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幼儿园园本课程的诊断与优化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幼儿园园本课程的诊断与优化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园本课程的开发过程“具有动态生成性、平衡性、创造性与个性化等特点,它有助于幼儿园更好地实现教育目标和办园特色,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水平”。在深度构建“百草园”园本课程的过程中,我园提出了“适宜性课程”的新课改理念,强调在贯彻《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过程中,教师要“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因班制宜”地进行园本化建构与班本化实施。近2年内,我园成立了园本课程管理的三级组织机构(园部、年级组、班级组),实现了对园本课程的专题规划、审议诊断、分层实施,其中既包含了自上而下的贯彻与落实,又兼具了自下而上的意见与反馈,通过教师群体的双向沟通与多边互动,对园本课程进行了大幅度的删减、调整、丰富及补充,有的放矢地提升了“百草园”园本课程的内涵和价值。

一、幼儿园园本课程的现状分析

园本课程的“本”是指幼儿园的基础、背景、现状、条件及可能等反映幼儿园现实的因素。我园利用本地区各类地域性乡土课程资源,丰富并完善幼儿园已有的课程结构与课程内容,将基础性课程(建构式课程)与地域性课程(生成性课程)充分整合、相互渗透,初步构建完成了“百草园”园本课程。“百草园”园本课程虽然已经初显雏形,但其在课程质量监测、课程评价机制、课程管理模式等方面存在着系统性不强、细化程度不高等问题现状,具体分析如下:

1.重视形式,轻视研究

建构园本课程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提升幼儿园的教育质量和办园水平,满足幼儿的生活、学习、游戏等各项活动需求,最终促进幼儿获得最优化发展。但是,随着我园青年教师队伍的逐渐庞大,转岗教师的人数比率占全园教师总人数的68%,骨干教师的师资力量相对比较匮乏,许多青年教师对于园本课程的认知存在着观念上的偏差,由此导致青年教师比较重视园本课程的活动内容与组织形式,轻视园本课程建构过程中各类教育活动的“质量评估、价值分析”的研究,忽略园本课程的操作验证与动态管理,导致园本课程的质量出现了低效甚至是无效的尴尬现状。

2.注重积累,淡化评价

我园非常重视园本课程的建设,每年都会生成一些原创教学案例和特色教育活动,园本课程建设过程中的各类资料收集、资源库的创建被提到了日趋重要的工作议程。与此同时,针对园本课程的质量评价却很少,没有能够作为重点研究项目来处理,我园暂时还没有形成适合幼儿、教师和幼儿园发展需求的教育质量评价机制,园本课程的质量出现了大量的“水分”,导致园本课程的内涵和价值产生了偏差,无法真正满足幼儿的生活、学习及游戏活动的需求,如此背景之下的园本课程已经偏离了教育的本质。

3.关注创新,忽略传承

回顾我园近10年内在园本课程建构过程中,过分关注从国外引进高瞻课程(做中学)或侧重创新课程(多元阅读),热衷于追逐市级、区级教育主管部门的“大教研”研究步伐,将幼儿园固有的地域性课程资源优势(乡土资源)、传统项目(种养殖课程)、特色研究(家具文化)等课改经验进行淡化处理,甚至产生了舍本逐末、本末倒置的结果,这种做法是非常不可取的。因此,我园结合课题《构建农村幼儿园“百草园”乡土课程的实践与研究》的课题规划与研究需求,有的放矢地构建了“百草园”园本课程。但是,如何智慧、巧妙地整合各类课程资源、吸纳社区助教合力并形成草根式园本课程文化,如何在传承与创新中彰显“百草园”园本课程的生命力,让幼儿获得“适宜生长、适切发展”,仍然是我园近几年内需要深度钻研、持续探索的研究课题。

二、幼儿园园本课程的优化策略

幼儿园园本课程的研究是一个永无止境的动态过程,只有回归与还原儿童本真的生活课程,才是儿童需要的课程,才是具有生命力的课程。基于这样的课程认知理念,我园开展了为期2年的园本课程建构、课程诊断与课改促优活动,在丰富、构建并完善“百草园”园本课程的同时,顺势提炼出了一些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改善与优化策略,加强了园本课程的课程评价和动态管理,有条不紊地提升了“百草园”园本课程的质量。

1.弹性预设

幼儿园所处的人文环境和地域环境的独特性既是园本课程开发的基点,也是园本课程得以充分实施的保障。因此,在园本课程开发过程中,脱离了课程资源去凭空构想教育内容和实践活动的做法,不仅使得园本课程开发缺乏理论上的意义和实践上的价值,也难以使预设的课程理念在教育实践中凝练出课程特色。在构建“百草园”园本课程的过程中,我们深入挖掘、有序开发、合理运用各类乡土课程资源,丰富并完善幼儿园现有的课程结构与课程内容,将基础性课程(建构式课程)与地域性课程(生成性课程)充分整合、相互渗透,相关主题活动内容与同一类别的教学活动方案相互补充、同质替代,整理出一系列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符合本园幼儿实际发展需求的主题活动方案,梳理并确定了不同年龄班适宜开展的“百草园”教学活动、游戏活动、种养殖活动内容与目标,逐步丰富、构建并完善“百草园”园本课程,目标明确地提升了“百草园”园本课程的课程内涵和价值。

2.动态生成

园本课程的开发是为了促进幼儿的发展而进行的切合实际的教育改革,而不是为了改革而改革的标新立异。在“百草园”园本课程核心理念的引领下,如何智慧运用大自然这本“活教材”,随机渗透、智慧整合各类传统节日活动、四季课程、种养殖活动,促使幼儿稚嫩的心灵更加开放,游戏活动的空间更加自由,让大自然、大社会真正成为孩子们自由发展、快乐成长的学习乐园,这是“百草园”园本课程的核心价值。我园重点推出的“四季课程”以四季划分主题,遵循自然规律动态生成的“四季课程”有助于幼儿获得更加积极、更为有效的教育效益。

3.诊断优化

推行课程审议。园本课程实施过程中,课程审议显得尤为重要。审议什么内容?如何提高课程审议质量?如何让课程审议真正引领课程的价值取向?针对这些“课程审议”问题,我们将园本教研重点定位于幼儿园“课程审议”制度的建设与实施,尝试从“园级审议、年级组审议、班级审议”三级审议形式开展相关研究与实践活动,并针对课程审议中的“前审议、中审议、后审议”等问题进行深入式、跟进式思考与实践,坦然面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的思维碰撞,竭力探寻“课程审议”与“教育实践”之间的最佳契合点,科学、规范地促进了幼儿园“课程审议制度”的建设与实施。

实施课程评价。幼儿园课程评价的对象是幼儿的发展,幼儿的发展是体现课程实施价值最有说服力的材料,也是课程实施的最终目标。在“百草园”园本课程建设与实施过程中,我们通过调查分析、课程审议、甄别诊断等研究方式,判断幼儿园课程管理、教师管理、幼儿管理的效果与质量,找出本园在课程建设、教师专业成长和幼儿智能发展等方面的优势与劣势,随后选择符合实际的教育措施或干预策略,为幼儿提供更加优质的生活与学习环境,促使幼儿的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学习能力获得高一层次的提升与发展。

落实教育诊断。教育诊断是教育领域中的新生事物,它是在医学诊断与心理诊断的启发下生成的。教育诊断是提高教师专业技能水平、教科研水平和教师职业素养的重要途径。在“百草园”园本课题建构与实施过程中,我们引导教师客观、理性地对待自己在日常教育工作中的具体教育行为,并运用不同的诊断方式和诊断策略进行专业判断、跟进反思,不断探索并寻找到解决“教育问题、实践困惑”的具体措施及改善策略,加强教师开展“教育教学、教育科研”工作的科学性、规范性、合理性,提升教师“理论联系实践”的专业素养,落实教师个人、教师群体的专业成长,最终助推幼儿、教师、幼儿园的“三位一体”共同发展。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蠡口中心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