪录片的忠实纪录,才会给人们一个发现的过程,一个思考的过程,一个认知的过程。曾经看过很多优秀的纪录片,像《最后的山神》、《舟舟的世界》《幼儿园》等等,它们最后到底要讲述的是什么?是人与自然、还是人与民族、文化的间隙,还是人的生存状态,由一个小人物的命运而带来的种种思考,是编导把自己的主题即片子的“魂”贯穿始终而产生的。

主题是怎样产生的?它是创作者对所拍摄人物的透视与思考,这是个取舍的过程,是把所纪录的真实加以再现的过程。不管曾拍摄了多少素材,朝多少个方向做过努力,最后,都只能有一个主题。曾拍过一个热心环保事业的农民,在农民中发起“百棵树养老工程”的活动,开始时是为这个活动吸引而起,时断时续拍了一年,待要成片时发现这个思路不能用,这样的结果只能是新闻专题而非人物纪录片。于是又静下心来重新思考、重新之审视这个农民所做的一切。最后,从人与杨树、人与自然的情感为主题,这部片子才有了整体和谐的美。

只要作品保持住最初的感动,并忠实纪录作者认识事物的感动过程,作品就会非常真实,观众在欣赏伤口的过程中就会与其保持同步的感动。纪录片似乎永远肩负着自己独有的使命感,沉重中有欢乐,深刻中有微笑。一部优秀纪录片的创作,绝不仅是以上三点,它还需要时间的跨度、细节的丰厚、镜头语言的冲击力、解说词的阐述等等。对于人物纪录片的创作,更是如此,面对广阔无垠的艺术领域,它需要我们这些忠实的编导们,在实践中努力,在跋涉中探索,在成熟中面对。

参考文献

[1]钟莉颖.浅谈人物纪录片创作.新闻与写作.

[2]张明.纪录片漫谈.新闻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