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晶体的常识”教学设计赏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晶体的常识”教学设计赏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文章对一节获奖的优秀课“晶体常识”的教学设计从几个不同方面进行了赏析

关键词:晶体常识;各向异性;方解石

文章编号:1008-0546(2015)07-0065-03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5.07.023

人教版选修三《物质结构与性质》“晶体的常识”一节,内容要求不高,但由于学生对晶体的自范性、各向异性等概念感到既抽象又陌生,存在一定的理解障碍。本节课通过两组学生实验使学生对自范性、各向异性等概念有了亲身体验,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获2014年全国高中化学优质课(武汉)第二组说课一等奖第一名。笔者认为这节课之所以获得成功,关键在于实验的创新设计和难点的巧妙突破。下面是对这节课的设计过程的赏析。

一、富有人文气息的课堂引入

【教学设计】教师通过古人《韩诗外传》“凡草木花多五出,雪花独六出”对雪花的描述,《新修唐本草》“光明盐,大者如升,正方光砌”对食盐的描述引入本节课。

【评析】无论是古代中国还是西方化学,人们总是先注意到天然晶体的规则几何外形,进而发现晶体的其他性质,并尝试从结构的角度进行解释。以古人对晶体的描述和学生对生活中常见固体的认识引出本节课,这既引起了学生的兴趣又使理论联系了实际。

二、创新的实验设计融入课堂教学过程

1. 晶体的自范性是通过三个角度来体现的

【教学设计】首先,展示老师制作的精美的KNO3晶体树(见表1)和播放500万倍快镜头下老师拍摄的该晶体树的生长视频,使学生对晶体的自范性有了初步的体验,激发学生探索晶体自范性的热情。其次,学生分组实验:快速制备KNO3、CuSO4晶体(见表2),学生通过该实验对晶体的自范性中“自发”过程有了动态的体验。实验结束后,教师展示课前制作好的KNO3、CuSO4晶体树(见表1),引导学生对比老师30min制作的晶体和学生3min制作的晶体,分析得出结论:影响晶体的自范性的条件之一是适当的晶体生长速率。最后,播放现代4K高清技术下拍摄的晶体生长视频。

分别称量5g KNO3、CuSO4固体于两根大试管中,向KNO3试管中加入4.8mL蒸馏水,向CuSO4试管中加入3.7mL蒸馏水,分别加热使其溶解,趁热倒入表面皿中,自然冷却、结晶,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常温下,3min内就可以观察到晶体的生长过程。可以观察到明显的“针状”KNO3晶体和“多面体”CuSO4晶体

【评析】学生对晶体自范性的认识经历了感性、体验、震撼过程。在以上教学过程中,通过汇报实验成果,学生获得了表现自我的机会,与其他同学分享学习的幸福。该阶段的设计体现了化学的生活性、人文性和科学性,也让学生体验了晶体的自范性之美。

2. 晶体各向异性的体验之旅

【教学设计】晶体的各向异性是通过一块

CaCO3的天然晶体“方解石”和一块玻璃片来体现的。“方解石”是早期科学家研究晶体时常用的天然晶体之一,而玻璃因其晶莹剔透和多种外形经常被学生误认为晶体。学生对晶体的各向异性是通过3组学生实验(表3)来体验的。

【评析】课本对各向异性是通过描述水晶柱的表面“石蜡”融化的快慢来体现的。实验看似简单,但操作困难且现象不明显。该阶段的设计不仅让学生对各向异性有了切身的体验,也让学生对比了晶体与非晶体的差异。

【教学设计】各向异性的应用是利用“光学的各向异性”来鉴别水晶眼镜和玻璃眼镜[2],实验过程中采用了自制教具。自制教具如下:将两片“偏光太阳镜”的镜片垂直放置,用一束手电筒光透过两片垂直镜片。实验操作如下:将一副水晶眼镜放在偏光镜的中间,缓慢旋转一定角度,再用一副玻璃眼镜做相同的操作。现象是用水晶眼镜实验,在旋转的过程中,透过偏光太阳镜能观察到光的明暗交替现象,而玻璃眼镜则无此现象。该原理[3]在宝石行业上经常用来鉴别真假宝石,如:偏光仪。

【评析】该教学过程不仅理论联系了生活,也使抽象的概念“各向异性”形象、生动起来了。

3. 晶体的微观结构

【教学设计】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方解石”的碎裂实验中的碎片大小不同但形状相似,并进一步提出问题:方解石无限敲击碎裂下去会怎样?引导学生阅读科学史话:1781年法国科学家阿雨(Hauy)闯了一个幸运的祸。他把一块他朋友收藏的方解石掉在地上,摔成了几小块,他感到很遗憾。使他的窘境稍稍得到宽慰的是,他发现那些碎块歪斜的“立方体”,可以无限的劈成越来越小的菱面体。他提出假设:晶体是由无数个“单元晶”聚集而成的。引导学生通过类比方阵、士兵的关系,蜂巢、蜂室的关系,砖墙、砖块的关系,使学生完成了对晶体微观结构的假设――晶体中的粒子是周期性有序排列的。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20世纪初德国人劳埃创始的X-射线衍射技术证实了:晶体中的粒子是周期性有序排列的。直到现在X-射线衍射实验研究晶体结构常见方法,也是鉴别晶体与非晶体最科学、最可靠的方法。

【评析】根据宏观的晶体外形做出微观假设是本节课的难点。为了突破这个难点,本节课引用了“阿雨”的科学史话,通过图片对比方阵、士兵的关系,蜂巢、蜂室的关系,砖墙、砖块的关系使学生水到渠成地完成了对晶体微观结构的假设,这也为下节课晶胞的学习做出了铺垫。

三、以学生为中心升华课堂思维

【教学设计】

教师利用微观结构(图4)解释晶体的宏观性质。在晶体内部的不同方向上,粒子的数目、粒子间距、粒子间作用力大小都不同,导致“方解石”不同方向上的硬度不同、断裂抗力不同(沿特定方向碎裂)。不同方向上的光速不同导致折射率不同,一束光透过方解石被折射为两束光,这既是透过方解石能看见“重影”的原因,也是能用太阳镜片鉴别水晶眼镜和玻璃眼镜的原因。同时,当把晶体加热到一定温度时,晶体吸收的热量全部用来破坏晶体粒子的规则排列,此时晶体的温度不再升高,这是晶体具有固定熔点的原因。

【评析】

学生通过分组实验和视频等体验了晶体的自范性之美;通过分组活动亲身感受了晶体的各向异性;通过疑问、假设、证实等过程知道了晶体的微观结构。此时学生思维处于兴奋状态,如何使本节课升华成为有机整体呢?教师提出问题:结构决定性质,如何用晶体粒子的周期性有序排列来解释宏观的性质呢?

四、让学生体验晶体之美

【教学设计】

最后,向学生展示现代晶体学的成果:哈佛大学的晶体学教授维姆・诺度因在烧杯中制备的“晶体玫瑰花”(果壳网)。

【评析】

通过最后的“小高潮”让学生意识到,随着晶体学的发展,人们已经能制备精美的、有特殊功能的晶体。

本节课以晶体的发展史为暗线,不仅让学生了解了晶体学的发展史,也体会了科学研究的一般思路。这节课的成功之处是让学生体验了晶体之美、化学之美。从发现晶体的自范性之美,到体验晶体的各向异性之美,再到制备精美的晶体。整堂课以“美”贯穿始终,改变了学生心目中化学就是“污染”、“有毒”等观念,让学生意识化学是美好的、有用的。

参考文献

[1] 刘水英.快速制取硫酸铜晶体的方法[J].化学教育,1995,(8):12

[2] 陈宝甫,温应春. 巧用偏振法鉴别水晶石眼镜[J].物理教学,2008,(2):51

[3] 束炳如,何润伟.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物理选修3-4[M].上海:上海科学教育出版社,2010:86-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