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高中地理新教材教学探讨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高中地理新教材教学探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湘教版新课标地理教材使用至今将近四年。新教材在课程理念、知识结构、教学内容呈现形式、教学设置上与旧教材都有较大变化。下面就如何使用新教材,领会新课改精神,谈一下自己的体会。

在课程理念上,旧版教材是通过传授结构化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以完整、系统的知识体系来让学生认识自然、形成观念,强调知识的记忆、理解和运用。新版高中地理教材从教材结构到教材内容组织,均渗透了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这一基本思想。整个教材的着眼点,不是拘泥于单纯向学生传授系统的地理知识,而是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从满足学生不同的地理学习需要、培养未来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为目标,注重学习过程评价和学习结果评价的结合,更加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在提高学生联系实际的能力等方面开创了新的道路。

新教材知识体系编写也有很大变化,旧教材按自然地理即地形、气候、水文、植被、土壤自然地理要素顺序编写,人文地理即农业、工业、商业、人口、城市、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顺序编写,侧重知识的完整性、系统性。新教材则注重学生思维习惯,从学生学习知识和应用知识的角度,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和发展学生思维,提倡“建构主义”角度进行编写,感觉知识零乱。所以在教学中,首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思路,应充分理解新教材内容章节之间、每一节之间的知识结构的逻辑联系,按学生认知世界、自然的规律,从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兴趣、学科素养角度,把自然地理知识拆分和糅合到人文地理的内容中去,这样才能与教材同步,学生才不会困惑,也能更好地增强学习效果。新旧教材知识体系的变化也使教学从“体系性”的学科教学向“专题性”“案例性”教学转变。刚接触新教材时,许多教师对新教材内容重地图、案例、事实、现象,轻系统的文字阐述很不习惯,于是又找回旧教材,沿旧教材顺序利用新教材的图片、案例等素材资源和“活动”等教学方式进行教学。这样既违背了课改精神,也让学生的学习无从下手,思路混乱,是不可取的。

新教材在教学内容呈现上也与旧教材有很大变化,新教材文字更简洁、生动,语言表述力求生活化、形象化、通俗化,所占篇幅明显减少,图表数量增多,甚至一些地方采用以图代文,图文并茂,使图像成为课文的有机组成部分,呈现方式丰富多彩。与以往的教科书比较,新课程的名词、概念出现得少了,结论性的叙述少了,“读图思考”“活动”“阅读”和“案例”等问题探究的形式多了。因此,教师在利用新教材时,就应该充分利用这些图表、案例,在教学中注意情境的设置,提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自己思考、让学生自己观察,让学生自己表述、概括,得出结论。

新教材的内容不一定是必须全部掌握的,学习的侧重也不相同,这也给教师使用时更大的灵活性。我们可以根据学校的课程设置和学生知识层次,安排我们的授课顺序,或调整授课时间,根据时事或当地实际选择教学案例。我们的教学安排是将新课程分为三块:高中必修Ⅰ和选修Ⅴ(自然灾害与防治),必修Ⅱ和选修Ⅲ(旅游地理)、选修Ⅵ(环境保护),必修Ⅲ分别结合进行开设。每一模块所采用方法和侧重点也不相同。必修Ⅰ学科归属偏理,我们在教学中注意将地理原理、地理规律讲懂讲透,练习侧重对原理、规律的运用,联系实际分析解决问题。必修Ⅱ主要内容包括农业、工业、交通运输业生产活动的空间布局,人口、城市和环境以及可持续发展等问题,内容偏文,知识点分散,记忆量大。学习中强调宏观整体分析,侧重观点、方法的运用,注意结合区域实际进行评价与分析。必修Ⅲ选取“区域可持续发展”案例,是将必修Ⅰ、必修Ⅱ地理原理知识与具体实践的结合,学习中要注意案例背景分析、区域可持续发展措施形成的过程分析、原因追溯。通过案例分析帮学生实现从“个”的知识到“类”的知识的提升,而后运用“类”的知识去分析“个”的现象与问题,实现由感性到理性,由生活实践到理论的提升。

总之,对于新教材,要改变教学方法,转变教师角色,充分发挥新教材的优势,让学生参与到地理原理、规律的形成发展过程中,使学生变“被动学”为“主动学”。

(河北省晋州市第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