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二次备课”让课堂彰显个性魅力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二次备课”让课堂彰显个性魅力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集体备课的共案只能解决一节课中“粗枝大叶”的问题,具体的细枝末节,还得靠教师本人根据学生的“学情”及自己的“教情”“精耕细作”,对集体备课的教案进行创造性地再修改、加工、完善、提升,才能有的放矢地组织有效教学,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和谐,让课堂彰显个性魅力

【关键词】二次备课;彰显;魅力

集体备课是校本教研中同伴互助的一种重要形式,它为教师提供了一个互相学习、分享经验的平台,是教师共同成长的摇篮。集体备课博采众长,形成的共案是教师集体智慧的结晶,是高水平,高质量的教学案。但是,面对千姿百态的学生,个性迥异的教师,要实现一案定“天下”,显然是行不通的。集体备课只能解决一节课中“粗枝大叶”的问题,具体的细枝末节,还得靠教师本人根据学生的“学情”及自己的“教情”“精耕细作”,对集体备课的教案进行创造性地再修改、加工、完善、提升,才能有的放矢地组织有效教学,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和谐。

在学校一次“同课异构”活动中,年级组的六位教师通过集体备课,采用“学案导学、先学后教”教学模式,共同制定了《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公共教案。下面谈谈本人如何对集体备课得出的公共教案案进行个性化修改,并如何落实在课堂上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效果。

一、复习旧知,新课导航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严密、系统性强的学科,各个知识并非独立存在的,彼此之间联系十分紧密,前者是基础,后者是发展,学生头脑中新旧知识出现断层,必然增加理解上的困难,因此,在教学新知识时,如果我们在教学中巧用铺垫教学,帮助学生检索与新授内容有关的知识进行复习回忆,做好铺垫,切实复习好那些在学生知识结构中对学习新知识提供帮助的旧知识,由旧引新,从而促进知识的迁移,使学生做好学习新知识的心理、知识和智能上的准备,使新课不新、难点不难,水到渠成,既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一课的“知识与能力”教学目标中有一点是:使学生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与整数加减法意义相同。教学共案没有设计先复习整数加减法意义这一环节,而是教学了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后,直接提问:整数加法和整数减法的意义是什么?与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有什么关系?二次备课时,我考虑到“整数加减法意义”是一年级学过的内容,课本并没有文字描述,教学时,只要求学生理解,而现在要用文字准确描述有困难,因此,学案设计时,在复习分数单位的基础上,我以填空的形式增加了填空整数加法和整数减法的意义,自学时,学生对照概念,很快理解分数加法、减法的意义与整数加减法的意义相同,降低了学习难度,提高了学生的自学效果。

二、问题情境,激趣导学

新课程标准提出:数学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要让学生学有用的数学,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可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在数学教学中显得十分重要,而数学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如何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从而促使学生问题解决意识的提高与发展。因此,教师必须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提出问题的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数学的钟情往往是从兴趣开始的,由兴趣到探索,由探索到成功,在成功的喜悦中产生新的兴趣。

公共教案设计是按教材的编排,先教学例1“同分母分数加法”,再教学例2“同分母分数减法”。我反复认真研读教材,充分挖掘教材资源,使教材发挥它的最大效能,根据教学目标以及学生的认知水平,以教材内容为载体,从新整合了教材,二次备课时,我将例1的已知条件“一个蛋糕平均分成8块,爸爸吃了3块,妈妈吃了1块”提取出来,有目的、有意识地设计了能激发学生问题意识的“过生日,分蛋糕”的生活情境,根据已知的信息,让学生说说从中了解到哪些分数信息,并提出用分数计算的问题,然后列式计算。这样修改后,在教学实施时,学生从已有的学习经验出发,顺利的提出3个问题:1.课本的加法问题:爸爸和妈妈一共吃了这个蛋糕的几分之几?2.引申出简单的减法问题:爸爸比妈妈多吃了这个蛋糕的几分之几?(妈妈比爸爸少吃了这个蛋糕的几分之几?)3.提升到整数1减分数的问题:这个蛋糕还剩几分之几?学生从两个数学信息,思维层层递进,同时提出分数加法和减法的问题,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列式解答时,学生在学案的引导下,探求解题策略,研究、讨论各种成功的解法,并筛选出最优算法。学生由于在例1中充分理解、掌握知识,例2就作为一道巩固习题,强化学习效果。

巴尔扎克说:“问题是开启任何一门科学的钥匙。”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产生进一步学习和探究的动力,积极思考,提高了学习效率。

三、巧设错误,防患未然

为了强化学生计算正确率,教学“共案”里设计了大量的计算题,让学生先做,教师再集体订正。我认为这种平淡、机械式的练习犹如“昙花一现”,给学生的印象不够深刻,巩固知识的效果不持久。教育研究指出,每个学生都有分析、解决问题和创造的潜能,都有一种与生俱来的把自己当成探索者、研究者、发现者的本能。这一特点在我们班学生身上显著体现,班上的学生活泼好动,自信心极强,平时爱挑错,以显示自己的智慧。根据这一特点,二次备课时,我预计部分学生在计算时的错误,精简了教学“共案”的计算练习,在学生探究出同分母分数加法的计算法方法后,增加了讨论“ + = = =

”这一环节,学生通过对错题的辨析和讨论,以“错”为鉴,真正理解计算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时,“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的原理,提高了计算的正确率,有效的突破教学重、y点。让学生在错题中反思,在反思中探究,从而让学生了解并改正,对可能出现的错误预先实行控制,课堂教学效果必将会“事半功倍”!

总之,新课程要求教学以“学生”为中心,应注重个性化和多样化,以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因此新课程改革下,教师个人的“二次备课”对教学共案的个性化修改要立足实际,求同存异,相互借鉴,自我完善。这样既能发挥集体的优势,又不会压抑和束缚教师个体作用的发挥,从而形成真正满足学生需要的个性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只有通过教师富有个性的教学设计,才能真正让每一堂课都优质高效,让每一个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让每个教师的才智在学生的成长中得到升华!

【参考文献】

[1]吴亚萍.《教师课堂行为变革丛书・备课的变革》.教育科学出版,2009年8月

[2]郭东岐.《新课程标准教师读本》.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2012年5月