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苎麻副产物栽培真姬菇技术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苎麻副产物栽培真姬菇技术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研究了苎麻副产物含量、pH、含水量和添加剂等栽培基质对真姬菇栽培的影响,结果表明,培养基中苎麻副产物含量50%、水分含量65.0%、pH 6.0、并添加1%的碳酸钙和1%的白糖时,栽培真姬菇的效果较好,生物学效率达158%以上。与对照棉子壳栽培效果差异不显著,表明苎麻副产物可以代替50%的棉子壳用来栽培真姬菇。

关键词:苎麻副产物;真姬菇(Hypsizigus marmoreus);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S563.1;S646.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6)01-0090-03

DOI:10.14088/ki.issn0439-8114.2016.01.025

真姬菇(Hypsizigus marmoreus)又名玉蕈、蟹味菇,是一种珍稀名贵食用菌,口感极佳。中国吉林、云南等地都有野生种分布[1-3]。近年来随着真姬菇工厂化生产的快速发展,形成了以棉子壳、木屑、玉米秸秆等为主料的工厂化栽培模式,但是这些栽培原料面临价格走高、资源日趋缺乏等问题,亟需寻找低廉的原料替代品以降低生产成本。为此,国内外学者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尝试使用木薯秆与木薯渣、甘蔗渣、烟杆、玉米秸秆与菌糠等原料来栽培真姬菇,并取得了一定成果[4-8]。

苎麻是中国特有的纤维原料作物,具有根系发达、固定土壤能力强,生物产量高、抗逆性强、适种范围广等特点[9]。苎麻副产物(麻骨和麻叶混合)占苎麻生物总量的80%左右,目前均被当作废料遗弃,没有得到充分利用。中国农业科学院麻类研究所酶处理与副产物综合利用课题组近几年开展了苎麻副产物、苎麻麻蔸等原料栽培刺芹侧耳、红麻副产物栽培金针菇的研究[10-13],但利用苎麻副产物栽培真姬菇尚未见报道。为此,开展苎麻副产物栽培真姬菇试验,旨在研究苎麻副产物栽培真姬菇的可行性,拓展苎麻副产物新用途,提高麻农收入,缓解食用菌栽培原料短缺的矛盾。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供试真姬菇品种为白玉菇1号,由湖南省食用菌研究所提供。苎麻副产物由中国农业科学院麻类研究所苎麻育种研究室提供,晒干后备用;棉子壳购自湖南省食用菌研究所,麦麸及玉米粉购自河南天香面业有限公司。

1.2 真姬菇栽培条件的优化

1.2.1 培养基pH的选取 苎麻副产物培养基(50%苎麻副产物、21%棉子壳、21%麦麸、6%玉米粉、1%白糖、1%碳酸钙)的pH分别设置为3.0、4.0、5.0、6.0、7.0栽培真姬菇,以棉子壳培养基(71%棉子壳、21%麦麸、4%玉米粉、2%白糖、2%碳酸钙,pH自然,含水量60%,下同)为对照,每处理40袋。

1.2.2 培养基含水量的选取 苎麻副产物培养基分别设置65.0%、67.5%、70.0%、73.0%的含水量栽培真姬菇,以棉子壳培养基为对照。每处理40袋。

1.2.3 培养基加糖种类的选取 在苎麻副产物培养基中分别加入1%的白糖、1%的葡萄糖和1%的红糖,以不加糖培养基为对照,每处理40袋。

1.2.4 培养基添加钙盐种类的选取 在苎麻副产物培养基中分别添加1%的碳酸钙、1%的硫酸钙、0.5%的石灰粉和0.5%的碳酸钙,以不加钙盐的培养基为对照,每处理40袋。

1.2.5 苎麻副产物含量的选取 在培养基中按梯度增加苎麻副产物的含量,按65.0%的含水量将原料混合拌匀,调节pH为6.0,研究真姬菇菌丝对苎麻副产物的适应能力。培养基配方为:苎麻副产物、棉子壳含量分别为40%、31%,50%、21%,60%、11%,71%、0%,对照棉子壳含量为40%、71%,其余成分均为麦麸21%、玉米粉6%、白糖1%、碳酸钙1%。每种配方分别接种真姬菇原种,置于养菌房培养,当菌丝生长满袋时进行搔菌、催蕾和育菇。每处理40袋。

1.3 真姬菇出菇期管理

1.3.1 养菌 接种后,将菌袋置于智能菌丝房中培养,温度20~25 ℃,相对湿度70%~75%,适当通风。及时处理污染菌袋,观察菌种萌况。

1.3.2 搔菌 菌丝满袋后进行搔菌,搔去料面四周的老菌丝,形成中间略高的馒头状。使原基从料面中间残存的菌种块上长出成丛的菇蕾,促使幼菇向四周长成菌柄肥大、紧实、菌盖完整、肉厚的优质菇。搔菌后在料面注入清水,2~3 h后把水倒出,在适宜条件下历时3~4 d。

1.3.3 催蕾 移入智能出菇房进行催蕾,当出现原基时,空气相对湿度要求为85%左右,此时可向袋口喷水保持潮湿,同时降温至12~15 ℃,并以8~10 ℃的温差刺激,150 lx光线照射,经过10~15 d的管理,料面即可出现针头状菇蕾。

1.3.4 育菇 菇蕾出现后温度控制在15 ℃左右;并向地面和空间喷雾化水,切忌向菇蕾上直接喷水,室内湿度保持在90%左右;早、中、晚各通风1次;光照度500 lx左右,每天保持10 h光照。当菇形达到要求时,及时采收。

1.4 测定指标及方法

定期观察各试验组的菌丝生长情况,待菌丝长满整个料袋后计算其生长速率(料袋长度/菌丝生长时间);共收二茬鲜菇,计算其生物学效率(鲜菇质量/干料质量)。用Excel 2007进行数据统计处理,3批重复的均值进一步作差异显著性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培养基pH的确定

不同pH苎麻副产物栽培真姬菇的效果(表1)表明,pH 6.0时,真姬菇菌丝生长速率为0.328 cm/d,显著高于其他各试验组;生物学效率为154.0%,与对照差异不显著。pH大于6.0或者小于4.0时菌丝生长明显减慢,与pH 6.0的处理差异显著。综合考虑,苎麻副产物培养基的适宜pH为6.0。

2.2 培养基含水量的确定

不同含水量的苎麻副产物培养基栽培真姬菇结果如表2所示。从表2可以看出,含水量为65.0%时,苎麻副产物培养基栽培真姬菇菌丝生长最快,生长速率为0.332 cm/d,生物学效率最高,达147.1%,与对照相比差异显著;含水量为70.0%时,生物学效率显著降低。综合考虑,苎麻副产物栽培真姬菇的适宜含水量为65.0%。

2.3 培养基添加糖种类的确定

添加不同种类糖的苎麻副产物培养基栽培真姬菇的效果如表3所示。从表3可以看出,加白糖苎麻副产物培养基栽培真姬菇菌丝生长最快,生长速率为0.343 cm/d,与对照差异显著,但与另外2个试验组无显著差异。加白糖试验组生物学效率最高,达145.0%,显著高于其他3个试验组。所以,后续试验均在培养基中添加白糖。

2.4 培养基添加钙盐种类的确定

添加不同种类钙盐的苎麻副产物培养基栽培真姬菇的效果如表4所示。从表4可以看出,添加碳酸钙菌丝的生长最快,生长速率为0.337 cm/d,与添加其他钙盐和未加钙盐的试验组都差异显著。加碳酸钙试验组的生物学效率与其他3个试验组也差异显著。所以,苎麻副产物栽培真姬菇以添加碳酸钙为宜。

2.5 培养基苎麻副产物含量的确定

不同含量的苎麻副产物栽培真姬菇的结果如表5所示。从表5可以看出,苎麻副产物含量为50%的培养基栽培真姬菇,一茬菇重和二茬菇重均显著大于其他试验组,其生物学效率为158.09%,与对照棉子壳培养基相比无显著差异。说明苎麻副产物可以替代50%的棉子壳栽培真姬菇。

3 小结

真姬菇是一种木生白腐菌,有较强的分解木质素能力。试验结果表明,苎麻副产物含量为50%的培养基栽培真姬菇,其生物学效率为158.09%,与对照棉子壳培养基相当,说明苎麻副产物可以替代50%的棉子壳栽培真姬菇;苎麻副产物栽培真姬菇的最佳配方和条件为:苎麻副产物50%、水分65.0%、pH 6.0、并添加1%碳酸钙和1%白糖。

真姬菇是中国继金针菇、杏鲍菇后, 工厂化生产规模较大的食用菌品种。伴随中国食用菌工厂化栽培的迅速发展,培养基主料的来源已成为制约食用菌快速、规模化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经检测,苎麻副产物中麻骨的纤维素含量为30%~47%,麻叶的蛋白质含量为15%~24%,且质地疏松、吸水性强,透气性好,是栽培食用菌的理想基质之一[14,15]。利用苎麻副产物栽培真姬菇,既可丰富真姬菇栽培原料的来源,又能增加苎麻种植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黄年来.中国大型真菌原色图鉴[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8.

[2] 黄年来.栽培真姬菇的日本技术[J].中国食用菌,2000,19(6):27-29.

[3] 图力古尔,王呈玉,李 玉.吉林省担子菌补记(五)[J].菌物研究,2003,1(1):13-16.

[4] 苏启苞,刘传森.利用木薯秆、木薯渣栽培真姬菇试验[J].中国食用菌,2008,27(4):59,61.

[5] 肖淑霞,饶火火,王忠宏,等.真姬菇工厂化生产的配方优化试验[J].食药用菌,2014,22(4):217-219.

[6] 石健林,林中麟,林雷通,等.烟秆替代部分棉籽壳作培养基栽培真姬菇的效果[J].中国烟草学报,2011,17(2):59-62.

[7] 翁 梁,张 科,陈 S,等.玉米秸秆与菌糠栽培真姬菇比较研究[J].北方园艺, 2014(17):143-145.

[8] FIDANZA M A,SANFORD D L,BEYER D M,et al.Analysis of fresh mushroom composit[J].Hort Technology,2010,20(2):449-453.

[9] 刘立军,王 辉,彭定祥.苎麻产量和品质影响因素研究进展[J].中国麻业科学,2010,32(5):275-281.

[10] 谢纯良,严 理,朱作华,等.红麻副产物栽培刺芹侧耳技术研究[J].中国食用菌,2013,32(6):21-24.

[11] 严 理,谢纯良,朱作华,等.红麻副产物栽培金针菇技术研究[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39(5):514-518.

[12] 谢纯良,严 理,朱作华,等.利用苎麻麻蔸栽培刺芹侧耳技术研究[J].食用菌学报,2014,21(4):31-34.

[13] 严 理,谢纯良,朱作华,等.菌渣代料栽培刺芹侧耳技术研究[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41(2):156-160.

[14] 李智敏,胡镇修,朱作华,等.利用苎麻副产品栽培刺芹侧耳技术初步研究[J].食用菌学报,2012,19(3):41-45.

[15] 谢纯良,严 理,朱作华,等.青贮苎麻副产物栽培刺芹侧耳技术研究[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39(5):51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