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金溪场银坑记》摩岩石刻考辨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金溪场银坑记》摩岩石刻考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位于江西省金溪县城属在地的秀谷镇北门村委会第四、第五村小组和县华侨农场金窟林场分场境内,即距县城东门外约一至两公里处的宝山金银矿冶遗址,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七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包括紧密相连的金窟山、老虎垅、铁屎墩(山)、羊石山,处云林支脉,岗峦起伏,灌木丛生。

宝山金银矿冶遗址北面部分是金窟山,金窟山分为里金窟、中金窟和外金窟。中间部分是老虎垅和铁屎墩,老虎垅位于金窟山与铁屎墩之间。南端是饶家山,旧称羊石山和银山。据史志类资料记载,羊石山上有一自然巨石,旧称白面坞。白面坞上有《金溪场银坑记》摩岩石刻。金溪县明、清《县志》和相关史料都以“字迹漫灭”为由,对其文字内容未作任何介绍。

笔者因工作需要,在羊石山上找到了这块巨石。巨石高约3米,腰长约4米左右,剖面形似三角形,西侧有一高约1.5米,宽约1米的长方形摩面。摩面上保存有阴刻的《金溪场银坑记》摩岩石刻,字体大小不等,因长期风化剥蚀,字迹的确模糊不清,但仔细辩认,有欧阳询之书风,只要具备一定古文字、古汉语功底,大部分文字还是可以认读明白,并非完全“漫灭”。通过本人与本县吴定安老所长和文博界的老先生共同努力,不厌其烦地反复深入石刻现场考察,并搭架将其拓片,带至办公室仔细琢磨,认真考证,终于能辩读、诠释全文,以飨读者。

《金溪场银坑记》摩岩石刻,全文如下(说明:原文无标点,连标题共12行,每行字数不等,共193个字。整个石刻内容,除标题外,笔者将其分为四个部分):

“金G鲢y坑”。金溪当时尚未建县,称为“场”。“场”也是一个行政建制,管辖内容以专一的行业为主,行政级别相当于县,类似现在有的“林场”、“农场”和“垦殖场”,而当时的金溪场以主管金银等矿产的开采、冶炼为主。

第一部分石刻内容是:“夫柔土之猓御乎F天,t九百q而生白\,途虐凫攵化白梗途虐佥d而成白金。盖天不燮涞溃地不燮也。 ”这部分文字内容是描述古人对银矿生成的认识。

“夫①柔土之猓御②乎F③天,t九百q而生白\④,途虐凫攵化白耿荩途虐佥d⑥而成白金⑦。”整句出自我国西汉皇族淮南王刘安及门客主持撰写的《淮南子》第四篇《地形训》中的一段话。只不过原文不是写“柔土”而是写“弱土”,不是“F天”而是“白天”,其它文字基本一致。①这个“夫”字不读夫(fū),而读(fú),用在句首表示议论或对某件事进行判断就读(fú)。②御是御赐的意思。③F与明天的明同音,意思是指天、天空的意思。④“\”(fán)是“矾”的繁体字,在古代白矾是指明矾。⑤“埂保hòng)是“汞”的繁体字,白汞是指水银。⑥“岁”、“祀”、“载”都是指年的意思。⑦白金是指白银。

“盖①天不邰谄涞溃地不燮也。”这句话原本出自于春秋末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家思想创始人孔子说过的话,后来被其七十二名高徒收录到《礼记》中《礼运》篇。①盖用在句首也是表示发表议论。②爱在这里是吝惜、隐蔽的意思。

那么,第一部分石刻文字内容可以这样理解:古人认为,大地在上天的作用下,于是经过九百年生成明矾,再经过九百年就化成水银,又经过九百年就成了白银。上天从来不因吝惜而隐蔽天然的道理,大地从来也不因吝惜而隐蔽自己的宝藏。

第二部分石刻内容是:“人主①慈②,官政不,t素下蟠③,素麟上N④。良冶之子⑤四集,⑥火之利⑦,聿⑧d此坑。”这部分内容是歌功颂德的话,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拍马屁的话。①“人主”在这里是指南唐后主李煜。②“慈俭”出自《老子》第六十七章,老子称“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可见“慈俭”是仁爱,节俭的意思。③“蟠”(pán)是屈曲环绕的意思。④“N”(zhì)是山字旁峙立的“峙”字古代的写法。⑤“良冶之子”是指优秀的冶炼工匠。⑥“”是一个很难辩认的字,因为只能看清楚单人旁和一坚,其他均剥落,分不清笔画,本人认为是一个“”字,即现代汉字的“修”,并且只有“修”字才能通解。⑦“修火之利”的意思是指人们学会了用火,给生活带来了便利。“良冶之子”、“修火之利” 这八个字都出自于《礼记》。⑧“聿”也是一个文言助词,没什么实在意义。

那么,第二部分石刻文字内容可以这样理解:南唐后主国王李煜仁爱、节俭,举国上下为官都勤政清廉,于是出现白龙屈曲环绕,麒麟高高卓立等祥瑞的气象,因而优秀的冶炼工匠从四面八方聚集到这里,他们善于用火冶炼银子,给人们的生活提供了便利。开始创建、挖掘这个银坑,冶炼银子。

第三部分石刻内容是:“昔在巨唐,y乎Lc三年,U乎v二d。今我家洛DKF,鼎重w,祀唐配天,不失f物,挽肚德四年,q在丙寅,以斯山芍,乎~墨之官,衿渲薪穑彼嘉瑞。”这部分内容是描述金溪场银矿开采、冶炼的历史和现状。

“昔①在巨②唐,y③乎Lc三年,U乎v二d。”这句话是告诉人们金溪场银矿开采的历史。①“昔”是指过去。②“巨”是大的意思。③“y”是“创”的繁体字。

“今我家洛D①KF,鼎②重③w,祀唐④配天 ⑤,不失f物⑥,挽肚德四年,q在丙寅,以斯⑦山芍⑧, ⑨乎~墨⑩之官,衿渲薪穑彼嘉瑞。”①“洛图”是“河图洛书”的典故。相传,上古伏羲氏时,洛阳东北孟津县境内的黄河中浮出龙马,背负“河图”,献给伏羲。伏羲依法而演成八卦,后为《周易》的来源。又相传,大禹时,洛阳西洛宁县洛河中浮出神龟,背驮“洛书“,献给大禹。大禹依此治水成功,遂划天下为九州,又依此定九章大法,治理社会,流传下来收入《尚书》中,名《洪范》。《易・系辞上》有:“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之说,就是指这两件事。②宝鼎:一般专指国家用于祭祀的重器,这里指江山;重:看得重,不轻易;意思是:江山不愿轻易改变。④祀唐:祭祀大唐的祖先; ⑤配天:受天命而为天子;⑥旧物:指原有的事业或原有的山河。比喻恢复了原有的的事业或原有的山河。“祀唐配天,不失旧物”出自春秋・鲁・《左传・哀公元年》:“祀夏配天,不失旧物”。⑦斯:这个,这里。⑧职:在这里作“贡品”解。⑨“”是一个模糊,无法辩认的字。据吴定安先生著,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芗草集》中注解,疑有“归于”或“供应于”之意。⑩铜墨,典故名,典出《汉书》卷十九上《百官公卿表上》有“秩比六百石以上,皆铜印黑绶。”因亦以“铜墨”指铜印黑绶,借指县令。

那么,第三部分石刻文字内容可以这样理解:过去在大唐的时候,金溪场宝山银矿开采创始于长庆三年,即唐穆宗李恒执政的第三年,也就是公元823年;于宝历二年,即唐敬宗李湛执政的第二年,公元826年便停止,废弃开采与冶炼。现在,我们国家呈现“河图洛书”并现等象征祥瑞的气象,江山仍在,人们安居乐业,继续奉祀大唐祖先,受天命而为天子,重新恢复了原有的山河与典章制度,又于乾德四年,丙寅年,即公元966年,以这座山泽之金银宝藏为贡品,供相当于县令,主管金溪场事的官吏,负责开采,以应国家出现的祥瑞气象。

第四部分石刻内容是:“时①_二年q在己已二月六日。②坑典③葛v,金y案典④江裕,点擒⑤黄慷,文林郎⑥知鍪垄磷肿又述,⑧髻⑨。”这部分是标明时间和落款。①刻记《金溪场银坑记》的时间。②此处两个字完全剥蚀,无法辨认。③典,在这里是指主管、主持,坑典则指银坑的主管。④案典,是专门负责司法的官吏。⑤点擒,是司法执行官,类似捕头、捕快。⑥文林郎,是文官,无实际职务的散官,宋从九品上。⑦知事,宋时分命京官出守各郡,称为权知府事,知州事,或知县事,简称知县,知事之名由此而起。这里的知场事则为主管金溪场军政、矿业生产的长官。⑧军将,官名。周代,对统帅一军(一万二千五百人)的主将称为“军将”,由卿充任。后至南诏国置大军将,掌军政事务,地方城镇置军将,为当地军政长官,并监督生产。到了刻记《金溪场银坑记》的北宋时代,位在“大将”下,为只有等级、俸禄而无实际职掌的虚衔无品武阶官。因为是无品官,则未载明军将的姓名。⑨根据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的《辞海》注解:传赞,是指一种固定专用文体格式,史书中纪、传后面所附的评论史事和人物的文字,分为“史论”与“史述赞”两门。

那么,第三部分石刻文字内容可以这样理解:刻记《金溪场银坑记》的时间是开宝二年,己已年,公元969年2月6日,由银坑的主管葛佑,专门负责金银矿冶方面的司法官江裕,司法执行官黄慷,主管金溪场军政,监督银矿生产的长官,文林郎张恽陈述,军将按照“传赞”这种固定专用的文体格式将其刻记在这块摩岩上。

根据以上考辨,《金溪场银坑记》的内容,译文如下:

古人认为,大地在上天的作用下,于是经过九百年生成明矾,再经过九百年就化成水银,又经过九百年就成了白银。上天从来不因吝惜而隐蔽天然的道理,大地从来也不因吝惜而隐蔽自己的宝藏。

南唐后主国王李煜仁爱、节俭,举国上下为官都勤政清廉,于是出现白龙屈曲环绕,麒麟高高卓立等祥瑞的气象,因而优秀的冶炼工匠从四面八方聚集到这里,他们善于用火冶炼银子,给人们的生活提供了便利,开始创建、挖掘这个银坑,冶炼银子。

过去在大唐的时候,金溪场宝山银矿开采创始于长庆三年,即唐穆宗李恒执政的第三年,也就是公元823年;于宝历二年,即唐敬宗李湛执政的第二年,公元826年便停止,废弃开采与冶炼。现在,我们国家呈现“河图洛书”并现等象征祥瑞的气象,江山仍在,人们安居乐业,继续奉祀大唐祖先,受天命而为天子,重新恢复了原有的山河与典章制度,又于乾德四年,丙寅年,即公元966年,以这座山泽之金银宝藏为贡品,供相当于县令,主管金溪场事的官吏,负责开采,以应国家出现的祥瑞气象。

刻记《金溪场银坑记》的时间是开宝二年,己已年,公元969年2月6日,由银坑的主管葛佑,专门负责金银矿冶方面的司法官江裕,司法执行官黄慷,主管金溪场军政,监督银矿生产的长官,文林郎张恽陈述,军将按照“传赞”这种固定专用的文体格式将其刻记在这块摩岩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