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当代大学教师如何实现自己的职责与使命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当代大学教师如何实现自己的职责与使命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国将衰,必贱师而轻傅”,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肩负着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承载着整个国家民族的复兴。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人类社会的巨大进步,传统的“传道”、“授业”和“解惑”等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研究型、创新型、引导型教师成为一种时代需要和发展趋势。为此,主要阐述当代大学教师如何通过实现自己的职责使命,指导大学生掌握的基本技能和培育他们的民族责任感,为中国的崛起奠定能力和思想的基础。

关键词:当代大学教师 职责 使命

早在20世纪末,就有学者预言未来的21世纪,人类即将迎来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然而,当我们身处在这个年代,才真正感受到爆炸的威力远远超出了人们的想象。知识经济、信息互联、大数据等新型词汇已逐渐渗透到我们日常生活中。知识成为了一种提升综合国力以及增加国际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相应地,人才作为传承和创造知识的主要对象,是推动社会科技发展、生产力和社会文明的主要力量。然而,“人才的培养不是始于工厂或实验室,而是始于教室”,教育肩负着培养人才的伟大使命,承担着作为保护、促进、推动和丰富知识与文化、以及培养人才的神圣职责,承载着国家民族的希望和未来。与基础教育不同,大学教育的职责在于激发兴趣,启发思维。“人才的培养在于教育,教育的关键则在于教师”,大学教师作为大学教育的主要承载者,是教育事业的第一资源。教师的成长和发展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有了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就有了学校的提升和飞跃。

在传统的教育体系中,教师的主要职能仅仅是“传道”、“授业”和“解惑”。然而,随着知识的商品化、资本化、现代化以及生活化,它们的更新速度突飞猛进、科学技术也是日新月异,已有职能范围不足以概括大学教师的全部职责和使命。围绕“知识爆炸”这一时代背景,为了让大学教师能够承担起时代赋予他们的历史责任,培育能够将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除了传统职能,大学教师还应具备以下职责和使命:

一、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不断提高专业素养,成为研究型教师。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纵观当今世界,知识更新换代的频率正在加快,知识经济已初见端倪,终身教育已成为现代社会的需求。这就要求教师不能抱着自己的学历、躺在曾经的功劳簿上,用已经过时的知识和观念去培育学生,其结果必然是“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终身学习是21世纪基本生存素质,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授者,更应该强化自身学习,树立终身学习观念。

我国已从传统的粗放型经济模式转向集约型模式,这就需要大批掌握新知识、新理念、新技术、新方法的新型人才。这就要求教师必须通过学习,具备扎实的教学基本功,掌握先进的文化和知识,从而达到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必须有一桶水的基本要求。例如,由于信息时代的到来,学生可以从网络上获得大量的信息,解答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任何问题。在这种情形下,拥有“一碗水”的教师就不需要给学生传道授业解惑了。那么,教师只有通过学习,不断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掌握现代技术和教学技能,才能延续职业生涯,防止逐渐枯萎。终身学习是一种知识传承、知识更新的要求,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要用尽自己一生利用各种机会去更新、深化和充实最初获得的知识,使自己适应快速发展的社会。因此,终身学习应该成为现代教师的基于职责和使命。

二、勇于探索创新,创造行之有效的方法,成为创新型教师。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新技术、新发明不断涌现,为了能够第一时间抓住机遇、推进自主创新,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占据主动,持续创新力已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本要求。这就要求教师不能教授已有的知识,更重要的是激发出学生的创造力,为建设国家培育为求真知、求新知而敢闯、敢试、敢冒风险的大无畏勇气的创新型人才。用于探索创新是21世纪社会进步的原动力,教师作为人才的培育者,更应该具备献身精神和进取意识等可贵的创新品质。

三、学会学习,做到知行合一,成为引导型教师。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作为专门从事人才培养的职业,从业者不但应该具备广博的专业知识,精湛的教学艺术,而且应该学会怎么学习,引导学生掌握学习的途径和方法,从而使学生在离开学校后,仍然可以自主学习,达到终身教育的目的。随着我国迈入信息化社会,知识的传播形式正在发生根本性变化,由传统的书本、口授等学习途径和方法逐渐扩大到了网络、讲座、视频、研讨、实践等形式,因此,如何利用信息化给我们生活带来的便利条件,教授给学生学习方法,使他们能够由被动、机械地学习向主动、探究地学习并且善于从日常生活中发现自己感兴趣的问题;由依赖课本转变为关注社会实践、经验和其它信息资源;由盲从权威转变为发展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转变;由过分关注单一应试知识转变为注重认知、兴趣、科学精神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参考文献:

[1]林静.创造性人才培养的关键在于提高基础教育师资素质[J].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00(4):23-27.

[2]谢广生.创建学习型社区与地方高校资源共享[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4.

[3]徐艳.探究式学习在教学中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